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亲和母亲的婚姻是那种老式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平淡得不能再平淡了。两个人生活了大半辈子,从不叫对方的名字,也不像过去那样叫对方为"孩儿他爸""孩儿他妈"。他们称呼对方为"哎",如果两人离得近,就是小声"哎";如果离得远,还会"哎"上好几遍,一遍比一遍大声,直到对方听到为止。"哎"了这么多年,他们从来没有说过一个"爱"字,更别说什么海誓山盟了。但在我看来,他们一直在无声地说着海誓山盟。  相似文献   

2.
一次朋友聚会,席间谈到了补肾食品,不少人纷纷发表意见,似乎都很有经验。于是,朋友老刘开起了玩笑:"你们是不是都肾亏啊?这么有经验,一看平时就没少补!"听他这么说,大家都笑了起来,其中一位朋友指着我说:"你在服务站工作,这事你权威,  相似文献   

3.
《家庭科技》2011,(6):50-50
曾有这样一条传言:"紧急情况下,就算手机信号不良,拔打什么电话都不通时,如果拨打112就能及时获救"。112是个什么号码?真有这么神奇吗?  相似文献   

4.
韦良秀 《家庭科技》2014,(10):15-15
一日我正在看书,母亲轻轻走过来,问我:"手机的短信,是不是有数量限制?"我一愣,没明白老人家的意思。母亲把她的手机递向我:"我刚才看到一个提示,说我的手机信息空间即将用完,让我删除一些。"母亲的手机是最普通的那一种,存储空间不大。听她这么一说,我回应道:"那就删啊,来,我帮您。"  相似文献   

5.
《家庭科技》2013,(11):12-13
媳妇的烦恼快递送货到家里,婆婆打电话问我买的是什么东西,这么大的一只箱子。我告诉她是在网上买的花架子。一共有10个。她吃惊地问:"这个要来干什么?"我说:"是买给你种花用的啊。"婆婆一看就说太贵了家里有个露台,婆婆喜欢用些破旧的瓶瓶罐罐种花草,摆得乱七八糟,看上去不太舒服。我知道她节俭,不舍得花钱买两个像样的花盆,所以在网上给她买了几个现在很流行的木头花架回来。有了新的花架,她就可以好好倒腾自己的小花园了,而且也给露  相似文献   

6.
陈慧 《家庭科技》2010,(12):11-12
小梅打算今年"落实"一个宝宝。于是,夫妻俩打年前就开始着手准备。谁知,在孕前检查中,小梅被查出好几种阴道病菌。她郁闷极了:为让宝宝能够安全"着陆",从一个多月前起,她已经很尽心尽力、天天用洗液为宝宝清洗"跑道"了,为什么还会出"故障"呢?  相似文献   

7.
妻的眼睛不好,所以自从到了美国,就常去看一位眼科名医。每次从诊所出来,妻都要抱怨:"看了他十几年,还好像不认识似的,从来没笑过,拉着一张扑克脸。"有一天去餐馆,远远看见那位眼科医生,他居然在笑,还主动跟妻打招呼。妻开玩笑地说:"真稀奇,我还以为你从来不会笑呢!"眼科医生笑得更大声了,突然又凑到妻耳边,  相似文献   

8.
亲情账单     
李晓 《家庭科技》2011,(10):10-10
儿子上初一了,学校离家也就10多分钟路程。早晨,儿子常常是匆匆吃完早餐,便歪过头来,只说两个字:"爸,钱。"我看看时间,步行去学校还来得及,对他说:"儿子,走着去吧,或者,爸爸陪你跑步,还能锻炼身体。"儿子不屑地撇撇嘴,嘟囔了一句:"不就1元钱吗,真是个吝啬鬼。""不就1元钱吗",从儿子嘴里冒出的这句话,几乎成了他讥笑我的口头禅。渴了,他说:爸,给1元钱,买水。馋了,他说:爸,给1元钱,买口香糖。  相似文献   

9.
《家庭科技》2011,(2):9-9
1.上别人家串门时。主人:"你人来就好了嘛,还带什么礼物!" 2.公车司机:"后面还有一辆车。" 3.饭店服务员:"您要的菜马上就好。"  相似文献   

10.
论共同行动中的共识与默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们的共同行动来看,共识与默契都是合作行动的主观基础.在默契的基础上可以产生共同行动,但是,默契是容易丧失的,在共同行动的持续展开过程中,当默契的功能式微时,如果没有共识的出场去填补默契的位置,就可能导致共同行动的解体.共识的形成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而默契的达成往往并不从属于时间的量度,所以更适用于人们面对危机情境时采取共同行动.共识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在人们之间平等承认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表达然后再谋求一致的过程,而默契则表现为处在共同语境中的人们对于行动的最优理解,当准备参与共同行动的人们对需要采取的行动达成了理解上的一致性时,事实上也就是一种共有的最优理解了.  相似文献   

11.
林来生 《家庭科技》2009,(12):26-26
俗话说:"家有老,是个宝"。常和老年人闲聊,发现这个"宝"蕴涵着多层含意:孩子们把你当成宝,是对你作用的肯定;别人夸你是个宝,是对你经验的褒扬;社会承认你是个宝,是对你价值的赞许。但老年人心里应明白,关键还是自己要变成"宝",那才是名副其实的"宝",既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又能促进家庭的和谐,更有益于自己的身心健康。所以,老年人把自己变成"宝"的过程,就是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也是探寻养生之道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文坛历来不乏"寿星级"大师,他们的养生之道各有千秋,我们来看看文坛的老寿星们是如何养生的。杨绛:见利不争寿自高很多人称赞104岁的杨绛女士(钱钟书夫人)是著名作家,她却说:"其实自己是没有这份野心的";有人说她的作品畅销,她说:"那只是太阳晒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暂瞬间";有人请她出国访问,她说:"我和钟书就像老红木家具,搬一搬就散架了"。她生活简朴,从不讲究。家里用的都是旧式的柜子、桌子,甚至连书房也没有。"  相似文献   

13.
女友发现,自从婆婆来了之后,老公就成了"宝贝"。宝贝永远不知道自己该睡几个小时。每天晚上10点钟,老妈就开始叫:"该睡觉了!"11点又叫:"怎么还不睡?"终于到了正常就寝时间——12点,老妈那边简直天塌了,"哎呀,我的宝贝,怎么受得了!"宝贝在外永远吃不好。每天下班,  相似文献   

14.
案例"我女儿今年考上大学了,我们全家人都很高兴。但是学校在外地,我们很不放心。"一位母亲跟心理医生说。"您不放心什么?还有什么让您担心的事情吗?"医生问。那位母亲沉吟片刻后说:"我最担心她谈恋爱。她就要一个人去外地上大学了,现在好多年轻人一谈恋爱就住在一起。要是不成,女孩子不就被白占便宜了吗?""看得出来,您是一位细心的母亲。您女儿对谈恋爱是什么态度?""她表示不会谈恋爱,但谁知道呢?她拍毕业照时,还和几个男生单独合影呢。  相似文献   

15.
郭文 《家庭科技》2011,(3):40-40
层出不穷的各类家电新品,往往让消费者在选择时犹豫不决,对此业内人士提醒——在眼花缭乱的家用电器中,许多所谓"新品"、"新款"不过是换了一种颜色或外壳,有的只是加了一个小部件,而功能还是老样子。但这一点点的新,却成了冠冕堂皇涨价的理由。空调机换了一个较为时尚的外壳,价格就比老款提高一两成;  相似文献   

16.
王庆 《云梦学刊》2010,31(6):157-158
索绪尔在其《普通语言学教程》"绪论"第二章中说:"在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言语活动比其他任何因素都更重要。我们不能容忍语言研究还只是几个专家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一颗牙     
《快乐青春》2011,(4):8-8
同学:“你爸爸简直像个吝啬鬼,你看看,他是一个制鞋匠,你却还穿这么破的鞋子。”  相似文献   

18.
为心灵保鲜     
有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她正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欣喜地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用花香供佛,来世当得到庄严相貌的佛报。"  相似文献   

19.
张玲 《家庭科技》2011,(3):12-14
人类不少疾病都缘自形形色色的细菌作祟,不知你的脑海里是否闪过这样的念头:要是没有细菌该多好,我们不就会更健康、更长寿了吗?可科学家告诉我们:你的想法既不现实也不科学。因为人类与细菌天生有不解之缘,从你自娘胎呱呱坠地后的几个小时起,细菌就纷纷"登陆"你的身体,  相似文献   

20.
有一年春节,北京四中的一些五十年代毕业的老同学聚会。这些人事业上都有一定成就,但又饱经沧桑,经受了不少磨难。闲谈中,大家谈起这样一个话题:咱们遭受这么多坎坷、挫折,为什么还拚命工作,谁也不肯停下来呢?这时,一位物理教师回答说:“物理上有个惯性定律,静者恒静,动者恒动,我们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接受了党的教育,党给了我们动力,使我们朝着一个目标运动起来,既使在逆境中,仍可保持运动的惯性”。 多么可贵的“惯性运动”。这种精神上的“惯性运动”比起物质上的“惯性运动”来,更坚定、更持久、更目标始终如一。物质的“惯性运动”受外力作用只有一次,而精神的“惯性运动”则可以持续不断地从党那母亲般的乳汁中汲取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