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研究辞章学的日的在于继承、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建立一门桥梁性的学科;研究汉语辞章学要明确“辞章现象的领域”及其意义,要理解辞章学领域特有的矛盾;我们称辞章学为“广义修辞学”或“大修辞学”,是研究辞章的理论体系及其原则、规律、方法的科学;普通辞章学建立之后,在不断完善它的同时,还要逐步细分,建立它的下位学科“专门辞章学”。  相似文献   

2.
辞章是有效地表达话语信息的艺术形式。辞章学是研究如何有效地运用辞章的科学。它的研究内容包括调音,用字,选词、造句、构篇,辞格和艺法,表达方式,表现风格和语体风格,以及讲究表达和接受的四元六维结构等。刘勰的《文心雕龙》对这些方面都有精彩的论述,它是一部经过周密思考写成的辞章学专著。  相似文献   

3.
以国画为例,对苏轼的传神理论作了总结,认为苏轼的传神理论体现出了多样性:一方面,苏轼继承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传神理论,认为传神即传对象之神;另一方面,苏轼更注重从物我关系建立传神理论,认为神不在客观外物,不在创作者主体,而在主体与客体的契合而建构起来的形象;除外,由于对主体情感的强调,苏轼的传神论也带有了传神写心的色彩,为此后"文人画"美学思想开启新风。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以来,关于苏轼平淡自然艺术理论研究的文章数量众多,但基本是围绕着苏轼晚年趋于平淡自然风格的追求与他大量的“和陶诗”来谈的。实际上苏轼的“平淡自然”艺术思想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内涵,这里从时代风尚、艺术创作、人格境界、情感守护以及人生艺术化等几个方面论述苏轼的“平淡自然”的艺术思想。  相似文献   

5.
关于辞章学研究的答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辞章学研究中带原则性、根本性的12个理论问题作全新的、简要的回答,解决了辞章学的理论与实践的重大难题。它对于修辞学、语体学、风格学的研究也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水经注》研究中的辞章学派谭家健当代著名郦学家陈桥驿教授把历代郦学分为考据、地理、辞章三派,这是正确的。不过他在介绍郦学史时,每每详于考据学派,而略于辞章学派,似乎他们无足称道。本文拟就这方面作些补充,以便读者对这个学派有进一步的了解。一、明清时期的...  相似文献   

7.
辞章化传奇的衰落和话本体传奇的崛起是宋代传奇发展过程中值得关注的两个现象。本文重点讨论话本体传奇的世俗化追求,试图从时代风会、精神气质、艺术表达等层面系统揭示这一类型作品与辞章化传奇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居丧不赋诗,是六朝以来直至晚清大多数诗人践行的千年习俗,直接体现了崇仰君子人格的儒家诗教的本质追求。苏轼是儒家居丧不赋诗的典范,南宋以来,受到朱熹、陆九渊、吴澄、阎若璩、焦循等人的由衷褒扬。但苏轼诗中《送宋君用游辇下》《咏怪石》二首以往或被视为居丧之作,而所有证据均不能成立。此外,苏轼题跋的《绝胜亭诗》决无可能是苏辙居母丧期间所作,而《次韵赵景贶督两欧阳诗,破陈酒戒》一首,亦并非苏轼劝他人丧制中赋诗之作。今人为古人撰写年谱,或为诗人作品系年时,往往因为不明了诸多古人居丧不赋诗,而发生种种疏漏或错误,因此对苏轼居丧不赋诗的考辨有其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9.
德行、才识、文词这三个最重要的选拔标准之间的矛盾几乎贯穿了唐代科举的始终,随着进士科地位的抬升及考试内容的变化,文词在与才识、德行的不断冲撞中逐渐占据上风。高祖至太宗时期,对德行、才识的重视都超过文词;高宗至玄宗时期,对文词的重视日甚,随之而来的是君臣上下对重文词的批评;肃宗至武宗时期,随着日益推崇文词,文词与才识及德行的矛盾也更为突出。曾有数次停试诗赋的讨论甚或施行,乃至出现更为激进的停试进士、明经科的议论;宣宗至哀帝时期,尚文词的倾向达到顶峰。种种矛盾的缘由与唐代立国的思想根基即"文德"政治密切相关,此政治设计明确要求文词为教化服务。关于客观上对文词愈益重视的原因,文中亦有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散文发展史上,唐宋散文是波澜突起的洪峰;在璨若群星的唐宋散文作家中,唐宋八大家是光芒闪烁的明星,而苏轼则是其中的佼佼者。明代散文家宋濂称赞苏轼的散文“雄迈豪放”,并说散文“自秦汉以来莫盛于宋,宋之文莫盛于苏氏。”苏轼擎着古文运动的旗帜,创新风,铸新词,成为宋代散文的集大成者。 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