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美国人到底需要什么?美国公众对世界的看法向来是由下述几对错综交织的矛盾构成的:利他主义与自私自利的妄想狂、闭关保守主义与积极向外拓展创业、孤立主义与多边主义。《外交政策》杂志邀请马里兰大学史蒂文·库尔对美国公众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本文选取了其中的美国公众对中国的看法、对恐怖主义的担心、对美国在世界上应发挥何种作用的定位、对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的立场等重要部分,希望能使读者对美国公众对世界,特别是中国的看法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1.美国公众最担心什么? 《外交杂志》(提问,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2.
美国学者霍姆(R.Hom)和希普(P.Heap)在《挑战》杂志1999年1~2月号上撰文认为,假如我们基于年龄原因而对就业者出台调控措施,今日之失业率看上去决不低。 两位作者指出,相对于近年来仍然为高失业率所困扰的欧洲经济来说,低通胀和低失业率(看似低)的同时出现,已赋予美国自吹自擂的资本,我们只是认为,那种广为认同的观点并非无可挑剔。持  相似文献   

3.
斯蒂芬·克莱恩是19世纪末美国最具男性主义特征的作家之一.《老兵》通常被认为是他的战争名著—《红色英勇勋章》的续篇,然而,该小说决非单纯描写“内战英雄”的退役生活,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内蕴,它的社会性主题是代际冲突,凸显于男性气质认知方面.克莱恩通过这部作品传达了自己对当时美国社会问题的思考,并提出了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4.
民主第一     
扎卡里亚(F.Zakaria)警告“非自由民主”崛起,即国家控制自由选举而不尊重法治和公民权利。他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输出民主提出了质问(《非自由民主的崛起》见本刊1998年第10期)。扎卡里亚认为单靠民主不能使国家安宁和温和,而需要自由民主。如果缺乏对个人权利的保护和自由宪政对中央权力的制约,民主会倾向于滥用  相似文献   

5.
本德(T.Bender)的《整体与局部:美国史需要综合》一文引起了人们剧烈的争论。我不是要批评他的文章,而是提出一些建议来进一步阐述他的分析。我想直接对作者本人讲几句话,作为正在进行的对话的一部分。我认为需要更清楚地阐明公众文化这个概念。你正确地把它称之为“各种形式(包括意义和美学形式)的权力得到阐述和认可的论坛。”  相似文献   

6.
近年美国史学界围绕珍珠港事件和战前罗斯福政府对外政策进行解说、争论逐渐形成了三个流派:正统派、修正派、现实派,他们的基本观点都是为美国战后对外政策服务,而并非要想揭示历史的真实。修正派说想要参战的罗斯福迫于反对参战的"公众舆论"只得搞"阴谋",以太平洋舰队为诱饵,让日本先放第一枪;正统派说公众的"孤立情绪"捆住了罗斯福政府的手脚。两派论述问题的大前提其实是相同而又错误的,对外政策不是由"公众舆论"决定的;由统治上层的"舆论"诱导而有的"公众舆论",从根本上说有助于美国对外政策的推行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7.
借用R.W.康奈尔有关男性气质的一些理论,对小说《告诉我是谁》中男主人公威尔在婚姻生活中的经历进行分析,表明身处20世纪中期美国以消费为中心的文化中主人公对其自身男性气质和男性主体身份的焦虑,揭示其男性气质危机,进而展露郊区生活的虚无。  相似文献   

8.
兰德公司主席、最高主任参谋、兰德欧洲部主席汤姆逊(J.A.Thomson)在美国《兰德评论》杂志1999年春季号上发表的《一个军事上强大的欧洲怎样有助于真正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一文中指出,军事力量薄弱是制约美国和欧洲之间安全关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品赏生香     
全球第二大畅销小说:末世迷踪作者筒介:蒂姆·莱希(Tim·LaHaye)美国著名学者、家庭生活丛书作者和教育家。作品超过五十本,已翻译为三十三种语言,包括早已被翻译为中文的《属灵的气质》。杰里·詹金斯(JerryB·Jenkins)美国多产畅销书作家,作品曾六度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传媒大亨亨利·卢斯以《时代》周刊为舆论阵地,对中国进行了大量报道.由于卢斯本身的中国情结和美国世纪理想,这一时期《时代》向美国人呈现了一个逐渐上升的中国形象,从而加深了美国公众对中国和中国抗日战争的认识,为美国决策部门加大援华力度奠定了有利的舆论基础.但另一方面,卢斯和《时代》对中国的报道和对中国形象的塑造恰恰反映了美国人的梦想和希望,背后是美国人对于自身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1.
《阁楼上的疯女人:女性作家与十九世纪文学想象》[1](以下简称《阁》著)这部在女性学界久享盛誉、影响深远的著作.由桑德拉·吉尔伯特(Sandra M.Gilbert)和苏珊·古芭(Susan D.Gubar)两位美国学者合作撰写.该著问世当年,即在美国普利策奖和美国书评奖的竞技中荣居第二.吉尔伯特和古芭也被公认为20世纪美国最具代表性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家.  相似文献   

12.
1981年初,美国《图书馆杂志》请美国保守主义派杂志《国民评论》的编辑小巴克利(W.F.Buckley)为《图书馆杂志》的读者开列十本到十五本书名,作为现代美国保守主义的基本读物。巴克利认为,大部分的现代美国的保守主  相似文献   

13.
《尖尖的枞树之乡》是美国著名女作家萨拉·朱厄特的代表作。随着女性主义等思潮的兴起,当前评论界更多地关注作者在作品中塑造的坚强、独立女性。事实上,朱厄特并没有忘记男性,在《尖尖的枞树之乡》中,不但有传统、刻板的男性,也有觉悟和可拯救的理想男性。正是通过对这些男性的刻画,作者不仅表达了她对男性的关注,更表达了其对男性气质建构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基于此,借助社会性别研究的视角,探讨朱厄特在《尖尖的枞树之乡》中对男性气质的重构,指出朱厄特通过对支配性男性气质的否定和批判,解构了传统的男性气质,进而又在对"雌雄同体"双性气质的肯定和赞赏中,实现了对理想男性气质的重构。  相似文献   

14.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在小说《觉醒》中对夫权社会的性别意识形态进行了探讨和颠覆,通过赋予作品中的芮芝小姐某些所谓的传统男性气质和特征,对传统女性气质进行全新的诠释,证明了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在个体身上共存的可能性。这一观点有利于消除性别歧视,使个体向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思想库与美国的外交政策:一个决策者的观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国务院的电子杂志《美国外交政策议程》(U .S .ForeignPolicyAgenda ,Vol.7,No .3)发表了美国国务院政策和计划署主管里查德·哈斯 (RichardN .Haass)的文章《思想库与美国的外交政策 :一个决策者的观点》 ,哈斯认为 ,在美国决策者看来 ,当前的思想库有五个主要的好处 :激发美国决策者的“新思想” ;为政府和国会提供专家 ;给决策者提供达成政策观点共识的途径 ;教育美国国民如何看待世界 ;为冲突各方提供第三方的调解  相似文献   

16.
<正> 风格是作家、艺术家艺术上成熟的标志,是作家、艺术家的个性及显示这种个性的艺术独创性在作品中最高而集中的表现。人们可以发现,有的作家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有的则花费了很长时间才艰难地形成了风格,有的孜孜不倦,虽然接近风格的形成,但终在风格的大门之外。这是什么缘故呢?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学说,认为作家的气质和才能是形成风格的主要原因。刘勰对这个论点颇为重视。他在《文心雕龙·风骨》篇中发挥了曹丕的学说,在《体性》篇中则提出了才(才力)、气(气质)、学(吸取)、习(磨炼)的学说,认为才、气、学、习是形成风格的原因。这就纠正了曹丕只重先天、不重后天的偏颇。  相似文献   

17.
我国出版的几部世界近代史著作,在引用美国领土变更的数字方面往往不甚一致,给教学和科研带来了一定困难。笔者在查阅了有关史书和地图集以后,认为有必要把有关的两个数字提出来,供同志们参考,或者对照核实。 1.1790年美国领土究竟是多少? 195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世界近代史讲座》(弗·格·列甫宁科夫著)和1976年出版的《世界近代简史》(南开大学与部队合编)都认为:“1790年美国领土为九十万平方公里。”而1982年山东毅育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史简编》财认为;美国领土  相似文献   

18.
书刊简讯     
美国《哲学杂志》发表美国哲学会东部分会第58届年会论文美国哲学会东部分会第58届年会于1961年12月27日至29日举行,美国《哲学杂志》(1961年10月12日及26日),发表了在年会上提出的论文。在“决定学说及其哲学意义”的讨论方面,有:苏披士(P.Suppes)的“决定学说和哲学的关系”,列维(I.Levi)的“决定学说和证实”;在“现象学”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一、悖论不矛盾吗?谢洪欣同志在《哲学研究》1982年第4期上发表的《悖论的不可避免性和不矛盾性》一文中提出悖论不矛盾的观点,这对深入讨论悖论问题是有益的.但是,这种观点是否能够成立,我认为还是可以讨论的.谢洪欣同志认为悖论的定义应该是:“命题P是悖论,当且仅当P(?)(?)P(即P与其否定(?)P同值).”(《哲学研究》1982年第4期38页)他由证明“‘悖论是矛盾’是一个悖论”来证明“悻论不是矛盾”.请看他的论证一.“论证一:设P是悖论,即P(?)(?)P.(1)如果‘P(?)(?)P'是矛盾,则由于P与(?)P同值,可用P代替(?)P,即得  相似文献   

20.
关于减少交通对环境的危害,人们已经谈论了很多。大多数是从技术的角度对交通的未来发展发表看法的。但波特(S.Potter)和斯金纳(M.J.Skinner)却不然。他们认为,尽管技术方法是起一定作用,但并不足以把危害减少到环境可以承受的水平上。在美国《未来》杂志2000年3~4月号上,他们发表了《论交通整合》一文,提出了另外的解决办法。 文章认为,采用整合交通的战略才是出路。这种战略会在规划交通时考虑卫生、城市改造和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