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历史是属于人民的。中、朝人民几千年的友好史册,既凝聚着汉族人民与朝鲜人民之间的血汗结晶,又载记着我国边区少数民族与朝鲜人民共同奋斗结下的友谊硕果。朝鲜《李朝实录》,以大量、丰富的史实,生动地描绘了明代女真族与朝鲜族的友好历史。它通过明代女真族与朝鲜族的历史活动,在中、朝人民之间搭起了又一座友谊之桥,这种友谊是很值得回顾的。本文拟就明代女真族与朝鲜族的相互接近,经济交流,通婚、语言交往和风俗的相互影响,以及朝鲜族在清帝国草创时期的历史贡献等,谈一点个人浅见,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唱歌,①是二十世纪初盛行于我国朝鲜族人民之中的韵文诗歌,指的是用现代乐曲谱成的歌词部分。唱歌这种诗歌形态,起源于十九世纪末的朝鲜。它于二十世纪初传到我国东北境内的朝鲜族人民之中后,作为一种真实反映他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主要文学形式,很快就传播得十分广泛。笔者出于继承朝鲜族诗歌创作传统的目的,想通过本文对二十世纪初流传于朝鲜族人民之间的唱歌作品(主要以笔者收集到的作品为中心)的历史背景、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其文学地位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腐败无能的封建统治和残忍奸诈的日寇的蹂躏以及极其严重的自然灾害,使一部分朝鲜人离井背乡自19世纪60年代起迁徙于我国东北,并主要聚居于延边,从而形成了我国的朝鲜族。由于它是迁入我国的少数民族,其话剧艺术也就象它的文化一样具有两重性。这也就是说,它一方面继承了朝鲜的话剧传统,另一方面又深受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言以蔽之,我国朝鲜族话剧艺术是中华民族话剧艺术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宛如百花争艳的中华艺苑里的一束金达莱。然而,我国的朝鲜族刚刚形成的时候,它并无独立而又完整的话剧艺术形态。他们在朝鲜被剥削压  相似文献   

4.
这期原文刊登“并肩征战五万里: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的朝鲜族”一文,这篇文章,证实了朝鲜族人民在解放全东北以至全国的战斗历程中的卓越贡献。我们刊登这篇文章的目的,就在于让全国人民了解中国朝鲜族的确是一个英雄的民族,在我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应当有它的光荣地位。  相似文献   

5.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朝鲜族人民的前进方向,引导他们走上革命道路,带领他们获得了民族的解放。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朝鲜族人民的解放。  相似文献   

6.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的国民党“政治土匪”利用日伪时期留下来的民族问题和矛盾,对东北朝鲜族人民加以迫害,使他们流离失所。相反,中国共产党自六大以来一直把东北朝鲜族作为我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之一,对他们加以保护,歼灭了在朝鲜族地区胡作非为的“匪帮”,进行土地革命,让朝鲜族人民分得土地,提高了朝鲜族当家做主的主人翁意识,充分体现了我党传统的民族平等政策。  相似文献   

7.
朝鲜族巫歌,是巫汉巫婆在祭祀仪式上或装神弄鬼时唱的歌。伊古至今,很少有人以文学的眼光加以研究,总认为它登不了文学的大雅之堂。其实,它尽管带有浓重的宗教迷信色彩,却象朝鲜族传统民歌中的劳动谣、谶谣、生活世态谣和爱情谣一样,对于朝鲜族诗歌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值得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8.
朝鲜族是我国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我国现代反帝反封建斗争史上,特别是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作出过杰出的贡献。本文主要从原东满地区朝鲜族人民的抗日斗争为主线,也附带一些其他地区朝鲜族抗日斗争的情况,借以阐明朝鲜族人民在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与杰出贡献。(一) 我国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省、黑龙江和辽宁省。朝鲜族最大的聚居区是吉林省延边地区,既原东满地区,约占朝鲜族整个人口的43%。朝鲜族最初是在十七世纪末开始由邻国朝鲜陆续迁来。到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当时朝鲜封建统治阶  相似文献   

9.
中国朝鲜族文化与孔子儒家思想渊源极深,因此"仁礼学说"成为朝鲜族普遍的价值理念和信仰追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中国朝鲜族在"仁、礼、孝、学"四方面丰富并发展了它的内涵,同时也充实和完善了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的思想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10.
萨满教与朝鲜族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一种原始宗教,萨满教在今天的朝鲜族中似趋衰落,但它并没有彻底消逝。萨满教在其漫长的变迁过程中,已和朝鲜族文化错综地交织在一起,并深入到朝鲜族民众的潜意识之中。即使它或许不再是一种独立的宗教,但其影响仍将在朝鲜族文化的各方面感觉到。全面论述朝鲜族萨满教文化,非笔者力所能及,本文仅就萨满教与朝鲜族文化的关系,萨满教对朝鲜族文化的影响做一大致观照,进而简单探讨民族文化形成的某些规律,以就教于硕学、同仁。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侵占了我国东北地区。生活在广阔的东北地区的朝鲜族人民,决心推翻日本帝国主义的法西斯统治,同祖国的各族人民一起进行了十四年的浴血斗争,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一伟大的斗争,为朝鲜族革命文学艺术的发展创造了崭新的条件,使朝鲜族的大众化的文艺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当时,抗日战士和革命群众创作了许多文艺作品,在朝鲜族人民中流传最广的首推抗日歌谣、革命话剧和民间文学,而革命话剧则不仅演出频繁,  相似文献   

12.
解放前东北朝鲜族的国籍演变过程,是清政府、奉系军阀、日本帝国主义、蒋介石对朝鲜族人民进行民族歧视、民族压迫的血泪史.只有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才能使东北朝鲜族人民同全国少数民族一样,获得中国国籍.  相似文献   

13.
朝鲜族的文学史,象其他民族的文学史一样,是在不懈地对自己的文学遗产潜心搜集、整理和研究的过程中渐臻完美的。这是一个相当艰辛的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许多有心人把散佚的资料一一搜集,把至今尚不为人们所知晓的遗产发掘出来,并倾注极大的心力将其真容公诸于众。我国的朝鲜族文学,虽则历史不长,却由于种种历史造成的原因,尚有很多资料亟待发掘。一些业已为人们所知的资料,也因其本身的不完整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东北的长白山下,海兰江畔,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这就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所在地。这里的朝鲜族人民跟各族人民一道,曾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斗争中,创造了本民族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建国后,特别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三十年来,朝鲜族的社会主义文学在党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方针的指引下,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是粉碎“四人帮”以后,在党中央正确路线指引下进入了崭新的阶段。它,象怒放于长白山麓、海兰江畔的艳丽的金达莱花,为社会主义祖国文艺百花园增添了异彩。一三十年来,延边朝鲜族的文学创作,走过了光辉而又曲折的道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每一个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比较漫长的历史过  相似文献   

15.
(一) 前不久才结束的中国朝鲜族文化研讨会,是一次广泛地研讨我国朝鲜族文化的性质、现况和远景的饶有意义的学术会议。在此之前,我国朝鲜族学术界对于我们朝鲜族的文学、艺术、新闻、教育和民俗等的现况与展望的分门别类的研讨已经进行过多次,而广泛地探讨我国朝鲜族的文化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文化、其现况与远景又是如何等问题并加宏观考察的学术会议却举行得很少。这一来,便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对于朝鲜族文化的具体部分和具体问题,我们倒是知之颇详。至于从宏观着眼,我们的文化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文化?它形成于何时?它与母体文化亦即朝鲜文化具有怎样的关系?与主体民族汉族的文化的关系又是如何?我们对于这  相似文献   

16.
天道教,作为朝鲜族信仰的宗教之一,是以朝鲜族的民间信仰(主要是指天神思想)为基础,并吸收儒、佛、道三教以及若干图谶秘记的部分内容而逐渐形成的带有神仪色彩的宗教信仰。本文拟就天道教在朝鲜族群众中传播情况和它的教义、哲学观及其思想来源进行粗浅的评述。不妥之处,请各位同行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17.
黄凤龙是有才华日臻成熟的朝鲜族剧作家。建国以来,他已创作了五十多部戏剧作品,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现在,他不仅以自己深受欢迎的作品为朗鲜族人民所熟知和爱戴,而且通过创作实践为朝鲜族话剧艺术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财富和丰富的经验。为了使我们朝鲜族的话剧艺术上更上一层楼,对他的成长过程、作品特色和艺术成就作一番探讨,是很必要的。 (一) 剧作家黄凤龙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出生于吉林省安图县茶条沟的贫农家里。解放前,他勉强读完小学后便不得不到日本人经营的药铺里当店员。从那时起,他就  相似文献   

18.
在朝鲜族众多的,情节离奇,色彩斑斓的神话故事中,有许多优秀的神话悲剧杰作。它们以如泣如诉,带泪带血的感人肺俯的故事,从各个侧面记录了旧时代的真实社会面貌。从这些故事中,我们不仅可以窥见朝鲜族古代社会人民的生活、习俗、心理、  相似文献   

19.
朝鲜族舞蹈是我国民族舞蹈百花园中一支盛开的鲜花。总结和研究朝鲜族舞蹈的艺术特点,使其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和掌握,是民族舞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朝鲜族舞蹈的艺术风格,促进民族舞蹈教学工作,本文就朝鲜族舞蹈的艺术特点作一些初步探讨,以求得到舞蹈界同行的指正。  相似文献   

20.
东北军政大学东满分校于一九四六年二月正式创办,一九四八年八月与东北军政大学总校合并,历时近三年。由于它地处朝鲜族比较聚集的延边,因此,学员主要是朝鲜族。在办校过程中,它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所制定的抗大的教育方针,继承和发扬抗大的优良校风和传统,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高政治思想水平和军事知识,工作能力的民族干部,输送到各个战场和其他部门,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业绩将永远记入朝鲜族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荣史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