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利益分配理论与观念。而现有的利益分配理论与观念远远落后于实践。社会主义利益分配理论的创新已迫在眉睫,其中利益分配文化问题的探讨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分配文化,是由与商品经济基本原则对应的利益分配的价值判断准则、利益分配的观念体系和心理承受力组成。现行利益分配实践中的种种磨擦、扭曲、抵销现象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传统利益分配文化的惯性造成。因此,我们不进行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分配文化的研究和建设,最终难以前进,这无论从体制的建设和经济的运行上看,还是从社会经济行为的协调方面看,都是不应该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利益分配理论赵来越不能适应当前的利益分配实践,不适应的根本之处在于原有的利益分配理论否认利益分配中市场及市场机制的基本作用。按照商品经济的要求童新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利益分配依据、主体、机制、关系、途径、体制等重大理论问题,是当前利益分配理论研究亟待诗解决的课題。本文纲领式地阐述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 锡克和科尔内各自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本文试比较这两个目标模式之异同。一、“市场机制和宏观分配计划相结合”模式和“有宏观控制的市场协调”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社会利益均衡和协调的思想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时下,我国正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基础包含社会的利益协调、均衡和统筹,包含社会资源和利益的公平分配和享用.深入探究马克思主义利益均衡理论.对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实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分配格局与旧体制相比已完全不同。由于利益分配主体、分配依据、分配方式、分配途径、分配关系的巨大变化,正在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利益分配机制。利益分配机制是利益分配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并具有可操作性。因此,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分配机制的内容规定,对于认识利益分配规律,并在利益分配活动中遵循它、贯彻它、进而理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复杂的利益关系,确保社会经济稳定运行、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1992年4月9日至11日,延安大学政教系、管理系、马列部联合召开了“延安大学经济学科(重点)首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与会人员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学术交流,提出了许多有新意、有价值的观点和意见。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会上部分同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的利益分配问题,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公有制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贡献与失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有益的研究。以历史眼光和辩证方法看待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无疑会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产生积极影响。一、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卓越贡献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的设想,社会主义是一个无商品、无货币、无市场、无信用的社会,也即是说,由国家计划管理生产,由国家直接分配企业生产的产品。恩格斯指出:“一切生产部门将由整个社会来管理,也就是说,为了公共的利益按照总的计划和在社会全体成员的参加下来经营。”①并说:“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  相似文献   

8.
一、从我国实行有计划商品经济谈起五十年代后,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苏联和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普遍进行了经济改革,其改革的理论模式,有苏联的“有计划的市场机制”模式,波兰兰格的“计划模拟市场机制”模式,波兰布鲁斯的“有调节的市场机制”模式,匈牙利科尔纳的“有宏观控制的市场机制”模式,捷克斯洛伐克锡克的“实现宏观控制的宏观分配计划与微观市场机制相结合”模式和南斯拉夫的以“社会计划”代替国家计划的“自由市场机制”模式等。  相似文献   

9.
个人收入分配机制在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平两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在两者之间保持均衡。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决定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收入分配结果要体现生产要素所有着的利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生产要素由不同的所有者投入,因此必须按生产要素进行收入分配。而按劳分配则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一种表现形式,为了实现社会公平目标,需要建立对按要素分配结果进行调整的收入再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和按劳分配理论,结合时代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问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消费品分配问题,提出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与经典的马克思按劳分配的思想并不矛盾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针对数据业者通过对包含个人数据在内的数据集合的商业化利用而产生的巨大财产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现有研究提出了赋予数据主体和数据业者以不同程度的私法上的财产权的应对路径。但受限于个人数据人格属性对财产属性的制约、私法上财产权具体实践的局限以及个人数据财产价值的聚合性,这一路径难以发挥理想作用。相较而言,基于数据集合所关涉的公共任务和公共利益,通过文义的扩张解释将其纳入“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的范畴,并根据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的公共任务和合理利用要求,借助一般行政许可的方式划定数据业者范围,对数据集合进行商业化利用,可充分实现其财产利益。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字税”的征收及可能的个人数据财产价值估算和财产利益份额分配方式则可实现个人数据财产利益的间接和直接分配。  相似文献   

12.
论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分配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配正义是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借鉴西方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理论,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讨论了中国当代的分配正义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要在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中实现和谐制度安排,建立和完善利益协调机制,但分配正义是实现和谐制度安排的本质所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最后对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分配正义实现路径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刘少奇十分重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分配问题,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大分配"观.这一分配理论的鲜明特点是将分配问题看作所有制解决之后的重要问题;分配理论包含了国家如何分配宏观经济资源的问题;不仅对分配的理论和原则进行了阐述,而且对贯彻分配原则的制度保障也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刘少奇提出,分配问题是人民内部矛盾,解决好分配问题关系重大;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反对平均主义;解决好劳动用工制度,保障按劳分配等.这些理论对于我们今天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劳"指的是什么,"分配"的又是什么?目前我国实际上实行的是不是按劳分配?怎样在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内部都实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这是我们目前必须认真研究和回答的三个重大理论问题.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指的是按劳动的"质和量"对"税后利润"进行分配,以此为标准,目前我国实际上实行的不是按劳分配.那么,在对"税后利润"进行分配的有关法律规定中,如何正确处理劳资之间的关系,兼顾劳资双方的利益,就决定着我们能否有效实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分配理论是理解不同经济学说的价值、伦理基础的关键所在。按劳分配规律是传统政治经济学经济规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体现了国家计划对劳动力与收入分配的严格控制。但按劳分配规律自诞生之初就蕴涵着导致自身崩溃的矛盾,苏东前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与中国的改革都是对这些矛盾的反应。中国分配制度市场化改革所带来的个体利益与权利的扩展,也就成为理解中国改革进程不可逆转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从农民发展权理论出发,对订单农业发展必要性进行分析,通过不完全契约理论对订单农业中履约困境的原因进行剖析,最后通过利益与利益机制理论探寻促进订单农业发展和农民权益保护的对策建议。分析认为,应该从利益产业机制、利益分配与协调机制、利益保障机制等角度构筑订单农业发展的利益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17.
刘少奇对社会主义分配关系的特点,对社会主义分配方式的多样性,对分配要有利于生产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物质剌激与政治思想工作各自发挥作用的范围等都作了具有创造性的论述,刘少奇的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分配理论。  相似文献   

18.
洪远朋教授主编的<经济利益理论与实践丛书>提出了"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利益,经济学是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经济利益问题的科学"等一系列重要的观点.该书结合现实经济问题,围绕经济利益展开研究,形成了经济利益理论,主要涉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利益关系、综合经济利益、分享利益、机会利益、风险利益、保险利益、开放利益和创业利益等诸多方面.经济利益理论的提出是观念上的解放,理论上的创新,实践中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9.
源起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彰显了西方主流经济学应对危机的乏力。在批判萨伊三位一体公式和新古典边际生产力论之要素贡献决定要素分配思想的基础上,马克思的剩余价值思想及其分配理论作为一种结合特定生产关系解释分配关系的学说,不仅对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性质及其剥削问题作了深刻剖析,也为科学解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分配社会主义剩余产品的应得利益提供了理论支持。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建立以效率为目的的市场调节与以公平为目的的制度调节相结合的社会产品价值包括剩余产品价值的分配方式,是基于马克思剩余思想和分配理论的研究视角不断改善当前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利益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动力性、纽带性和协调性功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本,构建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和收入分配格局,化解因利益分配不平衡引起的利益矛盾,维护社会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