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文化软实力彰显的特性与我国的提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视中外文化软实力的形成、积蓄和发展态势,它具有传承性、凝聚性、支撑性和创造性的特征.较之发达国家,我国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优势,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形象优势,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的保障优势.把握特征,发挥优势,我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策略为: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激活文化产业的集聚效应;扩大文化产品消费,拓展文化生产力发展空间;制定文化创新规划,构建国家文化创新体系;致力高端文化产品"走出去",增强我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亲和力.  相似文献   

2.
加快发展大众传媒业,对增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广西是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必须把提升文化的软实力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在分析广西大众传媒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广西大众传媒业发展的基本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软实力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信息时代的作用日益突出。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信息技术成为其实现软实力发展和变革的推手。然而,"棱镜事件"暴露出美国倡导的"自由"、"人权"价值理念的"两面性",严重损害美国的道义形象,增加了美国与同盟国之间的不信任感,撼动美国世界领导权的合法性基础,成为冷战之后美国软实力衰落的催化剂和加速器,具有标志性意义。"棱镜事件"揭示了信息时代单纯依靠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的有限性和软实力对新兴大国的重要意义,引发了对于国际政治伦理和国际网络治理的重大关切。  相似文献   

4.
<正>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固支撑,也是决定一个国家未来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是推进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本文以中原文化软实力建设现状为引导,从四个维度出发提出中原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实施路径和优化举措。  相似文献   

5.
从振兴内容产业看日本国家软实力资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力群 《日本学刊》2012,(2):128-144,160
本文以发现软实力资源→建设软实力资源→运用软实力资源为分析框架,对日本通过振兴内容产业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案例进行分析,试图用"以管窥豹"的方式,突破奈的"soft power"概念对我国理解软实力的束缚,扩大软实力政策的外延。呼唤我国学者和政策制定者要以我国的国情为出发点,站在发展中国家和一个大国复兴阶段的立场上对我国提升软实力政策进行再思考,加强我国对软实力资源的发现、建设与运用,实现"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易 《创新》2011,5(1):8-13,126
儒家国家关系伦理思想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尚未受到应有重视的知识领域。随着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深入发展,儒家国家关系伦理思想日益凸显出其独特价值和历史使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儒家国家关系伦理思想可为我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提升国家软实力和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从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出发,推动建立以现代、平等、开放和对话为核心的新型文明观,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探求》2020,(1)
当代德国既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也是文化产业强国。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作为世界文化产业概念的源头,为研究文化产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而德国文化产业的实践、国家品牌的打造,为塑造德国良好的国家形象提供了有力支撑。德国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和德国品牌塑造的实践过程,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以打造文化品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以跨文化传播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正确处理外来文化与本国大众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与日俱增,其国家软实力建设也引起国内外政学两界的高度关注。西方政学两界从多个维度试图分析中国软实力建设的成就、不足、发展走向与目标。他们的研究一方面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参考价值,但另一方面中国软实力建设又要避免陷入西方软实力理论及其评价标准的陷阱。基于软实力理论、中国现实国情与国际局势变化等综合因素考量,中国软实力建设可能需要在重视硬实力建设的基础上,着眼于公民、社会组织、执政党、政府等软实力建设主体的能力提升以及国家发展模式与大国形象塑造等基点,围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的说服力、吸引力与影响力这一核心路径,全面增强和提升中国的国家软实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海洋软实力的提升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软实力作为国家软实力在海洋方面的体现被提出之后,围绕海洋软实力的研究逐步展开.海洋软实力在海洋权益维护和海洋治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对海洋软实力进行系统研究之前,有必要明确海洋软实力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海洋软实力的概念与内涵,海洋软实力提出的重要价值,我国海洋软实力的水平及测度,我国海洋软实力的提升途径.因为这些基本问题关系着海洋软实力研究的方向与可能达成的共识,厘清这些问题及其相互关系,有利于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探索海洋软实力的提升途径.  相似文献   

10.
《探求》2017,(5)
城市软实力是一个由多种非物质要素组成的系统,并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新的形势下要进一步提升城市软实力,尤其像广州这样软实力本就较强的城市需要突破既有的城市软实力指标要素,从新的维度和角度寻求城市软实力的提升。在依法治国和全面深化司法改革的背景下,法治化将成为我国新一轮城市软实力提升的关键。司法透明度指数作为司法改革和依法治国的新突破口,将成为衡量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从现有研究来看,将司法透明指数与城市软实力相结合完全具备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海洋软实力的建设是日本建设其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实质上是日本结合其内在需要、刻意对外打造"国家形象"的过程。这一过程共分五个阶段:"脱亚入欧"时期对海洋软实力的无意识建设、"低调收敛"时期海事社会发展模式的初步形成、"经济大国"时期海事社会发展模式的逐步成熟、"经济文化大国"时期综合性海洋政策的统筹规划、"大众文化大国"时期的全民海洋软实力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两项阶段性成果和一项目标:海事社会的发展模式、综合性海洋政策下的海洋事业统筹发展模式、"国家—社会"的全民海洋事业发展模式。日本海洋软实力的建设经验为我国海洋强国的建设之路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媒介与民族国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只有在"民族国家"这一理论视角下,这两者之间原本被遮蔽的许多问题才能显现出来.尤其是随着"软实力"理论的引入,许多学者理所当然地将媒介作为民族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忽视其中民族主义可能带来的影响.因为民族主义可能成为指引媒介软实力发展的重要文化感受,也可能成为民族国家之间软实力竞争的危险陷阱,从而产生媒介与民族国家软实力发展的悖论式现象.只有深入研究和分析这一系列问题,才能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媒介的发展与全球软实力竞争之间的种种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13.
祥耘  胡德才 《社科纵横》2010,25(9):31-33
在文化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之时,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文化建设将为经济发展提供直接的推动力量。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面对西方尤其是美国文化强力侵袭,提升文化软实力,才能构筑我国文化安全的长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只有在提升文化软实力过程中才能与时俱进,进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历史发展到了今天,全球化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由少数几个国家相互依赖,发展到区域联盟,最终至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也由最初的军事竞争发展到经济竞争,直到今天的综合国力竞争,其中尤由综合国力中的国家软实力竞争最为激烈.国家安全问题也由当初的国防安全、经济安全为主,转变为文化安全最为突显.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建立一个文化安全体系对于提升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增强城市的软实力,扩大城市的优势和对外影响力,是城市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趋势。而城市政府执政力既为城市软实力的最为直观的体现,更是城市软实力发展的重要基础。执政力是一个不同于执行力而涵义更加广泛的概念,城市政府执政力是指城市政府科学有效地履行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的能力和水平。城市政府执政力,由功能扩展力、发展导向力、形象传播力、道德提升力、危机应对力、稳定维护力等几个方面构成。加强执政力,就是要大力提高执政主体的整体素质和个人素质;要规范政府行为,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机构;要培育成熟的公民社会,加大市民参政议政的力度,建立市政-市民友好型城市。  相似文献   

16.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拓展中国文化发展的空间,提高文化软实力。因此,本期我们特别编选了一组关于软实力与国家形象的文章,以飨读者。本栏目共收录7篇文章,其中前5篇文章为北京大学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对外传播文化软实力"课题的研究成果。论文基于网络问卷调查数据,对中国文化软实力及中国在美、俄、德、日、印度五国的国家形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亚洲国家造成重大伤害的战败国,其不断加强文化软实力资源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对内提振国民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对外提升国家的正面形象,消除因历史问题造成的负面形象。日本在发掘文化软实力资源的理念方面,强调固本开源,注重发掘独特性文化资源;在文化软实力资源建设的举措上,注重与时俱进地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及制度保障;在文化资源的权力转化方式上,注意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采取以软性吸引方式,影响和改变其他行为体的观念和言行。从各类统计数据来看,日本通过文化软实力资源建设,对内对外都收到了成效。我们在借鉴其经验的同时,还应对其借助文化软实力资源建设曲解侵略历史的倾向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8.
体育与国际政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当代国际政治呈现出五个主要特点,这些特点既对我国体育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对我国体育体制与政策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为此,我国应以提升国家软实力作为体育交流的落脚点,更加重视体育领域的国家软实力建设,创新发展,加快体育体制尤其是竞技体育体制的改革步伐,加强对外体育交流和参与国际体育组织的力度。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9,(5):102-106
庆典仪式作为某种文化空间塑造物,为社会创造了文化领域的公共产品。和风、韩韵与中华魂,作为东亚传统庆典景观的形象表述,反映了三个民族的审美取向、文化自尊与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愿景。在文化交流空前频繁的时代,善于运用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越发凸显。通过对比东亚地区大型公共庆典个案——日本三大祭、韩国宗庙祭礼与中国公祭黄帝陵大典,分析三国对历史文化的演绎经验,提出以节庆文化为载体,软实力为内核,从而培育"中华魂"凝聚力与感召力。  相似文献   

20.
盛晟 《社科纵横》2013,(1):224-225
本文从消除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疑虑、走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误区、实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举措几方面,阐释了让传统文化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生长点的论题,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打开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