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学教育的理想目标是培养具有反思能力的法律人才。但目前我国法学教育中反思能力培养阙如,此乃我国法学教育的根本困境。这是由于我们目前的法学理论丧失对社会实践的反思能力造成的。我们可以采取总体性的法概念,以问题为导向进行跨学科或无学科的理论研究,并树立主客一体化的实践观,以提出具有反思能力的理论,并与我国的社会实践进行良性互动。然后用这样的理论引领教学,进行教育过程设置改革,以破解我国法学教育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学科。它的研究领域,是一个多学科辐集的园地,也是一个理论与实践交汇的场所。因而高等教育研究,既需要多学科的专家合作,更需要富有实践经验的大学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参加。世界上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丰富的国家,它们的研究人员,多数来自非教育学科科班出身的专家和教育行政官员。中国的高等教育研究队伍也是如此。有人认为这支队伍“庞杂”,在一定意义上说,“庞杂”正是它的优势所在。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干部从事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一般而言,既有优势,往往也有某种局限性。优势是有实践经验。研究理论,心中有个实际;研究方法,注重实证;解决问题,实事求是;研究成果可以较快较好地转化为实践。但也往往受个人经验与现实环境制约。  相似文献   

3.
以华南理工大学近年来法学教育的发展为例,研究理工院校法学人才培养的特点、模式和实践成效,指出即使在理工院校,只要科学地定位培养目标、准确地把握办学思路以及在培养模式上勇于创新实践,同样可以培养出优秀的法学人才,办出有特色的法学教育。  相似文献   

4.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鲜明的实践性决定了教育理论的实践品格。教育研究工作者必须秉持教育理论的实践品格,自觉主动"走转改",正学风、转作风、改文风。要立足实践、改变理论研究抽象思辨的学风,要尊重实践、转变研究工作不切实际的作风,要服务实践、改变研究成果玄虚晦涩的文风,和一线实践工作者一道努力,共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从教育实践的内部结构中寻找划分教育研究成果的客观依据。由于教育实践是由外部环境要素、内部环境要素与教育实践活动要素以一定的结构方式所构成的动态开放系统,相应地,可以把教育研究成果划分为外部——理论型研究成果、内部——混合型研究成果和活动——诊断型研究成果三大类。这种划分方法对于建立适合我国教育实际的教育科学体系,提高教育研究成果的整体水平,增强教育研究成果的效用性、实践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的现行法学教育体系中,从国家教育部的学科规范要求到各法学院校的教学计划,都很强调法学教学中实践环节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有关这方面的具有实际操作性的理论研究和具体的实践模式设计,致使理论与实践联系还有一些不足。分析了法律诊所式教学模式在我国应用与研究的意义和现状,并提出了应用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7.
案例教学法源于一百余年前兰德尔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发起的法学教育改革。自其创始以来,在美国法学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成为美国法学教育的重要特征。从案例教学法产生的历史背景、教学形式以及精神实质等方面展开论述,分析案例教学产生发展的核心因素为培养法科学生"像律师一样思考"的思维与实践能力,对我国法学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司法考试制度的确立为我国法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有利于我国法学教育的进行。但是在司法考试背景下法学教育也存在许多问题:法学教育办学层次繁杂,使得法律职业对法律人才的素质整体性要求难以实现;法学教育发展速度过快,影响法律职业人才的质量;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脱节等。因此应当在理清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关系的前提下进行法学教育改革:削减法学教育的办学规模;提高法学教育的办学层次;规范法学教育渠道;设置科学的法学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9.
中国环境法学作为一门新兴法学学科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属性,总体呈现了从学科的初步构建、基础理论形成、走向法律实效的实践论转型及对新问题回应型研究的学科发展脉络。环境法学研究集中形成了"环境法"、"可持续发展"、"公众参与"、"气候变化"及"风险预防"等研究主题和热点的转移。国际上,环境法学体现了法学与环境科学、经济学、政策科学等多视角的学科特点,通过对比国际SSCI数据库中的环境法文献体现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提出我国应继续增强环境法学的科学性、实践回应性和前瞻性,结合中国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深入开展交叉性、综合性研究,推动中国环境治理的理论和实践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针对几十年来我国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之间严重脱节,以及人们对理论"无用"的抱怨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认为,法学理论自有其实践品格,它与法律实践之间具有同一性与互动性。这对于谋求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发挥法学理论在法律实践中的作用,促进我国法学与法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沈家本是中国近代法学的奠基者。他在 30年的法律实践过程中 ,积累了深厚的传统法学功底。同时 ,他思想开放 ,虚心学习西方近代法学理论 ,融会贯通 ,形成了自己的法学思想。他在法学理论、法学研究方法、法学实践等方面都提出了与中国古代法学1有质的区别的新思想。这些思想对扭转长久以来知识界轻视法学 ,忽视法学教育的风气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推动了我国法学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为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刊载文学、历史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研究成果。本刊主要栏目有:政治学研究、经济理论与实践、法学研究、文学研究、历史学研究、哲学研究、教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度国内环境法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我国环境法学研究蓬勃发展,并取得丰硕成果。表现在研究成果的数量前所未有,质量不断提高;学术会议的数量空前增加,中外学术研讨已成特色;中外学术访问明显增多,学术合作渐成机制;学科建设成绩显著,环境法学发展获得更大空间。研究特点是注重环境法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注重环境法学与其它学科的交流和渗透,注重学术研究与立法实践的结合,注重传统领域深入研究和研究视阈的进一步拓展。研究热点包括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问题、环境权问题、民法典制定中的环境法律问题、矿产资源与能源法律问题、区域经济与区域环境法律问题、环境侵权及其救济法律问题、循环经济法律问题和国际环境法律问题等。  相似文献   

14.
法学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实践证明,我国传统法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法学教育的发展.因为,按此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着知识单一、实践能力较弱和知识更新慢的弊端.所以,我国法学本科教育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的新形势,建立起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复合、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需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需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和拥有一支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这些是复合、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高等法学教育以培养合格的法律专业人才为教育目标,然而我国高校每年培养出来的大量法学人才却面临找工作难的困境,其原因是由于当今社会人才需求与高等法学教育失衡导致的。社会需要的是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具有强烈法律精神的复合型法律人才,但是目前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达到这个标准。解决二者失衡问题需要创新法学教育治理体系,进行法律职业一体化建设与创新司法考试制度,以及进行法学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法学教育存在着诸多的现实矛盾:民主自由教育与法学专业教育的矛盾;法学教育理论与人才市场需求的矛盾;法学教育大众化与法律职业精英化的矛盾;法学教育统一性与特色性的矛盾;法学教育人文特性与科学特性的矛盾。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法学教育改革可从几个方面着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法学教育中的指导地位;坚持将培育法治精神作为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坚持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法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坚持将发展学科特色作为法学教育的迫切选择;坚持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作为法学教育的必修内容。  相似文献   

17.
实证研究方法以实践为导向,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精确性和理论创造力,是中国国际法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种范式和发展取向。中国国际法研究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研究的方法单一、视角狭窄、田野调查不足等问题。而实证研究的方法论优势可以弥补中国国际法研究方法的不足。中国国际法学在研究方法上转向实证研究,可以为中国国际法学开拓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新路径,更可以为中国参与国际法治、推进中国国际法主张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研究的成绩: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高等农业教育科学研究队伍;取得了一大批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研究机构得到加强,地位不断提升,学科建设实现零的突破;开辟各种学术园地,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高等教育研究部门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参谋部和智囊团。提出了高等农业教育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机构发展不均衡,职能分化明显;人员结构亟待优化,研究成果功利性较强;高等教育研究组织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与交流。提出了21世纪高等农业教育研究发展对策,稳定研究机构,加强制度建设;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研究水平,重视学科建设,加强人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建立学科理论体系;广泛开展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阶段法学包括环境法学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模式单一,特色不突出;性质定位不明,发展趋向模糊等。规范、科学、系统化的美国法学教育模式和以香港、英国为代表的法律深造文凭模式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在中国环境法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中,要实现环境法学教育模式的多元化、找准环境法学教育模式的性质定位、重视环境法学教育的实践环节等。  相似文献   

20.
面对一种法学理论,我们要研究其在现实中的可行性,必然要对这种理论的发展脉络,尤其是本土化应用有一个很清晰的理解.本文正是基于此目的,以法律经济学在我国的兴起为起点,分析了法律经济学在我国运用时应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相区别以及注意其理论本身的缺陷,最后以其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启示为落脚点,分别论述了法律经济学在我国立法、司法、法学研究及法学教育方面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