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垄断企业效率的判断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垄断法》的出台使得反垄断问题再一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垄断问题之所以引起争议,主要是由于垄断效率判断标准的缺失。垄断企业的本质职能,即承担国家特殊职能的垄断企业必须发挥宏观效率最大化,不承担国家特殊职能的垄断企业必须发挥经济效率最大化。通过马克思关于垄断标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中关于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的经验加以佐证,提出垄断效率判断的新标准即生产力标准:自然垄断部门需要改革以提高其经济效率;行政垄断部门则需要根据生产力标准进行重新判断,符合生产力标准的企业在某种程度上也要进行一定的规范。  相似文献   

2.
从反垄断法的功能看中国反垄断立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鑫 《学术交流》2003,(12):25-28
反垄断法作为市场规制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禁止政府及其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禁止企业严重限制竞争的行为、控制企业合并、禁止滥用市场优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的规制力既表现为对合理竞争的鼓励和保护,又表现为对不合理竞争的限制和削弱,尤其表现为对规模经济发展的规制。在反垄断法的作用具有双刃性的前提下,我国在制定反垄断法时应该注意科学界定其法律理念、价值取向、调整范围,注意反垄断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关系,科学设置实施机构。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反垄断立法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琼 《社科纵横》2003,18(4):63-63
本文就我国制定反垄断法的必要性、行政垄断在反垄断法中的地位以及反垄断法的执法机构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行政垄断行为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危害极大,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进行规范。但通过对经济垄断与行政垄断的比较分析,我们认为行政垄断应属于行政行为,而不是经济行为,不属于反垄断法的调整范围。对此,行政垄断应由行政法来规制,而不应该在反垄断法中把行政垄断行为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5.
《反垄断法》规制行政垄断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毅  杨永磊 《社科纵横》2006,21(4):92-93
在中国,行政垄断问题严重,应该受到法律的规制,从中国目前的条件来看只能由反垄断法来规制。由于行政垄断的复杂性,反垄断法的作用会受到种种困难限制,包括反垄断法立法自身方面、中国法律体系及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因而还需要从多方面解决这一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贾小龙  王祎敏 《社科纵横》2005,20(5):106-106
在反垄断领域,由于缺乏国际统一法的规制,国内企业的大型兼并或企业的跨国收购往往处于一种法律真空之中。各国大都借助于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来进行管辖,但其裁决往往难以执行,而且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还会造成对国际法基本原则的违反。因此,在中国反垄断法的制定中,赋予其域外效力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7.
当前对某些大型企业开出的“天价罚单”并不是反垄断法的代名词,其并不能反映中国反垄断法的真正实施状况.中国六年来的反垄断法律实践表明,反垄断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从分析实证主义的视角来看,这种不确定性是由反垄断立法无法限定反垄断案件的司法适用所导致的,但这种分析路径忽略并遮蔽了垄断行为的复杂性.事实上,是垄断行为的复杂性导致无法通过立法规则制定来达致司法适用的确定性.立足于此种复杂性,从社会功利主义视角来分析,反垄断法的不确定性与作为生成其背景的多元利益变动和多元价值平衡不可分割.反垄断法的不确定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指引反垄断判决充分面对各种利益、各种价值进行衡量和选择,以达至实质的合理性.由此,中国反垄断法的未来应该更加关注法院的作用,构建全新的立法和司法关系.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6,(2):110-113
我国处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关键阶段,规范行政垄断成为反垄断法的重点任务。实际经济生活中,行政垄断仍然严重,而依反垄断法处理的相关案件并不多。这与体制改革滞后,反垄断法相关规定不完善有关。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反垄断法实施不仅应当强化事后的反垄断执法和司法工作,并完善相应立法,而且应当注重事前的竞争评估和竞争倡导工作。  相似文献   

9.
王竹汀 《探求》2008,(4):31-34
垄断与反垄断一直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热门话题。本文在阐明垄断概念、危害和反垄断法本质、意义的基础上,着重对我国的垄断特点、立法和立法不足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完善立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袁远 《学术交流》2007,(5):54-56
价格和价格机制是市场竞争中最直接和最敏感的竞争要素。垄断价格行为是竞争主体达到控制并占有市场的最佳捷径。价格垄断限制了价格竞争的本质,会削弱甚至消除正当竞争,因此为各国法律所禁止。价格垄断主要表现为横向和纵向两种定价形式,运用本身违法原则和合理原则加以规制。针对我国价格垄断行为在立法体系、行为认定、处罚措施、执法机构等方面规制还很零散、简单、笼统、粗糙现状及正在拟定中的《反垄断法》存在的漏洞和空白,结合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反垄断立法方面的经验,提出定义加列举的立法体例,增设短期刑罚及双重执法机关的双头集中体制,凸现《反垄断法》独立性、实用性、操作性、权威性。  相似文献   

11.
熊亮  舒保华 《创新》2010,4(3):103-106
外资并购这一经济活动牵涉众多的社会关系,而这些社会关系在我国已经受到了法律规范的调整,但目前我国有关外资并购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外资并购所涉法律关系主要有:行政法律关系、经济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2.
影响我国邮政特快专递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市场环境的角度出发,我国的邮政特快专递从现在的垄断竞争阶段发展到完全竞争阶段是大势所趋。我国的速递公司和竞争对手各有优劣势,通过对哈尔滨地区用邮结构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到,EWS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影响其交换量的因素可概括为:商业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社会、地理因素、法律因素等。  相似文献   

13.
加入WTO要求我国法律法规与WTO规则衔接。我国企业立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与WTO规则存在较大差距的一个部分。WTO要求我国内外资企业立法一体化 ,内资企业立法平等化 ,企业立法模式统一化、内容系统化。改造我国企业立法要确立非法人企业的民事主体资格 ;要突破传统公司理论的局限 ,允许无限公司和一人公司存在 ,使公司组织形式多样化 ;要统一企业立法模式 ,即企业皆以不同的公司形式出现 ,制定统一的公司法 ,对其进行规范调整。  相似文献   

14.
企业制度与市场制度是相辅相成的 ,企业制度受市场制度历史发展的制约。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必须同现代市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结合起来。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必须在消除一系列行政垄断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5.
我国对食盐实行专营制度,这一制度在消除我国碘缺乏病、提高国民素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因专营产生的弊端也逐渐显露。目前,由于应对碘缺乏病症的需要已经得到了满足,并且随着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深入,对盐业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食盐专营制度需要加以改革直至取消。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居民的消费能力、消费观念千差万别,所以,食盐专营制度改革不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单一的政策,而应该按照经济状况,在西部老少边穷地区采取特殊政策,核心是实行碘盐免费供给,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中部经济状况较发达地区则实行统一的改革政策。  相似文献   

16.
王慎之 《求是学刊》2005,32(6):61-67
改革开放使我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计划经济的传统桎梏依然存在,审批经济尚在流行,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空间不足。促进市场深化,扩大民营范围,缩小南北差距,打破传统的国家垄断和行业垄断的界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中 ,企业购并应该由主体根据自身利益作出选择 ,政府不宜介入 ;政府必须拥有独立的国有资本投资机构 ,该机构没有行政权利 ,只作为市场中的平等民事主体。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发展初期 ,公司法对公司转投资行为施以一定程度的限制是很有必要的。对于公司合并的债权人保护程序 ,我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可能会加重合并当事公司的负担 ,不利于合并进行 ,因此应加以修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企业购并公司立法在未来应向鼓励交易、促进投资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转变。  相似文献   

18.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理论思想的演进与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企业业务流程理论是先进的现代企业变革理论 ,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深入研究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理论的内涵、成因与发展及其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 ,并对该理论进行深入地分析 ,将有助于我国企业更好地应用业务流程重组理论 ,促成业务流程重组思想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变 ,对于集中体现企业优势 ,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e parties contributing to the Freedom of Religion and Belief in Australia Inquiry had a strong interest in the role of religion in society. Those making submissions were parochial about the status and importance of their own faith, less positive about religious diversity, more likely to be culturally supremacist, and more likely to independently express anti‐Islamic sentiment tha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 large proportion of submissions (40 per cent) included the religio‐centric assertion that Australia is a Christian nation. Alternative voices – that Australia is a multi‐faith country or those that saw Australia as secular – were much less ‘present’ in the submissions. Most submissions argued for the retention of religious exemptions from anti‐discrimination laws and against anti‐religious‐vilification legislation that would protect religious minorities. Christian‐centric voices purposefully undermined movement towards more inclusive social policy and protection of rights. The Christian majority insisted that their position of dominance be affirmed in Australia. The failure of the inquiry to advocate for policy and legislative change to expand religious freedoms (especially to minorities) was a performance of professed ‘state neutrality’ that reproduced substantive inequality. The public submission process was an effective mechanism for reinforcing a privileged relation between the state and Christian organisations, and fails the tests of both fairness and more substantively equality.  相似文献   

20.
Taking the elusive definition of social enterprise as its starting point, this study seeks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government polici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the national contexts of the UK and South Korea.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target populations is utilised a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in order to identify which factors influence government policy. A comparison of the two countries over a 14‐year period from 1997 to 2010 reveals that, despite very different contexts, governments in both countries have taken an instrumental approach to social enterprise. This tendency is more pronounced in Korea however, where government has limited the input of stakeholders and used an approval system to control access to the social enterprise name. The study concludes by recommending a more value‐oriented approach to social enterpri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