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伏尔泰文化史观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八世纪启蒙运动的先驱伏尔泰首次把人类精神的进步作为历史发展的衡量尺度,提出了与只注重政治、军事、外交的传统史学相异的崭新的文化史观,开创了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文化史领域,体现其文化史思想的代表作《风俗论》和《路易十四时代》奠定了其文化史研究的基础,并提供了文化史范式。  相似文献   

2.
从古文献与考古资料看夏文化的起始年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文献记载,氏族社会末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曾发生过一场持续时间较长的洪水。这场洪水最后由大禹治服,为其子启建立夏王朝奠定了基础。考察这场洪水结束的时间,对确定夏王朝建立的年代有着重要的意义。从黄河中下游地区目前已知的龙山文化遗址分析,龙山文化时期没有发现大的文化断层。到龙山文化晚期至二里头文化时期,除豫西嵩山地区地势较高外,豫东、冀南及整个山东半岛地区龙山文化突然中断。与此同时,辉县孟庄龙山城址发现洪水冲毁城墙的现象,鲁西地区成组的龙山城址也随之消失。上述地区也都是文献记载洪水发生与淹没的地区,因此文化出现断层。而豫西嵩山周围因地势较高,使那里的人们躲过了洪水,龙山文化在继王城岗四期之后,发展成王城岗五期文化,进而形成新寨期二里头文化。所以夏文化应开始于豫中地区,以登封王城岗五期和禹县瓦店四期为代表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人类创造了历史,也就创造了文化。文化是作为人类的共生现象而出现的,它同样随着人类的蕃衍、进化而不断积累、继承与发展。文化与历史是有机的统一体,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既然文化是历史的产物和体现,就必须用历史的观点去考察和探讨文化的本质以及文化和历史的关系。同样,只有科学地分析和认识历史上的种种文化现象,才能对历史作出完整的解释,本文拟从广义的文化史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古代世界从分散的文明向有机联系的全球文明过渡的历程中,起过重大交通作用的诸因素。  相似文献   

4.
文化历史学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历史学是从文化视角认识历史的学科。具体说,文化历史学就是对人类各个领域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所有领域,进行文化反思、文化分析和文化定位。文化历史学就是要从传统的历史编撰学和历史哲学中走出来,适应新时代文化研究的步伐,满足新世纪人类文化进程的需求,研究人类历史发展中的文化根基、历程、特点和归宿。文化历史学既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既是文化历史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依据,也是史学研究追求的目标之一;既是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理论根基之一。  相似文献   

5.
理论界多将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史批判"等同于"唯心史观"的批判,这应是一个误解。19世纪人类学勃兴,文化多通释文明,意指特定时空中的总体社会发展形态,这也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习惯用法。两人对是时的"文化史"写作不甚满意多有原因,如马克思反对它们仅仅把鲁滨逊一类故事看作对现代文明的反动,怀旧与自然同在的浪漫主义倾向。但这一切并不构成对"文化史"本身的否定。结合观念和现实来写历史,特别是文化史;确认产生了特定的生产关系,并且始终在调节改进这些关系的历史运动的现实性,将最终说明观念形态的文化的生产,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文化史批判给予我们的最终启迪。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文化史的研究中,“文化”的概念,“文化”和“文明”的关系,一直含混不清。文化史的研究出现形式化、一体化倾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考察,认定事物内在的抽象是“文化”,外在的显象是“文明”,提出文化史研究不同于文明史,文化史更侧重于以历史为基础的现象分析。  相似文献   

7.
文化史     
文化史是通史的分支,它研究今昔无文化民族的历史发展。如果我们把考古学家和人类语言学家这类专家统称为人类文化学家,那么文化史几乎总是他们研究的对象。这个定义意味着,专业史学家研究的历史同文化史学家研究的历史原  相似文献   

8.
武云 《东方论坛》2007,(4):110-113,123
对文化及其本质的理解应用到文化史研究时,往往导致两种理论和研究误区,一是将人类所创造的一切都归入文化范畴,形成了包罗万象、无所不涉的大文化史观,造成研究对象的极端泛化;二是难免陷入用人来解释文化、用文化来解释人的循环怪圈,易于形成抽象的唯心主义的文化观.针对这两种误区给文化史造成的困境,本文提出文化史的研究应该沿着两种理路拓展和深化:"历史的文化"和"文化的历史"."历史的文化",即研究在历史的流程中民族的文化传统、民族性,包括心理结构、性格趋向、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意识等若干稳定的观念形态是如何生成、嬗变、整合、积淀、定型的,从而探寻民族的心路历程,揭示民族文化的历史个性和特质."文化的历史"即以文化为切入点,揭示在纷繁复杂的历史变迁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是怎样互相渗透、彼此推引的真相.这两种理路的文化史研究都要求弱化狭隘的学科意识,增强开放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9.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域历史文化研究逐渐兴盛,出现了众多成果,其中大多属于地方文化史通论研究,如对地方文化史、文学史、美术史的勾勒,对历史名人、民俗资料的汇集整理。这些宏观的"梳理"式研究理清了地域历史文化发展的基本线索和面貌,明确了地域历史文化研究中的基本  相似文献   

10.
文化、文化资本与企业家精神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家精神包含了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和合作精神,其实质是以价值观体系扩展和创新为核心的文化资本积累。从这一视角出发,能更好地理解企业家精神在空间维度上总是容易在文明交汇地区、文化边缘地区以及外来者群体中产生这一现象;也能更好地理解企业家精神在时间维度上通常存在着不能长久延续和广泛发展的泡沫化现象及个案现象。激发和培育企业家精神需要在社会层面上注重实现思想自由、在企业层面上强调包容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1.
园林学界对古代是否存在公共性园林一直存有争议,结合古代公共性园林的内涵、称谓、功能、来源等相关史料信息,从历史文献研究角度展开分析。论证得出,古代公共性园林是古典园林中的特殊类型,融合了优美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历史文化。追溯古代公共性园林的历史渊源,能够补充、丰富本土古典园林体系,扩展园林史研究范围。从古代公共性园林历史文化内涵切入,还有助于深入理解公共性园林,对传承传统文化、重拾文化自信、重振民族精神有着积极意义。最后,古代公共性园林追求高文化与低消耗相结合的简朴生活,满足了基本精神需求还不破坏生态环境,对现阶段环境保护和公共园林建设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源远流长的少数民族古籍文献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文献典籍文字独特、版本珍贵、内容丰富多样,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利用现代化手段抢救整理以及保护开发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不仅事关中华民族文化研究和发展,也是国际国内民族学研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宁殿弼 《东方论坛》2014,(2):89-94,112
文化型探索戏剧在创作矢向和表现形态上呈现出对古老文化寻根的趋向,体现了历史文化意识的觉醒。发现并肯定了长期被忽略的原生态民间非文人文化的魅力和价值,挖掘了正统文化与俗文化及其锻造的文化人格的对立与冲突,探析了古代文化思想对形成塑造民族性格特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试论郭店楚简的文化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郭店楚简面世之前,由于出土楚器物的独特性以及传统上认为的楚人精神文化别成一家,加以文献中某些楚“不与中国”的记载,导致楚文化史学界形成了楚与中原文化分流对立的强势观点。基于这一观点,楚文化史学界对文献中同样存在的楚人依中原文化立论以及中原文化在楚地流布的记载加以忽视或别解。在此学术背景下,郭店楚简的面世以及其中儒道两家文献并存、两家文献中都含有世不经见的内容的基本事实,对于重新审视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分流对立的观点具有崭新的、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雷州半岛历史悠久,但其旅游文化内涵还没有发掘出来。对雷州半岛旅游文化的研究,要挖掘旅游文化资源的史学价值,研究其历史遗存的文化特色。通过对民俗活动的历史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来提炼某种文化精神,从而形成品牌,产生效应。  相似文献   

16.
贵州史前文化遗址众多,文物富有代表性,反映出贵州远古人类的繁衍过程和社会文化的发展状况。出土的古人类遗骸,说明贵州是人类发源的摇篮。石器和骨器、角器的广泛使用,改变了贵州古人类的生存状态。狩猎技能的提高,火的广泛采用,纺织和种植的出现,改善了贵州古人类的生活条件。发掘出的金玉装饰之多,反映出贵州古人类已具有审美意识。贵州史前文化不但是贵州社会文化发展的源头,同时也为贵州汉代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书院始于唐代,是集人才培养、学术创新、文化传播等职能于一体的文化教育组织。与书院特点和职能不断变革相伴的是,其精神内涵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但因其区别于传统封建官学的办学性质、“成人之教”的教育理想和知识创新的价值追求,书院精神的核心是永存不变的。书院精神主要包括了以道义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和以求知求真为主的科学精神,具体而言又细化为以德育人的人文精神、独立自主的治学精神、实事求是的求真精神、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和勇担道义的爱国精神。书院精神是作为文化教育组织的书院最具独特性、思想性、持久性的精神品格及文化意蕴,是书院发展中最精微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饰既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种物化形态,同时也是识别民族特点的直观标志之一。我国少数民族服饰除具有一般服饰所共有的实用、审美等基本功能与特征外,还具有民族性、区域性、时限性、性别与职业性、社会地位等多种属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文化圈的视野下,运用跨文化研究的方法考察哲学的起源,我们不可避免要涉及哲学的“希腊性”(Hellenism)这个根本问题。如果专注于希腊哲学的产生,那么哲学的希腊性问题就是希腊哲学的起源问题,这个问题的语境是城邦时代的古希腊,希腊人率先迈进理性思维的门槛,创造了哲学。如果专注于希腊哲学的发展和传播,那么哲学的希腊性问题就是希腊哲学的跨文化传播,这个问题的语境是整个地中海世界,希腊哲学在保持了理论思维特质的同时,其内容和样式又多样化了。如果专注于一般哲学的发展,哲学的希腊性问题就是哲学的民族性问题,这个问题的语境是整个世界,随着各个民族理论思维能力的提高,希腊哲学必将继续与其他民族文化相遇,产生新的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