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控股股东侵占行为是困扰世界各国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是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的前沿课题。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侵占行为主要表现为非法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进行不公平的关联交易、操纵股利、虚假出资等。产生这些行为的主要原因在于法律制度、公司内部治理机制、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等方面存在问题。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必须在健全法律制度、强化资本结构的治理作用、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和规范股利分配行为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投资者保护、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保护投资者 ,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包括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研究表明 ,一个国家资本市场发展的宽度和深度、新证券发行的速度、公司所有权结构、股利政策、公司价值和投资配置的效率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这个国家对外部投资者保护的程度 ,投资者保护好的国家 ,控股股东对少数股东的掠夺少 ,公司价值高 ;投资者保护弱的国家 ,控股股东对少数股东的掠夺严重 ,公司价值低。我国上市公司中 ,由于特殊的股权结构、低效率的治理结构和不完善的法律环境 ,使得控股股东对中小投资者的剥夺异常严重。因此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 ,完善法律环境 ,加强法制建设 ,优化治理结构 ,提高治理效率 ,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对我国企业价值的提高和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3.
税收作为公司治理的外部机制,能通过各利益相关者影响公司的内部资本结构组成,进而影响企业对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由于公司内部存在管理者对股东的利益侵占和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两类行为,管理者和股东具有不同的避税倾向和选择,当管理者持股越多,其选择避税的可能性越高,而股权集中度越高,大股东越容易选择避税行为。企业避税行为对公司的外部治理环境、内部资本结构、利益相关群体、公司治理机制、治理水平的影响显著。我国应从加强低治理水平企业的税收征管、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弱化不合理避税行为、完善公司治理机制避免利益侵占、塑造公司治理文化创造企业诚信以及管理者适当持股消除短视税收行为等方面来优化企业税收征管。  相似文献   

4.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控股股东侵权行为及法律规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公司治理结构问题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在经济转轨时期,我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有其特殊性,基本的公司治理缺陷表现为控股股东的“一股独大”问题,形式上为控股股东对其他股东和公司的侵权行为(即权利滥用)。从制度根源分析,股权结构的不合理导致控股股东的人格缺失和行为异化。从法律规范角度看,首先要强化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尤其是注意义务。其次,对控股股东的投票表决权进行适当的约束,防止控股股东的权利滥用行为,可采用的投票表决机制有:完善股东投票代理制度,建立累积投票制度、类别股东表决制度和表决权排除(回避)制度等。最后,建立民事责任赔偿机制和加强对控股股东的监管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控股股东、股权制衡与公司股利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我国沪深900家上市公司2003-2006年的财务及相关数据,研究了控股股东、股权制衡与公司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和控制类型不同的公司具有不同的股利政策偏好;公司存在制衡股东时,控股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受到一定的约束,股权制衡可以替代股利的派发作为降低公司代理成本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并购中控股股东利用其控股地位操纵定价,造成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损失,而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管屡遭失败,暴露了我国并购监管中的实质监管路径错位和诚信义务制度供给缺失等问题。鉴此,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控股股东不当定价监管应遵循程序监管原则,保障并购各方利益平衡;通过建立独立的董事委员会制度、完善股东表决机制、引进估价权救济制度等公司治理措施来强化内部监管;通过合理配置政府监管、自律监管和司法监管三大监管资源,加大并购中的信息披露力度,加强资产评估机构等中介机构的诚信责任和自我约束机制等监管措施来构建外部监管体系,从而形成公司内部治理基础之上内外兼治,实现对上市公司并购中控股股东不当定价的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7.
"第二类委托代理问题",即中小股东和控股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是在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矛盾之外,公司治理和财务管理研究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专著《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李春玲,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从股利政策的角度,分析了控股股东在上市公司利益分配过程中的地位、影响及其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关系,向读者展示了分析“第二类委托代理问题”的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股利分配是上市公司将企业盈利在留存收益与支付股利之间进行分配的行为,它是公司主要财务活动之一。理想的股利政策应该是在股东利益、企业价值和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求得某种平衡。从股利分配理论入手,分析中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现状,剖析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因素,探究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合理性及有效性。企业规模、持久盈利、法律环境以及代理问题是影响中国上市公司制定股利分配政策的重要因素;公司现金流量、股东偏好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方针。  相似文献   

9.
股改前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利益侵占以"掏空"为主要形式,对其形成动机、实现手段与经济后果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可为监管股改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行为提供重要参考基准.与"掏空"对应的是,控股股东在必要时会动用自身资源帮助上市公司渡过难关,以维持其后继续从上市公司转移资源的通道.本文系统分析了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与必要时"支持"上市公司的具体手段和经济实质,并从审计规制角度提出了如何识别利益侵占手段所需关注的各种重要信号.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2003-2005年3 270个观测值为样本,从公司政治关联视角出发,并考虑股权的内生性问题,对控股股东特征与公司价值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价值显著高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之间呈U型关系。这表明,基于控股股东性质所形成的公司政治关联是导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价值高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主要原因,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通过控制权私利成本影响控股股东利益侵占抑或利益协同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