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海外华文文学作为域外汉语文学表现出明显的文化诗学特性.诗学的比较性不仅表现在吸纳西方等外来影响,而且更表现为汉语内部文化生态的互动关联.走向汉语比较诗学,不仅利于规避目前研究中存在的过于倚重西方文化资源而相对轻忽汉语文化资源的局限,而且也利于彰显华文文学的诗性美学品格,提升其意义覆盖性.在比较诗学视野中审视这一问题,华文文学在构成古典诗学精神跨界呈现的同时,也存在着与国内文学现代性体验的截然差异,诗性品格互文性地弥补了国内文学的现代化偏失,展现了汉语诗学在现代语境中"被现代化"的真实之维.由此,本土性的诗性文化精神也就凸现为建构华文比较诗学的基本维度.  相似文献   

2.
"寻根文学"的精神谱系与现代视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忠 《河北学刊》2006,26(3):131-136
寻根文学之于新时期文学的意义是巨大而深远的,它既是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的自然延伸,也是文学现代性生成的阶段体现;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发现,也是启蒙话语的重新续接。虽然它的文化内涵和审关属性与其寻根宗旨存在偏离,但置于现代性视野中看,它是有着自身特殊的精神谱系和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3.
从在场各代的视角来看 ,代际伦理主要是由老年伦理、中年伦理和青年伦理所构成的一种伦理形式。在历史文化境域中 ,代际伦理主要表现为传统伦理、现实伦理和未来伦理的有机统一 ;与此密切相关的是 ,代际伦理还具有深厚的前现代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西藏热”成为备受关注的文化现象和民族文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其所处的边缘的地理环境和迥异于汉民族的文化特质,致使汉语写作赋予西藏一种独特的文学想象.在不同的汉语作家笔下,西藏大致呈现出“原乡西藏”“故事西藏”“传奇西藏”“风景西藏”四副面孔.而其生成机制,又是汉民族的现代性焦虑、文学衍生的自觉探寻过程,以及文化生产的市场化运作等多重因素的聚合.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期文学的叙事中,政治景观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成为审视文学现代性的重要视角.而当代文学对宝塔山、天安门、长安街、武汉长江大桥等一系列景观的书写也暗合着当时政治意识形态的主体叙事.文学叙事景观的现代性迁移既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也表达了不同时期人们思想观念和文化审美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6.
祝亚峰 《江淮论坛》2011,(6):167-171,177
现代性兴起引发伦理概念的延异,为叙事走向伦理奠定了知识的合法性。叙事伦理是回应文学艺术伦理的叙事表达,将叙事分析与价值判断结合,而生成的一种阐释文本的批评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叙事伦理概念在汉语批评界出现以来,历经文学批评的实践,这一概念已具备一定的方法论意义,形成了外部伦理介入与内部伦理的发掘两种批评的途径,从方法论的角度可以大致梳理出这一概念的现代性知识内涵。  相似文献   

7.
莫言立足中国民间文化,以民间叙述人的身份叙述民间,采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表达民间,坚持超越的立场对社会现代性作了批判,这将他推上了文学史的高峰。本着反思现代性的视角,莫言民间创作的意义与特色可以从城与乡的叙事变调、人与鬼的魔幻轮回和革命与血缘的伦理裂变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莫言凭着对现代汉语和本土传统的敏感,发现和构建了一个别样的中国,创造了世界文学的中国经验,为现代汉语小说赢得了地位和尊严。  相似文献   

8.
汉语夫妻称谓的古今嬗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语夫妻称谓的嬗变,需要从社会和文化上来理解。社会结构不同,夫妻双方在其中的身份、地位不同,称谓在嬗变走向上也表现出不同的跟进。汉语夫妻称谓在嬗变过程中,还被打上了特定社会的伦理烙印。传统伦理对待情感的特殊方式,使汉语夫妻称谓在行进之中体验了二者充满矛盾与焦灼的博弈。  相似文献   

9.
耿传明  秦彬 《东岳论丛》2012,33(6):34-38
家庭本位的传统德性伦理文化与个人本位的“现代性”社会秩序格格不入,但前者能在现代社会存在必有其合法性依据,它经历了被压抑、文化突围到跨语境接受的过程,显示了德性伦理的个人选择性和民众文化心理的稳定性特点.“现代性”的理性主叉法则不足以完全取代传统的德性伦理,因此促进传统德性伦理的现代转型、重建就成为现代性文化建设中的题中应有之意.京剧《四郎探母》现代接受之路为我们提供了文化转型的很好范式.  相似文献   

10.
走向"间性哲学"的跨文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文学面临着一次新的研究范式的转型,从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进入"间性研究"。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理论既有贡献又有局限,曾经推动比较文学向跨文化研究开放的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理论,指出了东方主义的文化陷阱,却没有提供超越东方主义的文化前景。公正客观地认识西方现代性文化,倡导一种全球意识的、跨文化的文化间性伦理,走向"间性哲学"的跨文化研究,是汉语学术界目前面对西方现代性主流思潮与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的合理反应。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危机的道德合理性困境与出路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危机虽然表现为目的合理性与文化合理性之间的道德合理性悖论,但其实质是文化合理性的现代性道德哲学范式所衍生出来的社会信仰的缺失。走出现代性危机必须重塑社会的文化合理性,以奠定社会信仰的“普遍的道德合理性”基础,其要义是复归“文化合理性”的伦理理念。人与制度是文化生态的两个基本要素,因此,文化合理性的伦理理念的型塑必然诉求“道德人格”与“制度伦理”的双重建构。文化合理性的伦理理念的复归既是现代性运动的自我辩证否定,也是当下中国科学发展观命题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论现代性条件下文学价值多样性多元共处互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的首要原则是主体性自由 ,现代性具有自由、民主、平等、独立的特征。哈贝马斯认为 ,生活世界的合理化导致社会分化 ,现代性即分化性。社会分化导致文化分化 ,文化分化导致文学分化以及文学价值取向的分化。文学价值多样性在现代性条件下多元共处、互补 ,具有必要性、可能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韦伯命题揭示了西方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伦理文化价值形态伴随社会结构变迁的现代性转型,其创造的一种新型的社会价值激励形态,为实现社会发展提供了特有的伦理动力;文章从对韦伯命题的重释中,探讨在现代化进程中道德激励实现的三重维度及其功能结构。  相似文献   

14.
傣族贝叶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在新中国成立后它与汉文化沟通整合实现了现代性之路.傣族传说《召树屯》先后被改编成现代舞剧与汉语电影《孔雀公主》,真正打开了傣族贝叶文学资源的宝库,使得傣族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步入当代艺术殿堂.它们是原生态艺术发展为现代性民族艺术的里程碑,给中国当代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成为中国当代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5.
文学叙事伦理学属于应用伦理学,是对文学叙事做出价值研究的一种新方法,至少涉及伦理学、叙事学、文学批评学、比较文学、哲学、文化学等学科,因此应归属跨学科研究。文学叙事伦理学对叙事所蕴含的伦理主题、内容、时代伦理声音,尤其重要的是在现代性语境中,对叙事过程中经由叙事各要素的互动而生发的境遇伦理做出阐释和总结,它最大的目的是在叙事虚构和想象中,探索伦理的各种可能性。与现实理性伦理相比,文学叙事伦理是一种虚构伦理,拥有自己的秩序和规则,因此二者不能随意越界。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学的后发现代性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发现代性是在假定现代性是一种普泛化的、全球性的过程和社会发展性质的情况下,针对并非原发的现代性,也就是受到现代性的影响而兴起的现代性运动而提出的。后发现代性作为当今中国文学的语境,它成为文学创作的基点,同时也应该作为文学研究的基点。后发现代性在积极跟进现代性这样一个目标的前提下,也有着不同于原发状态的现代性的特性。既要承认席卷全球的现代性对于全球所在之处的共同影响力,也要充分考虑到并非原发的现代性对于所在国家文学的特殊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台湾现代性的形成并非对单一日本文化的模仿,还包括对祖国大陆的现代性的接收,并与台湾当地的本土文化不断进行对话与颉抗,产生独特的"另类现代性".台湾女性文学的发展与台湾的"现代性"有密切的关系,对"现代性"的追求与抗拒,促成了台湾女性文学的流变,从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台湾女性文学发展来看,台湾当代的女性小说特点,除了对父权文化的抗争之外,更包含对于家国叙事的关注及台湾当代社会现象的观察与省思.台湾女性文学对于"现代性"在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等领域的反思,使得台湾女性文学的特色不仅表现在对性别压迫的抗争,更是女性在各个领域的主体性的确认.  相似文献   

18.
由于特殊的战争环境 ,2 0世纪 40年代中国文学中表现出比较明确的回归传统主题倾向。这首先表现在其对于传统家国观念和道德伦理的肯定与宣扬上。它是战争文化强烈影响的结果 ,又体现出对于现代性一定的背离。“土地”意识是 2 0世纪 40年代文学传统主题的另一个方面 ,其中所包含的珍爱土地和怀念土地主题 ,是民族危难国土沦丧时代现实的折射 ,也是传统爱国文化精神的迸发 ;而解放区文学对于传统土地关系变化所产生巨大影响的细致描述 ,既隐含着中国农民与土地间深厚的血脉联系 ,又体现出新旧政权的更迭给农村社会带来的历史性变迁。  相似文献   

19.
从11世纪拉丁语Modernitas,到18世纪法语Modernité,再到19世纪英语Modernity,最后才是20世纪汉语中的现代性。现代性的衍生历史之久、传播地域之广,可谓人类文化史上之独特现象。现代性在这种独特的演化过程中,已经变得纷繁芜杂,其涵义也变幻难测,但是这个重要范畴已经进入了哲学、文学、心理学、历史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等等学科之中,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一古老的词汇。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性:文化冲突的表征和文学阐释的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是文学研究的重要理论资源。从解析现代性传播中的话语冲突以及现代性焦虑的形成和激化入手,能够更恰切地理解获取这一资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确切地把握中国式现代性的文化表征。由此,可以在现代性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相联系的阐释中,建构认识论的基础,提供方法论的启示。社会现代性与文化现代性的关系问题是理解现代性之复杂性的路径,也是揭示中国文学现代性之特性和丰富性的路径。无论"一体化"时期,还是"一体化"解体之后的时期,中国文学现代性始终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