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虎座立鸟架鼓是楚国工匠依据当时的工艺技巧、审美意识而创作的一种击打乐器,是礼乐制度从规范化到世俗化演化过程中的产物。以虎座立鸟架鼓为观照对象,可窥探先秦时期礼乐制度的规范化、多元化、世俗化的演变历程。虎座立鸟架鼓从庄重到新奇的器型演变,从“夏黑殷白”到“尚朱尚赤”的色彩演变,从“娱神”到“娱人”的功能演变,证明了先秦时期礼乐制度的世俗化转向。东周时期音乐文化由“朝”向“野”、由“神”向“人”演变的进程,促进了不同阶层乐享方式的交融,也促进了乐器类型的多元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秧歌舞蹈是中国北方汉族的民间舞蹈文化区的主体,以北方旱作文化为代表,属于黄河流域文化中心的农耕文化类型。秧歌亦是山西传统民间舞蹈中数量最大,样式最多,流传最广的一个种类。踢鼓秧歌是广泛流传于山西晋北地区的一种古老的秧歌舞蹈,是山西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每逢新春佳节,元宵灯会,村村县县都要闹踢鼓秧歌,白天多在街头、广场表演,有的结合春节拜年和慰问,到门口、院落表演,晚上有的跟焰火活动(先表演,后放焰火),有的找有旺火的场地活动。男女老幼,围观雀跃,通宵达旦。一、踢鼓秧歌的表演特征踢鼓秧歌是融舞蹈、武术、戏曲为一体的民间艺术,以粗犷、刚劲、稳健、风趣等艺术特点深得老百姓的喜爱。从它的名称来看,“踢”是指舞者的腿部动作,“鼓”是指舞者所使用的道具,因舞蹈主要以脚踢鼓而舞,故而得名。但由于民间舞蹈的流传发展,为了舞蹈的方便,演变至今,身不背鼓,手不抓鼓,踢不见鼓,鼓与舞已经逐渐发生了分离,如今的踢鼓已经无鼓可踢,成为锣鼓点的伴奏。踢鼓秧歌的表演角色有:净—落毛,生—鼓子、疯公子,旦—拉花,末—大脚婆、货郎、先生,丑—和尚、赖老婆。其中,“落毛”、“疯公子”、“大脚婆”、“先生”、“货郎”、“和尚”、“赖老...  相似文献   

3.
琵琶在秦汉至唐代,为多种弹拨乐器的总称,它包括圆形音箱、梨形音箱、曲项、直项等多种形制。有关“琵琶”二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东汉时期的典籍。琵琶在不同时期不同乐种及剧种中的运用决定了它的演奏艺术的不同与变化.但它们都叫琵琶。至于为什么有“南音琵琶”之称呢?那是因为它除了在南音中运用及为了和目前的北琶区分开来才特称的.在南音演奏艺术中.也照常称之为“琵琶”。曲项琵琶、五弦琵琶、竖箜篌、铜钹、贝、义嘴笛以及某些形制的鼓则是北朝前后由西域传入的乐器。由于民族的迁移.国内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以及中外音乐文化都得到了广泛的交流,石窟中的伎乐人和伎乐天提供形象的材料。此时期的音乐,上承秦汉传统音乐.又融合了国内各民族和外来音乐。而获得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道德教育是人类的一种伦理、文化传递,是对人们进行道德、品性、人文精神方面的培育。道德教育的本质是人类自觉地将个体类化的行为、方法和过程。人的类的意义世界是道德教育的基础性前提。道德教育具有深刻的人文本性和人文精神,它以人性善为逻辑始点,以对个体的教化和培育为出发点和归宿,以人类整体“人化”过程中积淀的社会性伦理为内容,造就和提升个体道德性。道德教育又是人类以文化为指导的对本体人进行“文”而化之的行为和过程,它因民族人化方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内容、形式和方式。  相似文献   

5.
新疆民族歌舞旅游产品真实性体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出新疆民族歌舞旅游产品在人种要素、产品内涵、表演外部因素、舞台效应和产品外部表现五方面较为突出,说明游客观赏民族歌舞表演时的感受不是根据歌舞要素来划分的,而是结合个人情感倾向、知识积累和经验要素对歌舞产品的表演进行评判的;运用方差分析法对不同民族对歌舞表演真实性影响因素的差异进行研究,指出当地少数民族更注重歌舞表演的内容、乐器、装扮、语言、解说等体现民族文化内涵的因素,汉族对表演气氛和表演人员的精神面貌等较为注重。  相似文献   

6.
大秦鼓舞蹈是一种起源于闽南地区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兼具闽南文化与温岭本土文化的特点.与其他民族舞蹈相比,大秦鼓舞蹈因具有怪诞的装扮、扭捏的舞蹈动作以及富有喜剧效果的表演等特点而深受舞蹈的喜爱.设计师可以将大秦鼓舞蹈中的造型元素融入到现代动画设计之中,如围绕大秦鼓舞蹈创设动画主题,提取大秦鼓舞蹈人物造型元素,创新大秦鼓舞蹈动作表演元素,借鉴大秦鼓舞蹈色彩搭配方式等,这不仅能丰富动画表现方式,还能借助动画实现大秦鼓舞蹈的有效传承.  相似文献   

7.
鼓之简释     
鼓,本义是击鼓,动词。也有人说:“鼓”的本义是一种乐器,名词。《诗经·唐风·山有枢》:“子有钟鼓,弗鼓弗考。”前边的“鼓”是名词,一种打击乐器;后边的鼓是动词,击鼓,敲鼓。特指击鼓指挥,击鼓进军。《史记·项羽本纪》:“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古西,心举秦矣。”这种用法的“鼓‘可以活用为动词增加为动词,为……击鼓。《墨子·兼爱中》:“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意思是越王亲自为将士去击鼓使他们前进。引申为敲击 (乐器 ),弹奏。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再引申为夜间击鼓或敲击某…  相似文献   

8.
福州十番音乐的价值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州十番音乐虽为民间音乐,但其价值与意义不容忽视。其独特的乐器“狼串”与唐宋的“杖鼓”、朝鲜的“长鼓”实为同一乐器的微变,包含丰富的音乐文化信息。同时,它产生的土壤是福州近代市民文化的发展,其音乐风格、艺术形式等表现出的民俗特征,使其成为福州民俗文化一部分。而它在社区文化中担当的文化角色,则使其成为社区文化的标志物,具有重要的文化人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宋代说唱伎艺之一,鼓子词是因为歌唱时以鼓伴奏而得名的伎艺。但鼓子词不一定限于以鼓为伴奏而交叉韵散文进行说唱的伎艺,而且也包括多样广泛的表演形态和体制在内。就如本文提到,小令或慢词构成的月令体等乐曲形态、词的连章数、乐器使用、表演体制等皆由创作者,即演唱者选择。鼓子词形式愈来愈变得多样化,譬如,从乐曲形态发展到叙事形态,从专用鼓伴奏发展到管弦乐器,但这并不偏重于一个方面。因此,虽然后来出现了新的形态,却仍然与已有的形式共存而创作。  相似文献   

10.
<正>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安徽花鼓灯歌舞剧《玩灯人的婚礼》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剧中有一段十分动人的表演——八个俊扮后生(花鼓灯称之为“鼓架子”)各自肩托一俊扮女子(花鼓灯称之为“兰花”),摇彩扇,舞绣帕,翩翩而出。这段传统表演,在花鼓灯中叫做“上盘鼓”,也叫“上路鼓”。这种技艺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又有广泛的影响。远在汉代,随着“百戏”技艺的繁荣,我国歌舞表演中出现了一些难度很大的动作。如《白孔六帖》“杂舞”条所载,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体态轻盈,能作“掌上舞”。又如《南史·羊侃传》所载,梁武帝时羊侃的舞人张净琬也能掌上舞。那大概就是相当于芭蕾舞之托举一类的动作吧?在民间,为适应广场演出需要,出现“舞肩”的技艺自非难事。  相似文献   

11.
黎阳仗鼓是一种以祭神、祭祖、参与庙会等节庆活动为主体的民俗表演形式,也是一种民间音乐与民间舞蹈相结合的民间艺术。本文对黎阳仗鼓的历史渊源、基本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对仗鼓文化现存状况进行思考研究,从而提出对它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2.
关于人生的定义,在中国的词典上大多是这样说的:“人生是指人的生存以及全部的生活经历。”但在美国的教科书上却被表述为:“人生就是人为了梦想和兴趣而展开的表演。”一曰“生存”,一曰“表演”,中西不同的文化色彩可见一斑。“人生”的定义@佚名  相似文献   

13.
四川成都老西门外有一座高约十五米,直径约八十米的高大土垄,这就是五代前蜀皇帝王建(公元八四七——九一八年)的陵墓——永陵。陵墓中室红砂石棺床东、南、西三面束腰处,刻着一支深浮雕宫廷大乐队。这支乐队共有伎乐24人,其中舞伎2人,乐伎22人。乐伎中有21人手中各持一件乐器,另有一人手持两件乐器。乐器共为23件,按类别划分为20种,基本上包括了我国古代乐器的“八音”(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仅无土类))。其中引人注目的是鼓特别多。从类别划分为八种九件,排列极为集中,差不多占了全部乐器的40%。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王建墓内石刻伎乐使用的乐器会出现那么多的鼓?  相似文献   

14.
琵琶 ,是我国流行很广的弹拨乐器。初名批把。东汉刘熙《释名·释乐器》中指出 :“批把本出胡中 ,马上所鼓也 ,推手前曰批 ,引手却曰把 ,象其鼓时 ,因此为名也。”即以弹奏方法而得名。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经过历代琵琶艺人的不断探索和改革 ,积累了高超的演奏技艺和丰富的曲目。尤其建国以后 ,琵琶无论在乐器制作、演奏技巧和演奏风格等方面都有了更大的变化和发展 ,它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在琵琶制作上 ,经过不断实践与改进 ,对琵琶覆手的用料改用竹料 (过去用象牙、牛角、木料等 ) ,同时对覆手的大小、高低、位置及面板 ,箱…  相似文献   

15.
依据相关史料探析了唐朝与印度的乐舞交流情况。唐朝与印度在乐舞方面互有交流和影响,主要表现在乐舞作品和乐器两个方面。在乐舞作品方面,唐朝的《秦王破阵乐》和“击瓯”等音乐节目都曾传入了印度,而印度的《霓裳羽衣曲》、《菩萨蛮》、《南天竺》、《望月婆罗门》、《苏合香》、印度七调等也曾传入唐朝,并对中国乐舞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乐器方面,印度的凤首箜篌、五弦琵琶、铜钹、答腊鼓、都昙鼓、毛员鼓等也都传入到了唐朝。  相似文献   

16.
常山战鼓是正定民间表演艺术的优秀代表,是由鼓、大钹、中钹、小钹、小锣等打击乐器组合而成的一种民间清锣鼓,2008年6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书社从事“常山战鼓”表演、教学40余年,2018年5月,被确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访谈中,张书社讲述了常山战鼓的由来,并结合自身学习战鼓、教授战鼓、表演战鼓、传承战鼓的经历,讲述了常山战鼓的发展历程;他编制鼓谱,让常山战鼓因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而生机勃勃,也让常山战鼓从正定走出河北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手风琴是一件既充满活力又十分年轻的乐器,它音色优美,音域宽广,表现力丰富,随着演奏技巧的提高和乐器制造的改进,手风琴步入了更加艺术化和专业化的道路。在日益繁荣的表演活动和创作中,人们不断探索出新的演奏形式,努力开拓手风琴的艺术空间,除了常见的独奏和伴奏外,手风琴重奏、合奏形式也迅速发展起来,在欧洲,人们极富创新地提出了“手风琴室内乐”这一概念,从而掀起了对这一新领域的创作表演热情。  相似文献   

18.
藏族舞蹈以它久远的历史渊源、丰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地域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征著称于世,是中华民族舞蹈艺苑里最艳丽的奇葩,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瑰宝。藏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可分为“谐”和“卓”两大类,它的表演形式主要有:热巴、踢踏舞、勒谢、堆谐、果谐、弦子、锅庄等。  相似文献   

19.
“芦笙笛”是贵州从江县高增乡侗族老百姓非常喜爱的一种群体性吹管乐器,过去一直没被学界发现.这种乐器不仅在产生背景以及乐器制作、音乐结构等方面具有独特性(笔者曾有专文论述),而且也有特殊的社会功能与文化内涵,与当地的生存环境以及民族习俗、民族心理等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0.
沙女沟是临汾市襄汾县东南五公里的一个小山村,距著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丁村人”文化遗址仅三公里。在丁村遗址十公里外的陶寺遗址,挖掘出了中国最古老的鼓乐器土鼓、鼍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