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五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括许多宝贵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占有重要的位置,“和”文化是中国人思想的精髓。“和气生财”、“一团和气”等传统思想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价值观念,无形中支配着人们的思维与行为方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和为贵”思想对创建和谐型组织,全面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历史积淀,其丰富的“仁爱”、“和”文化,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源头活水。正确引导大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其有价值的部分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思想认识产生积极影响,为中国教育现代化提供精神食粮。另一方面,教育现代化承担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传统文化的选择、传承、改造与创新,这表现为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用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来培养人、塑造人。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化技术的快速普及、人类数码时代的到来,平面设计也日进佳绩,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而要想将中国的平面设计走向世界,面向未来,就必须使其在鲜明的传统民族特征中融入现代化理念,使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在平面设计中有更加明显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有民族特征和体现文化价值的当属汉字,若能将汉字独有的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价值和形式意蕴与现代化多元化的平面设计理念和现代审美方式进行完美的融合,无疑会大大推进中国本土平面设计在世界的地位和价值,它的设计元素、设计方式和设计理念是其它任何国家所不可替代的设计效应,是特定的文化产物,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的国家。在久远的历史过程中,这份文化底蕴已逐渐演变成为独特的传统文化。因此中国是一个具有着自己的传统文化的国家。而这随历史而来的传统文化至今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潮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而设计师根据人们的喜好,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得以的体现。让我们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了解传统,理解传统,发扬传统,将其注入到设计师设计图纸的灵感中,给予环境艺术设计之生动与传奇。  相似文献   

5.
在现今经济社会,能否构建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兴衰存亡的关键。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企业文化必然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思想宝库,辩证地分析现代企业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吸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剔除其糟粕,创建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提升中国企业的生命力与核心竞争能力,培育中国优势企业,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塑造中国国家形象任重而道远——呼宝民哈佛培训谈感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国外看到的中国文化和一般外国人印象中的中国文化,大多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四大名著、武术.气功、中医等等。而当代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正是中国文化传播方面很尴尬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丝绸之路是亚欧的大陆交通干道,是中国、印度、希腊三国主要文化交汇融通脉络,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义。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悠久丰厚,西安传统体育文化是西安历史文化的一部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势必给西安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发展创造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机遇在于中西贯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发展西安传统体育文化是世界和各方人民的强烈需西安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和陕西关中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文化繁荣发展的需要;西安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国体育文化的一部分向外传播是世界人民了解中国体育文化的需要;发展西安传统体育文化打造西安品牌文化并推向世界是加快陕西建设的需要;发展西安传统体育文化推动体育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面临的挑战:关于西安传统体育文化的资源整合与呈现问题较为复杂;关于传统体育文化与经济发展的结合构架问题需科学规划;经济刺激下的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导向问题要准确定位等。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现代企业形象设计重视的企业文化的精髓是否得到体现。所以,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形象设计的时候,必须要意识到两者之间相互融合的重要。本文研究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以及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传统文化产生的历程以及是到北京,然后从民族性以及传承性、国际性等方面,论述了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形象设计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中西方文化不断的互相冲击、融合,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在一点点遗失。高校作为教育界的中间力量,必须肩负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合于现代的元素,不断地探索新的模式,在教学中把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下来,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柳素平 《人才瞭望》2016,(11):78-79
学人研究中美关系,多从国际形势、大国关系、力量对比以及地缘政治、经贸往来、意识形态等具体的显性的层面进行分析,较少从文化和文化价值观角度探讨中美关系。
  文化价值观是在长期的历史和传统沉淀中形成的,它对一个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设置、政府组阁形式的选择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就中国和美国各自的政策及相互间的外交措施而言,文化价值观影响着决策者的思路和底线。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在这一历史背景影响之下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以及哲学思想都与中国华人企业的成功有着密切的关系,华人企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他们的成功除了得益于自身的奋斗和努力之外,也离不开中国文化底蕴的熏陶,归根到底,华人企业的成功离不开中国的家庭本位思想、当官发财的传统观念和重农抑商政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有力的见证,是新世纪人类精神的瑰宝。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要发扬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并要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传承和创新,发挥其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这既是我们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做法,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  相似文献   

13.
浅析传统文化在新媒体中的传播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的历史大国,它有着别的国家不曾拥有的优良的传统文化。但是传统文化要传播和发展,必定离不开媒体。进入21世纪,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手机媒体、网络电视、个人博客等新媒体的出现,传统文化的传播呈现出哪些特点?新媒体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产生了怎样的负面影响以及在今后的新媒体传播中,如何更好地进行传统文化传播?这都是我们不得不思考和面对的现实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入手,阐述在传统文化在新媒体传播中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中蕴含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剪纸艺术变形、夸张的造型与虚实结合的纯朴之美体现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启迪作用,现代平面设计应该深入挖掘传统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创造性地发展平面设计。  相似文献   

15.
电影“刮痧”是一部站在中国的立场上,反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此来宣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并表达中国人无论何时走到何地都不要抛弃自己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主题。本文着重于分析从电影中所表现出来的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并从直觉性与逻辑性、伦理性与认知性和内向性与外向性来具体分析中西方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传统家具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思想和精神的集中体现。传统家具的经脉连接着历史,传达着理想和教养,呈现了中国古人造物为良的卓越才智。  相似文献   

17.
对汪山土库历史文化价值的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中国传统的官家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借鉴其建筑、教育、文化等众多方面的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鄱阳湖文化生态圈。此外,也可对传承和发扬江西当代乡土文化提供充足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国文化、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与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融为一体。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政治是系统互动关系,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可维护社会的安定、各民族团结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为民族地区、国家的经济带来繁荣,处进各产业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体育方面的体现,也是最富于民族特色,最能反映少数民族个性和群体气质的文化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愈趋激烈,在经济上和文化上都出现竞争的局面。而竞争的基础是人才,人才的关键是教育。因此,英语作为一门沟通世界各国桥梁的语言,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占据了重要的席位。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简要的分析,并对英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化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最后为如何加强英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提出了几点建议和策略,对研究英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灿烂文明史的国家,而给我们中华民族不断繁衍生息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生命源泉,是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而“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在大力建设文化强国的新形势下,应继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之“孝”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