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水神话具有世界性,世界上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均有流传,并具有某些相同的母题和因素.从洪水神话的母题入手比较中希洪水神话,从中探寻中希民族文化心理差异.  相似文献   

2.
人神对立与人神对话--中西文化差异的神话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和欧洲的史前神话系统所关联的原始母题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中西方塑造了两个本质上并不相同的神话世界.中国神话强调的是秩序性和等级性,所架构下的神界和人界,相互对立(隔离),无法展开实质性对话.西方神话强调的是人的自由性和人的本性,所架构下的神界和人界具有对话性,可以展开实质性对话.中西方不同的神话特征,通过各自民族记忆和集体无意识的传递及强化,最终导致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中国各民族神话数量众多,内涵丰富.母题理论和母题分析法一直是神话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构建科学的母题编码体系也成为推进神话母题研究的主要路径.中国神话母题编码目录不仅要设置完善的母题类型,同时还要进行科学严密的母题提取与编排,最终目的是实现母题编码在中国各民族神话比较研究、中国神话大数据库建设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洪水再殖型神话研究——母题分析法的一个案例》是陈建宪教授集30年之功研究中国洪水神话的一部力作.该书以世界洪水神话为参照,运用历史-地理方法和母题分析法,全面描述了中国洪水再殖型神话的基本形态、地理分布、生命历程,并以此为基础,对该型神话中的重要母题进行文化阐释.该书的价值不仅在于以数据库形式汇集了中国各族洪水再殖型神话的682个文本,打造了洪水神话资料的中国链环,更在于以对该型神话的详尽描述与深入阐释,打造了洪水神话研究的中国链环.  相似文献   

5.
《中国洪水再殖型神话研究——母题分析法的一个案例》是陈建宪教授集30年之功研究中国洪水神话的一部力作.该书以世界洪水神话为参照,运用历史-地理方法和母题分析法,全面描述了中国洪水再殖型神话的基本形态、地理分布、生命历程,并以此为基础,对该型神话中的重要母题进行文化阐释.该书的价值不仅在于以数据库形式汇集了中国各族洪水再殖型神话的682个文本,打造了洪水神话资料的中国链环,更在于以对该型神话的详尽描述与深入阐释,打造了洪水神话研究的中国链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希伯来、希腊、中国汉族的洪水神话为例,从母题研究的角度,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三个民族构建洪水神话中人类再造母题的独特之处,认为对再造母题的不同建构体现出各民族独有的文化特点:希伯来文化对上帝的崇拜、希腊文化中对智慧和知识的追求、中国文化中对精神陶冶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关于"洪水再殖型"神话跨域跨文化的专题系统研究,多年来因种种困难,一直留有讨论空间.华中师范大学陈建宪教授的专著《中国洪水再殖型神话研究——母题分析法的一个案例》,其主要贡献在于:运用母题研究的跨文化、跨民族优势,填补了国内外学界关于中国洪水再殖型神话形态的缺环;将历史地理学派的方法中国化、理论化、可操作化;富有创意地延续发展了故事学理论;在研究方法上,也有了可称道的新技术践行与突破;注重学术史的清理与厚积薄发.  相似文献   

8.
史前洪水在给世界带来毁灭性灾难的同时,也孕育出了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洪水神话.由于中西方地理位置、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认知程度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他们的洪水神话各具特色.通过对希腊、希伯来洪水神话与中国汉民族“女娲补天”和“鲧禹治水”洪水神话的比较研究,发现西方民族性格主要是建立在人神对立、以神为本、人性本恶、个体本位和立约精神等价值观之上,而东方民族性格则更多地是建立在人神合一、以人为本、人性本善、集体本位和伦理观念等价值观之上.  相似文献   

9.
中国神话学近二十年来的重要收获之一,是神话母题研究方法的引入与中国神话研究方法的建构。陈建宪作为神话母题研究方法的代表学者,上世纪90年代即开始将神话母题作为基本的神话研究单位,并于1994年出版了第一部以神话母题为分析单位的学术专著《神祇与英雄———中国古代神话的母题》。迄今的二十年学术研究,陈建宪的神话学研究一直专注于神话研究方法和洪水神话母题,较为系统、全面地建构了神话母题分析方法,并以洪水神话为个案,作出了原创性强和理论深入的神话学贡献。  相似文献   

10.
基诺族《阿嫫腰白》系列母题与汉族创世神话母题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诺族的《阿嫫腰白》是一个创世神话,由多个神话母题融合而成却又浑然一体,融合了女神母题、水生母题、卵生母题、化生母题、洪水母题和葫芦母题。这些母题与汉族创世神话母题有相似之处,同时又独具基诺族民族个性,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从中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与日本民间由于风土环境及生产、生活方式的相似,在植物崇拜神话的母题情节及文化内涵方面有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本文从民族文化学及文学人类学角度对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与日本有关瓜、桃、竹等植物崇拜神话及始祖神话进行比较研究,并说明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通过辨析傣语中的日月神及其相关词汇可发现傣族继承了中原日月神话的语言基因,其他壮侗语族民族的情况也是如此。通过分析日月起源、多日月、射日月、救日月、日月运行、日月蚀等日月神话叙事,发现傣族与其他民族一样共创、共享和共传着相同的母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造成日月神话高度相似的原因之一,从族缘关系看,傣族属于百越族裔,因此与其他壮侗语族民族有着许多同源词汇和高度相似的日月神话;从地缘关系看,傣族地处我国西南沿边,与周边诸多民族世代为邻,在多民族文化“三维交融”过程中共享共传着日月神话母题。神话叙事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载体之一,从古老的日月神话中可以挖掘傣族先民所形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3.
近百年来,各国学者不断推进各地区的洪水再殖型神话研究,使其成为了世界性的神话研究课题.陈建宪教授的《中国洪水再殖型神话研究——母题分析法的一个案例》,正是这项巨大工程中引人注目的标杆.这项研究通过四个情节段,对洪水再殖型神话进行定义和分析,这种方法也成为洪水神话研究的有力工具.长期以来,日本记纪神话从未被置于洪水再殖型神话的视域下,但通过聚焦情节段的分析,我们发现,虽然不能将其纳入洪水再殖型神话的范畴,但也不能完全将其排除在外.这为解读日本神话提供了新的角度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神话是文化的源头。洪水神话的世界性是世界各古代民族经历了相似发展阶段的结果。但由于地理环境、生存方式、宗教信仰、心理结构等差异,西方、中方洪水神话也蕴涵了神本位与民本位、个体与集体观念、横向与纵向人际关系模式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经过历代传承与整合,形成如今风格迥异的中西文化。  相似文献   

15.
建构中国神话母题编码体例是中国神话学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中国神话母题W编目》可以作为这项工作的积极尝试。该编目应用母题学、资料学、类型学等研究方法,以公开出版的中国各民族1万余篇神话为母题析出对象,对中国神话母题编码的方法、结构、功能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探索,以适用于当今中国神话研究,并为中国神话宏观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神话的比较研究需要有一个较为合理的标准或尺度,母题作为神话叙事中最自然的基本元素,具有相应的基本类型和民族性、时序性、典型性、流动性等明显的特征,通过母题分析,可以进一步揭示我国各民族神话间的文化关系,把民族神话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7.
在多元文化视角下 ,以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观照东西方爱情神话 ,可以发现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性格。因而 ,这种地域特色和民族性格在东西方爱情神话中就有所反映。相同的原始社会状态 ,决定了东西方爱情神话也具有相似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论母题方法在少数民族神话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题是神话叙事中最基本的分析元素.借助母题可以构建各民族神话间对话的平台,母题分析体系的核心是母题类型及其类型层级体系,使用母题方法的目的在于通过母题的提取、比较与分析,进一步揭示少数民族神话的个性、共性、叙事结构和文化内涵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 苗族洪水神话内容丰富,流传广泛,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研究她,有助于探索苗族古代社会.尽管,由于地区的不同和语言的差异,致使流传于苗族各地的洪水神话在名称、体裁、情节等方面不尽相同.但是,长期的共同生活经历和共同的民族心理又使他们具有一致性的母题,那就是:由某种斗争而引起洪水,由洪水劫难而引起洪水遗民的兄妹结婚,再造人类.这种古老的神话,一鳞半爪地折光透视着苗族先民的社会生活风貌,并与苗族古代婚姻形态密切关联着.我们认为,它反映的是苗族古代社会由母系末期向父系过渡时期的婚姻形态——对偶婚.  相似文献   

20.
蒙古族洪水神话主要用幻想和虚构的方式 ,叙述古时人类被一次大洪水毁灭之后 ,如何再生繁衍的故事。而这些神话在流传过程中融入民间故事或传说之中 ,并发生了变化。本文以比较故事学的母题比较等方法 ,探究《天上人间》和《猎人海力布》等两则融于蒙古族民间故事或传说中的神话原型、原意 ,力图揭示其原初形态 ,探讨其接受苏美尔、印度等民族或国家洪水神话影响之后发展变异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