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农民理论的发展于洪生农民问题,始终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紧密相联,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无产阶级革命年代,工人与农民结成革命联盟,成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力量源泉和可靠保证。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充分发挥农民的作用仍然非...  相似文献   

2.
工农联盟无论在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始终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如果不把农村劳动群众联合到自己周围,任何革命和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工人阶级在革命和建设中之所以能和农民结成巩固的联盟,归根到底是由于有共同的经济利益,在经济上互相依存。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对无产阶级宣传理论的杰出贡献曹福田无产阶级的伟大革命导师毛泽东.也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家。由于宣传与现实斗争的密切联系.使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始终把宜传教育作为指导党的事业的重要手段.他的革命活动始终伴随着一系列的宜传...  相似文献   

4.
大革命时期 ,毛泽东根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 ,注意调查研究中国国情 ,提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实质就是农民革命的论断。他认为农民是生产和革命的主力军 ;农民具有很大的革命性 ;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广大最可靠的同盟军 ;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并在不同程度上论述了土地问题、农民武装和农村政权  相似文献   

5.
论毛泽东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思想白国欣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共产党必须坚持和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这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一条基本原则。毛泽东同志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深入分析了中国的基本国情和阶级关系,认真总结了我们党处理统一战线问题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6.
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邓小平在总结我国农业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农民问题的思想,包括农民的地位和作用、农民积极性的调动、农民的富裕等.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在新时期进一步解决农民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爱芹 《理论界》2007,(12):24-26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邓小平同志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并对“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邓小平的这些思想,对于指导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民富裕起来,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重温邓小平同志的“三农”思想,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最近一个时期,联系义和团运动,初步思考了一个我认为很值得研究的问题,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农村和农民问题。占中国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最广大的同盟军。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决定中国近代历史命运的有三种阶级力量,即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广大农民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近代新兴的阶级力量,在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以前,推动中国近代历史前进的主要是农民和资产阶级。以农民为主体,先后发动过太平天国起义和义  相似文献   

9.
一、加强人民军队先进性建设,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一贯重视和强调的思想“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1]在战争与革命的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如何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2],在中国大地上开拓出了前所未有的局面。20世纪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世纪。对中华民族来说,这个世纪更是一个既充满痛苦和灾难,又充满自豪和希望的世纪…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整个人口的绝大多数。因此,农民问题历来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历史经验一再证明:谁赢得了农民,谁就赢得了主动;谁把农民的问题解决了,中国的基本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强调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肯定农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主力军地位。毛泽东同志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是他一生中最富有创造性的重大贡献之一,反映了我们党解决农民问题的集体智慧,对于我们今…  相似文献   

11.
谢晓鹏 《青海社会科学》2007,1(1):168-170,140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交替和转换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作为国民党领袖的孙中山和共产党高级领导人的毛泽东,各自从本党、本阶级的利益出发,提出了既具有时代特色,又反映本阶级利益的农民观。这两种农民观,分别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农民观和无产阶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农民观。前者的局限性和落后性,后者的彻底性和革命性,从一个角度证明了中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不可能彻底解决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农民问题,从而也就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非常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他对"三农"问题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同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相结合,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他的许多关于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科学论述,对我们今天解决"三农"问题有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对待群众运动的态度问题,是区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是区别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资产阶级革命家的重要标志,也是在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建设中马克思主义者和右倾机会主义者极为重要的分歧.革命运动从来都是群众运动,也只能是群众运动.革命需要革命的群众运动,建设也需要革命的群众运动.所有无产阶级的革命家,都尊重革命群众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这是由于他们的世界观、历史观所决定的.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历史观认为:社会历史归根结底是物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仍然是农业社会,农民是这个社会中最庞大的群体。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纵观中国近代历次革命运动,从太平天国、戊戌维新、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似乎走完了螺旋式上升的一圈:以农民革命始,亦以农民革命终。当然,后者是在现代无产阶级领导下的革命,并非旧式农民战争的简单重演,但农民仍是这场革命的主体。正因此,农民问题是我们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结构与革命运动的钥匙。在近代,中国社会的各阶级和政治派别都不可能、也没有解决农民问题,不能造成农村社会的大变动,因而也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唯有中国共产党人才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了农民问题,并以农民为主力军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同志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对农民问题的调查研究与理论阐述,即展示了我党解决农民问题的历史轨迹,从其发展过程,我们亦可管窥毛泽东建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若干特征和原则,并从中获取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一 关于农民战争的思想和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一再提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并深刻指出:“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战争”。为了对今天的农民有更真切的了解,他还对昨天和前天的农民进行了历史的考查和研究。毛泽东对中国农民战争的论述,作为一个理  相似文献   

16.
张国茹 《理论界》2009,(3):140-141
农民问题一直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全面分析了延安时期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提出的一系列有价值的思想,以期对当下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恽代英和毛泽东都认识到农民是中国革命主力军和无产阶级同盟军,而恽代英先于毛泽东提出此观点;二人都注重调查研究,提出关心农民利益、解决农民问题是发动农民革命的前提,而恽代英早于毛泽东提出这一思想;二者都提出要宣传组织农民,恽代英关心方式方法的微观面,毛泽东注重的是纲领政策的宏观面。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历史实际,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特点的建党思想和建党原则,成功地解决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中,在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续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如何创立和建设一个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重大问题,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党的学说。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首位的思想则是毛泽东建党思想利建党原则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毛泽东在他的许多有关党的建设的著作中,对为什么要把…  相似文献   

19.
农民问题理论是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对农村居民进行阶级分析的理论;关于农民革命的理论;土地革命的理论;无产阶级对农民进行领导和教育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一农民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总问题的重要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农民和无产阶级有着共同的利益,可以而且必须结成联盟以反对共同的敌人。这是因为,农民特别是小农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的革命性,决定了他们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盟友。毛泽东从建党开始至大革命高潮前后,通过对农民进行阶级分析,一步一步地认识了这个问题,并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地解决了无产阶级对待农民这个最重要的同盟军问题。毛泽东的早期革命活动,是以革命开拓者的姿态步入革命途程的。还在长沙读书时,他就曾不止一次地利用暑假,徒步去浏阳、宁乡、湘阴、岳阳、安化、益阳、沅江等县农村,调查了解农村情况。1918年首途北京时,因黄河涨水,火车被阻,他利用候车时间,同伙伴们一起到河南偃师农村进行访问、考察,了解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压迫剥削下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农民。所以,毛泽东在建党以后,直至大革命高潮前后的岁月里,不仅较早地认识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