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析“空巢家庭”——一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社会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空巢家庭”是家庭生命周期的一个阶段。一般认为,家庭生命周期是指由婚姻形式开始的家庭诞生,到配偶死亡时这个家庭的结束。期间历经生育、抚养子女、子女离家、空巢等过程。一个完整的家庭生命周期,随着运动过程的不同时期,又可划分为不同阶段,但都是以核心家庭为主进行的。家庭生命周期划分模式,有美国的家庭社会学家伊夫宁·M·杜瓦尔(EvelynM·Duvall)的八阶段法①。①结婚后无孩阶段,约2年时间。②生育孩子阶段,约25年时间。③学前子女在家阶段,约35年时间。④学龄子女在家阶段,约为7年。⑤少年子女在家阶段,约为7年。⑥…  相似文献   

2.
潘允康在《社会学》杂志1985年第5期上发表题为《试论我国城市核心家庭的生命周期》一文。作者认为:核心家庭的生命周期是指一个核心家庭从其诞生伊始,经历了运动、变化、发展直到其本身分裂出新的家庭(或转变为其他类型家庭)的过程。联邦德国社会学家瓦尔纳把西方核心家庭的生命周期概括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①准备和建设阶段。②抚养和教育阶段。③分离阶段(儿女从共同生活的关系中分离出去)。④老年阶段(核心家庭  相似文献   

3.
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是每个家庭的期望。这关系到家庭幸福、民族昌盛、造福后代的大事。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必须按科学的办法,采取积极措施实行优生。 第一,常言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父母双方的优良基因和不良基因(遗传基因)都可能传给后代,因此,遗传对优生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要想保证双方优良基因传给下代,首先要从男女双方选择配偶开始。要选择理想配偶,禁止近亲结婚;即禁止三代以内的近亲婚配;做到婚前检查,限制遗传病患者结婚;医疗保健部门还要对男女双方给予婚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基于新家庭经济学理论,分析了中国城镇已婚妇女就业对生育的微观影响,同时检验了个人资本(受教育程度和户口性质)和经济支持(丈夫收入)的调节作用.分析结果发现:城镇妇女的就业对其生育(生育数量和初育年龄)存在消极影响;总体上个人资本会增强妇女就业对生育的消极作用,但经济支持的调节作用并不明显.研究还针对妇女生育与就业的矛盾及未来政策着力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以往,人口生育行为的时间序列研究多集中于人口再生产的开始,即妇女初婚年龄和初育年龄上。然而,妇女的终育年龄(即妇女生育最后一孩时的年龄)和妇女生育期的实际时间长度也同样是重要的生育变量。 因为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妇女停止生育的年龄影响着几代人和家庭内的关系;一个其妇女的生育过程结束很晚并经历较长生育期的社会,必然具有高出生率和人口增长迅速的特点;这个社会一般也同时承受着产妇、胎儿和婴儿的高死亡率。因而,对妇女终育年龄和生育期长短的研究,同样也是对一个社会的人口生育行为的时间序列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妇女的初婚年龄、初育年龄探讨研究较多,而对妇女终育年龄和实际的生育期长短的研究涉足较少。本文运用suchindran和Horne提出的模型,试图对中国的情况做一探讨分析,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家庭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城市家庭结构受到的冲击尤为突出。因此,笔者拟从分析城市家庭结构变迁的的特征入手,对现阶段我国城市家庭结构的现状、引起这些变迁的原因及其对婚姻家庭的影响做一些初步的探讨。一、全方位的家庭结构变过及原因分析当前家庭结构的变迁趋势主要表现为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和结构层次的简单化,即大家庭逐渐衰亡,小家庭日渐兴起;家庭中的代际层数、夫妻对数、家庭人数减少;家庭生命周期中的生育期(从第一个子女出生到最后一个孩子出生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王跃生 《人口研究》2017,(4):97-112
1982年以来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城乡已婚者在主要生命阶段的居住方式既有相同或相似表现,也有差异.2000年和2010年城市新婚者多组成独立生活单位,农村则为与父母同住比例最大.1982年和1990年,城乡初育妇女均以在核心家户生活为主导,至2000年城市20岁组初育妇女中的核心家户比例下降,25岁组依然以核心家户为主;2000年农村这两个年龄组初育妇女中的核心家户比例均较之前明显下降.在养育子女阶段,1982年和1990年不同年龄组多子女妇女中有较高比例的标准核心家户.城乡4个时期夫妇“空巢”峰值均在65岁组,有配偶老年夫妇独住峰值在75岁组及上下,老年夫妇健在时独住逐渐成为主要居住方式.城乡丧偶老年人的家户并未出现普遍“解体”,与已婚子女同住仍是主要做法,但“解体”趋向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8.
一、女性生命周期的内容与特点 (一)生命周期。对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生命过程的某一侧面或区域的追踪研究,便构成了一个序列——生命序列。生命序列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对每一个不同个体是重复出现的,我们称之为“生命周期”。从人口学的角度来看,该周期的理论模型包括出生、婚姻、生育、迁移、丧偶和死亡等若干个阶段。生命周期是一种研究方法。通过对周期各阶段出现的时间、内容、模式的研究,用以剖析我们欲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9.
<正> 输卵管结扎,是深受农村有再生育能力妇女欢迎的既安全又有效的节育措施。从每一个村来说,年年都有10几名村妇自觉实行计划生育——自愿采取这种一劳永逸的避孕措施。受术者通常在手术后1—5天,甚至在术后观察几小时就回家休息,这样,就使护理工作自动进入了家庭阶段。所以,如何科学地进行家庭护理,意义重大而深远。怎样才能做好农村妇女扎后的家庭护理?我想从衣、食、住、行、心(理),环(境)、卫(生)、护(理)等8个方  相似文献   

10.
1989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的第六届世界生产力联盟大会上提出,衡量一个国家妇女地位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社会对男婴、女婴的态度; 2、妇女接受文化教育的比率; 3、男女青年就业的比例; 4、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 5、妇女财产占社会财富的总比率;  相似文献   

11.
共处与分离: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形式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社会中,家庭一直是老年人口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实际上,即使在西方社会中,家庭也是老年人获得帮助和关怀的主要来源。 从目前情况看,家庭养老不光是我国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也是城市老年人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当人们经历了其生命周期的前几个阶段,进入到人生最后一个阶段——老年期时,他们往往会退出其工作岗位及社会生活中的其他一些机构,回到家庭这块唯一的生活基地上来。  相似文献   

12.
伴随我国生育水平降低,城镇地区独生子女家庭逐渐成为主流,面临较大的独生子女死亡风险。“七普”数据的公布为探究我国死亡独生子女母亲规模提供了更全面的数据资料,基于“四普”至“七普”数据,汇总不同子女数量的妇女规模,利用年龄移算的方法测算得到2020年已经退出育龄期的死亡独生子女母亲规模。结果显示,当前50岁及以上“曾生子女无子女”妇女规模约为288.8万人,其中50—59岁死亡独生子女母亲规模达到191.9万人,占当前死亡独生子女母亲总量的66.4%;“六普”数据中死亡独生子女母亲规模与“七普”数据缺乏一致性,基于“六普”数据到“七普”数据的打靶预测结果表明,“七普”数据可能高估当前死亡独生子女母亲规模;随着生育水平的下降、生育进度的推迟,未来妇女独生子女死亡风险提高,死亡独生子女母亲规模快速增长趋势将保持稳定。基于此,建议一方面加速构建生育支持体系,避免长期生育率低迷问题;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制度,多部门协调扩大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扶助资源。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担心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由于我国城市第一代(第一批)独生子女①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其父母现正在陆续步入或已经进入老年.截至到2006年,这一代独生子女的年龄在22~41岁左右,正是离家求学,就业、结婚组建了新的家庭.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70年代以来,计划生育政策通过对人口再生产的调整和控制,不仅对我国的生育水平,也对我国的家庭结构和家庭人口规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拟利用重经计算机归类处理的1982年全国1‰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中的有关资料,对我国的家庭结构及家庭平均人口规模,以及家庭成员对家庭生育的影响等问题作出分析。 一、家庭户的类型 重经处理的全国1‰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把我国的家庭分为(一)单身户、(二)非家庭户、(三)简单家庭户、(四)扩展家庭户、(五)复合家庭户、(六)其它家庭户六大类型。从表1中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我国各类家庭中,简单家庭户(即核心家庭)所占的比重最高,为68%。这种通  相似文献   

15.
育龄妇女的婚育状况是相对于15—19岁女性人口的婚姻和生育状况来说的。因为这一阶段是妇女生育的主要阶段,其生育水平(生育率高低、生育胎次及其时间间隔等)直接影响着人口的增长,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所在。本文从白银市近些年来,特别是第三次人口普查(以后简称“三普”)和第四次人口普查(以后称“四普,’)的人口统计资料着手,对白银市现阶段育龄期妇女(15—49岁)的婚姻和生育状况进行了分析,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正> 结婚意味着一个新家庭的诞生,随之也产生了生育问题.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规定,迟于法定婚龄(女20岁,男22岁)三年及以上结婚者即为晚婚,妇女在24岁以上生育者为晚育.由于各种原因,妇女初婚年龄仍然存在较大差别.初婚年龄与初育年龄、生育次数、流产次数等生育行为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国外一些关于初婚年龄与生育行为的研究所得到的结论并不一致.我国由于存在着较大的城乡差别.加之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初婚年龄与生育行为之间的关系必然有它自己的特点.本文使用1991年10月进行的“当代中国妇女地位调查”所获得的山东省的数据对妇女初婚年龄与生育行为之间的关系做出定量分析,并分别就城乡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当代中国妇女地位调查”涉及山东省的十个县市的1440个完全家庭.调查向我们提供了每个家庭妇女的初婚年龄、初育年龄、生育次数、流产次数等数据资料。以下分别加以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7.
子女离父母家自立(以下简称离家)是人一生中的最重要的生命历程(Family Life course)之一.对它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婚姻(包括未婚同居)、生育、就业、以及家庭规模与家庭结构的变化.离家还与社会、经济、福利规划以及住房与其他家用消费品供求分析预测密切相关.正是由于其理论与实践的价值,离家研究近年来开始在国际上受到重视.例如,澳大利亚的Young在70年代前期利用专门调查数据,首次对年轻的成年人离父母家自立的过程及其与其他人口、社会、经济与心理因素的联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Young,1974).Goldscheider与Da Vanzo根据美国1972届高中学生跟踪调查数据的研究表明离家过程受到各种不同的社会人口因素的影响(Goldscheider与Da Vanzo,1985;1989,Da Vanzo与Goldscheider,1990).Kiernan对西欧六国年轻人离家的生活安排进行了国际对比研究(Kiernan,1986).Mayer与Schwarz以及Jone—Gierveld与Beekink分别对德国与荷兰的离家现象进行了研究(Mayer与Schwarz,1989;Jong—Gierveld与Beekink,1989).英国的Wall对欧洲现代与工业化前的离家特征的差异作不对比分析(Wall,1989).曾毅等人研究了中国子女在婚后离开父母家自立门户的特征及模型(曾毅等,1991).  相似文献   

18.
一、隐忧,老人过份依赖子女 广东博罗、开平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了许多值得深究的问题。比如,关于老人的婚姻、家庭、供养等资料,便有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老人高度依赖子女,特别是高龄寡母。 反映老人供养情况的资料显示,不论男女,皆以依靠子女排第一位。妇女超过八成,男性六成左右。随着年龄增长,靠本人和靠配偶比重迅速下降,靠子女比重迅速上升,80岁以后已基本靠子女了。女性靠子女和靠配偶的比重皆高于男性,还在60~64岁组,靠子女已超过七成,至85岁以后,巳全部依靠子女了。两县市老人靠政府供养比重男女皆列第四位,维持在2.9~0.8%低比重,至于靠亲友、集体、其他的比重就更低了。  相似文献   

19.
一般生育率     
一般生育率(General Fertility Rate),也称生育率、普通生育率或育龄妇女生育率(Fertility Rate of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它指的是每千名年龄在15—49岁的妇女在某年内所生育的孩子数,而不涉及到她们的婚姻状况。 育龄妇女在妇女总人数中所占比例的多寡和育龄妇女生育率的变化是直接影响出生率的两个重要因素。故一个国家若要改变其总出生率,无不在育龄妇女生育率上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临汾地区翼城县自1985年开始试行晚婚晚育加间隔的生育办法,即:在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基础上,农村男女青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法定年龄推后三年结婚生育者,也就是晚婚晚育者,可以在妇女30岁左右时生育第二个孩子。严禁三孩及三孩以上的生育。这样,推迟了结婚年龄,拉开了生育间隔,允许农民家庭生育两个孩子。那么,翼城县试行这种生育办法之后,其人口控制效果如何?本文通过1980—1991年各年翼城县妇女生育水平的对比分析,来从一个侧面说明翼城县试行这种生育办法的人口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