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第二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0月14日-19日在武汉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80多名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他们当中有年愈古稀的老一辈外国哲学史专家、年富力强的中年学者和暂露头角的青年哲学史工作者.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哲学研究》杂志社、湖北日报等16家出版、新闻单位的同志参加了这次大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和总结十年来我国外国哲学史的研究和教学的历程,交流学术成果、展望哲学史学科的未来,探索外国哲学史研究与当代社会的关系.在会议期间,专家学者们就哲学史的价值和社会功能、哲学史研究方法论、理论的困境与理论工作者的命运、改进哲学和哲学史研究与教学以及外国哲学史学科领域里的一些专门性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现将讨论中的主要学术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今年五月,由中国哲学史学会等单位发起,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召开了中国近现代哲学史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哲史学者、专家和研究工作者一百二十余人。会议收到论文六十余篇。会上着重讨论了研究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的意义、方法和中国近现代哲学的分期以及各阶段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等问题。大家认为关于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的研究是我国哲学史研究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特别是1919——1949年这一段哲学史更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中国近现代哲学既是中国哲学发展的新阶段,又是近现代世界哲学史的组成部分。这个时期哲学的主题是中国向何处去,如何发愤图强的问题,围绕这个专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哲学》编辑部、《外国哲学》编辑部、安徽省哲学学会和安徽劳动大学政治系联合发起,十月十五日至二十二日,在黄山举行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正确评价历史上唯心主义哲学讨论会。应邀出席的有二十二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校、科研单位的九十多名哲学史、思想史、哲学原理、美学工作者。与会者就历史上唯心主义哲学的评价标准、方法、意义及其有无积极作用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新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和研究讨论的问题,如认为在划分哲学派别时用“三分法”代替非此即彼的“二分法”更符合历史实际;要深入到唯心主义自身中去剖析其积极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开放唯心主义等等。这篇材料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关于唯心主义评价问题讨论的由来以及黄山会议提出的主要问题和意见。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讨论的“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实际上就是中国哲学史学科的独立性问题,也就是金岳霖提出的中国哲学史是“中国哲学的史”还是“在中国的哲学史”的问题。“金岳霖问题”揭示了中国哲学内含的现代性与民族性的矛盾。这一矛盾在胡适(“疑古”)、冯友兰(“释古”)建构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实践中得到鲜明的反映,并在张岱年的“文化创造主义”中获得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5.
苟小泉 《人文杂志》2005,(4):160-161
由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主办、西北政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系协办,中国哲学史学会2005年年会暨“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6月4日至6日在西安成功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各高校、学术研究机构一百多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围绕此次会议的主题———“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这一颇具挑战性的题目,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在很多方面将中国哲学史研究推向前沿。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中国哲学的发展前景与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世界化问题的讨论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方克立教授认为,中国哲…  相似文献   

6.
<正> 1979年10月,在太原召开了中国哲学史讨论会。会前,笔者为这次会议准备了《哲学史的对象》一文(该文收入中国哲学史讨论会论文集)。此文提出一个哲学史的定义,即“哲学史是人类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认识史,是关于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社科联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四川省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1月3日至8日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理论工作者共200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提交论文100余篇,按三个专题深入地讨论、交流了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哲学思想和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现将讨论会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五月三十日至六月六日,教育部在南京召开了讨论会,讨论了南京大学孙叔平教授著的《中国哲学史稿》一书,同时探讨了中国哲学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的问题。现将会议上关于探讨中国哲学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的发言整理如下:任继愈同志在会上作了专题报告,谈了中国哲学的发展规律和一般特点。他首先指出,中国哲学史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认识史,而不仅是汉民族的认识史。其次他又谈到,中国封建宗法制度发展比较完备,对中国哲学产生很大影响。然后,他着重论述了哲学  相似文献   

9.
<正> 由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0多个单位发起的中国现代哲学史首届全国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25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的80多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传播历程)、现代西方哲学流派对中国的影响、当代新儒学、中国现代哲学史的研究现状问题进行了讨论。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的同志认为可以  相似文献   

10.
由《哲学研究》编辑部、吉林大学哲学系、《社会科学战线》编辑部和《吉林大学学报》编辑部共同主持召开的中国近现代哲学史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二年七月六日至十日在长春举行。参加这次讨论会的共有十八个省市四十二个单位六十八名代表。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石峻同志出席了会议并主持了讨论会的开幕式。 这次讨论会是中国哲学史界专门研究近现代哲学史的一次盛会,也是解放以来讨论中国近现代哲学史规模较大、人数较多的一次会议。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只有研究中国近现代哲  相似文献   

11.
任军 《人文杂志》2005,13(6):36-41
本文从历史、历史哲学、编史学和哲学编史学等基本概念的疏理入手,结合以罗蒂为代表的欧美哲学界关于哲学编史学问题的讨论,认为哲学编史学的学术结构可以分为哲学史学史、哲学史的认识论研究及哲学史的编史方法研究,其问题域应包括哲学编史学的一般问题以及局部或具体问题。在哲学编史学与中国哲学史的写作问题的关系之间应注意如何理解哲学和如何理解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史观以及中国哲学史的写作、中国哲学史写作中的内史和外史相结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广东经济学会筹备委员会、“理论与实践”编辑部于十一月三十日联合举行“关于资产阶级法权问题”座谈会。参加这次座谈会的有经济学研究工作者、教授和业务机关的负责人。会上广泛地讨论了有关资产阶级法权各个方面的问题。中国科学院广州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青年研究人员林新金、广州市财政人员训练班副主任谭超白、中山大学教授李超桓、“上游”杂志社编辑何城、中共广东省委宣传  相似文献   

13.
6月底到7月初,“全国马克思主义应用哲学研讨会”在安徽屯溪举行。会议除了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以及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应用上的经验教训外,着重研讨了三个问题。一、关于“应用哲学”概念能否成立,及“应用哲学”与“哲学应用”属于什么性质。其区别是什么等,是这次会议争沦的热点问题。一种观点认为: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研  相似文献   

14.
重写中国哲学史的问题向度与方法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书写”本身而言 ,重写中国哲学史的问题向度至少应当包括两个基本层面 :在中国哲学史的书写范式方面 ,应当实现从“外在化”向“内在化”的转化 ;在中国哲学与哲学的关系方面 ,必须在两者之间达成殊相与共相的联结。重写中国哲学史的方法意识可以概括为“双向互动 ,层级累进” ,即在“哲学与中国哲学”、“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以及“对中国哲学史具体内容的理解与确立整体的中国哲学史书写范式”等构成“诠释圆环”的双方之间不断展开双回向的互诠互释、互融互汇 ,以使被不断书写的中国哲学史累积性地逐渐迈上新的层级。  相似文献   

15.
在金岳霖关于“中国哲学的史”和“在中国的哲学史”两种中国哲学史概念的论说背后,隐含着一个基本的理论预设,即把哲学视作理论和概念体系,哲学史的书写是叙述不同哲学流派的基本概念、理论的演化和发展历史的.但是,哲学不仅表现为概念系统和理论体系,还意味着哲学活动或哲学实践.中国哲学史的书写既可以是对已有的哲学理论和概念系统的书写,也可以是对以往哲学活动的书写,即“做中国哲学的史”,这就凸显了哲学的实践性品格,也扩展了“中国哲学史”概念的含义.“做中国哲学的史”这一概念更贴近中国哲学智慧的特性,更能体现中国哲学史不同于西方哲学史的特色.通过对“做中国哲学的史”的书写,可以唤醒人们过一种哲学生活的兴趣,开启人们实践哲学、体察智慧的情趣,从而赋予我们一种新的眼光审视哲学的意义和中国哲学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〇年十一月十日至十三日,贵州省哲学学会和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在贵阳召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我省各单位的哲学研究人员、教学人员和业余爱好者共130人,论文31篇。会议围绕真理标准这个中心问题,集中讨论了实践的概念和检验真理的标准两个问题。同时,还按专业组分别就哲学史、逻辑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一些学术问题进行交流。现将讨论中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一些主要论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
冯契的《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的书写具有典范意义,这种典范意义在中国近代哲学史“书写什么”和“如何书写”两个问题上表现出来。在“书写什么”方面,冯契的回答是既要书写化为近代传统的哲学“革命”,又要书写化为哲学问题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问题,两者并非彼此对峙,而是从两个不同的视角书写同一部中国近代哲学史。在“如何书写”方面,冯契的回答是采取“同情的了解”书写方式和反思的书写姿态。在某种程度上,中国近代哲学史的书写比古代哲学史的书写更能体现冯契自己的哲学风格和书写理念。  相似文献   

18.
1998年4月27日到29日,由中国哲学史现代哲学学会和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共同主持召开的“中国现代文化哲学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学术研讨会” 暨第二届年会在天津市委党校顺利召开。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60余人参加了这次研讨会。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文化和文化哲学 与会代表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了文化、文化哲学和文化观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哲学史学术讨论会于八月中旬在北京召开。 会议就中国近代哲学的性质、形态分期、历史地位问题,就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20.
哲学史以“哲学”为主语,是从属于哲学的二级学科.只有当“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候,研究哲学史才有可能.胡适提出的“明变”、“求因”、“评判”三项原则,并不是照搬、照抄西方哲学史的研究模式,而是中国学者关于哲学史研究方法的中国式的见解,具有不容置疑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