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宁波大学学报编辑部徐定宝教授撰写的《黄宗羲评传》不久前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学术专著是我国已故著名学者、原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中的一部 ,属中宣部、教育部联合组织的国家重点社科研究项目。包括《黄宗羲评传》在内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被海内外学术界誉为本世纪初“规模最大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工程”。《黄宗羲评传》对三百年前的这位文化巨子进行了全方位观照 ,重在表现其传奇般的生命历程与博大宏阔的学术胸怀 ,着意凸显黄宗羲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思考与具有时代意义的人文情结 ,…  相似文献   

2.
读《许衡评传》蔡方鹿陈正夫、何植靖两教授新著《许衡评传》(附《许谦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版,503页),是前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教授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该丛书被列为国家出版局八五规划。读者深有体会,因我过去曾对许衡作过一些研...  相似文献   

3.
由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所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是一部六卷本、二百多万字的大型作家评传。这部著作的撰稿人多为国内研究有素的专家、学者。他们熔几代人的研究成果于一炉,创造了以传为主、寓评于传、评传结合的体例,准确、精当地反映了两千多年来一百六十多位文学家的生平、创作概貌。因而,被确定为高等院校中文系教材。同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一样,这部著作中的古今地名还存在着缺点、错误。笔者试就璧中微暇,提献一些商疑之处,以就教于编著者和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文化革命主将鲁迅的评传,已经陆续出版了几部。彭定安同志最近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鲁迅评传》,是富有特色的最新成果之一。为作家撰写评传,一要材料翔实、全  相似文献   

5.
大可先生的《司马迁评传》是匡老发起、组织并担任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丛书》为我们建造了从孔夫子到孙中山这两千余年问中国思想家宏大的碑林。长期从事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成就斐然的大可先生撰写的《司马迁评传》,可以说是遗碑林中的一座丰碑。匡亚明先生在《丛书》序言中申明了他的入选标准,这就是下面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6.
《高校社科动态》2006,(5):39-39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被誉为世纪之交“规模最大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工程”,由已故南京大学名誉校长、著名教育家、中国思想史专家匡亚明先生主编,由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组织海内外200余位知名学者撰写,南京大学出版社整体出版并向海内外公开发行。《丛书》从1986年匡亚明先生亲自写作《孔子评传》开始,到2006年茅家琦教授完成《孙中山评传》结束,历时20年,总计200部,涉及270位著名的思想史人物,历史跨度2500年,篇幅达6000万字,全面总结了从孔子到孙中山的中国传统思想的演进历程,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多元发生、多极并立、多…  相似文献   

7.
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引起学术界巨大的反响.郝润华教授的《晁公武评传》是其中的一部.该《评传》具有鲜明的特色与很强的学术性,尽管有关晁公武的资料十分缺乏,但作者仍能利用各种蛛丝马迹的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对晁公武以及《郡斋读书志》做出较深入、全面的探讨,对于宋代目录学乃至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王同书研究员的新著《郑燮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是一本创见颇多、论述精彩的书。《郑燮评传》(下文简称《评传》)共分上、中、下三篇 ,上篇为“寒儒家世 ,坎坷仕途” ;中篇为“奇想怪行 ,济世惠民” ;下篇为“诗文怪杰 ,书画奇峰”。《评传》对清初著名的书画家郑燮 (板桥 )的身世、思想和才艺 ,作了叙述和评论。首先 ,《评传》与众不同的是将郑板桥放在“思想家”的坐标系上 ,观照、阐述其“怒不同人”与“难得糊途”的人生信念 ,物物平等、物我平等的自然主义观念 ,“民吾同胞”的近代人道主义思想萌芽 ;循天之道…  相似文献   

9.
匠心兵圣 纵横武经─—读《孙子评传》王晓毅黄朴民博士的新著《孙子评传》已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挑灯夜读,不觉回到了狼烟四起的春秋末年,目睹了一代兵圣孙子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为古代军事思想家写评传,是一件看起来容易而实际上相当困难的工作,很难在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杨向荣  巩辉 《东方论坛》2014,(6):125-126
正在中国评传学术史上,为报告文学作家写评传的并不多见,而湖南理工学院余三定教授的《何建明评传》则填补了这个空白。该书采用主题叙事的手法,对何建明及其作品进行了深度剖解,为读者还原出一位忧国忧民、不畏艰险、为民请命的报告文学界的英雄式人物,召唤出时代背景下报告文学界的何建明精神。一、时代语境中的主题式叙述《何建明评传》从三个阶段评述了何建明及其作品。其中第一章阐述了何建明第一阶段的创作,以《腾飞吧,苍  相似文献   

11.
与孙犁以往作品相比,《铁木前传》具有内涵的多义性和人物的复杂性。在对《铁木前传》回望中,可以获得时代、人性和无意识三个层面的解读。时代的解读为常见的表层阐释,人性和无意识层面的解读,却是揭示作品深刻内涵的纵深挖掘。通过回望与解读,《铁木前传》在孙犁一生文学创作活动中的地位更加明晰,它是作家不断进行文学探索而造就的现实主义杰作,既为前期创作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又为晚年的变法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显现了作家在探索中创作风格的滞后。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后半期,随着世人对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重作理性的审视,钱穆对中国历史和学术文化所作的全面和深刻的阐发,对中西文化比较所作的独到精辟评点,逐渐引起愈来愈多的关注和赞同。所以为钱穆树碑立传,还他一个历史公道便成为史学界乃至整个学术文化界应尽的责任。陈勇先生的《钱穆传》,为2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名人传记添列了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3.
《屈原外传》是根据古代传说和文献“组合”而成的逸事性作品。考其资料大致来源于唐前,但今所见最早著录《屈原外传》一文的是明董说《七国考》一书;全文载录并署名其作者为唐沈亚之的,是清蒋骥的《山带阁注楚辞》一书。对于沈亚之是否著有《屈原外传》本文认为应该存疑。  相似文献   

14.
《列女传》是刘向晚年编写的一部著作,"采取《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孽璧乱亡者,序次为《列女传》,共八篇。"他以此书当谏书,"言得失、陈法戒","以戒天子"。由于流传年代久远,关于《列女传》的卷数,众说纷纭,仅宋一代就有七卷本、八卷本、九卷本之别。现存版本大致可归纳为南宋建安余氏勤有堂本(《文选楼丛书》影刻本)、顾氏小读书堆重刊南宋建安余氏勤有堂本、明正德、嘉靖本、明万历刊本、清《四库全书》本(简称"库本")、清三家校注本。文章试以时间顺序对《列女传》的卷数及版本进行梳理,以辨其版本源流。  相似文献   

15.
据刘向《列女传》可知汉代婚姻女性在夫家扮演了三种不同角色:为人妻的贞顺、为人母的才德和对公婆的孝敬。刘向明确了女性在婚姻中的使命与责任,提出了贞、才、德、孝的角色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家庭和谐、子女成长和社会稳定。但他男尊女卑的主导思想,过分强调了女性单方面的责任和规范,给后世婚姻中的女性套上了一道残酷的思想枷锁。  相似文献   

16.
在<诗经>305篇里,"氓"字仅出现在<卫风·氓>一诗中.<氓>是<诗经>里著名的叙事诗,流传既广,影响亦大.但因时代久远,争议颇多,尤其对"氓"字的解释,莫衷一是.然而,"氓"又是诗中较为关键的字,"氓"字的准确释义对诗的正确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不揣浅陋,就"氓"字音、义作一简单考辨.  相似文献   

17.
<史记>在人物塑造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其创造力为历代史书之冠.司马迁创作每个人物皆独具匠心,列传人物之间的联系丝丝相扣,值得玩味.从平原君生平最重要之决策--长平之战--作为一个新的切人点,并结合<平原君虞卿列传>做完整的推理,可以发现司马迁为平原君作传的本意是拿平原君的事拐弯抹角地说自己也是忠言逆耳而将被历史不公评价的人,是一种对平原君的同情,对自身命运的悲叹,也是对汉武帝无声的抗辩.  相似文献   

18.
<汉书·邹阳传>载:"夫全赵之时,武力鼎士袨服丛台之下者,一旦成市,不能止幽王之湛患."该句中"袨服"不是指玄黄之服,也不是指武士黑色的礼服,更非泛指炫目的盛服,而是特指勇武的侠士门客的盛服.这种盛服以深衣为主要式样,腰间束带,纹样以云纹和几何纹为代表.袨服的材质为丝织,颜色靓丽,其佩玉、带钩、佩剑等配饰也雕镂精美.侠士门客身着袨服,反映了西汉初期的赵国民风开放和社会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19.
《列仙传》采取诗文结合的形式,全面、生动地记述了70多位神仙活动的时代、地点以及相关事迹和成仙过程,在宣扬黄老之道的同时也具有比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同时,《列仙传》将历史人物神仙化,又将神仙历史化,重善、求美而轻真,体现了先秦两汉小说的风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百家之一的小说家的学术思想。其形制与价值观念都影响着后世的神话与小说文学。从其表现的小说特点来看,标志着文学全面自觉时代的开始。  相似文献   

20.
方外传记中的类传,是专门记载性质相同、行为相近的僧侣、道士或世俗教徒事迹的一种传记形式,它产生于魏晋时期,以后代代相承,颇有发展。其中《高僧传》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僧人类传,《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则记载了中国僧人和朝鲜、越南僧人以及中亚细亚僧人总计56人西行求法的事迹,是一部具有国际意义的僧人类传。明清以来,民间佛教与居士佛教开始发展起来,因此,描写世俗教徒的类传也得到发展,清代彭际清所编的《居士传》,可谓居士类传的集成之作。僧人类传在形式上受到史传中的类传的影响,但是在记载内容、思想观念和叙事风格上都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