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历史上,傈僳族没有文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傈僳族人采用了多种原始记事方法。根据记事所采用的基本原则进行分类,可大致分为实物记事和符号记事两种。实物记事,即以实物来记录数字、决定、意见或感情,傈僳族使用石子、玉米等实物计数,并发展出了树叶信这一实物记事的最高形式。所谓符号记事,是以物件为符号标志或物件上做出一些符号,用以记事或传递信息。傈僳族的符号记事主要有结绳和刻木两类。结绳多用于记录数量、日期等,刻木则着重于记录契约。刻木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刻木信。20世纪20年代起,傈僳族地区出现了多种文字,原始记事方法逐渐消失,至今已不再使用。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古代结绳记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辞海》中关于“结绳”的解释,语焉不详。笔者认为,至新石器早期,原始人进一步提高了制绳和结绳的技能。采用结绳表物与结绳记数的管理方法。后又创用了结绳记侯与结绳记历的方法,象形结绳成为图腾,由此又形成象形符号、象形文字。结绳记事不是产生于文字之前,而是与文字相伴生。  相似文献   

3.
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经历了结绳、图画、刻契记事方法,这些方法促进了文字的产生,有了文字才有了记叙文。古代记叙文对论辩文、应用文等文体等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其章法结构和写作手段以及审美要求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学习和研究汲取其经验和审美特质,仍有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们伟大的祖国素以历史悠久、文化典籍丰富著称于世.档案的沿革,源远而流长.正如周恩来总理生前所指出的:“中国的档案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的,也是最丰富的.”我国档案的产生与发展,有其独特的沿革内容,兹略述如下: 一、结绳、刻契记事我国远古时代没有文字,人们的社会交往,只能依靠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是语言不能传达到较远的地方去,并且也难以持久地保存下来.为了适应向前发展的复杂的社会生活和生产需要,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结绳”、“刻契”的记事方  相似文献   

5.
史前时期“实物之编”的思想灵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编辑活动产生于文籍出现之后。在文籍出现之前,自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编辑活动,但存在着最为原始的"编"之行为和"编"之思维。在结绳时代,绳索是一种信息传播的媒介,编法不同(如绳之大小、结之多少),传播的信息则不同。这种"实物之编"已体现出一种原始的编辑传播思想,即通过一定的媒介(绳索)和媒介制作手段(编法)来记录和传播信息,这一点在本质上是与后世"文籍之编"的编辑思想相一致的。由此,可以说"结绳记事"是一种最为原始、最为质朴的"编辑活动","编"之行为、"编"之思维,先于文字而存在,正是先民的这种"结绳"活动和"结绳"思维,才孕育了后世"文籍之编"的编辑思想和编辑实践。  相似文献   

6.
赫哲族通过民族风情园、民俗博物馆、艺术团、服装厂、酒家、文化站等形式来保护其传统文化,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但目前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关于传统文化开发权的争议,赫哲族的传统生活环境面临挑战,赫哲族的传统文化后继乏人,等等。因而我们必须加强对赫哲族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具体措施包括保障赫哲族的环境权,对松花江的治理,充分发挥赫哲族习惯法对其传统文化的保护作用,以及促进赫哲族群众对其传统文化保护的参与。  相似文献   

7.
党项与西夏碑石刻主要由夏州拓跋部家族及其幕僚的墓碑、西夏时期的佛事碑、西夏陵残碑以及西夏遗民的碑石刻等部分组成,它是“中国藏西夏文献”的特色所在,为研究西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宗教、国名、纪年、语言文字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8.
赫哲人的说唱文学──伊玛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赫哲民间文学的瑰宝——伊玛堰赫哲族是黑龙江省的世居民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时,赫哲族的总人口为4000余人,其中3747人居住在黑龙江省。赫哲族的说唱文学伊玛堪,是赫哲族民间文学的瑰宝。伊玛堪是赫哲人最为喜爱的文学样式,长期以来,在狩猎捕鱼之暇,在节庆之日,在漫谩冬夜,听人说唱伊玛堪故事是赫哲人主要的文化娱乐,而讲唱伊玛堪故事的民间艺人,则是赫哲人心目中的灿烂明星。伊玛堪是一种无乐器伴奏的夹叙夹唱的说唱文学,即人物的道白是唱词,其余部分是叙述。它的唱腔粗护优美,唱词合辙…  相似文献   

9.
连云港将军崖A组岩画反映了先民对“植物生人”等的原始崇拜,表现了早期人类的生活、生产及生存方式,是一部刻在石头上的文化史书  相似文献   

10.
关于古代回鹘历法 ,史书少有记载 ,幸赖敦煌、吐鲁番回鹘文写本的发现与解读 ,为这一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资料。通过这些文献 ,我们可以看出 ,古代回鹘人曾使用过多种历法 ,既有来自中原的生肖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建除满历法及年号纪年法 ,又有来自波斯的七曜历和来自于阗的于阗历 ,更有古回鹘人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五行与十二生肖相配的纪年方法 ,后者对藏族时轮历的形成可能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汉语看汉民族的传统时间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语言分析的方法揭示汉民族的传统时间观以及与时间有关的文化事象的内涵,得出了几个基本结论;分析了农事、天象与时间的有机关联以及汉民族对时间的某些具体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12.
基于自然主义艺术创作观,结合木雕实践过程凝炼出近自然主义艺术创作的基本观点。从木雕材料构造学视角出发,对不同层次木材构造,尤其对与木雕密切相关的诸如木材三切面、心边材、纹理、花纹等的自然属性与特征等进行了全新的归纳,进一步以代表性木雕作品为实例,阐述了近自然主义艺术创作的路径与思路。总而言之,近自然主义艺术创作的基本观点是崇尚自然,但不照搬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尤其是生物材料学规律,但不拘泥于材料的固定模式,而是将创作“不露刻痕”地融嵌于自然材料之中。近自然主义木雕艺术创作技艺路径是多留少雕、多自然少人工、多层次少纯一、多角度少单向、多色彩少单调,追求所谓“七分天成,三分人工”。近自然主义木雕艺术创作超越了自然主义对物象的单纯描摹,而是“依木言志、与木共鸣”,表达出一种与客观物象相粘合但又超脱的思想情感升华,从而达到了“人木交融、天人合一”的最高意境。  相似文献   

13.
莆田木雕是艺术和技术的完美融合,它融入了丰厚的生活元素和审美情趣。莆田现代木雕工艺在继承莆田民间艺人深厚的文化技艺传统上有着不俗的成就,却也同样面临新时代的诸多困境。莆田木雕工艺要在继承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实用价值与审美观念的有机融合,并根据新时代的需要,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从而创作出符合时代气息的不同凡响的木雕作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思想的文本载体经历了一个从刻木结绳到甲骨简帛再到纸版印刷的发展过程。随着文本载体的历史演化,文本创作主体与思想传播的动机与目的也存在一个发展流变的历史进程。文本作者的思想表达与阅读者对其思想原意的认知领会程度,二者之间存在内在关联与疏离张力,这无疑成为知识传播与文化理念传承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在中国古代传统社会,这一关键因素主要体现为专制政权对文化领域思想创造与文化传播的强行干预。  相似文献   

15.
在徽文化中徽州雕刻的艺术美令世人瞩目。徽州雕刻包括徽州地区的木雕、石雕和砖雕等民间工艺,它们广泛应用在徽州地区各村落的门套、屋顶和柱础等古建筑装饰上,使其建筑极具艺术之美。徽州雕刻是明清时期崛起的徽派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地方民间特色。徽州雕刻在艺术风格上注重张力、构图饱满、图像抽象、雍容华丽,焕发出健康向上的气息,表现了徽州人对美好生活向往。  相似文献   

16.
闽西汀州客家府第式民居木雕装饰艺术久负盛名,工艺最早来源于广东潮州。客家民居木雕装饰艺术丰富多彩,从大木构架、小木门窗装修到门楼的建造等都很精致。传统木雕工艺是闽西客家府第式民居最主要的装饰手法之一,充分体现了客家人的审美情趣。汀州客家府第式民居留存有大量的传统建筑装饰木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多用于梁、柱、斗棋、飞檐、栏杆、门楣、画版、匾额、门窗、桶扇等处;工艺技法主要有圆雕、浮雕、镂空雕等;雕刻题材有人物、动物、花草、吉祥图案等,装饰纹样形态逼真,栩栩如生。雕工粗放富有寓意,细致而厚实,刀法流畅。构图饱满,充分达到实用性与装饰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7.
海峡两岸蕴藏着丰富的玄武岩资源,福建将之应用于建筑材料,台湾则进行艺术开发,反思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启示我们要改变思路,加大对玄武岩雕刻艺术的开发与应用。从玄武岩雕饰艺术历史溯源入手,对玄武岩的材质特征、价值内涵、施艺理念进行探讨和归纳,挖掘其中蕴含的典型特征,从奇石雕饰应用角度,思考其艺术美之根源,寻求符合石质特征的表现方式,以期利用独有神韵续写闽台奇石雕刻新篇章。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现存的海南岛五指山区黎族“刻木记事”实物和有关民族学文献资料的分析 ,比较全面地探讨了黎族社会中现在业已消失了的“刻木记事”习俗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泉州地区的神像木雕艺术出自民间工艺匠师之手,是传统艺术的奇葩.对泉州地区现存的神像木雕工艺品进行剖析,通过历史渊源、工艺造型特色以及艺术价值三个方面论述泉州地区神像木雕的地域特色,以期通过对传统工艺的挖掘整理,弘扬中华文明,传承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0.
宁夏隆德县杨氏家族雕塑艺术已传承了六代一百多年,现已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雕塑彩绘、仿木建筑木刻、壁画艺术等门类,是杨氏家族雕塑艺术传承的主体。第四代传人杨栖鹤奠定了其家族雕塑艺术的艺术地位和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