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认识工具     
认识论在哲学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当前的研究中,人们特别注意到当代科学的新成果对认识论提出的新问题,这是十分可喜的。为了使当前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下去,需要我们对组成认识系统的各个结构层次和要素作专题考察。认识工具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认识工具是认识的组成部分 研究人的认识活动,是否要研究认识工具?这是认识工具问题能否纳入认识论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以往的认识论,对认识工具虽偶有提到,却从来作专门论述,这实际上是未将认识工具问题包含在认识论中。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把视野放宽一点。…  相似文献   

2.
山菊同志的《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吗?》一文,对“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讲法提出了疑问,认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形式也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内容和形式是相一致的”。我认为这样的分析对真理的认识是一大进步,但觉得似乎还应该再补充一点意见:客观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具有客观性,也是统一的,但是这并不妨碍真理的表现形式的主观性质,因为真理既属于认识论的范畴,又是客观范畴,它的内容的客观性可以不依赖认识主体,但是它的表现形式则必须要有认识主体参加。如果离开了认识主体对客观真理所依据的客观内容的反映或表现,也就无所谓有认识论中的真理了。因此,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的客观性表现为其内容和存在形式的统一;而真理的主观性质则表现在真理在认识主体上的表现形式。把真理的形式区分为存在形式和表现形式也符合事物的内在形式和外在形式的区分。这样既可以肯定了客观真理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也正确表述了认识论中认识主体和客体对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狭义认识论和广义认识论在对主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认识目的以及认识形式的理解上都有着重要的分歧,因此,循着广义认识论的路径,使认识论的研究综合化、多元化,从总体上考察人类认识活动,把真善美统一起来,便成了现代认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之所以如此,是由于真善美反映着人类认识世界的不同层次关系,因而三者的统一才是人类追求的理想认识境界。人类确实具有达到真善美统一的客观基础,这就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4.
语言问题是斯宾诺莎认识论里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即使在现代也还很有兴趣,这就是语言和真理的问题。我们知道,思想是反映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思想本身是要通过语言才能表达出来的,但我们的语言是否真能把我们的思想正确、清楚而且明晰地表达出来,这在哲学史上一直是一个问题。早在古希腊,智者派高尔吉亚就曾经在他的《论非存在或论自然》一书里提出一条重要原则;即使我们可以认识事物,我们也无法把它说出来告诉别人。按照高尔吉亚的看法,我们认识事物都是通过各种感觉如视觉、听觉而给予的,我们用来感知事物的方式和用来感知语言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因此语言不可能向我们表达这些事物。就是在现代,维特根斯坦通过他的语言图象论最后也得出结论说:“确实有不能讲述的东西。它是自己显示出来的,这就是神秘的东西”,“一个人对于不能谈的事情就应当沉默”。因此,我们在这里探讨一下斯宾诺莎的语言观点是很有意义的,这不仅是因为他对语言的性质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看法,而且也因为对他的语言观点的研究可进一步提供对他的哲学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这篇文章以“系统”作为范畴基架,对认识的主体、认识过程和意像结构进行了描述,并且还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成就来探讨认识问题,展示了这个系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文中提出了“意识圈”和“意识遗传”,论述了主体中的“过滤系统”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引入了人脑中意象结构的真值表。通过此文,我们可以接触到现代西方学者对认识论问题的一种较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肖峰 《创新》2016,(1):47-54
信息技术革命在推进人类认识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认识论问题,三大认识论悖论就是典型的表现。数据悖论揭示信息时代认识者获得的数据激增,但形成的见识更少;知识悖论使人们看到知识的生产过程出现了大众化、民主化与精英化、权威性之间的张力,以及知识的短暂身份和持久价值之间的不一致;认识能力悖论则展示了现代信息技术在辅助人认识水平提高的同时,但也导致认识能力上的新退化。提出和分析这些认识论悖论,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我们在新技术时代的新境遇以及谋求人类的认识更加合理与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美的本质是多方面的,从认识论角度来探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便是关于美的本质的中心问题。美到底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抑或是主客观统一的……各种对美的本质的观点、看法,都围绕着这个中心而展开论争。但是,美又不同于在自然界中本身有质的规定性的事物。我们尽可以说花是红的、草是绿的,并无人反对,我们却不能期望说花草是美的也一定无人反对。因此,对美的本质问题的讨论的方法又不同干一般认识论的讨论方法。我们如果把两者等同起来,就有导致对美的本质、审美现象、审美的历史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简单化、机械化的结果。正确的方…  相似文献   

8.
广义认识论是狭义认识论的对偶语,它是狭义认识论内在矛盾的必然产物和狭义认识模式内在缺陷和矛盾的科学解决形式。所谓广义认识论是指诸认识主体间以认识客体为中介的认识交往关系系统的理论。相对于狭义认识论,广义认识论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框架上都扩展到主体——客体与主体——主体双重认识关系,形成了诸主体间认识交往关系的系统框架。广义认识论的建立是认识论总图景,总框架的转换,是在元理论、元方法、元视角层次上的重新审度和合理重建。文章对广义认识论的客观基础、研究对象、基本目标、总体框架都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传统认识论在本质上是逻辑主义的,而现代认识论的基本流向则是历史主义。我国哲学工作者要想走上认识论研究的新路子,必须实现从逻辑主义到历史主义的哲学转换,重建社会认识论。 传统认识论解析 传统认识论是指黑格尔哲学以前的认识理论。传统认识论在本质上是逻辑主义(或称逻各斯中心主义)的。 第一,传统认识论把认识的对象──世界(包括人本身及其社会)设想为一架按逻辑程序运转的机器。这个信念不仅支配着各种唯心主义和机械论,而且也支配着各种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第二,传统认识论把认识的主体简单化、抽象化和逻辑化.我们…  相似文献   

10.
张笑夷在《苏州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撰文指出,沙夫强调,要解决认识客观性问题,首要的是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地位。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既区别于机械反映论,又不同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能动反映论,是一种"客观能动主义"的认识关系模式。这种认识模式首先强调主体和客体都是客观的和真实的存在。那么,当我们承认这种客观实在性后,认识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我们如何理解认识主体。也就是说,认识主体成了我们理解认识过程和认识客观性的关键。基于  相似文献   

11.
(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认识论的基本问题。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把它分成了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的问题是:“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哲学家们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从辩证唯物主义者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回答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下两点:(1)存在是不依赖于人的思维而客观地存在着的;(2)人的思维是存在的反映。承认这两点意味着什么呢?其一,这意味着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第二,这意味着承认思维和存在是有差别的和对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仅坚持认识论的唯物论,而且坚持认识论的辩证法;不仅承认思维和存  相似文献   

12.
(一)主客体理论,包括认识论中的主客体理论,是80年代苏联哲学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生长点之一,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从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哲学界大大加强了对主客体理论的哲学探讨.也许可以说,主客体范畴日趋上升为认识论中心范畴,主客体关系问题成为认识论的中心问题.他们在这一领域里发表了一系列专著和论文,如阿勃吉尔金等人的《科学认识中主体能动性的辩证法》、库兹明的《客观的东西和主观的东西(认识过程的分析)》、留布金的《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中的主客体问题》、巴霍莫夫等人主编的《哲学史和现代科学中的主客体问题》等.80年代初,他们在这一研究领域中又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1980年出版的列克托  相似文献   

13.
1.目前哲学界关于加强微观认识论研究的呼声是很高的。但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宏观认识论与微观认识论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而在这些问题上大家的意见还很不一致。在什么是宏观认识论与微观认识论的问题上,有两种很有代表性的意见。一种意见是把关于对“宏观客体”认识的过程和形式的研究,称为宏观认识论,而把关于对,“微观客体”。认识的过程和形式的研究,称为微观认识论。另一种意见是把关于意识与“外界客体”的相互作用的研究,称为宏观认识论,而把关于意识与“脑内神经”的相互作用的研究,称为微观认识论。我认为这两…  相似文献   

14.
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这是列宁提出的著名论断。长期以来,理论界即根据这个论断来认识和剖析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但是,自从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理论界对这个论断的认识出现了分歧,引起争论,争论的焦点是:一是怎样理解列宁这个论断的原意; 二是坚持还是取消这个论断。笔者认为,首先,我们应该如实弄清列宁这个论断的原意,不能把随心所欲的解释附加给列宁。其次,考察列宁对这个论断的理论观点和态度是否有变化。最后,按照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检验这个论断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1916年,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提出帝国…  相似文献   

15.
1.1认识论不能仅仅研究作为结果的已经完成了的认识(知识),还要研究如何达到结果(知识)的认识着的认识。认识的发生是认识着的认识的基础环节和关键,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从“无”到“有”的发生过程,二是认识从未知到已知的发生过程。迄今的认识论对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是分离的,因而面临许多困难。认识发生问题的研究是哲学认识论从宏观走向微观的一道门径。1.2古代(主要是希腊)哲学作为对前哲学意识的否定,提出了哲学本体论。它在企图探讨世界的本质或本原时把人与周围世界从原始思维的混沌状态中区別开来,世界成为人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当前文艺创作领域中存在着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问题的提出,如何区别与鉴定社会主义文艺和资产阶级文艺,就成了具有迫切实践意义的理论问题。不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就既有可能把资产阶级文艺误认为社会主义文艺,也有可能把社会主义文艺说成是资产阶级文艺。而当我们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后,对于我们正确地在文艺领域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和改善党对文艺的领导,提高对社会主义文艺本质的认识,以及发展人们对文艺作品的欣尝和识别能力,就都有相当的意义。为此,我们不揣学识浅陋,对这一问题作些探讨。旨在抛砖引玉,期望有更多的同志研究这个问题,从而比较切合实际地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在对列宁认识论思想的研究中,人们总是力图从一些具体的理论问题(如实践观、真理论等)入手阐发列宁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贡献,但却忽略了从总体上,即从科学的认识论体系的建构上,对列宁认识论思想的更为深入的探讨。本文拟就这一方面的问题作一些理论尝试,以便进一步发掘列宁在认识论领域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在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上,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所处时代的特点出发,在完成社会历史观  相似文献   

18.
一般寄寓于特殊之中。毛泽东同志说:“对于物质的每一种运动形式,必须注意它和其他各种运动形式的共同点。但是,尤其重要的、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就是说,注意它和其他运动形式的质的区别。只有注意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区别事物。”按照这个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的秩序,我们只有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出发,才能正确认识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和价值规律具体起调节作用的特殊点,才能认识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的关系。本文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向同志们请教。  相似文献   

19.
王保友 《社科纵横》2009,24(1):124-125,128
大众传播时代,蓬勃发展的各种媒介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们通过各种媒介获取信息、交流思想、沟通社会,同时,媒介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是否具有良好的正确获取、分析、评价、运用信息的媒介素养便成为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能力。本文从认识论的角度对媒介素养的价值及其对我们认识的形成所起的作用做一简单论析。  相似文献   

20.
人类生活方式的进步受人类认识方式深化的影响,而人类认识方式的深化又取决于认识论框架的转换。本文试图在理解以往认识论的基础上建构一种具有更大解释力和更大启发力的新的认识论。从元认识论的视角看,以往的和现存的认识论多是单向的;而新的认识论将是互补的。 元认识论:认识论研究的理论框架 在进行认识论研究或思考认识论问题的时候,我们必须澄清认识论的基本概念,必须界定认识论研究所应该遵循的方法论原则,这就是元认识论的意义之所在:元认识论是对认识论的深层反思,是认识论研究的理论框架。 以往认识论研究的局限在于,人们总是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