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动词"来"不仅可以带名词性宾语,而且还可以带动词性宾语;在由代动词"来"构成的述宾短语中,宾语对数量词有强制性要求,不论是名词性宾语还是动词性宾语,宾语中一般要有数量词或量词,甚至用数量词直接代替宾语;数量词有使宾语有界化、指称化及标记焦点等功能,同时其标量功能弱化.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识别“有”与其他动词构成的述宾短语,仅利用语法信息词典提供的静态规则是难以采用规则方法来处理大规模真实文本的.“有+V”述宾短语的组合,不但要受到静态规则的制约,而且也会被动态组合过程中产生的新条件所管制.为提高计算机对“有+V”述宾短语的识别率,以CCL语料库为语料调查源,参照《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分析“有”跟一般动词构成述宾短语的动态条件.研究这些一般规则的突破条件,或许是提高大规模真实文本自动句法分析准确率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吕氏春秋》中由动词"为"构成的述宾结构,按述宾间的意义关系将宾语分为受事宾语、当事宾语和双宾语三类。动词"为"作述语构成的述宾结构及其内部各小类之间有着相互区别的语法特点。一是由于动词"为"意义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二是由于宾语的不同而有所区别。通过考察初步认为:在战国末期秦朝初期,实义动词"为"逐步向较虚的引申义"作为"、"成为"过渡,以至于有的无法译出,从而开始向虚词行列演进。  相似文献   

4.
动结式述补短语带宾语的情况探析伍和忠一、题外话与“题内”话1、动结式述补短语的语法性质,学术界的共识是,相当于一个动词,可带“了”或“过”,往往可以带宾语。“相当于一个动词”,毕竟不是一个动词。一是“级别”有高低;二是语法特征不同,动词可带“着”(听...  相似文献   

5.
试析汉语短语的多义与歧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简单短语的多义 简单短语是具有一个层次结构关系的短语。如果构成简单短语的一个成分为兼类词,就会形成具有不同结构特点的多种短语类型。例一:“学习文件”,如果“学习”为动词,“学习文件”则是述宾短语,为支配和被支配关系;“学习”为名词,“学习文件”则为偏正短语,是限制与被限制关系。“进口服装”,“出租汽车”等结构关系,也都存在着或者为述宾关系或者为偏正关系问题。这种以兼类词为多见的多义成分决定了词与词之间多种可能的组合关系,形成了词与词组合的多种不同结构。这种不同结构就造成了汉语短语的多义。所谓多义成分,主要是指短语成分中属于兼类词的这个成分。由于这个成分的存在,才出现了短语的多义。这是简单短语多义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6.
基于边缘特征等于可合并性这一假设,尝试在边缘特征驱动的语段推导框架下,证明功能语类“得”在现代汉语“得”字句语段推导中的必要性,以及“动-得”线性紧邻的必然性。“得”字句动词复制的原因,在于当“得”前动词带宾语,宾语必须递出,这就在C(Complementizer)的移动路径上形成两个语障,即限定词短语和该限定词短语所在轻动词短语;作为一种句法后修复手段,话题化使整个宾语所在轻动词短语在CP(Complementizer Phrase)之上再合并,经过链删除,消除较低的语障,但动词却不能删除(这造成动词复制),原因是在尽可能删除较低副本的条件下,保留递出单位的核心是不违反强制曲拱原则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7.
“小句”的说法,始见于刘复(1920)的《中国文法通论》。也有称之为“主谓词组”、“主谓短语”、“子句”、“句子形式”的,为叙述方便,本文一律称小句(引进作者原文时例外)。汉语动词带宾语的情形相当复杂。其中有些动词可以带小句宾语(即小句作动词的宾语),有些动词则不能带小句宾语。目前,人们对带小句宾语的动词的研究情况究竟怎样,本文作一综述,以便在此基础上对这类动词作更好地研究。  相似文献   

8.
0.0 现代汉语中有一类动词,如“知道”、“承认”、“建议”、“说”等,能以主谓短语为宾语,如: ①郑,你知道中国现在有多少奴隶? (《巴金选集·上》第96页) ②人家搂钱,我挨骂,你说我冤枉不冤枉! (老舍:《龙须沟》) 本文主要探讨这类动词的语法特点。为方便起见,我们把这类动词记为pv,其宾语——主谓短语称为小句。  相似文献   

9.
当代汉语中,动词性四字格带宾语现象呈现增多的趋势。这是当下人们语言使用中追求简约高效和丰富多样的语用心理导致的述宾结构在语言中强势类推的结果。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的可以带宾语的动词性四字格的详细分类和带宾语情况的动态描写,可以反映出当代汉语语法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0.
兼语句是由一个述宾短语和一个主语短语套在一起构成的,谓语中前一个述语的宾语做后一主谓短语的主语。如用V_1表示前一述宾短语的述语,N表示其宾语,V_2表示后一主谓短语的谓语,其构成方式则为“V_1+N+V_2”,N一身而兼二任焉。如用转换生成语法分析,兼语句的深层结构当为“V_1+N,N+V_2”不管兼语句的类型多么复杂,都必须具备这一特点,不具备这一特点的不为兼语句。古代汉语兼语句要比现代汉语兼语句复杂得多,本文拟探讨一下古汉语兼语句的类型及其特点。据我们初步考察古汉语中的兼语句计有八种主要类型:使令义兼语句,任命义兼语句,称谓义兼语句,协助义兼语句,使动义兼语句,对动义兼语句及存在义兼语句。存在义兼语句前一述语由“无”或“有”充当。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此类兼语句古今基本相同,本文不予讨论。下面着重讨论前七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