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语词义和词汇系统的历史演变初探——以“投”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汇是一个系统,词义也是有系统性的。运用“概念要素分析法”来分析词义,可以更好地归纳词义,并厘清词义之间的联系及其历史发展。以概念场为背景,考察各个概念域中的成员及其分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是研究词汇系统历史演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词的多义义场是一个系统,运用"概念要素分析法"来分析常用词多义义场中各义项之间的异同,可以厘清常用词词义历史发展的脉络,还可以揭示词义演变的规律,是研究词汇系统历史演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选取<敦煌变文>中与"手"的动作有关且表示"采拾"义的六个动词,并把该类动词及其在其他五部相关作品中的用法作比较,得出如下结论早期词义负担过重的或口语化程度低的词最终要被其他的同义词部分或完全替代.  相似文献   

4.
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及Taylor语义链理论,利用<圣经>为语料,通过具体分析"hand"和"手"的词义演变过程,并描绘其词义演变轨迹图,从而证明英汉人体词词义演变轨迹皆为仙人掌模式,即词义的变化轨迹类似于仙人掌植物的叶茎生长方式,这是由于人类相似的认知方式所决定.表示"hand"和"手"词义演变轨迹的具体仙人掌形状却不完全相同,正是因为英汉民族的概念系统植根于其特定的文化沃土所致.  相似文献   

5.
"小姐"一词的词义几经变迁,演变过程褒贬交替,感情色彩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本文拟从"小姐"的词源入手,分析其词义演变的几个阶段和反映的事实,以及从认知心理角度、新词"美女"的出现和广泛流行并分析"小姐"词义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小姐"一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意义变化反映了社会生活及人们观念的变迁。汉语"小姐"作为一种称谓语,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其命运"多灾多难",词义演变一波三折,几度沉浮。通过对"小姐"的语义演变的回顾浅析词义发展的基本趋势和词语语义发展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7.
以现代语义学理论为指导,英语词汇为研究对象,研究英语词汇意义的特性及其演变形式.英语词汇不但具有非理据性,同时具有非任意性.英语词义的产生是一个历史演变过程,由概念意义和关联意义两个方面构成.  相似文献   

8.
以现代语义理论为指导,英语词汇为研究对象,研究英语词汇意义的特性及其演变形式。英语词汇不但具有非理据性,同时具有非任意性,英语词义的产生是一个历史演变过程,由概念意义和关联意义两个方面构成。  相似文献   

9.
"娘"是现代汉语的基本词汇,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率也挺高。"娘"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通过查找古今的字典、词典来了解"娘"的词义演变情况,从而分析"娘"的词义演变的结果,并进一步探索词义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希腊词phusis与拉丁词natura都是西方的"自然"概念,是罗马人将phusis翻译作natura。通过对二者进行词源考察和词义分析可知,它们都具有本源、存在和性质等基本含义;但是二者的词根之间和词缀之间的差异使得phusis的词义比natura更具能动性,并且phusis更倾向于意指"创造"等动作的目的,而natura更倾向于意指这些动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汉语词汇很早就出现实词和虚词的区分。虚词大都是通过实词转变而来,通常是由于某个实词或因句法位置或者组合功能的变化而造成词义演变,或因词义的变化而引起句法位置、组合功能的改变,最终使之失去原来的意义。本文对"却"、"了"两个虚词的语法化作了一个较为详细的描写,并从历时的角度对其演变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汉语中的"水货"一词迅速被人们所熟悉和使用。其词义最初表示通过水路走私的货物,发展到后来表示一切非正常渠道销售的货物,再发展为表示劣质商品,在现代商品市场中,"水货"又表示平行进口货。通过对"水货"词义演变的考释,可以看出词义在演变过程中,会受到社会历史原因、词典规范作用的影响,普通话词汇系统在对方言词语的吸收过程中应吸收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普通话词汇系统中欠缺而方言词义明确、语言形式符合使用者审美要求的方言词。  相似文献   

13.
人体部位词语属于基本词汇,大多数为常用词,有些在历史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这部分词语历史演变的描写和相关现象的研究,有助于汉语词汇史和历史词汇学的建立。通过详细考察表示脖子的词语在汉语史上的发展演变,既可了解概念脖子如何改变名称,又可探讨人体部位词语演变过程中的词义转移、认知投射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词多义是语言经济化的产物,词汇的多个义项并非散乱的聚集,而是存在内在联系,并基于人体对自然界及自身的认知。研究显示,open一词的词义由作为动作的实体义,向空间概念,时间概念延伸,并进一步投射到情感域,隐喻和转喻为其词义派生的主要途径。该词还体现句法功能多义,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可解释其句法概念中的中心成员向边缘成员拓展的路径和理据。  相似文献   

15.
唐传奇“缦胡”源流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唐传奇中的"缦胡"是个名物词,生疏难解,词义历来聚讼纷纭。我们探源溯流,从训诂、词义演变、出土文物等角度证明其为"带裙边的头盔"。  相似文献   

16.
以《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三部语料为基本材料,对明清山东方言中的一类词——拟声词发展为动词进行探究和分析,发现很多拟声词发生了"从拟声到言说"的词义演变,即这类词既表拟声,又有由拟声而来的动作义,而且在山东方言中,这些拟声词演变出的表动作的动词词义,不再是临时用法而成了词的固有义项。  相似文献   

17.
"鼎"的词义以其器物原型为基础,由最初的与饮食相关的器物逐渐引申发展出了很多看似不相关实则有语言认知联系的意义。文章主要从"鼎"的字形演变和"鼎"的词义发展两个方面,梳理了"鼎"的整个词义系统鲜明的家族相似性,其语义系统以内在的认知基础和规律看似松散实则严密地结合在一起,并呈现出放射性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行业语词义泛化是指专业领域的词汇突破原有的语用空间,进入其它领域,并取得全民性,成为基本词汇。这是一种创造性的词义演变形式,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射功能,体现了语言和社会的共变。本文以"收官"、"剑指"等几个具体的行业词语为例,通过细致分析其词义泛化的过程,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探讨了行业语词义泛化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历史、文化因素是传统的词汇语义学所认为的词义演变之源,但这些外部因素不能揭示词义变化之根本动因,词义变化的内因来源于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思维。历史、文化因素说明的是变化的必要性,而认知因素揭示了词义变化的内在机制和可能性。隐喻与转喻认知模式、原型范畴理论和图形一背景理论是揭示词义演变动因的认知途径。  相似文献   

20.
词义演变是汉语研究的传统课题。本文在现代语义学理论背景下,尝试以"义位"为本位,观察与描写了汉语词义演变及其系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