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民俗文化成为旅游经济的内涵,原生态民俗成为旅游经济的新亮点,差异民俗成为拉动旅游经济的法宝,参与性为旅游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生命力,充分显示出民俗文化对旅游经济的推动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民俗文化作用力,要加强宏观设计,制定旅游开发战略规划,丰富旅游项目,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加强区域整合,合理规划旅游线路,注重次生经济,开发民俗旅游商品,做好宣传、交通、人才培养等配套工作,构建系统的旅游体系。  相似文献   

2.
民俗文化成为旅游经济的内涵,原生态民俗成为旅游经济的新亮点,差异民俗成为拉动旅游经济的法宝,参与性为旅游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生命力,充分显示出民俗文化对旅游经济的推动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民俗文化作用力,要加强宏观设计,制定旅游开发战略规划,丰富旅游项目,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加强区域整合,合理规划旅游线路,注重次生经济,开发民俗旅游商品,做好宣传、交通、人才培养等配套工作,构建系统的旅游体系。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旅游地区的环境也会被经济的发展所影响,其影响的性质和程度可以通过对旅游地区居民的态度进行调查了解。在现有的民族旅游地区理论研究基础上,对民族旅游地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着重点在民族旅游地区传统文化风俗方面,对居民进行旅游教育,积极引导居民发展、创新传统民俗文化,是帮助解决现有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古镇旅游其本质上不仅仅是"古建筑旅游",它是古镇民俗文化体验旅游.旅游者通过对古镇居民行为景观、日常生活、习俗惯制、岁时节令等民俗文化的体验,达到对古镇价值的全面理解.从某种意思上来说."原真性"古镇民俗文化是古镇文化遗产的精髓.时当地居民"原真性"民俗文化的关注,可以唤起民俗文化的自觉意识,促进古镇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相似文献   

5.
民俗文化旅游是以多元文化为基础的特色旅游,能够满足游客不同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对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及旅游开发进行研究已成为当今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笔者希望将民俗文化融合到旅游开发中去,实现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县域经济的共融局面.  相似文献   

6.
海洋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民俗文化是具有典型特色的海洋文化的一个构成。青岛作为一座海滨城市,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海洋民俗文化,也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海洋民俗文化具有自己的典型特征,代表着一定的文化。近几年随着旅游产业的开发,海洋民俗文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一旦得到开发将会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本文主要立足青岛,对其海洋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促进青岛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桂西北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长寿、生态、民俗、文化、红色"旅游资源,旅游业也逐渐发展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旅游商品市场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桂西北旅游纪念品作为当地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传承着民族文化的理念,具有深远的传承和发扬的意义。本次研究主要从环江毛南族傩面具文化、宜州刘三姐文化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桂西北少数民族特色旅游纪念的设计方法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海洋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民俗文化是具有典型特色的海洋文化的一个构成.青岛作为一座海滨城市,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海洋民俗文化,也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海洋民俗文化具有自己的典型特征,代表着一定的文化.近几年随着旅游产业的开发,海洋民俗文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一旦得到开发将会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本文主要立足青岛,对其海洋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促进青岛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如今,中国旅游已进入以IP驱动旅游的4.0时代。IP概念,近两年在旅游行业变得炙手可热,甚至有"得IP者得天下"的说法。IP旅游就是打造具备特色元素和符号的品牌,旅游IP看重高科技含量、高文化含量、强娱乐性及故事精彩性的核心产品。本文旨在分析IP旅游的概念、背景、内容、作用及形成过程,探讨了鄂尔多斯发展IP旅游的优劣势,并结合鄂尔多斯IP旅游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先介绍了兴安盟民俗文化在当下的发展现状,随后介绍了旅游经济和民俗文化之间的作用机理,并提出了促进兴安盟民俗文化实现活态传承的路径,包括形成个性形象、建设体验平台、融入民族生活方式,最后介绍了促进兴安盟民俗文化有效传承的措施,包括准确定位民俗体验、利用信息技术传播民俗文化、建设文化展示带等,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民俗文化环境保护与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认为,民俗文化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加上人们缺乏保护意识,民俗文化环境正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 保护民俗文化环境,是民俗旅游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文章提出了民族文化环境保护的若 干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草原景区旅游业迅猛发展,尤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代表。自治区内分布数片草场保存较好的草原,成为草原旅游的热点。乌兰布统坝上草原景区位于"红山文化发源地"、旅游资源丰富的赤峰市,草原景观独特、民俗文化浓郁,成为我国草原旅游的后起之秀。然而,起步较晚的乌兰布统景区相对于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存在着知名度不高、旅游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景区及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本文旨在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以促进问题的解决和地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民俗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已成为各国旅游开发的重点之一。民俗旅游有其自身的特点,它的开发模式、开发特点和资源选择,都应遵守一定的原则。黔东南州黎平县是全国最大的侗族聚居地,也是贵州省原生态民俗文化的集大成者。因此,对黎平民俗旅游进行环境分析和战略定位,对侗族地区的民俗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恩施土家女儿城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市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演传承基地,也是武陵地区城市娱乐消费中心和旅游集散地。该景区集土家民俗文化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和传承、创业孵化园区管理、恩施玉露茶制作技艺传承保护等于一体,入驻商家1000余户,带动就业创业上万人。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族》2015,(12):89-89
12月1日上午,"美在保亭"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北京宣传周活动在民族文化宫展览馆拉开帷幕。保亭县位于海南岛中南部,毗邻三亚,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旅游资源。近年来,保亭依托雨林、温泉、南药和民俗文化等资源优势,全力打造"雨林温泉秘境、国际养生家园",实现了保亭城乡建设、旅游产业、房地产业和特色农业的全面发展。此次宣传周活动对保亭的特色旅游资源、黎苗民俗文化、精品楼  相似文献   

16.
论龙母文化资源的旅游经济价值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母文化是我国南方民族以龙母祭奠活动为核心的民俗文化。龙母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作为旅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上。文章认为 ,发展龙母文化旅游是带动梧州市经济快速增长的最佳途径。为此 ,文章提出发展梧州市龙母文化旅游的若干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杨锡建 《民族论坛》2013,(5):F0002-F0002
正4月12日,农历三月初三,来自四面八方的上万名游客和当地群众齐聚洪江市黔阳古城,免费品尝地荠蛋、糯米薅菜饭,观看地方戏演出,参加篝火晚会等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欢庆一年一度的"三月三"上巳节。据悉,"三月三"民俗文化活动是当地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黔阳古城把它作为固定的节会活动,并拟将其打造成大湘西古城民俗文化品牌,以助推黔阳古城民俗文化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聪  郑骁鹏 《西藏研究》2012,(4):115-120
西藏旅游业具有高原自然景观、历史宗教文化景观、高原民俗风情三大优势,同时也存在人文资源尤其是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够、外向复合型人才、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大力发展西藏旅游业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其路径选择应在充分利用自然风光优势的前提下,相应开发民俗文化资源;在兼顾大众旅游的同时,适度推出高端产品;政府主导型的旅游精品战略,应当与社会整体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相适应,避免社会成本的过度累加。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乡村的发展对于以农业为主的中国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目前乡村战略的实施,更是为我国的乡村民俗文化振兴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并且还有利于传播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随着旅游业的大众化和多样化,乡村旅游吸引了很多都市客源,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缺少规划和设计,管理不到位等多种原因,一些乡村民俗文化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商业化,非常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针对目前民俗文化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必须采取相关的措施,以加强对乡村民俗文化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乡村的发展对于以农业为主的中国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目前乡村战略的实施,更是为我国的乡村民俗文化振兴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并且还有利于传播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随着旅游业的大众化和多样化,乡村旅游吸引了很多都市客源,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缺少规划和设计,管理不到位等多种原因,一些乡村民俗文化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商业化,非常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针对目前民俗文化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必须采取相关的措施,以加强对乡村民俗文化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