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极作为中国古典文化与哲学思想的代表,一直影响着文学、艺术、美学等各方面的发展,而中国古典舞在吸收、借鉴了太极深厚的内涵元素后,体现出了别样的审美韵味。本文以中国古典舞表演吸收借鉴太极气息为切入点,从身体韵律、动作节奏和舞台表演三个方面阐述了太极气息运用在中国古典舞中表现的内容以及对其外在体现和内涵气质的影响。旨在将文中所提及的古典舞基本动作元素与太极气息融合的观点和对舞蹈动机中气息的体现应用到实际训练和舞台表演中,使其能够给舞蹈演员带来新的体验,给舞台表演提供理论的支撑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太极作为中国古典文化与哲学思想的代表,一直影响着文学、艺术、美学等各方面的发展,而中国古典舞在吸收、借鉴了太极深厚的内涵元素后,体现出了别样的审美韵味。本文以中国古典舞表演吸收借鉴太极气息为切入点,从身体韵律、动作节奏和舞台表演三个方面阐述了太极气息运用在中国古典舞中表现的内容以及对其外在体现和内涵气质的影响。旨在将文中所提及的古典舞基本动作元素与太极气息融合的观点和对舞蹈动机中气息的体现应用到实际训练和舞台表演中,使其能够给舞蹈演员带来新的体验,给舞台表演提供理论的支撑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舞袖舞是以衣袖元素为道具的舞蹈。纵观中国古典舞袖舞发展历史漫长而绚烂,从夏商周时代"以手袖为威仪",战国、汉代时期"翘袖折腰",隋唐盛世"广袖大衣",明清时期"戏曲袖衣",新中国成立后传统袖舞随着中华民族前进的脚步发展,袖舞在每个时期的发展都会受那个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动作与衣袖都会有不同的变化,蕴含着中华民族上千年的传统历史文化。本文以"袖舞渊源""袖舞传情"讲述传统袖舞的发展历史与动作特点,从"创新立足于现代,发展扎根于历史"论述传统袖舞在现代社会如何传承与创新,旨在对袖舞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取得进一步发展与创新深思。  相似文献   

4.
本文中,笔者针对中国传统戏曲元素在钢琴艺术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展开了一系列研究,首先介绍了钢琴艺术融入中国传统戏曲元素的基本意义,然后讲解了中国传统戏曲音调在钢琴练习曲、表演乐曲以及钢琴伴奏中的应用,然后针对中国传统戏曲结构中的戏曲板式、戏曲变奏以及音色在钢琴曲目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展开了相关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传统戏曲艺术与钢琴艺术的有效融合,推进我国多元文化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5.
河北地方戏曲曾在河北民众精神文化生活中扮演着"基本资粮"的角色,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潜移默化地塑造了河北民众的精神文化修养,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鉴于此,本文将从剧目创新和引入多元表演方式这两个角度切入,探讨在当前文化环境中推动河北地方戏曲重新走出一条内涵式创新发展道路之策略。  相似文献   

6.
河北地方戏曲曾在河北民众精神文化生活中扮演着"基本资粮"的角色,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潜移默化地塑造了河北民众的精神文化修养,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鉴于此,本文将从剧目创新和引入多元表演方式这两个角度切入,探讨在当前文化环境中推动河北地方戏曲重新走出一条内涵式创新发展道路之策略。  相似文献   

7.
梅兰芳先生将舞蹈表演融进于京剧,进一步刻画了人物形象,增强了戏曲的可观赏性,极大地丰富了京剧艺术的表现手段。梅兰芳先生将"水袖"与身段结合的融于戏曲剧目之中,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可谓是独特的创新。"水袖轻舒一段情,莲步轻移两重生"。梅兰芳先生的一颦一笑一挥袖都演绎着一段戏与情。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戏曲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最重要的艺术形式,而舞蹈是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舞剧更是直接继承了唐歌舞大曲传统舞蹈的古代艺术,经过了艺术家创作的处理、创造等,当前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和表演方法。在明清戏曲的剧目当,保存着十分丰富的舞蹈遗产。清代乾隆、嘉庆年间(1736年至1820年),在民歌和大量丰富多彩的地方戏曲基础上形成了很多丰富且多彩的地方戏,例如,花鼓戏、采茶戏均是在民间的歌舞、采茶过程中所形成的,还有由花灯发展而来的花灯戏等等。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了各类地方戏曲吸收并储存了大量古典和民间舞蹈传统。  相似文献   

9.
在二百多年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京剧不仅实现了完善与优化,同时也迸发出更强的艺术魅力,使其更加符合“国粹”的美誉。通过对京剧表演的特点及艺术影响进行解析,可以让世人增加对京剧表演的认识与认知度,紧扣住京剧表演的深邃,从而全面性地了解我国戏曲文化的包容性,也系统地掌握京剧艺术在传承的基础上、在发展的过程中注入新元素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团扇,是一种在我国流传较为久远的应用型器物,在时间的斗转星移之间,团扇的应用功能逐渐淡化,更多的被赋予了装饰的功能。团扇,这种承载者数千年中国传统艺术之美的物品,与古典舞柔美、韵动的特点在审美认知中有着高度的和谐,因此,团扇也尝尝被用来作为古典舞表演的辅助道具。本文主要从团扇的审美角度出发,探究如何灵活运用团扇进行古典舞表演。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戏曲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最重要的艺术形式,而舞蹈是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舞剧更是直接继承了唐歌舞大曲传统舞蹈的古代艺术,经过了艺术家创作的处理、创造等,当前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和表演方法.在明清戏曲的剧目当,保存着十分丰富的舞蹈遗产.清代乾隆、嘉庆年间(1736年至1820年),在民歌和大量丰富多彩的地方戏曲基础上形成了很多丰富且多彩的地方戏,例如,花鼓戏、采茶戏均是在民间的歌舞、采茶过程中所形成的,还有由花灯发展而来的花灯戏等等.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了各类地方戏曲吸收并储存了大量古典和民间舞蹈传统.  相似文献   

12.
"形神"即形体与精神或是身体与心理,其本质不脱离身心学说。这一概念对立统一,且在古代多以绘画而论之。在现当代舞蹈艺术形式中,中国古典舞作为关键形式之一得以体现,一方面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作为独特的艺术媒介被大众接受并得以习之。中国古典舞教学则是训练艺术媒介从而传播传统文化的桥梁。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形神"之观点,如何作用在中国古典舞技法与身法中产生影响。本文基于"形神"之理念,针对中国古典舞教学的相关内涵,探究其在中国古典舞教学中如何之应用,皆而对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舞蹈是我国古代舞蹈吸取戏剧舞蹈的一种传统舞蹈复苏,古典舞蹈既具备古代舞蹈的特征和身姿,更借鉴了戏曲和武术的动作技巧。古典舞具有较强的表现力,更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特色。古典舞技巧分为旋转、翻身、跳跃,三种技巧分别代表了武术技巧的三大特征。本文阐述了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及影响;其次分析了中国古典舞的技巧;最后总结了中国古典舞作品的观赏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舞蹈是我国古代舞蹈吸取戏剧舞蹈的一种传统舞蹈复苏,古典舞蹈既具备古代舞蹈的特征和身姿,更借鉴了戏曲和武术的动作技巧。古典舞不仅具有较强的表现力,更具备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特色。古典舞技巧分为旋转、翻身、跳跃,三种技巧分别代表了武术技巧的三大特征。本文阐述了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及影响,其次分析了中国古典舞的技巧,最后总结了中国古典舞作品的观赏性。  相似文献   

15.
深州老丝弦是元、明以来古老的弦索北曲艺术洒落在燕赵大地上的一颗遗珠。同其他地方剧种一样,这一古老的戏曲"活化石"也面临着严重的传承危机。鉴于此,本文将在借鉴华阴老腔、武安平调落子等兄弟剧种实现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基础上,从融入通俗、流行音乐元素的角度,来提示深州老丝弦实现唱腔和剧目创新发展的探索方向,以期为这一古老剧种的保护、传承与未来的产业化创新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深州老丝弦是元、明以来古老的弦索北曲艺术洒落在燕赵大地上的一颗遗珠。同其他地方剧种一样,这一古老的戏曲"活化石"也面临着严重的传承危机。鉴于此,本文将在借鉴华阴老腔、武安平调落子等兄弟剧种实现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基础上,从融入通俗、流行音乐元素的角度,来提示深州老丝弦实现唱腔和剧目创新发展的探索方向,以期为这一古老剧种的保护、传承与未来的产业化创新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深州老丝弦是元、明以来古老的弦索北曲艺术洒落在燕赵大地上的一颗遗珠。同其他地方剧种一样,这一古老的戏曲"活化石"也面临着深重的传承危机。鉴于此,本文将在借鉴华阴老腔、武安平调落子等兄弟剧种实现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基础上,从融入通俗、流行音乐元素的角度切入,提示深州老丝弦实现唱腔和剧目创新发展的探索方向,以期为这一古老剧种的保护、传承与未来的产业化创新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8.
深州老丝弦是元、明以来古老的弦索北曲艺术洒落在燕赵大地上的一颗遗珠。同其他地方剧种一样,这一古老的戏曲"活化石"也面临着深重的传承危机。鉴于此,本文将在借鉴华阴老腔、武安平调落子等兄弟剧种实现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基础上,从融入通俗、流行音乐元素的角度切入,提示深州老丝弦实现唱腔和剧目创新发展的探索方向,以期为这一古老剧种的保护、传承与未来的产业化创新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的民族声乐的特征以及发展方向受到了戏曲的严重影响,与此同时,民族声乐对戏曲唱腔也有着不合乎是的影响。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戏曲与民族声乐二者不断地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将戏曲的元素充分地融入到民族声乐教学的过程当中,能够提升声乐教学的课堂乐趣,促进学生接受,同时也能够为民族声乐的创新和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为戏曲事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本文对民族声乐与戏曲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学习和鉴赏戏曲的"唱""情""神"进行了探讨,最后为民族声乐的教学学习、借鉴戏曲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研究中以舞蹈表演专业剧目课程为核心,从课程性质、人才培养以及学生表演特质等方面入手,合理组织舞蹈表演专业剧目课程教学设计,完善教学结构,为舞蹈表演专业剧目课程教学实践创造条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