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粉墨春秋》是一部地道的中国舞剧,经典舞段《寸跷》《水袖》《髯口》是现代艺术手法的呈现,表现形式多元多样,浓缩和承载了中国舞剧几百年的舞台记忆。其中,"寸跷"这一传统表演艺术在该舞剧中的巧妙融合,是《粉墨春秋》的点睛之笔。本文针对粉墨春秋的寸跷中表演风格展开论述,详细探讨了寸跷在舞剧粉墨春秋中的风格特色及其对社会、文化层面造成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昭君是"四大美人"之一,而昭君让后人铭记的是她远赴"塞外"和亲的故事,舞剧《昭君出塞》既是真实的还原历史文化背景,亦是深情的演绎了昭君的心路历程.舞剧分为序·烽烟、第一幕·和亲、第二幕·出塞、第三幕·贺婚、第四幕·宁边、及尾声·共荣,故事始于战火烽烟,终于友好团结.舞剧《昭君出塞》是一部古典舞舞剧,但舞剧打破了以往的常...  相似文献   

3.
图像学作为一种有效的美术史研究方法,强调对美术作品的题材、意义、和文化含义的研究,旨在对美术作品进行全面的文化的、科学的解释。《游园惊梦》是喻红绘画的代表作品,她将中国的古典故事"刻舟求剑""瞎子摸象""水中捞月""百子图"具有教化意义的经典故事进行再次创作,使之与原生意义相背离,产生了新的现实意义。笔者在掌握图像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喻红的油画作品《游园惊梦》的内在文化含义、社会背景等分析,深入了解作品的形成原因、表现风格和绘画语言,重新对《游园惊梦》进行深入的精神内涵分析。  相似文献   

4.
《卡尔米纳·布拉纳》于1937年6月8日首次公演大获成功,昭示了卡尔·奥尔夫已成功地开启了将"原始-本初-人文""音乐-舞蹈-诗歌"融合成浑然一体的舞台戏剧表演艺术的大门;创造和奠定了独辟蹊径的20世纪音乐创作中的"奥尔夫风格"。本文以《在酒店里》《爱的宫殿》为切入点进行音乐分析,以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知这一音乐舞台杰作的内在张力与魅力。  相似文献   

5.
"意象"属于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诞生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各个门类艺术的发展。中国舞蹈同样是受到了其思维方式的深刻影响。《水月洛神》是取材自中国的文学作品,整部舞剧如梦如幻,能够带领我们进入到审美的艺术境界,引起人们的想象。本文将以《水月洛神》为例来分析舞蹈当中的意象创造,希望能给从事舞蹈界的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庄跷,是研究楚国与西南民族关系历史中一个十分关键的人物。然而,长期以来,庄跷其人其事一直被遮罩于神秘的帷幔之中。笔者力图挑开帷幔之一角,以重现庄跷其人原形,再露庄跷其事真相。 一、楚国历史上并无两个庄跷 楚国历史上有两庄跷说,肇端于宋人王应麟。王氏在其所著《困学纪闻》中,一方面依《韩非子》所记,谓庄跷为楚庄王时“大盗”。另一方面又据《史记》等书所载,谓楚威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中国书法中"象""意""法"的哲学渊源,并通过对《礼器碑》《开通褒斜道碑》中的这三个要素进行分析,探索临习这两个作品的正确方法,并举一反三,最终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找到临习碑刻的恰当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设立的中国古典舞蹈戏剧身韵课在达到古典舞所需要的神韵、气韵、道具配合等训练目的和风格的基础上,强调舞剧系主任沈培艺老师提出的"三化",即"形象化、性格化、情境化"的教学特色理念,从组合元素提炼—短句组合—综合表现性组合,展开对身韵课有效性、实用性、舞蹈性、表现性、时代性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设立的中国古典舞蹈戏剧身韵课在达到古典舞所需要的神韵、气韵、道具配合等训练目的和风格的基础上,强调舞剧系主任沈培艺老师提出的"三化",即"形象化、性格化、情境化"的教学特色理念,从组合元素提炼—短句组合—综合表现性组合,展开对身韵课有效性、实用性、舞蹈性、表现性、时代性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原创舞剧《孟姜女》将中国传统元素、舞台空间道具、现代与传统结合,创造出新鲜的审美、如画般的写意,并在一定的时空中能感受到那虚实交替性的舞蹈氛围。本文从舞剧《孟姜女》的整体结构及现场感受分析研究现当代舞剧创新与创作。  相似文献   

11.
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第28届年会于2015年10月23~25日于广西民族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近二百名外法史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英国《大宪章》八百年的历史发展及其对近代宪法的影响,并就"《大宪章》前史""《大宪章》时代""《大宪章》的流变""《大宪章》的影响"以及"《大宪章》与中国"等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2.
万玛才旦导演在藏语电影《塔洛》中表达了"现代性"进程中个体的身份焦虑,这种焦虑同时也表征了藏族在当代现代性进程中的个体割裂所造成的困顿。《塔洛》作为藏语电影,丰富了我国少数民族电影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塔洛》《清水里的刀子》等少数民族电影的出现,进一步丰满了以汉语为主流的"华语电影"的文化版图。在当代文化背景下出现的少数民族电影,正被电影产业推动着、冲击着传统的"华语电影""少数民族电影"等电影理论观念。《塔洛》和"2017华语电影展"的出现表明了海内外学者、电影导演、观众正试图通过多元对话,逐步促成一种中国电影"文化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凉山巨变》是一出反映四川凉山彝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粉碎奴隶制度,飞跃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历史变革的舞剧。要演出这个舞剧,对我们这些年轻的学生来说,是相当困难的,特别是没有生活经验,很难深刻地体会和表现剧情、角色。因此当导演分配我扮演舞剧中的老铁匠时,心里就感觉没有底。去年三月间,我们下到凉山昭觉体验生  相似文献   

14.
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编演的《凉山巨变》舞剧,于四月间在首都公演了。这个剧,是由我们系应届毕业的十八个民族成份的学员演出的。用舞剧的形式,来反映少数民族人民伟大革命变革的题材,无论是对我们系,或是对这些没有上过舞台的学员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尝试。《凉山巨变》舞剧,是在全国轰轰烈烈  相似文献   

15.
舞剧《仙女》于1832年首演于巴黎歌剧院,作品所讲述的悲剧恋情发生在一位苏格兰男青年与仙女之间。故事在现实与非现实、人间与非人间交错上演。那抒情的风格,绚丽多彩的舞蹈全都充满了浪漫主义芭蕾的气息。这部作品首演时,第一次采用了女主角足尖舞蹈的形式,从此足尖舞开始成为芭蕾舞的一个标志。"轻盈的女子脚尖技巧、腾空的跳跃和多圈的旋转等对后代芭蕾舞剧产生深远的影响,使芭蕾艺术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6.
坚持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作为与学生紧密联系的专业课教师应该完成好这一项职责。本文充分挖掘原创小舞剧《光华》创作排演中的鲜活教育素材,将课程专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相结合,重点把握教师在舞剧戏剧结构创作、舞蹈形象思维、舞剧创作方法的三个方面使学生能够体会舞剧内在精神,领悟革命斗志,强化理想信念,达到育人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侯春林 《民族论坛》2013,(7X):97-100
"春秋笔法"是孔子编修鲁史《春秋》的手法,以"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纡,惩恶而劝善"为基本内涵,又称"春秋五例",为后世史家继承。作为中国古代史家记述历史的主要手法之一,"春秋笔法"又具有超越一家史学的重要意义。《旧约》历史书是希伯来圣经史学性质的集中体现,在叙事艺术和文化内涵两方面都与"春秋笔法"遥相呼应。用儒家经学之"春秋笔法"来解读圣经《旧约》历史书,是一种理论创新,二者的对话具有比较经学、叙事学以及阐释学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春秋笔法"是孔子编修鲁史《春秋》的手法,以"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纡,惩恶而劝善"为基本内涵,又称"春秋五例",为后世史家继承。作为中国古代史家记述历史的主要手法之一,"春秋笔法"又具有超越一家史学的重要意义。《旧约》历史书是希伯来圣经史学性质的集中体现,在叙事艺术和文化内涵两方面都与"春秋笔法"遥相呼应。用儒家经学之"春秋笔法"来解读圣经《旧约》历史书,是一种理论创新,二者的对话具有比较经学、叙事学以及阐释学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创新社区》一书是对社区建设第一线的实践和思考成果,全书分"创新思维""相关理论""实践与反馈"三个板块内容。作者的"创新思维"大多是针对实际工作中的疑难杂症有感而发,并逐步得到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广  相似文献   

20.
群舞《十送红军》是舞剧《井冈井冈》中的第四幕,主要讲述了民兵小丹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将刚出生不久的孩子托付给井冈山人民,毅然参加红军长征的感人故事。本文通过对这一舞蹈的叙事手法及动作语言的分析运用,来探究舞蹈时空叙事手法的外在情节叙事与内在情感叙事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