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阐述了新媒体这一大背景的特点以及对传统书籍的影响,然后通过分析纸质书籍和电子书的优缺点,就如何能发挥纸质书籍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从而不被历史的洪流掩埋,保留自己的一席之地,又能在接受电子书籍的同时养成阅读纸质书籍习惯,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最后,就如何顺应新媒体这一大历史背景提出了纸质书籍和电子书籍应以其各自特有的优势互相并存,取长补短,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书籍设计的发展是要在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特色与创意表现兼容共存基础上的多元化设计状态。书籍的内涵需要靠书籍设计来表现。现代的书籍设计打破了传统书籍单靠文字传递信息的束缚,在给人视觉体验的同时还增加了更多感官上的互动。随着印刷技术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书籍设计的使用材料也具有了多样的选择性,从而使书籍设计表现变得富有创意性,不仅推动了市场发展还刺激了艺术设计更具商业价值。本文从书籍设计的重要性、设计规律中立意、表现意境以及趣味性等方面来分析现代书籍设计的创意性表现,研究书籍设计在课程与市场中创意性表现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书籍设计的发展是要在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特色与创意表现兼容共存基础上的多元化设计状态。书籍的内涵需要靠书籍设计来表现。现代的书籍设计打破了传统书籍单靠文字传递信息的束缚,在给人视觉体验的同时还增加了更多感官上的互动。随着印刷技术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书籍设计的使用材料也具有了多样的选择性,从而使书籍设计表现变得富有创意性,不仅推动了市场发展还刺激了艺术设计更具商业价值。本文从书籍设计的重要性、设计规律中立意、表现意境以及趣味性等方面来分析现代书籍设计的创意性表现,研究书籍设计在课程与市场中创意性表现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藏文书籍,既不是左开本和右开本,又不是有线装帧和无线装帧,而是单页叠放在一起不曾装订的长条书。藏文书籍论规格有六七种之多,最大的书长110  相似文献   

5.
由于电子设备的普及,运用电子设备进行阅读活动也越发普遍,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实体书籍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为了寻求实体书籍的新出路,将视觉、触觉、嗅觉、味觉,融入书籍设计之中。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享受到多感官的阅读体验。探索传统实体书籍给读者带来的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由于电子设备的普及,运用电子设备进行阅读活动也越发普遍,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实体书籍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为了寻求实体书籍的新出路,将视觉、触觉、嗅觉、味觉,融入书籍设计之中.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享受到多感官的阅读体验.探索传统实体书籍给读者带来的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现如今,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情感经济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书籍装帧跟随着社会的脚步正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书籍装帧的情感化设计能够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能够使人们躁动的人平静下来,细心品读书籍中的一字一句,可以让自己的心灵架空,获得片刻的安宁。书籍装帧的情感化设计是一个引子,引导着读者去感怀、去改变,重新审视自我,能够有效消除传统书籍的不足,增强书籍的影响力。本文具体阐述了实现书籍设计情感化设计角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书籍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书籍自身传播的意义,而是更加注重书籍的内在概念。而且,人们不仅仅是照搬西方或者是日本的书籍设计,更多的是在书籍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元素。使用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概念,以此赋予了书籍设计上更加丰富的概念。中国传统元素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它不仅仅体现着中国的民族形象,同时也体现着中国民族文化的内涵与精神,经过长期的传承和不断的创新,中国的元素也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将传统与现代元素的结合,也是将中国传统文化有利的传承和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与时俱进,同时也是传统民族的内在精神与现代的外在形式组织起来的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元素融入书籍装帧中既赋予了书籍浓厚的文化底蕴,也体现了书籍所具有的时代特征,同时也推动了书籍装帧行业的发展与进步,使其多样化、内涵化。  相似文献   

9.
用木刻版印刷术印制的藏文书籍,无论是佛学经卷,还是天文历算,一律都是长条形的。与其他民族文字的书籍相比,显得别具一格。藏文书籍之所以要印成长条形的,主要有三个原因。吐蕃王朝时期,佛教从印度传入藏区。印度、尼泊尔和藏区的僧侣将印在贝叶上的经文带进藏区。由于贝叶叶面相当宽大,为了携带方便,僧侣们把贝叶剪裁成条,串以绳线,然后用木板一夹,背在身上。这样一来,长途跋涉,就无甚障碍了。到了吐蕃王朝末代国王朗达玛时期,佛教面临被毁灭的危险,朗达玛认为佛教是积贫积弱的根源,下令焚毁寺庙,驱逐喇嘛,令其还俗,同时没收焚烧一切书籍。他还故意  相似文献   

10.
西夏在引进中原大量书籍的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大力发展印刷术,印刷书籍之多、规模之大、版印之精可与两宋王朝相媲美,并在版式的创新、装帧形制等多方面有了很大发展,在我国印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印刷材料、规模、版式及装帧形制等方面探讨了西夏书籍生产的状况及印刷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删诗书、定礼乐、著春秋、系易辞,此千秋大业孰能抹杀?"乐经散亡于秦,后世书籍中也并未存留,历代统治者都期望制定和恢复制礼作乐的标准。文章将从《总目提要》中乐类评论的考证、编纂态度以及四库馆臣、分纂馆乐评思想等角度,明辨清代官方学者收录"乐类"的"有用之文",从而品《总目提要》"经部·乐类"之评价。  相似文献   

12.
"删诗书、定礼乐、著春秋、系易辞,此千秋大业孰能抹杀?"乐经散亡于秦,后世书籍中也并未存留,历代统治者都期望制定和恢复制礼作乐的标准.文章将从《总目提要》中乐类评论的考证、编纂态度以及四库馆臣、分纂馆乐评思想等角度,明辨清代官方学者收录"乐类"的"有用之文",从而品《总目提要》"经部·乐类"之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一、东洋文库简史东洋文库是一所研究东洋学的图书馆,由三菱财阀中心人物岩崎久弥于1917年创建,以此为开端收集了许多关于中国的英文书籍。这些英文书籍均为曾担任过中华民国总统府顾问的澳大利亚人乔治·欧内斯特·莫里森(GeorgeExnestMorrison)收集.是关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系统性资料.已被世界各国研究中国的学者所熟知。岩崎久弥与有关学者通力合作,不仅收集了中国以外的其他亚洲地区的英文书籍,而且还收集了数量庞大的汉义书籍及亚洲各地诸多语种的基础性文献资料。这样,东洋文库在1924年具备了正式的财团法人资格。第一次世…  相似文献   

14.
越南在1945年八月革命以前,对少数民族的研究和编写有关少数民族的书籍,几乎是法国作者们的特权,而其中大部分是官吏、军官和传教士。他们所编写的书籍当然主要是为殖民制度、为传教服务的,而对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生产以及社会制度毫无帮助。越南几乎没有人进行民族研究和编写书籍,因为在一个被统治的国家中,自由学习、研究、写书的权利是受很大限制的。八月革命以后,越南劳动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族工作,因为它是革命工作的一部分。我们的党和政府提出了具体的民族政策,同时也给负责民族工作的机关及地方  相似文献   

15.
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飞速进步,出版产业作为城市文化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向新的方向发展,出版市场的国际化正在迅速提升出版物的策划和设计的水平,出版和设计已经不再是两个分离的学科,书籍的设计不仅是简单的美工和排版等对书籍的修补作用,正在开始贯穿出版的全过程。美术编辑要想在当前的出版设计中突出重围就要不断地向策划发展,只有在工作中调整自己的设计观念,才可以真正适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飞速进步,出版产业作为城市文化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向新的方向发展,出版市场的国际化正在迅速提升出版物的策划和设计的水平,出版和设计已经不再是两个分离的学科,书籍的设计不仅是简单的美工和排版等对书籍的修补作用,正在开始贯穿出版的全过程。美术编辑要想在当前的出版设计中突出重围就要不断地向策划发展,只有在工作中调整自己的设计观念,才可以真正适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构建一本书籍的时候,"书筑"这个概念特别重要,可以把它看作是观念上的迭代更新。从书籍装帧到书籍设计,再到"书筑",这个概念讲的并不只是一个空间,而是强调人在里面的活动,是动态的。  相似文献   

18.
在构建一本书籍的时候,"书筑"这个概念特别重要,可以把它看作是观念上的迭代更新。从书籍装帧到书籍设计,再到"书筑",这个概念讲的并不只是一个空间,而是强调人在里面的活动,是动态的。  相似文献   

19.
所标释意     
《甘肃民族研究》2005,(3):F0002-F0002
宝相花是我国传统花卉图案中的典范,它的设计因“尚象”的综合而创造。“尚象”,即所谓“天人合一”,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统一与和谐。标志取宝相花的莲瓣造型,和书籍翻起的卷页“ ”,将传统民俗图案与书籍有机结合起来,以充分反映民研所的历史和使命。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热化,让网络技术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人们不再需要事事面对面交谈,只要通过网络就能见到对方、听到对方的声音,线上沟通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简便。另外,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转变,人们不再只有阅读纸质书这一种阅读方式了,还可以运用智能化手段阅读电子书籍,只要拥有电子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阅读,这种阅读形式的出现让人们拥有更多选择书籍的空间和条件。书籍种类也更加丰富,人们可以随意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查阅,因此,阅读书籍的人数越来越多,甚至掀起了一股全民读书热潮。但是,网络时代的来临固然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传统的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却因此面临挑战。所以,两者必须结合起来才能保持传统文化的地位,让传统文化能够继续传承下去,这也是当今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