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布迪厄用"实践"调和了传统人类学有关结构与行为、文化与人之间的二元对立观.以实践理论考察社会文化现象,布迪厄提出了"文化再生产"理论,认为文化处于一个不断的生产、再生产过程中,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变迁.用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分析旅游开发背景下的文化变迁现象,可以使我们得到许多启发.  相似文献   

2.
从民族的角度来看,文化变迁就是民族和文化之间互动的历史,是此二者追求动态平衡的时空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原苏联"民族过程"理论的研究范式,具体分析民族的经济、政治和族体形态的演进对整个社会的文化变迁所造成的影响,通过一个新的视角来探寻文化变迁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贵琼借词作为语言和文化联系的纽带成为了研究文化变迁的"活化石"。借词可以折射出族群文化的变迁,概念的建构以及思想观念的转变,同时也能反映族群的现实认知机制和价值观。民族的语言发展和变化无不渗透着简单的隐喻思想,通过隐喻这种认识文化的新途径,我们可深入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思想倾向以及价值观,从而建构族群文化概念与范畴。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的人类文化研究中,研究了某些几乎世界一致的文化。例如,我们注意到,在任何社会中,家庭作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的重要性。我们已经观察到,一个社会的成员们是如何根据亲属关系和其他关系组合的,而这些组合又可以加强那个社会的结构强度。我们注意到了某些人解决内部冲突的方法。我们观察了巫术和宗教的差别,并且我们还看到巫术和宗教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南方及东南亚许多民族地区,围绕糯的生产而衍生出的一系列文化事项构成了这些民族的"族性",成为区辩"他者"的重要标识。本文即以糯为视窗,从历史民族关系、糯的社会生命、糯的未来三个层面,对糯在一些民族社会文化中的内涵与意义进行了简要的展示。旨在说明,我们对民族社会文化的认识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入手,尤其是"物"的切入点,看似不经意的东西,却是勾连整个社会文化的纽带,从中我们可以找寻到不同社会文化的价值,探索"物"内外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彭兆荣  李春霞  葛荣玲 《民族学刊》2010,1(1):45-54,163-164
随着游牧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日渐缩小,以及我国草原牧区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游牧文化越来越多地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为了给学者提供一份有参考价值的研究"图景",作者对国内外近30年有关游牧地区和游牧文化的人类学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比较,并对我们今天该有怎样的游牧文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巫达 《民族学刊》2012,3(6):1-7,96
由于三星堆的许多文化现象(如巴蜀图语)一时不能被很好地解读,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目光转向与三星堆在地域空间上更为接近的西南彝族文化,试图从彝文来探寻三星堆文化里的"巴蜀图语"之谜。对彝族文化与三星堆文化关系的研究,应从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文字学等学科的视角,通过古彝语构拟、探寻古彝文符号及周边族群的文化与三星堆文化的关联等途径来进行,并组建一支学科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积极争取科研资助,以使"古彝文化与三星堆文化研究"走上国际学术舞台。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要打破小农经济时代那种坐井观天、画地为牢的狭小格局,文化人类学的"跨文化研究"方法、"地方性知识"思想、"深描"理论以及"主位"和"客位"视角等众多的理论,可以为此提供宏观的视阈和有力的武器.许多文学公案、学术死结,均可借助文化人类学的强大解构功能获得解读.而叶舒宪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实绩更为学界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论述"文化间际教育"与"文化间性"以及"文化间际体验"与"文化间性"的关系基础上,对近几年国外进行的若干文化间际教育中针对"文化间性"培养的相关实证研究傲了概述.这些实证研究的结果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了对学习者"文化间性"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为中国在教育实践中探索"文化间性"培养的有效手段提供了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文化,就其在民族志中的广义而论,是个复合的整体,它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及习惯。我们不妨从总的原则上对文化进行探讨,就此而论,人类诸社会的文化状况都是研究人类思想及行为规律的题目。一方面,文化之所以广泛地渗透着一致性,原因多半在于一致的目的产生一致的行动;另一方面,文化的不同等级可以说是文化在发展或演化中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以往历史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源远流长"一词可以套用在回族文化上,回族文化的"源"可以上溯到"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构建的一神教(monotheism)系统的古老源头,回族文化的"流"又可以其文化内涵上的"多元构成"来表现。回族文化以伊斯兰文化为"体",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用",形成了完整而特色独具的文化体系。本文将就回族文化的"源"与"流"作一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开了对传统民族志以"科学性"和"客观性"为原则的反思和批评,探讨人类学是否科学,民族志在我们的写作过程中,对我们有所帮助,民族志是我们研究的一种方法,他是独一无二的,是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它对于文化的描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社会,并提出一些相关的见解。民族志不仅是一种研究方法,它还是我们文化的一种展示过程和结果。下面不如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  相似文献   

13.
民俗学将国家文化建设纳入研究对象时应讨论一些基本问题,如从国家文化建设的含义,民俗学问题的再分类,近年引进的"文化空间"和"遗产文化"概念对民俗学理论格局的走势的影响。还应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必要的工作概念,包括"口头传统与书的未来""、民族民俗与地方民俗"和"特有文化与跨文化研究"等。明确理论方向,并开展进行积极的探索实践,可以提升民俗学的理论活力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可 《世界民族》2008,10(2):1-8
本文试图论证,文化概念可以导致一种对文化本质主义意义上的理解.因此,重新领会美国人类学独创的文化相对主义,对于日益全球化的今日世界意义至关重大.基于同一文化基础上所产生的认同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现代性语境下各种力量互动的产物.在建构认同的同时必然伴随着对"他者"的建构,因为认同必须通过对"他者"的排斥而得以体现.正因为在对文化的理解上有可能产生歧义,以及认同所具有的"排他性",本文赞赏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因为该理念所具有的文化之间相互欣赏的态度,正是我们这个日益多元的世界所必须的.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与瑜伽同是东方古老健身术,同是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两者的文化内涵有诸多相同之处。通过对两大健身术文化的比较研究,进一步认识对比二者的个性与共性,我们才能更好地研究和发挥这两种健身术,对人类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年轻一代学习太极拳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使命感和自豪感,以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远大目标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与瑜伽同是东方古老健身术,同是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两者的文化内涵有诸多相同之处.通过对两大健身术文化的比较研究,进一步认识对比二者的个性与共性,我们才能更好地研究和发挥这两种健身术,对人类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年轻一代学习太极拳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使命感和自豪感,以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远大目标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民族过程:文化变迁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民族的视野来看,文化变迁就是民族和文化之间互动的历史,是此二者追求动态平衡的时空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原苏联“民族过程”理论的研究范式,具体分析民族的经济、政治和族体形态的演进对整个社会的文化变迁所造成的影响,通过一个新的视角来探寻文化变迁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世纪西方文论"两次转折"内在关联的梳理,可以发现对"文"--即形式、结构、符号等文本性因素的关注展示了历史和逻辑的贯通性.这种贯通性源自"文"与"人"的本体论关联,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必然引起"人"与"文"的历史辩证运动.它表明文化研究在深层本质上与文学研究相通,是一种在文化视野的"放眼"中"盯住"文本性的历史修辞学.  相似文献   

19.
正沿着蜿蜒的坪坦河畔,三五里就可以看到一个村寨,寨门、鼓楼、风雨桥……整整一百里,侗族文化尽收眼里,活脱脱的一个"侗族文化博览会"。这里,被誉称为"百里侗文化长廊"。我们要去寻访的坪坦村,就坐落在"百里侗文化长廊"的核心之地,是这里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坪坦村位于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南部,是坪坦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坪坦村为纯侗族聚居村寨,共辖17个村民小组,常住236户1093人。该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侗族传统文化尤其是语言、服饰、建筑、饮食、礼仪、  相似文献   

20.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对藏传佛教文化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藏传佛教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特色文化,在古代丝绸之路中具有重要影响和较高的文化地位,可以成为"一带一路"的文化纽带、文化载体和特色内容。同时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要抓住机遇,主动适应新形势,积极应对新挑战,作为"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可以打造文化品牌,成为中华文化的国际表达,符合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要求,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乘势而上,进一步推进自身的健康发展,又要发挥纽带作用、亲和作用和文化展示作用,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