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部言语是相对于外部言语而说的。外部言语指的是说出声来的言语,内部言语则指只有发音动作而不说出声的言语。 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同是言语。言语就是说话和所说的话,即包括两方面:说话这一行为以及这一行为的结果——所说的话。同样,内部言语也包括这两方面,只不过它没有说出声来罢了,但必须肯定内部言语也是一种说话行为,并且必然有所说的话。这种说话行为及其结果,在理论上有一定意义,在实际中有相当大的作用,不容忽视。 为了通俗些说明这一概念,不妨这样解释:内部言语是在心里(确切地说,应该是在  相似文献   

2.
人,每天都要说话;有些人经常要写文章。生活离不开语言。说的话,是口头语言;写成文,是书面语言。无论是说还是写,人们都喜欢听到,看到干净的语言、鲜活的语言。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说话让人爱听,有些人说话令人讨厌。后者说的是套话。"校长讲的话,往往趋向公文化,也就是跟着上级说,上级怎么说,他就怎么说……普通中小学教师讲的话,往往趋向于专家化,跟着专家走,专家怎么说,他也怎么说……专家空对空,中小学教师也有许多空对空"。  相似文献   

3.
间接言语行为及其会话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接言语行为是以一种以言行事通过另一种以言行事的表达方式间接地实现的。也就是说,在实施一个间接言语行为时,说话人同时实施两个言语行为:一个是主施事行为(实际上要表达的),一个是次施事行为(话语本身的行为)。例如,?(你能把盐送给我吗?)这句话表面上是询问对方是否有能力把盐递过来,而事实上是请求对方把盐送过来,前者(询问)是次施事行为,而后者(请求)才是说话人的真实意图,即主施事行为。塞尔指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要解决的问题是:说话人如何通过“字面用意”来表达间接的“言外之意”、听话人又是如何从说话…  相似文献   

4.
墨子提出“三表”作为衡量言论是非真假的标准。“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子墨子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何于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何于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何于用之?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以谓言有三表也。”这就是墨子的“三表”。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语用学中至少有三种理论是常被引用的:奥斯汀的言语行为论(Austin,1962),格莱斯的合作原则(Grice,1967)和利奇的礼貌原则(Leech,1983)。这三种理论对语用分析的贡献是公认的了。本文要探讨的是合作原则中的某些问题,特别是对歧义句的分析中所遇到的困难。其他理论也有所涉及。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格莱斯的合作原则。格莱斯说,人们谈话时不自觉地遵循着一种不成文的规则,可称为合作原则。它包括四项准则:(1) 数量准则:说话要提供所需的信息,不可少,也不可多;(2) 质量准则:说话要有证据,要说自己相信是真实的话;(3) 相关准则:说的话要与话题相关;(4) 方式准则:说话要清楚,简洁,避免歧义。当然,人们讲说时,由  相似文献   

6.
胡日日方 《老友》2014,(4):25-25
正中国人向来爱打比方。古代墨子在阐述"言当有益"的道理时,形象地以青蛙和雄鸡作对比,说青蛙"日夜恒鸣,口干舌燥,可人却不听",而雄鸡虽则"时夜而鸣,却使天下振动",于是人们"闻鸡起舞",开始劳作。由此可见,言不在多,贵在有益,空话千言,不如实话一句。时代发展,观念更新。后来有人开始讨厌起雄鸡来,认为雄鸡除了白天黑夜无数次地扯着嗓子高叫外,啥事都不干,似乎"唱高调"是其"长项"和唯一的"职业"。而母鸡则不同,它"干多言寡",很少"空喊",甘愿为主人产蛋谋利。然而,母鸡也并非是个"高大全"。思  相似文献   

7.
X BE X结构是一种特殊的判断句。表面上看起来主语和表语重复,传递的是"零信息",但它却蕴含着丰富的语用含义,传递着说话人的交际意图,是说话人有意选择的一种言语行为。基于言语行为理论,一个完整的言语行为是由言内、言外和言后三个层次共同作用完成的。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出发,认为X BE X结构的意义解读可以从言内行为上完成对词义的解读,从言外行为来表达交际意图,从言后行为来实现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8.
墨子眼中是"民之三患",韩非手中有"帝王之具",前者成就的是"天下之大利",后者主张的是"人主之大利"。从墨子的天下之利到韩非的人主之利,尽管表现出立场上的对峙,但作为一种彻底的主利方式则是一脉相承。墨子所主百姓之利并不能很好地拒斥人主之利,对于韩非而言,延续墨子的主利方式而对着人主来说,不过就是一转身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尚同"是墨子十大主张之一,意思是说人们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军事等领域内关于是非善恶的意见要统一于上级,小至一乡一里,大至天下,都要逐级上同,直至天子统一于天.墨子认为这是避免纠纷离乱,使社会得到治理的根本措施."尚同"体现了墨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它在墨子的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论文从"尚同"提出的原因,"尚同"的含义、方法、目的如何,"尚同"的理论依据怎样几个方面加以论述,以便向研究墨子的专家、学者们学习.  相似文献   

10.
"尚贤"是墨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尚贤"思想在具有功利性、彻底性、进步性的同时,也具有空想性、主观性、狭隘性的特点.但墨子的"尚贤"思想更注重的是社会要有明确的分工,等级制度不可废,"尚贤"思想是在"义"的指导下对社会现有秩序的改良主张.  相似文献   

11.
结合汉英、英汉翻译实践,探讨了在翻译过程中对小说人物话语表达方式的不同处理方式及其表达效果,进而指出,在翻译实践中,译者须充分认识到汉、英两种语言不同的引语形式,认真分析原文引语表达出的特定效果,选择译文中最恰当的引语表达形式,将原文各种不同的声音产生的效果恰到好处地在译文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汉语客套语以"再见"等标记词语V形成的结构,可以用于话语的开始、终端或持续中.V结构往往因配置词语的不同,具有适当的语义填充.客套焦点、语境和交际方式也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13.
"智慧说"的基础是"言语".持论者一方面深刻地批判基于"语言"的"工具说",一方面根据"言语"的实践性质论证了语文教学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  相似文献   

14.
话语作为一种社会建构,与权力有着紧密联系,学校管理中的口语交际实际是管理者的权势话语与教师的个人话语的交涉,是权势话语对个人话语的支配。针对学校口语交际中学校管理者“独白”和教师“失语”的现象,可以从话语正当性角度进行分析,找出教师失语的原因,并借助“理想的说话情境”理论的部分思想,构建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真实的对话情境,从而找回教师在学校管理中应有的话语权力。  相似文献   

15.
指出美国总统借助于就职演说宣布自己的施政纲领,劝说公众接受并支持这个纲领,具有明显的意图性;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阐释了人们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言外之力,从而在表达语义的同时实现某一意图和目的,这从理论上说明了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辞的言外之力;成功的就职演说要运用多种语言方法,如衔接手段、修辞格等挖掘语篇的言外之力,以保证演说意图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对语篇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有助于人们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语篇的特征。该从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功能角度出发,借助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对一则英语广告的言语功能进行多元分析。  相似文献   

17.
作家言语风格独特性的语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风格作为作家“精神个体性”的体现 ,具有不可替代、不可移易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 ,直接来自于呈现在具体文本中的作家独特的言语风格。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 ,作家言语风格的独特性 ,主要取决于其独特的言语方式 ,即其在进行文学话语活动时对语气、语调、语音、词汇、句式句法以及修辞手段的独特选择和习惯性运用。  相似文献   

18.
英语演说中修辞格的信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演说受错综复杂的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有别于其它文体的明显特点。其重要特点之一是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段 ,以达到增强演说感染力的目的。本文从信息角度探讨几种修辞格在《我有一个梦想》和《在俄国遭到入侵时发表的广播演说》中所承载或蕴涵的信息 ,进而强调修辞格在演说中的信息性  相似文献   

19.
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交流思想,交换信息的社会行为,其中包括表达和理解两个基本环节。言语的语言学是行为科学的一部分,它以言语纵横两个结构系统为其研究对象。概括言语行为的一般规律,建立若干行为模式,为人们运用语言提供一套普遍遵循的原则和规则,提高言语交际效果是它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20.
言语生成 (speechproduction)和言语理解 (speechunderstanding)是语言交际中十分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 ,也是心理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拟对有关言语生成和理解的几种心理模型予以讨论 ,探讨言语生成及理解的过程和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