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法律援助制度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司法保障。然而,当前农村法律援助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深入分析农村法律援助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难点,并进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内在要求,还有利于促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高校法律援助机构蓬勃发展,在保护经济困难群体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高校法律援助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问题。通过与"法律诊所"教育模式的对比,得出用"法律诊所"模式的本土化来解决高校法律援助面临的困境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监狱法律援助制度的构建无论是从服刑人员的个人利益出发,亦或从社会整体利益来看,都是十分必要而可行的,但该制度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却遇到法援形式单一,主体参与意识不强,缺乏物质保障等问题。由此,可通过加强宣传力度,延展监狱法律援助的覆盖面,设立援助基金等措施的实施,探索监狱法律援助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从而切实维护服刑人员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从法律援助制度看公民法律平等权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援助制度能够从司法诉讼制度上最大限度地保障社会贫弱者的合法权益,是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重要保证.但是,当前我国法律援助在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并制约了公民法律平等权的实现,必须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最大程度地做到"应援尽援",全力推进公民法律平等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完善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和健全法律援助制度,对于保障公民权利,实现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具体内容集中体现在《刑事诉讼法》、《律师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之中。为完善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首先要扩大刑事法律援助的受援条件;其次,健全法律援助机构;最后,保障法律援助的资金。  相似文献   

6.
弱势群体是社会上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维护、竞争能力等多方面处于不利的人群,他们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他们合法权益的维护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法律援助是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有效方法,应当进一步提高立法层次,制定《法律援助法》,强化政府责任意识,完善对弱势群体法律援助的制度体系,充分保障弱势群体的自由和权利,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7.
弱势群体是社会上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维护、竞争能力等多方面处于不利与困难境地的人群,他们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他们合法权益的维护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法律援助是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有效方法,应当进一步提高立法层次,制定《法律援助法》,强化政府责任意识,完善对弱势群体法律援助的制度体系,充分保障弱势群体的自由和权利,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
"邻里辩护人服务"项目是美国纽约市维拉司法研究所规划和调研的项目,该项目产生的背景是如何为纽约市的贫穷被告人提供律师,进行有效的法律援助。该项目中的重要原则和经验对于中国法律援助特别是青少年社区法律援助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针对中国当前青少年法律援助的现状,认真研究和借鉴"邻里辩护人服务"项目相关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国青少年社区法律援助的创新性研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下,对于开创青少年法律援助工作的新局面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2009年底的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法律援助作为一项司法救济制度,与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关系密切。以法律援助为载体,积极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发挥法律援助在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法律援助制度从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出现,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国务院颁布的《法律援助条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目前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面临着诸多问题,要充分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就必须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法律援助服务体系来解决法律援助的资金问题,以及扩大法律援助的服务范围,从而实现法律援助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推进,法制的日臻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为凸显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扶贫"应运而生.法律援助制度是法制观念发展的结果,是社会进步与文明的表现;是贫弱者的"诺亚方舟",是法律界的"希望工程".以法经济学为逻辑起点,突出法律援助制度的公共物品经济属性.以供给需求理论为基点理性考量法律援助制度,并从制度构建、程序诉求、机构支撑、监督保障多维度构建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渠道.  相似文献   

12.
12355青少年维权中心高校工作站的设立,为维护大学生权益提供了新的平台。12355高校工作站在运行过程中,应以"法律诊所教育"作为指导思想,成为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公益性法律援助服务的"法律诊所"。为此,对12355高校工作站的建设目标、服务模式、组织机构建设和服务流程提出了探索性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3.
法律援助经费是指法律援助机构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所支出的一切必要费用。法律援助经费数额的多少标志着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程度,法律援助经费的使用效果是检验法律援助制度效率的重要指标。法律援助经费来源渠道的多样化对于提高其质量、受援范围的扩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我国法律援助经费来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法律援助经费来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1994年建立法律援助制度以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就取得了世人公认的成就,法律援助制度有效地化解了社会种种纷争和社会矛盾,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健全人权保障机制,保障司法公正,并且在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十分必要,我国虽已初步形成现代法律援助制度的基本框架,但并未建立完善的现代法律援助制度。该文主要探讨了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依据现实国情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孙军 《老友》2016,(4):31
2008年4月,魏锋从江西省横峰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的岗位上退休了。当时局里法律援助工作者奇缺,局领导请魏锋继续留任。他二话没说,干起了不计报酬的编外法律援助志愿者工作,并担任了横峰县职工(农民工)法律援助志愿团团长。"打官司找老魏",成为老百姓给予魏锋的最高褒奖!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事诉讼的法律援助对象并不包括被害人,尤其是公诉案件的被害人,这对于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是非常不利的。无论从刑事诉讼原理的角度还是从世界刑事诉讼对被害人保障性权利的重视这一发展趋势的角度来讲,当前我国都应在刑事诉讼中确立公诉案件被害人为法律援助对象。  相似文献   

18.
就其本质而言,法律援助机制的建立和健全,可以让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弱势群体得到更为公平和公正的待遇几天前,北京市朝阳区法律援助中心接待了6名来京务工的农民工,他们向当班律师提出了工伤赔偿的法律援助申请。"这些天报纸上、新闻里一直在不断重复,《北京市法律援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马上就要实施了。听说援助范围扩大了,其中就包括农民工因请求支付劳动报酬或者工伤赔偿申请法律援助。"  相似文献   

19.
针对法律援助对象问题 ,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不同 ,各国的法律援助制度差异很大 ,法律援助对象也因此而不同 ,至今法律援助对象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尤其是在我国法律援助起步较晚 ,加之全国各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均衡 ,造成法律援助实施的不平衡 ,全国法律援助又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 ,致使法律援助对象的确定成为争论的焦点。笔者认为我国法律援助对象应确定为我国公民 (包括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者、合伙组织等 )和准条件的外国人 ,而不包括法人  相似文献   

20.
法律援助经费是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法律援助经费制度体系的重点工作是科学界定法律援助经费的概念和定义、明确法律援助各项经费的开支使用比例、建立健全法律援助经费监督管理制度等。文章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在认真查找目前法律援助经费拨付、管理监督、开支使用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深入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根据财权与财政相匹配原则,从制度体系建设层面对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