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周仲海 《社会科学》2006,2(5):83-91
抗战爆发前,上海工人薪金收入大多数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标准;抗战爆发后,上海工人生活状况更是每况愈下;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实行“胜利加薪”,上海工人的工资收入有过短暂的上调, 但是,随着内战的爆发,上海工人又陷入了饥饿或半饥饿的生活状态。建国初,中共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工人的工资水平,上海工人的生活状况较建国前有明显地改善和提高。从抗战及内战时期走过来的上海工人,对新中国建立以后的生活状况基本上是满意的,因而比较容易接受和拥护中共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述论□陈群哲芦沟桥的炮声,拉开了八年神圣抗战的序幕,全国各地抗日救亡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在黄浦江畔的上海,诞生了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特殊的女兵队伍———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以下简称服务团),...  相似文献   

3.
浙江商人与上海经济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3年上海开埠后,浙江商人及时切入上海近代商业经营,并逐渐向近代工矿、金融等业发展,在上海经济近代化初期就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辛亥以后,沪上浙商在许多行业出现资本集中趋势,形成诸多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在上海经济近代化演进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浙江商人还基本控制了近代上海最具影响的同业组织钱业公会、银行公会及被称为中国"第一商会"的上海总商会,这是浙商在上海经济近代化过程中地位和作用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使中国社会经济起了变化,大大加速了农民与手工业者被剥夺生产资料而转化为无产阶级的过程。上海工人阶级是产生于资本帝国主义直接经营的企业中、官僚资本的企业中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企业中。上海在1843年开埠后,很快地被外国资本主义变成为对华侵略的据点。外国资本家随之就在上海建立丁他们所经营的近代企业。设立最早的是船舶修造业,从50年代开始,外资就在上海开设船坞,到1894年上海有外国资本的大小造船业10家,雇佣中国工  相似文献   

5.
一鸦片战爭爆发和上海备战自从一八四○年六月英国政府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爭以后,随着战爭形势的发展,上海成为保卫长江門戶的重要軍事陣地了。英国侵略軍在广州和厦門都曾遇到中国軍队的坚决抗击,为了寻找可以进攻的空隙,英軍于七月攻陷了防御比較疏忽的定海,并且北上大沽口,要挾清政府进行談判。这时,在福建参加抗英战爭的陈化成将軍奉命調任为江南提督,筹划上海和吳淞口的海防工作。当时清朝道光皇帝听信投降派的話,将抗战派林则徐、邓廷楨革职,并派琦善赴广东議和。琦善在“川鼻草約”中擅自允許割让香港和賠款六百万元。但为抗战派所揭发,道光皇帝没有批准,乃派奕山将軍到广东对英作战。英軍利用琦善撤除战备和奕山的兵力尚未集中的机会,一八四一年二月二  相似文献   

6.
周佳荣 《社会科学》2008,1(6):129-143
从晚清至抗战结束前,上海一直是日本人在华办报活动的重镇.甲午战前的日系报刊,出版时间既短,发行数量又少,且局限于日侨社会中,影响力有限;甲午战后,上海日系报刊开始突破性发展,且大多支持中国进行维新改良;但在1903年以后,由于受日本对华基本国策的影响,日系报刊对中国的革命思潮大加批判,逐渐偏离了中国政治思潮发展的主流;进入民国时期之后,这种情况便更加明显了.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初,上海郊县相继出现一批有别于传统小农家庭棉纺织手工业生产方式的新型手工业,其中嘉定的黄草编织业,南汇的织袜业,嘉定、川沙的毛巾织造业,川沙、上海、宝山等县的花边编织业,以及川沙的建筑业等,都颇具规模.其发生发展,与上海开埠后,内外贸易繁盛和城市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紧密关联,亦为郊县农家在面对外来经济持续冲击时,提供了新的谋生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把上海历史作为一项严肃的学术来研究,始于本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柳亚子主持的上海通志馆形成一个高潮。通志馆同仁的研究把上海史推进到一定的学术水准。但因抗日战争爆发而中断了这项有价值的工作,拟议中的《上海通志》终未成定稿。抗战结束后上海市文献委员会试图继承上海市通志馆的未竟之志,续修《上海通志》,开展上海史研究。他们编辑的《上海文献丛刊》(已印六种)便是努力沿续《上海掌故丛书》的结果,《上海  相似文献   

9.
抗战之后 ,上海米业市场多次发生恐慌。为了疏通米源 ,调剂民食 ,上海市商会及各米业团体在租界当局的支持下 ,采取种种措施 ,对国米洋米尽力加以疏通 ,使上海民食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10.
上海是中国近代最早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自1843年开埠以后,上海的直接对外贸易,进展迅速,很快取代了广州,成为全国的贸易重心。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的近百年间,上海的对外贸易货值一直占全国的一半左右,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我国的经济生活特别是对上海经济的近代化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骆平安  李芳菊 《殷都学刊》2008,29(1):150-155
上海三山会馆是晚清福建商人为祭祀妈祖、交流商业信息和研讨商业活动而建的。其舞楼设计严谨科学,寓意深刻,建造的玲珑奇巧,装饰美轮美奂,颇具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2.
龚娜 《理论界》2014,(5):95-97
八一三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为配合卢沟桥事变,借口虹桥机场事件,在上海发动的侵略战争,是对中国扩大侵略的又一重要步骤。昭和天皇不仅密切关注和支持了上海战役,还积极参与了具体的战争指导和战争决策,直接推动了事态的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3.
印尼孔教源于中国儒学,是印尼一部分土生华人特有的宗教形式与文化认同标志。中国儒学在印尼的传播,伴随着印尼华人社会形成的过程,起初是通过华人家庭、庙堂、宗祠的祭祀和家庭、私塾、书院的文化教育。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印尼华人民族意识觉醒,开始自觉地维护华人文化传统,出现了第一个正式的孔教组织——巴达维亚中华会馆,明确宣布孔教为印尼华人的宗教,确立了孔教的基本教义;泗水文庙则开始实施每星期做礼拜的孔教仪式。  相似文献   

14.
抗战胜利以后,国民政府对棉纱布实行联合配销政策。上海第六区机器棉纺织同业公会在政府与会员之间发挥了比较重要的协调作用,一方面要传达政府的价格限制指令,另一方面又要为行业争取合法利益,如何找到二者的均衡点,成为该同业公会重要的职责与功能。通过史料分析,发现在统制经济时期,同业公会并没有丧失独立性,在经济社会中仍然发挥着中间部门的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将合作社纳入战时经济体制,积极制定诸多扶助性政策,从法律、金融、人力、组织等层面为合作社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尽管国民政府的战时合作社政策存有一定不足,但总体看来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以及支援抗战,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城乡差别原来不很明显,通商口岸的出现,城市优越感才普遍形成。其中,上海这样的通商大埠在促成城市优越感上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上海人在一般的都市优越感上,又加上因西化而带来的特殊感。这种特殊感并不完全是上海人的自我感觉,它更是上海以外的人们对上海和上海人的模式化的认同。1949年以后,这种优越感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17.
1943年,盟军为了加速战争的进程,尽可能减少战争中的伤亡,将心理战的应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德方面,美国军方战略情报局求助于心理传记学家。兰格博士所组建的研究小组通过对大量关于希特勒的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之后,对这个战争狂人的心理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进行了详细的勾勒。这份报告早在二战结束的两年之前,已经精确地预测到了希特勒在战争失利时必将自杀。遗憾的是,由于这份情报是为战争服务的,因此一直被军方视为机密,直至1969年才得以解密。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催生了这位战争狂人?又是什么力量在决定着他变态的行为方式?这份解密的战时报告将有助于消除这些疑惑。  相似文献   

18.
陈尧 《晋阳学刊》2014,(3):101-107
G·D·H·科尔(1889-1959)是20世纪参与式民主理论的先驱。科尔对代议制民主无法真正代表选民的弊端进行了批判,提出以职能民主制取代代议制民主以及将基尔特社会主义建成一个参与性社会的思想,对当代参与式民主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科尔关于工业社会中民主参与的论述未能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忽视了现代政府职能扩张和福利社会兴起的现实而具有乌托邦的色彩。  相似文献   

19.
甲午战争结束至新中国成立这个时期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界,粗分为两个阶段:前者中国学校体育价值观主要强调体育应满足"强国保种"需要,时代内涵是国家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后者中国学校体育价值观主要强调体育应满足"儿童"需要,时代内涵是国家亡国灭种的威胁基本解除,亲美效美情绪萌生并茁壮成长。新中国成立至今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界,粗分为两个阶段。前者中国学校体育价值观主要强调体育应满足"建设祖国,保卫祖国"需要,时代内涵是国家一穷二白且时时面临外来威胁;后者中国学校体育价值观渐趋多元,这是改革开放背景下整个社会价值多元现象在中国学校体育价值观问题上的投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