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高瞻远瞩的治国方略。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德治和法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高瞻远瞩的治国方略。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德治和法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以偏废。   “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虽属不同的范畴,一个属于思想的上层建筑,一个属于政治的上层建筑,但在治理国家的意义上却有许多共性。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  相似文献   

3.
江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鲜明地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并把“以德治国”作为一项重要的治国方略加以强调。江总书记指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同是社会主义国家治国的方略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法制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两者虽属不同的范畴,但都是管理国家、治理社会的重要手段。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同时也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行为,而德治则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内在和自律意识,从而达到规范行为的目的。法治和德治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今年中央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把道德建设提到治国方略的新高度。“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法治和德治并重,是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时期,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是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充分认识的新飞跃,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创造性贡献。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必须认识到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人…  相似文献   

5.
赵蔷 《江西社会科学》2002,3(3):115-117
一江泽民在去年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思想后,今年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再一次全面阐述了法治与德治的辩证关系,并在党和国家的历史上首次把属于精神文明的道德建设和属于政治文明的法制建设均置于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高度来论述,提出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的思想,对党的治国方略给予了完善和创新。作为落实党的治国方略的重大举措,前不久,党中央正式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但不可否认,无论是我们法治与德治理论的内涵的理解,还是对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关系思想的认识,均存在不足。如有…  相似文献   

6.
熊英 《江西社会科学》2002,(11):107-109
德治与法治是社会主义国家治国方略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本文通过对传统德治和法治思想的历史考察和分析,阐述了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德法并举”治国思想是一个包含着科学性、时代性、先进性的命题,是对马克思主义治国思想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治国方略是决定国家政治走向的根本大计。江泽民提出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共同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标志着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客观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法律是道德的最基本体现,道德是法律的精神基础;法治需要以德治为基础,德治也需要法治作保障,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互为补充,才能成为完整的治国方略。法德并举,既要加强教育,也要健全制度,更要领导率先垂范。  相似文献   

8.
法治与“德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法治、德治及二者之间关系所涉及的一些问题做了探讨,认为我们必须注意把握“德治”和“法治”的不同涵义和历史形态的区别。本文指出:从人治走向法治是历史的客观趋势;只有人民才是先进的法治和德治的真正主体;我们应该在坚持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加强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9.
“法治”和“德治”是人类历史上两种基本的治国手段 ,两者各有优特之处 ,也各有片面性 ,因此必须相互补充。事实上 ,两者完全可以互补 :“法治”的鞭长莫及之处 ,正是“德治”可以展现其社会功能之处 ;“德治”的缺失之处 ,又正是“法治”能够加以弥补之处。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 ,“法治”和“德治”都应当并举 ,而且可以并举。当前 ,我们必须同时大力强化公民的“法治”和“德治”意识 ,同时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而努力  相似文献   

10.
董建英 《西部论坛》2001,3(3):27-28
要重视“德治”和“以德治国”,必须更加重视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应丰富和更新教育内容,建立科学的德育体系。要认真实践“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11.
”德主刑辅”思想是我国古代的治国方略,源远流长,绵延不绝.它对完善我国治国方略有着深刻的启示反面的启示是要反对道德至上,坚持法律至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面的启示是要以德治促进法治,以法治保障德治,社会主义要德治与法治并举.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今年初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我们应该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江泽民同志从治国安邦的高度 ,深刻阐述了法治与德治的辩证关系 ,首次将道德建设纳入治国方略 ,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构成了完整的治国方略体系。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研究和把握法律与道德的相互统一,处理好法治和德治的关系是其重要环节。法律与道德的联系不仅有逻辑上的可能性,而且有理论和实际上的现实性。明确和把握"公平正义"在联系法律与道德中的"纽结"作用,使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同步推进,就能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从而实现我们治国理政方式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指出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 ,法治与德治 ,从来都是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的 ,二者缺一不可 ,也不可偏废。”① 认真领会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互补关系 ,对于我们加深理解这一治国方略的深刻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1.依法治国强调法律的他律作用 ,以德治国着重强调思想道德的自律作用。法律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  相似文献   

15.
今年初,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法治和德治的关系,第一次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要紧密结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全面实践“以德治国” 思想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一、深刻认识“以德治国” 思想的重大意义 “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新的科学结论,是…  相似文献   

16.
以孔孟为代表人物的儒家基于对历史上治国经验的总结、阐发,提出了一套道德精英治国理论。主张以精英集团治国,实行“德治”、“人治”,主张法律虚无主义,以此建立起一种牧民、使民的统治与被统治的社会关系。因此道德精英治国理论是一种不科学的、失败的理论,它导致了精英与大众的疏离,并塑造了中国百姓顺从、驯服的保守性格;它是我们在当代建立“法治”社会秩序在观念上的障碍,应当进行批判和清理。  相似文献   

17.
荀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的学说中既继承和发展了孔孟儒学,又兼容了法家的思想理论。他改造了儒家的“礼”和法家的“法”,强调“德治”与“法治”的辩证关系和各自的作用,将“德治”与“法治”在更高的理论层次上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思想和理论,这一理论对于当前我们研究和加强“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德治国”的源和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桂连 《船山学刊》2002,(1):101-103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思想,是对我们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思想的运用和发展,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一、“以德治国”的源“以德治国”是对国内外治国传统,特别是对我国德治传统的批判继承。在如何治理国家这个问题上,中外历史上都有不同见解,被史学家概括为“人治和法治”的争论。这种争论最早起源于我国的儒法之争,在西方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不同主张。无论是柏拉图关于哲学王统治还是中国古代贤人治国的“德治”思想,最终都导向人治;而亚里士多德的“良法之道”与“普遍服从”的法治思想与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依法治国”还是“以德治国”都是单方面的、不完整的治国方略。法律和道德都是调节社会人群相互关系以及行为的规范 ,但二者又各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功能。对制约人们的行为来说 ,道德是内在的“自律” ,法律是外在的“他律” ;道德治“本” ,法律治“标” ;道德“教人为善” ,法律“禁人为恶”。法治和德治各有其局限性 ,法治必须以德治为思想基础 ,德治必须以法治为现实保证 ,二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 ,共同构成完整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20.
“法治”与“德治”都是治国的方略 ,而且从功能上看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结合的。但从法律与道德在治国中的地位上来看 ,二者并非是平等的 ,有一个主次之分。目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条件下 ,法律应处于主导地位 ,道德只能处于辅助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