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社会结构     
我的一些朋友们建议,要我借这个机会讲一讲我自己有关社会人类学的观点。由于30年前先是在剑桥大学,尔后在伦敦经济学院教书时,我经常强调研究社会结构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建议我就此问题谈谈。请原谅我先谈一点个人的解释。我已不只一次地被说成是属于“社会人类学的功能学派”,甚至说我是功能学派的导师,或是导师之一。其实功能学派并不存在,而是马利诺夫斯基虚  相似文献   

2.
一、民族志假如说在人类学上曾有过一次马利诺夫斯基革命的话,那是因为马利诺夫斯基在社会人类学中改变了理论与民族志两者间的关系。粗略地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理论和民族志(乃至理论家与民族志学家)两者之间是一种主仆关系。这种说法当不致于引起误解。马雷特曾说过:“在书斋中搞研究的人忙着提出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只有从事田野调查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丁苏安 《民族论坛》2012,(24):11-21
爱德华·伯内特·泰勒是英国人类学家,文化进化论的提出者,也是英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原始文化》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泰勒定义了文化,提出了文化进化理论,并创造了文化研究的方法。人类学界对泰勒及其研究的讨论并不热络,但一些入目书籍中必定会有所提及。学界对于他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其文化进化论和著作方面。  相似文献   

4.
文化进化论学派,代表人物是摩尔根、泰勒、斯宾塞、弗雷泽、拉伯克、麦克伦南、巴霍芬等;传播学派,创始人是格雷布纳,他与施密特的学派又称文化圈学派;历史学派,创始人是博厄斯.后来又分化出"心理学派"、"新进化学派";社会学年刊学派,代表人物是迪尔凯姆;功能学派,代表人物是马利诺夫斯基、拉德克利夫——市郎;心理学派,代表人物是本尼迪克特和米德;结构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是莱维——斯特劳斯和利奇;新进化  相似文献   

5.
詹姆斯·乔治·弗雷泽是英国人类学家,晚期进化论学派学者。弗雷泽一生著作众多,其中《金枝》是他的代表作。他沿用了比较研究方法,以人类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作为其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同时他的研究还涉及到了婚姻、家庭、亲属制度以及图腾崇拜的起源。这些都是他人类学成就。在人类学界,弗雷泽具有广泛的影响,他的研究也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热议。  相似文献   

6.
詹姆斯·乔治·弗雷泽是英国人类学家,晚期进化论学派学者。弗雷泽一生著作众多,其中《金枝》是他的代表作。他沿用了比较研究方法,以人类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作为其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同时他的研究还涉及到了婚姻、家庭、亲属制度以及图腾崇拜的起源。这些都是他人类学成就。在人类学界,弗雷泽具有广泛的影响,他的研究也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热议。  相似文献   

7.
卞全琴  张原 《民族学刊》2015,6(6):18-22, 99-100
在古典进化论的理论发展中,“昆虫社会”的研究是一个被广泛而深入讨论的议题。诸如达尔文、赫胥黎、巴霍芬、柏格森等著名学者均从不同角度对此问题展开了富有启发的研讨,并衍生出关于社会分工、道德伦理、母权社会和创造进化等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学理思考。对于我们理解当时人文学科的社会理论建构而言,厘清古典进化论中的“昆虫社会”研究极为必要和关键。  相似文献   

8.
人类学是在理论学派之间相互影响与对立、反思与再反思的环境中曲折发展的。二元对立是人类学中极具思辨的思维模式与方法论。回溯人类学的发展,可表述为三种倾向:科学主义、人文主义以及实践论对两者的弥合。大理论时代远去的今天,重新反思理论学派,关注经典理论及后现代理论,在学术延续中批判发展,无疑在今天实用主义浪潮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粗略说来,西方人类学主要有三种传统。第一种是英国的跟实利主义哲学有密切关系的人类学传统,很现代,也很实在;第二种是德国和美国的,是以“民族精神”(eth-nos)或“文化”(culture)概念为出发点的,相对古朴而注重历史,广泛流传于德语系,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在美国得到发扬;第三种是法国的社会学年鉴派传统,社会哲学意味很浓。我已指出(《关于西欧人类学》,见《漂泊的洞察》,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页43~77),人类学的国别传统与欧洲三种启蒙传统有关系,比如,英国启蒙以苏格兰的实利主义为特征,注重制度与个体理性,而法国社会学派则侧重社会理…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与人类学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学在传统上把自己定义为研究“原始”或“异域”社会的学科,包括研究西方社会的乡村社区或少数民族。自从马林诺斯基(又译马林诺夫斯基、马利诺夫斯基———译者注)革命以来,这个学科的合法性一直建立在单一的基础之上,那就是在一个界线分明的田野地点里运用长期参与观察的技术。目前,虽然我们相信这种人类学还能在当代世界存活,①但很多人开始担心,由于人类学的独特研究对象在当代世界岌岌可危,学科的命运也将朝不保夕。我认为这种论点乃是出于对当前的全球化过程及其对世界上不同文化所产生后果的一种特别解读。全球化理论植根于经济…  相似文献   

11.
论费孝通的比较研究包智明费孝通因出版了著名的PeasantLifeinChina一书(《中国农民的生活》即《江村调查》)而蜚声海内外人类学界和社会学界。他的这部著作得到了功能学派创始人马利诺夫斯基等人的高度评价。马利诺夫斯基写道:“我敢预言费孝通博士...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术领域涉足性人类学研究的几位实践者都是研究少数民族婚姻家庭问题的代表性人物.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不同领域的性学研究者开始看到,性存在是多元的,在批判生物决定论的同时,提出了性的社会建构理论,这与人类学对性的研究不谋而合.中国的性学研究逐渐形成了"性人类学"这门崭新的边缘交叉学科,学者们开始对性人类学理论与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 19世纪下半叶,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下,以美国的摩尔根为代表的一批人类学家主张用进化的原理解释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形成了风靡一时的进化论学派。20世纪初,一股反进化论的浪潮汹涌而至,进化论学派受到严重冲击而一落千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影响不断扩大,美国人类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至80年代,欧美人类学急剧变化,产生了经久不衰的影响.本文缕析30年间各主要学派,起点是20世纪50代末的结构功能主义,文化与人格学派和新进化论.以揭示美国人类学面临危机的方式,推出20世纪60年代的三种研究取向.比较了美国象征人类学的两派,它们与文化生态学的关系,以及结构主义在英法的流行.进而切入到20世纪70年代的两个人类学派别,分析结构马克思主义和政治经济学,展示其优点和不足.最后铺开20世纪80年代的实践理论,对实践趋势的兴起,实践的定义及解释对象,实践与系统/文化的互动等进行了精彩的论述和总结.全文论证缜密,索引广泛,纵横稗阖,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功力.  相似文献   

15.
文学界的文学人类学研究,应该属于文艺理论批评的一个新学派,基本属于文化学范畴;而人类学领域内的文学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学人类学目前存在更多的是问题,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不够".首先,人类学界对文学人类学的关注不够;其自然结果就是投入不够(指投入的研究时间和精力);其三是理论建构不够,本土的和西方理论介绍均着力不够.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了蒋斌近四十年来人类学学习和研究经历。他对人类学的理论研究和田野调查同样重视,认为人类学的理论关怀更广,具有比较研究的视野,而民族志调查则从不同文化所赋予的意义去理解多元的社会形态。他的硕士论文用曼彻斯特学派的冲突理论分析排湾族的贵族制度,并对当时的人类学田野方法做了反思;博士论文用列维-斯特劳斯"家屋社会"理论去解释排湾族的阶级社会。从台湾原住民的排湾族到东南亚沙捞越地区,他的足迹遍及岛屿东南亚社会,在他看来,研究东南亚能促进人们更加了解东西方文明在岛屿上发生的社会融合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7.
人类学是研究人及其文化的学科,人类学的研究没法回避对何为文化的探讨。各个人类学理论学派均有自己对文化不同的理解,而对文化不同的理解则会影响其对理论的构建,因此,对文化的认识成为理解人类学理论学派的基础。从人类学学术史的角度来看,关于文化的阐释有作为"进化传播"的文化、作为"相对"的文化、作为"功能"的文化、作为"结构"的文化、作为"象征"的文化、作为"解释"的文化等。各个人类学理论流派建立在对不同文化或是文化不同侧面的理解基础之上,对文化的不同理解亦影响了各个学派实际的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18.
徐新建 《民族学刊》2011,2(3):19-24,91
中国民族学的"苏维埃学派"是值得研究的主要议题。本文以李绍明先生为个案,梳理和辨析了此学派对于现代中国的民族问题在社会实践和学术史的意义。结合李绍明先生及其相关时代、地域的具体境况,笔者就学派问题做了初步比较,提出的观点是:从"华西学派"到"苏维埃学派"再到"中国学派",李绍明先生的个人经历体现了民族学、人类学在现代中国走过的历史道路。  相似文献   

19.
毛雪彦  张亚辉 《民族学刊》2015,6(4):8-16,95-97
古典进化论学派学者麦克伦南(John· Fergus· McLennan)曾在其著作《原始婚姻》中对一妻多夫这种婚姻家庭形态进行了论述。麦克仑南对一妻多夫的基本看法是,这种婚姻家庭形态并不是一种例外和反常形态,而认为一妻多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和普遍阶段。麦克仑南的这个论点是基于他对人类早期社会基本图景的推论和分析。本文试图在说明麦克伦南关于人类早期社会与婚姻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来讨论一妻多夫制在其中的序列与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人类学各分支学科的关系民族学是作为英语Ethnology的译语而流行于世的,最初它被包括在人类学这一含混不清的总称中,但随着学科的专业化发展,相对于研究人类体质的体质人类学,人们逐渐把以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学看作为民族学。所谓文化,是指对野蛮民族这一意义上来考虑的,因而民族学就是通过对未开化民族或与其相近的落后民族的文化的比较研究,以达到恢复人类文化这一目的的一门学问,这是人们通常对民族学所下的定义。不过,自本世纪20年代以后,民族学开始增加新的内容。马利诺夫斯基的功能主义主张作为先驱,几乎与此同时,拉德克利夫-布朗将以前的民族学划分为他所谓的民族学和社会人类学,后一门学科比之各历史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