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篮球知识内容丰富、应有尽有,再加上中小学生学习需求的不断变化,如果体育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说教教学方式,学生难免会感到无聊,并且也会对那些机械化的篮球动作训练逐渐产生厌学心理和抵触情绪。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组织和开展篮球教学活动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积极运用体育游戏教学法对学生实施篮球教学,将游戏与教学内容完美融合到一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篮球教学的趣味性,还能够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对中小学生而言,篮球运动本质上其实就是一种游戏活动,但是在实际的篮球教学过程中,还是有很多体育教师固定了篮球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对调动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消极的阻碍影响。如今,在篮球课上积极开展体育游戏教学已经逐渐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本文就针对中小学篮球教学,体育游戏教学法的运用进行了简单分析和探究,以此来促进中小学生篮球技能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希望对中小学篮球教学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体育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体育课的主体,体育教学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在体育课堂上要从游戏、竞赛、语言、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等方面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积极、活泼、快乐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和锻炼的自觉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运动技能的迁移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技能的迁移不但影响着新的运动技能的快速形成,也决定了运动技能的动力定型。高职学生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他们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是学习体育运动技术的最佳年龄。由于篮球各个运动技术都较复杂,对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学习掌握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为了有效指导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并掌握运动技术,该文通过对运动迁移规律的研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体育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体育新课程标准》明确了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认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为了增强体育课的趣味性,我把跳绳教学纳入体育课程中。想通过跳绳教学,让学生掌握跳绳的技能技巧,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享受运动的乐趣,促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活动,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中乐,乐中练,练有所获。  相似文献   

5.
<正>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巩固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在一堂体育课中,准备活动虽然不是课的主要部分,但它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质量和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注意培养学生养成在激烈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的良好习惯。 准备活动从教学的角度来讲,可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体育知识,熟练掌握体育技能的愿望。准备活动的鲜明节奏、优美动作、教师的讲解示范和学生自身肌肉活动的体验,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迅速进入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6.
通过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访谈法等方法,对当前喀什中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喀什地区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参加了阳光体育活动;活动的时段以白天为主;他们在选择活动项目、形式、场所时都带有明显的性别和年龄特征;他们参加阳光体育活动的动机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运动场所的不足和运动器材的短缺是影响他们参加阳光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影响学生学习状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层次性,激发学习热情和动机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就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8.
王淑芳 《经营管理者》2012,(3X):297-297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研法,以郑州航院2009级、2010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双因素激励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分析应用、目标激励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分析应用、强化激励理论在体育教学的分析应用,改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行动、目标,从而形成强大的内驱力,把他们的学习兴趣、运动潜力、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有助于获得体育教学最理想的效果。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建立激励教育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学校体育要授学生以"渔",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以便能自己积极主动进行体育锻炼。应从丰富体育知识、增强体育意识;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共同努力;发展校本课程;选项教学、注重兴趣培养,促进运动参与;缜密教学设计、保证课堂质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校长、班主任体育素养等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相似文献   

10.
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调查分析毕节市部分中学的在校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结果表明:毕节市中学生对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有良好的态度和认知,但由于场地有限以及缺乏体育教师的指导等相关因素,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情况有负面的影响。通过对毕节市部分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从中发现影响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模块式教学已进行多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模块进行学习。如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健美操等项目。通过模块的学习可以为以后的终身体育奠定一定的基础。就健美操教学而言,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增强其节奏感、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受益终生。但在中学阶段,健美操的开展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男生对健美操的积极性不是想象的那么高,这主要是青少年阶段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的,还有很多的学校并没有专门的健美操教室和教师,这些也限制了健美操运动在中学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目前,素质教育步入了新的阶段,对中学生美术学习活动中的情感因素进行剖析呵认识,对教师教学情感状态及环境、手段等影响学生情感活动的因素进行探讨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3.
有效课堂教学指教师遵循体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实践《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教学。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有效教学,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运动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张小妮 《经营管理者》2009,(15):296-296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在体育教学更是如此,学生对运动感兴趣,才能获的好的教学效果。高校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教师应以渊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不断探索的精神熏陶学生;科学合理的安排课程和教材,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注意丰富多样,发现学生的长处并给予表扬和鼓励,所以兴趣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一环,通过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学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教法改革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在中职体育课堂,培养学习兴趣尤为关键,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点,挖掘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因素,就能激发学生练习的欲望。如何引导、教育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实践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教学改革之成功目的。该文总结古田职业中专学生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课改后,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体育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中唤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收到良好效果的基础.因此,对中学生英语兴趣的激发是一重要的工作,这就需要我们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途径,不断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韩欲 《科学咨询》2008,(12):12-12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学校的体育和艺术教育,在教委的关心与支持下,我校开展了艺体"2 1"活动. "2 1"活动是一项新的学生成材培养机制,其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在学校根据自身条件,自选两项体育类项目和一项艺术类兴趣特长项目,开展兴趣自我练习和教师指导提高培训.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我在教育实践中,对中学体育课运动量问题作了较为深入地观察,测定和总结,现就有关中学体育课运动量问题谈几点粗浅认识。一、正确处理运动量与学习体育基本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和技术的关系中学体育教学要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懂得一些体育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和技术,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好练习的量和练习的质的相互关系。我认为,中学生通过体育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19.
朱中权 《科学咨询》2010,(14):125-125
一、体育兴趣包括体育心理兴趣和体育生理兴趣 1、体育心理兴趣是指人对体育器材、在竞赛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竞赛规则、内容等不是由于肌肉收缩产生的兴趣。它是在运动或非运动状态下都可产生的兴趣。在教学中一定范围内增加体育心理兴趣刺激的密度或强度,学生对心理兴趣应激性下降或呈现下降趋势,体育心理兴趣培养是学生在被动状态下学习,需要相应的兴趣刺激条件,既需要教师的“引导”。  相似文献   

20.
体育课教学中的趣味性教学,是指教师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培养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启发学生体育活动意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科学地组织体育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教材知识和锻炼价值,充分体验运动锻炼的乐趣的一种教学组织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