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据说,自17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初期,欧洲大陆曾经掀起过一场“中国文化热”的浪潮。那时,西方各国对中国的文化极为推崇,赞誉鹊起,视中国文化为一切文明的样板和楷模。在号称走在欧洲文明前列的法兰西,人们总是兴高采烈地竞相谈论中国的一切:政治、经济、文化、科学、伦理、生活方式、服饰打扮乃至日常用品等等,竭力在各个方面效仿中国,甚至在舞台上也出现了表演中国社会生活的戏剧。当时的法国大思想家、大哲学家伏尔泰高度评价中国,说:作为一个哲学家,要知道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就必须注视东方;东方是一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布莱希特与中国戏剧的互动是文化传通中回返影响的典型。在东西方的碰撞中,中国戏曲点燃了布莱希特的理论火花,使他突破西方戏剧的写实藩篱,对戏剧进行了划时代革新;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布莱希特的美学思想又给中国以巨大反馈,推进了中国戏剧的现代化进程。布莱希特现象表明: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应倍加珍惜爱护并加以弘扬发展;不同的文化体系只有在相互交流中对话,融汇吸收,扬长避短,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3.
美国华裔戏剧已有大约百年的历史,其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为初级阶段;20世纪70年代为崛起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为繁荣发展时期.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美国华裔戏剧无论从创作主题、戏剧形式,还是影响范围,都有很大的变化,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剧作家和作品.研究美国华裔剧作对于研究海外华人戏剧传统的建构,探讨中国文化与文学对海外华人戏剧的影响,以及了解华裔戏剧在海外的接受,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执着于中国戏剧起源探究的戏剧史学者们,已经在这个又迷人又恼人的问题上困惑多年了。然而,笼罩在中国戏剧问题上的纱幕,至今仍未被完全揭开。用文化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眼光看去,戏剧因素的出现,首先是某种特定的文化(历史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总和)的产物;其次,戏剧因素一旦出现,它便作为一种文化因素汇入特定的文化结构之中;再次,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分支,萌芽状态的戏剧文化因素便具备了与其它人类文化分支大致接近的文化特质,即对于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一定的适应性、作为一个文化分支与特定文化圈的整合性、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而作出反应的变迁性。上述戏剧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的现代性与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以往相比 ,2 0世纪中国戏剧发生了巨大变化 ,现代性成为其发展的巨大动力。本文从现代性与启蒙 ,尤其从现代性与本土化的关系等角度 ,探讨中国戏剧的发展动因 ,强调戏剧本体的重要性。作者强调 ,戏剧研究更应注意艺术本身出现的具有现代性意义的发展变化 ,它包括艺术更趋自律 ,平民的艺术趣味得到更多肯定等。中国戏剧这些变化主要围绕两个维度展开 ,一是对现代性的探求 ,二是源于传统的本土化倾向。几乎所有重要的变化都基于现代性与本土化的互动  相似文献   

6.
<正> 当古希腊悲剧和喜剧这种优秀的戏剧文化传统被割断,当古印度梵剧的魅人光泽黯然消失的时候,十三、十四世纪的中国元杂剧,却在世界的东方勃然兴起,形成了人类戏剧文化史上的又一座不可企及的艺术高峰。本文拟从元杂剧在题材和人物对象的选择及悲剧观和喜剧观这样两个方面与古希腊、古印度两大戏剧文化迥然不同、别具一格的建树和开拓,说明它在世界戏剧文化大格局中的崇高历史地位和为人类的精神文明所作出的辉煌贡献。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的剧场戏剧和文明戏都是中国话剧的非常重要的形态。它们的出现和当时的外部环境密切相关,也和话剧自身发展的规律密切相关。其中20世纪30年代剧场戏剧的出现,是对早期文明戏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话剧文本创作进入成熟阶段。研究剧场戏剧和文明戏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对剧场戏剧有了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了解到中国话剧在不同时期发展的特殊性,从而在整体上认识并把握中国话剧的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8.
17-18世纪由于欧洲社会转型对文化的需求,他们在文化发现中找到了中国文化,并引入欧洲,到18世纪形成“中国热”。这“中国热”是欧洲文化需要同中国文化的特别是人文文化特点和先进性能满足这种需要的结合,是欧文化创新之始;中国文化对当时欧洲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最直接的就是促进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和自由、平等、博爱观念的形成。主要表现在:1.中国文化的理性精神为启蒙运动思想家提供思想资料,形成他们理性的批判旗帜;2.中国古代的伦理政治为启蒙思想家的开明专制主义理论提供例证和榜样;3.中国古代政治的民主性和国家治理的经验给予启蒙思想家以启迪,提供了民主、自由、平等观念的思想参考;4.儒家的仁爱思想为启蒙思想家提供借鉴和理论根据,促进了他们关于博爱观念的形成。可以说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中产生的自由、平等、博爱观念中包含着中国文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论布莱希特对李行道《灰阑记》的改作周敏曹仲桂元朝绛州李行道的《包待制智勘灰阑记》(以下简称《灰》剧),是最早传到欧洲的中国戏剧之一,也是对欧洲戏剧小说产生了直接影响的中国戏剧。但是长期以来,《灰》剧在中国剧坛的地位并不高,它对欧洲戏剧到底产生了怎样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4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下,受欧洲的文化形态学说的启发,雷海宗、林同济等人力图建立一整套独立的对世界及中国文化基本特征及规律的认知体系,他们把世界上曾经出现过的各种文化形态进行分类研究,同时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脉络进行了清理,雷海宗由此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文化独具“两周”的理论。雷、林还认为,20世纪30-40年代的世界正处于类似于中国古代的“战国时代”,只有努力学习西方先进文化,保持民族文化的个性,坚定抗战信心,才能拯救中国文化于覆亡;雷海宗甚至预言:中国文化将进入第三个发展周期。这些主要的思想观点,被视为“战国策派”文化形态学理论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1.
早期欧洲汉学线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欧洲汉学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耶鲜会士汉学阶段。16世纪以后来华耶殊会士在中国文化方面的研究,是西方人大规模全方位研究中国文化的开端,欧洲汉学也从此拉开了序幕。第二是欧洲汉学的兴起阶段。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汉学在欧洲本土兴起。欧洲汉学的先驱人物提出了早期汉学所面临的语言学习这一基本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带动和影响了大批的学术人才。第三是学院汉学亦即汉学正式形成阶段。在19世纪最初的十几年中,欧洲出版了广为关注的《汉字西译》,在正规大学里正式设置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院汉学的出现,标志着欧洲汉学的正式形成,汉学从此在欧洲学界牢牢地占有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2.
孙琴安 《社会科学》2004,(6):96-105
随着清王朝的覆灭 ,西方文化的输入 ,2 0世纪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 ,传统的正统文学受到挑战 ,而小说、戏剧、词曲等非正统的文学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地位迅速上升 ,出现了四个新的增长点 ,即 :戏剧、小说、词曲、文学史。本文从 2 0世纪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广阔背景中 ,对这四大新增长点的增长过程及其原委 ,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整体研究 2 0世纪中国戏剧发展历程的一种尝试。在简述 2 0世纪对中国戏剧发展影响最为显著的事件之后 ,本文指出 ,话剧、越剧和评剧等许多新剧种的诞生 ,是本世纪戏剧进程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 ;剧本创作与舞台演出之间的全面融合 ,作品在思想上更趋重于政治与道德主题、在内容上对现实题材前所未有的注重 ,都体现出本世纪戏剧创作的明显特色 ,戏剧作品整体风格上的女性化趋势也是值得注意的现象。本世纪的戏剧发展还呈现出开放的特点 ,导致了戏剧观念的演变与现代剧场制度的引进这些深刻影响中国戏剧发展方向的变化。最后本文还指出 ,2 0世纪中国戏剧在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 ,也留下许多值得深入思考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整体研究 2 0世纪中国戏剧发展历程的一种尝试。在简述 2 0世纪对中国戏剧发展影响最为显著的事件之后 ,本文指出 ,话剧、越剧和评剧等许多新剧种的诞生 ,是本世纪戏剧进程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 ;剧本创作与舞台演出之间的全面融合 ,作品在思想上更趋重于政治与道德主题、在内容上对现实题材前所未有的注重 ,都体现出本世纪戏剧创作的明显特色 ,戏剧作品整体风格上的女性化趋势也是值得注意的现象。本世纪的戏剧发展还呈现出开放的特点 ,导致了戏剧观念的演变与现代剧场制度的引进这些深刻影响中国戏剧发展方向的变化。最后本文还指出 ,2 0世纪中国戏剧在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 ,也留下许多值得深入思考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话剧艺术属于新民主主义文化范畴,它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直接推动下,对旧戏曲进行猛烈批判的基础上,吸取欧洲近代戏剧创作革命精神之后产生的。从1917年至20世纪末,随着现代话剧艺术的发展,中国话剧演剧艺术研究,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历史发展阶段。(一)现代话剧诞生和初步发展时期(1917-1936)五四新文化运动不仅使中国现代话剧艺术从文明戏胚胎里诞生出来,而且还哺育了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第一批优秀的剧作家,出现了第一批有影响的优秀剧目。与此同时,我国现代话剧导演体制的奠基人洪深以及熊佛西、陈大悲、汪…  相似文献   

16.
新浪漫剧就是现代派戏剧.本文认为,我国现代派戏剧在五四时期和20世纪80年代出现两次短暂热潮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文化现代化其实质是"全人格的觉醒"或人的本质精神的解放.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历程中,先后经历过两次思想启蒙运动,而现代派戏剧的两次热潮刚好与其相对应.由此可见,现代派戏剧的命运不仅与中国现代启蒙运动的命运密切相关,而且最终决定于整个中国文化及其现代化过程的性质与特征.反过来,我们也可以从新浪漫剧的兴衰中,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复杂历程.  相似文献   

17.
解放区戏剧尽管受到很大的争议 ,但它是 2 0世纪中国戏剧史上挥之不去的真实存在。作为出现在解放区这个特定区域的戏剧现象 ,剧作家们认识世界的非主体意识对他们进行戏剧创作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探究解放区的剧作家们的这种非主体意识 ,阐明这种意识与解放区戏剧的内在关系 ,将有助于我们揭示解放区戏剧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欧洲和俄国史学中都存在着大量有关东方文化的僵化特征.俄国文化理论是在欧洲学者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但其中的东方形象并不和欧洲观点完全一致.19世纪俄国学者试图打破僵化模式的尝试为未来有关东方文化的评价和它在世界史中的地位的重要转变奠定了基础.文化平等的观点在20世纪开始发挥效力,它为创造复杂、多面的东方形象,以及修正现代的有关停滞的传统观念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和不同的文化基础上,中西方各自产生了不同的戏剧品种。公元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悲剧和喜剧;而在中国,完整形态的戏曲则是在公元12世纪方始形成。二者之间,无论内容或形式,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作为总结戏剧实践的戏剧理论,中西之间也是颇有差异的。l戏剧艺术在西方,从古希腊开始便有着尊崇的地位。与此相应,西方古典戏剧理论对戏剧也是十分推重的。亚里斯多德(前384—322)就认为:“自从喜剧和悲剧偶尔露头角,那些从事于这种诗或那种诗的写作的人们,由于诗固有的性质不同,有的由讽刺诗人变成喜剧诗人,有的由史诗诗人变成悲剧  相似文献   

20.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苏区文化是很短暂的一瞬,苏区文化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写出了民族光辉历史的新一页.苏区戏剧运动是苏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苏区戏剧运动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第一次有广大工农兵大众参加的新型的艺术运动,是苏区军民在火热的革命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它的历史地位及基本特征,对于今天我们弘扬苏区文艺传统,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