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边城》之水不仅仅是客观实景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更是通过作者的选择、提炼和情感体验而变成"自然的人化"。它不再是简单存在的客观自然物,而是具有了鲜明的原型特征,因而蕴藏着丰赡而深邃的象征意义。《边城》通过水原型的凝结力而对小说文本的丰富涵义进行统摄和整合,它不仅揭示了深蕴于原型中的精神文化心理与作品深层思想内涵的内在关联,而且折射出女性意义上的母爱光辉,表现了生命意义上的自为强力,映现着道的意义上的和谐生态。  相似文献   

2.
中国松柏文化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松柏文化是指人类在加工和利用松柏的过程中超越了松柏作为自然物的范畴,形成的一种与松柏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松柏为中心的文化体系。它是中国林业文化的精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该文在查阅古文献的基础上,从松柏物质文化和松柏精神文化两个方面对中国松柏文化进行了论述。开展此项研究,对填补中国林业文化研究的空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山水文化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山水文化内容丰富而历史久远。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论,山水文化从根本上说就是人化的山水,是积淀在山水中的文化。中国山水文化是一个动态系统,随着人与自然关系的演进而协调发展,显示出中华民族不断探求、适应和创造的历史脉络,构成山水与人文的多种多样的结晶,具有多层面的价值。我们研究和发展中国山水文化是要继往开来,应立足于新的现实高度,把民族性和时代性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4.
英语中汉语借词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名词占了借词的大部分,是最易被借用的汉语词汇;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由于它们通常蕴涵了丰富的中国文化,也容易被借用。汉语借词丰富了英语词汇,也传播了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5.
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公认的国花,选择国花,既应考虑国家的历史文化、民众基础,也应考虑能否代表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面貌.而最能代表中国和中华民族精神面貌的花种是梅花.  相似文献   

6.
试析康百万庄园建筑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康百万庄园是中国三大地主庄园之一,位于河南巩义市康店镇,是一大型清代建筑群.建筑作为人类生活最基本的人工自然物和自然环境,它既是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精神方面的文化内涵.康百万庄园主宅区所蕴涵的精神方面的建筑文化内涵,包括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崇尚和谐的思想,"唯变所适"的辩证思想,崇尚儒学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文献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文献中客观存在人化自然理论,论说者的简单化理解使其丰富的内涵被抛入视野黑洞之中。回归文本,原生态检视的结果是如下内容:人化自然是人类的基本问题,意谓人类生存的前提是人化自然;变自然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历史的起源之处;人化自然理论的逻辑起点是区分人化自然与非人化自然。与传统哲学中的自然理论相比,人化自然理论已消除了传统哲学自然理论中的客观性陷阱,使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要求落到实处。人化自然秉有多重属性,如主体属性、预设属性、法权属性和文明属性等。人化自然与非人化自然的边界处于变动过程之中,前者的边界不断扩张,后者的边界逐步退缩,因而形成人化自然的客观辩证法。人化自然的特质之一是作为主体的人发明并利用中介。人化自然的主要成果是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财富,但具体性结果层面显现出多种性质,其中包括对人类有害的性质。人化自然的哲学评价标准是“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人类本性”。  相似文献   

8.
文化作为社会事象,同自然物一样,也具有时间和空间的规定性。文化的时间内涵分析文化的持续性、间隔性、顺序性与沉积性等文化构成及其表现形式给文化一个新的界定;文化的空间内涵表现为有形空间与无形空间、形态空间与关系空间、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从而进一步阐述文化时空与自然物时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有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喻象传统 ,而政治话语是传统话语的中心 ,因此 ,世间诸物就被政治家们纳入了政治视野 ,以物喻说政治。本文仅仅描述了中国政喻文化中的政治器物类的比喻 ,这包括政治工具喻和政治自然物喻。这为我们研究中国政治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正> 讨论和研究人化自然的基本性质,对于进一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化自然的发展规律,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人化自然的系统属性作一粗略探讨。自然界是个大系统,它可区分为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两大子系统。一般认为,天然自然是指未曾打上人类印记的自然,而打上人类印记的自然被称为人化自然。在过去的讨论中,在何为打上人类印记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分歧,因而对如何划分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也各有所见。但在人化自然系统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的观点,却为大家所公认。正是这一基本点构成了人化自然这个复杂系统的一般系统属性。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湖州市是历史上著名的物产富饶、人文荟萃之地,而此处梅花的自然分布,尤其是经济和观赏栽培也展示出明显的优势。南北宋之交乌程菁山梅景连绵十里,在古代梅花风景名胜中,出现时间仅晚于大庾梅岭和西湖孤山,而规模则远过之。其后武康烟霞坞、乌程栖贤山、长兴川口和合溪等地梅景也都以规模称胜。如此大规模梅景的密集分布、辗转出现,在整个古代州府一级的行政区域中极为罕见,由此形成的深厚产业传统亦传承至今。湖州地处江南腹地,介于苏杭之间,其梅花盛况构成了这一地区梅花种植深厚的地缘基础,大大丰富和促进了这一地区梅产业和梅花风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泽厚认为自然美的本质是“自然的人化” ,但反对把“自然的人化”的过程解释成为非物质性劳动实践的精神活动过程 ,他的“人化”主要含义是“人力化”。他“创立”“广义自然人化说”是为了无限制地扩大“人力”的辐射范围 ,但其实只不过是一种概念魔术。通过解构这一“魔术” ,可以看出自然美的美在于“人与自然的主客体契合” ,其单纯本质———“自然的宜人化” ,是对这种主客体契合关系从主体感受角度进行表述的通俗提法  相似文献   

13.
自然美是自然创化与自然人化共同的产物,自然性即野性是它的基础。自然美具有神性、类人性和社会性。将自然作为环境就意味着人与环境交融互成的内在关系,这一关系既展现为实际的活动,又展现为历史的延续。自然环境美具有整体性、功能性、具体的对象性、实体的精神性、空间的稳定性及时间的变易性等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
论梅雪关系     
梅花开与下雪有着同期的时间关系,这引发人们对梅雪关系的认识。对梅与雪生态关系的认识,归纳起来有3种:一是从对立观念出发,用梅花冲雪开放演绎其傲寒品格;二是从相和观念出发,用梅花“雪里开花”来表明其高于其他草木的情操;三是从同化观念出发,把梅同化成冰肌玉骨的“霜雪美人”,赋予梅花崇高的人格。虽然对梅雪关系的认识不同,但世人无不以梅与雪的关系来赞美梅花的高风亮节。  相似文献   

15.
文化即人化,是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文化。 它是人类意识形态、能力意志和认知水平的集中体现。 文化的生态功能是指文化对人类生存环境在时间、空间等方面所产生的促进作用。 它既客观反映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一种状态、选择与适应,又准确评价了人类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的认知水平、支配能力与表达方式。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文化总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以其特殊的传承途径和表达方式,影响并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制度约定和行为规范,产生强大的保护资源环境与生态服务功能。 这既是人类反思自身行为、满足生存需求的本能觉醒,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文化回归。  相似文献   

16.
当代文明发展的危机使人们开始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可以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丰富的道德学说、完备的封建道德思想体系、最发达的道德教育体系和极丰富的经验,对于中华民族社会秩序的长期稳定起到了突出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如何和谐运行只是做了原则性的描绘,中国传统和谐思想有益于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析乐山佛教的自然、人文环境,继论乐山佛教而以凌云大佛展开,探索弥勒文化之影响;尤其对峨眉山佛教长久隆盛的诸种因素予以研讨,其于今日佛教之发展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自然人文因素对德育心理具有极大的影响与作用.一方面自然人文因素中的大自然客观环境,在人的社会实践中被"人化",它对德育心理具有启迪心灵、陶冶性情、以美育善以及具体生动的教育功能;另一方面在一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下产生的地缘人文因素,是地理环境因素与社会文化因素的统一,它在生活条件、行为方式以及人文景观等方面对德育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古代中日文化的交流发展,中国的梅花、菊花、垂柳,及隋唐时期以花传情、寄情花木的赏花习俗传入日本,大大推动了日本赏花文化的发展。隋唐时期中国佛教礼法和佛前供花以及花器的不断传入,极大程度地促进了日本祭坛插花的兴起,导致了日本最古老的插花流派——池坊流的诞生。池坊流随着与日本本土文化日益融合,最终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特点的插花艺术——花道。在Ikbana(日本插花)这个名词已广为流传的今天,追溯日本插花之源头,有利于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插花艺术之魅力,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为振兴中国现代插花艺术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关于大庾岭的名称应以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的解释最可信赖,即西汉时有监军庾姓驻此,故名庾岭。唐以来通称梅岭,是因岭上多梅,与梅鋗等人无关。庾岭梅花最迟在六朝后期开始闻名,以花期特早、枝分南北、花色红小著称。岭路开凿之后,交通繁忙,沿路梅花生长艰难,风景难以持久,但历代风雅过客和当地官吏屡有补植,使这一风景名胜兴废继绝,延续至今。庾岭梅景规模有限,其实际观赏价值并不突出,但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其梅花之祖、春信之先、华夷分野等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迁客行人登临观赏无不深有感触,因而庾岭梅景在梅文化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