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庆光 《民族论坛》2011,(12):27-29
潇湘热土.历史悠久,各少数民族创造了丰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札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展现了湖南少数民族充沛的创造力,体现了湖南少数民族优秀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情趣,是湖南乃至全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民族文化”专栏,首先关注的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重庆苗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种类繁多;面对社会变迁的急速加快和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其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保护意识不到位、濒危及传承者后继无人等问题;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动员,集体保护"的方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建立、健全传承人制度,在创新和发展中保护与传承重庆苗族的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中国作为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文化多样性的集中体现。保护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守护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精神家园,也是对少数民族人权的维护。本文以中国现行法律制度建设为视角,从立法、行政、司法各环节总结概括出中国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四个主要特色做法:"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行法律制度中具有相对独立地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立法先行,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较早地受到法律保护;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行特别政策措施,使其得到比以往更有效的保护;勇开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救济先河,使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从应有权利、法定权利成为现实权利。  相似文献   

4.
金秋 《中国民族》2008,(2):45-47
保护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潮在舞蹈界反映为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在当代社会里的命运。现代舞蹈艺术既是我们艺术创作中的学术现实,又是我们诠释少数民族传统舞蹈文化不能回避的方法论前提。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中构成特定的类别,加强对其保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现代社会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面临严峻挑战,一旦受到影响就需对其进行补偿。补偿的理论基础就在于少数民族的习惯权利的确认以及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应保持一种平衡。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补偿的具体措施是利益分享,适合中国国情的利益分享方式是金钱补偿。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联合国下属负责科学文化教育的一个特殊组织。在文化部门主要分两个工作范围:其中之一是有形文化遗产,另一个是无形文化遗产,也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音乐、艺术、舞蹈、戏剧、语言、诗歌等方面。正因为如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在积极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合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尤其报提保护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传统。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传统的保护,对这些少数民族的青年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如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去到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小村落里,我们会记录这些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7.
土家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种类繁多;随着社会变迁的急速加快和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其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于保护意识不到位、濒危及传承者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动员,集体保护的方针,建立、健全传承人制度,在创新和发展中,保护与传承土家族口传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柯尔克孜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游牧民族,其所拥有的传承文化是具有明显民族特征和古文化特征的。因此归属于柯尔克孜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同样具有绝对的价值属性。文章以研究柯尔克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问题为主要目标,以国内柯尔克孜族的发展现状为准,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交流体系进行了详细探究。希望文章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案可为相关少数民族文化维护者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重要的传承载体是语言,语言技艺则是传承人最为重要的技艺,口头文学的传承与语言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地方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中,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保护少数民族语言,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来延伸和丰富少数民族语言的社会教育;语言应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单独项目.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这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严峻挑战和市场经济的猛烈冲击.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问题日益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作者和传承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至关重要的核心因素,传承人的培养工作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息息相关.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主体共同参与.本文在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协同创新培养的必要性与意义的基础上,认为应从增强传承人传承意愿、提升传承人传承能力、优化传承的外部环境三方面通过多方协同合作,创新传承人培养模式;并据此提出了模式实施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提供若干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恩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在全球化背景下,恩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和发展面临严重威胁。文章对恩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蕴含的和谐价值进行了理论分析,结合恩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表现探讨了其蕴含的科学与艺术价值、历史与文化价值、精神价值、时代价值和科学发展价值,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古典日本之象征——能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5月18日,日本能乐与中国昆曲一起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定的第一批“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根据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委员会会议通过的决议,“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两年一度进行评选,在全球范围内选出在历史、艺术、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或文学上具有无与伦比的杰出传统民众性的文化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显现出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征.民族工作部门应明晰自身在此项工作中的职能,准确定位,并通过有效途径,发挥其在民族地区行政管理、资源储备及人才方面的优势,积极探索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21世纪被引入中国的一个新概念。著名评论家向云驹先生在其著作《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说,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无论就其技艺传承还是其所含的民族精神,都是人类的天才创造,是珍贵的无形文化遗产。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立刻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迅速在中国掀起了申报热潮。中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国术武艺作为优秀文化表率首当其冲,功不可没。目前形成了以政府主导、民间参与、学术支持三足鼎立的格局。其中,传统武术作为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不可回避的重要场域,与竞技武术存在诸多区别。本文主要以梳理历史脉络为前提,针对中国传统武术在"非遗"保护实践的背景,以陈式太极拳、武当武术、邢台梅花拳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气脉贯穿的历史传承和法理要义,谈中国传统武术在"非遗"保护视域下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试论民族文献对大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的大湘西地区是一片蕴含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地,这些遗产大多打上了较鲜明的少数民族文化的烙印。大湘西地区的许多民族文献,对当地文化遗产做着重要的记录与反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日益被关注的今天,它们将对大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完善这类文献的工作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造就了人类丰富多样的生存形式,构成了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故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显得相当重要,因为它是支撑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以辽宁省北票地区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为例,探讨与研究我国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困局及其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法、头脑风暴法、专家问卷法等方法,经过两轮筛选,最终确定了影响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26项驱动因素.根据相关理论及各驱动因素的功能与特点,按照这些因素之间的关联效应,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动力系统划分为推力、拉力、支持、中介四个系统,这四大子系统相互影响、彼此作用,共同构成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驱动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18.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  相似文献   

19.
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下,如何建设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新农村,成为黑龙江省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而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也成为了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现状的阐释,论述了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开发与保护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及其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程艳 《中国民族》2015,(2):59-61
藏戏在藏族的日常生活、民族传统节庆以及宗教活动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是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藏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既是对藏戏文化价值的肯定,同时也表明藏戏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已经面临着濒危的命运,亟需要加强保护与传承。近年来,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西藏自治区政府,都进一步加大了对藏戏的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