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法治行政是现代各国行政法的法治理念,WTO法律在法治行政的"权利授予权力,权力服务于权利,权利控制权力,权力向权利负责"各逻辑阶段,对其均有体现并对国内行政法提出较高要求.从权力、权利关系视角阐述了WTO法律的法治理念,并回应WTO法律的具体要求,结合中国的法治建设实践,对如何完善中国的行政法治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中美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关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制衡直接关系到大学运行的效率、效益.目前,我国高校权力过分集中于行政系统,行政管理的运行方式常常代替学术管理的方式,大学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界限模糊.本文比较中美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利的关系,提出我国高校可以借鉴的理论,即从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建立制度,实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利的互动共进.  相似文献   

3.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质上是行政权力的重新设定和配置,限制规范行政审批权力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法律,法律是最坚实、最稳定的笼子.因此,破解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层次难题,需要引入法治思维,坚持法治原则,运用法治手段.遵循法治发展的一般规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法治化的路径包括:修改完善以《行政许可法》为代表的法律法规,依法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依法规范行政审批权力运行.  相似文献   

4.
 WTO的规则体系对我国行政法治的发展提出了挑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仅是WTO对成员国政府行为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行政法治改革的内在要求。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了转变政府职能、削减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环节、加强监督制约等目标。随着改革的深入,行政审批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继续清理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适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杜绝部门权力利益化,持续政府的自我“革命”;细化运行机制,完善配套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5.
特别权力关系理论滥觞于德国,用于解释包括官吏与国家之间、学校与学生之间等特别权力法律关系.二次世界大战后几经修正,以迎合民主、法治及人权思潮的兴起.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对于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行政法制建设具有积极借鉴意义.一是彰显维护人性尊严及保障基本权利之法律价值;二是科学合理界定高校自主管理权;三是厘清大学生享有的权利类型;四是构建完善的高等教育行政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理论是近年来法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但其理论意旨与制度建构仍然停留在权力制约的基础之上,忽视了国家与社会对话、公法权利与私法权利的沟通,以及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融合,容易引导行政公益诉讼理论与制度走向歧途.因此,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视角,运用国家和社会、公法权利与私法权利、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三对范畴,从3个维度反思当前行政公益诉讼基本理论,以摒弃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对立,破除私人邻域和公共邻域的藩篱,实现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融合,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国公立高等学校是通过法律法规授权而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事业组织,依法享有一定的行政权利,并行使相应的行政权力。而权利与权力的对立关系中权力对权利的异化和背离,导致高等学校的"实然"行政权力和"应然"行政权力不相匹配,甚至"应然"行政权力被"忽视"或"超越",导致权力的泛化和异化。可以采取制定《学校法》,保障高校行政权力规范运行;完善《高等教育法》,优化高校行政权力规范依据;贯彻行政法治原则,强化高校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加强权力监管,构建高校行政权力制约监督机制等策略来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8.
以"条例"为实证,阐明行政征收应以正义之价值目标为追求和以法治的方法进行规制的观点.前者,税负公平表现在权利与权力之间通过公共产品交易的平衡以及不同权利问成本分担的合理,其目的在于公民财产权的保障;后者,行政立法只能满足社会发展对法制的需求,但诸多缺陷."立法主导"是法治进程的必然.非"行政主导"并不排斥授权下的行政立法,但授权须是明确的.其目的在于以宪政视角修正权力的配置体系,明正立法主体,制衡行政权力.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行政法治中的人权保护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权是一个人作为人所享有或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它是一种道德观念上的权利。要把它变成现实,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礼法政治传统的国家里更需法律制度的推动。作为“制约权力”、“保障权利”且有“动态宪法”之称的行政法在保护人权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改革开放20多年来,人权保障在我国的行政立法、行政执法以及行政权利救济等方面不断得以体现和落实,但还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尚待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法治中的人权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0.
惩治行政腐败是我国行政法治重中之重,域外发达国家治理腐败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主要有:一是具有完善的规范行政权力的行政责任追究立法规范,从根本上防止行政腐败;二是形成有效的以权力制约权力的行政责任追究模式,严控行政腐败的滋生;三是健全以权利监督权力的行政责任追究机制,全方位治理行政腐败。我们要达到治理行政腐败的目的,亦需根据国情,完善我国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加大行政责任追究力度:规范行政权力,完善行政责任追究法律体系;加强以权力制约权力,增强行政责任追究力度;确立权利监督权力的行政责任追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英国是实行托伦斯登记制的国家,有着特别的登记规定。现介绍英国的登记制度,并从民法和行政法角度探究其形成原因,希望对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房地产行政监管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现有的房地产行政监管制度存在诸多不足,亟待加以改进和完善。各级政府应该摒弃小团体利益影响,充分行使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开发商市场准入制度、商品房广告预审制度、开发商信息披露制度和工程质量保修保险制度,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多层次、立体化政府监管体系,以确保商品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房地产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不动产登记案件中,既涉及民事纠纷又牵扯行政纠纷的例子可谓屡见不鲜。对该类案件的处理,民事与行政审查的侧重点不一,司法实践者对此也各执己见,使得不动产登记纠纷案件审判结果迥异,降低了审判效率。为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很多学者提出民行一并审理的提议,《行政诉讼法》第63条第1款也应运而出,提出在审理行政案件时可以一并审理民事纠纷。该条款似乎想结束这种混乱的现象,但是能否起到预期效果尚未可知。根据不动产登记的性质分析不动产登记行为的可诉性,从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审查范围、程序设置、审判效果等方面分析行政与民事纠纷交织案件合并审理的弊端,并提出审理该类案件时应把握的原则及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物权法之下,不动产登记错误的司法救济有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两种形式,就登记机构不予更正登记多提起行政诉讼;异议登记后提起的诉讼则属于民事诉讼;登记错误的赔偿诉讼既有民事诉讼,又有行政诉讼。不动产登记法应当统一司法救济模式,以便受损害的当事人主张权利。  相似文献   

15.
我国开征物业税的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我国应开征物业税。目前开征物业税涉及改革土地出让金制度、调整相关部门利益格局、产权不明晰、房产评估体系以及新旧房产的区别处理等一系列问题的约束。要使物业税能够顺利开征,应该推行土地年租制、改革部分现行税制、清理房地产收费、健全财产登记制度、完善房地产价值评估体系、合理确定税负水平、区别对待新旧房。  相似文献   

16.
不动产登记的性质是对不动产权属法律关系实施确认的行政确认行为,这一认识为物权登记中国家承担赔偿责任奠定了基础.登记机关承担国家赔偿责任时应采取过错责任原则.国家赔偿主要发生在登记机关过错造成登记错误而致损失的情形.  相似文献   

17.
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是物权法中一项基本性的制度。本文在对物权登记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登记天然非不动产物权公示方法,但不动产物权公示方法天然为登记”的结论。并且在揭示了登记行为的本质为行政行为基础上,归纳出物权合意是物权行为的成立要件,登记行为是物权行为的生效要件的观点,并基于此进一步分析了物权合意和登记行为各自是否有效成立情况下,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18.
物权的取得与变动,应当通过可取信于社会公众的外部表现形式,就不动产而言,此种公示方法应为不动产物权登记。而且,为保护交易安全的需要,应当采取实质主义登记的立法模式。然而,由于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有必要承认非依法律行为变动的不动产物权无需登记即可发生效力。在不牵涉第三人的情况下,新权利人可以享有对不动产的自由支配。但如果第三人的利益牵涉其中,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仍然应当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归纳司法实务中涉及房产登记行为的纠纷种类,分析房产登记行为本身性质,借鉴域内外对民事争议和行政争议交叉问题处理的主要方式与原则,解决所涉案件的民事和行政问题。提出"除少数起诉登记不作为、登记行政赔偿等类型案件外,其余绝大多数涉及当事人之间私权利的案件均可通过民事诉讼予以解决"的观点,并就此解决方式的必要性、现实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粗浅的论证。  相似文献   

20.
不动产登记簿的功能和效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动产登记簿是不动产登记的载体,不动产物权的公示公信原则在实践中主要是通过权利人查询登记簿的记载来实现的.但是,不动产登记簿的功能和效力在理论和实践中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文章通过对不动产登记簿的功能及其实现途径和登记簿效力的论述,指出了我国立法和实务中关于不动产登记簿及其公示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着重论述了不动产登记簿在维护交易秩序保障交易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主张借鉴大陆法其他国家和地区不动产登记的立法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不动产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