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社区微治理研究基本问题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区微治理是一个崭新的研究命题.它立足村庄的视角研究农村社区治理问题,力图建构以"微治理"为核心的概念体系和分析框架.为此,在对农村社区微治理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重点从知识资源、 框架、 内容三个方面探讨农村社区微治理研究范式的建构.最后提出了该研究在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的预期,并提出了农村社区微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基础部分,宏观治理只有通过微治理才能落到实处、 造福民众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唐江平 《社会工作》2011,(12):26-29
社区治理主体间关系是一个关乎社区治理绩效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社区治理主体间存在着权力冲突、关系混乱的状态,不利于推进社区的和谐与发展.社区治理主体间关系存在问题的直接原因在于社区治理明显的"行政化倾向",而这又根源于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以及文化观念的影响.要理顺社区治理主体间关系,需要综合平衡各种社区治理...  相似文献   

3.
刘军  耿家臻 《学术交流》2015,(2):134-140
"拖下水"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学术界却鲜有研究。我们基于要素论,从个体、关系和结构三个维度研究二方关系和三方关系下的"拖下水"效应。基于被拖者的"社会价值取向"、被拖者和中间人的关系强度、"拖水者"与"被拖者"是二方关系或三方关系、交换关系或强制关系,建立了四类"拖下水"的理想类型:二方交换拖下水结构、二方强制拖下水结构及三方交换拖下水结构、三方强制拖下水结构。最后一种结构包含了局内强制拖下水和局外强制拖下水。我们针对"局外强制‘拖下水’结构",通过实验法验证了如下假设:拖水者向中间人施加的消极影响越大,被拖者越容易被拖下水;被拖者与中间人的关系越强,越容易被拖下水。不过,亲社会被拖者和自利被拖者被拖下水的程度没有显著差异。为此,我们提出的理论模型可解释很多拖下水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姜秀敏  王政皓 《创新》2021,15(6):62-72
街道办事处体现了我国城市管理中独具特色的制度创新.为适应国家宏观政策对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的日益重视,需要对街道办事处职能定位的逻辑进行深入探究.从街道办事处初设的实践历程考察,其职能定位有两个方向:一是"行政性"逻辑,二是"服务性"逻辑.如何对这两个方向进行有效区分是研究的关键.基于"服务压力-行政动力"的二维分析框架,从街道办事处的公共服务能力与行政动力两个角度切入,在回溯其发展历史的基础上,认为不能单纯地从某一方面对街道办事处的职能进行定位,而应该以一种动态演进的视角予以审视,伴随着服务压力与行政动力在特定历史时期不同的组合方式,街道办事处的职能定位也随之发生改变.当两种"力"处于同一状态时,街道办事处权责匹配清晰,职能定位明确;当两种"力"处于分离甚至相反的状态时,街道办事处权责匹配失衡,职能定位模糊,并进而影响其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姜秀敏  王政皓 《创新》2021,15(6):62-72
街道办事处体现了我国城市管理中独具特色的制度创新.为适应国家宏观政策对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的日益重视,需要对街道办事处职能定位的逻辑进行深入探究.从街道办事处初设的实践历程考察,其职能定位有两个方向:一是"行政性"逻辑,二是"服务性"逻辑.如何对这两个方向进行有效区分是研究的关键.基于"服务压力-行政动力"的二维分析框架,从街道办事处的公共服务能力与行政动力两个角度切入,在回溯其发展历史的基础上,认为不能单纯地从某一方面对街道办事处的职能进行定位,而应该以一种动态演进的视角予以审视,伴随着服务压力与行政动力在特定历史时期不同的组合方式,街道办事处的职能定位也随之发生改变.当两种"力"处于同一状态时,街道办事处权责匹配清晰,职能定位明确;当两种"力"处于分离甚至相反的状态时,街道办事处权责匹配失衡,职能定位模糊,并进而影响其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5,(2):49-52
对于政府绩效评估而言,评估主体的选择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政府绩效评估结果是否客观、公正和有效。在众多评估主体中,第三方评估凭借其自身人才、理论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在政府绩效评估中凸显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现实中,第三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推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除了受制于当前政治生态和行政生态等外部因素外,第三方主体自身界定合理、科学与否起着关键的决定作用。论文在归纳、总结西方国家关于第三方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理论认识与实践经验,以及分析当前我国学界对第三方政府绩效评估主体认识不足的基础上,对第三方政府绩效评估主体提出了一些新认识。  相似文献   

7.
建构社会资本的社会工作实践是社会工作服务的核心内涵之一,是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介入行动,也是社会工作推动服务型社会治理的重要实践路径。本文以流动人口社区社会资本建构实践为例,从服务型社会治理的视角对流动人口社区进行社会资本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社会工作通过建构社会资本的专业服务开展推进流动人口社区服务型社会治理的实践内容与路径。  相似文献   

8.
芦恒 《社会工作》2021,(2):11-22
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大量国有企业改制,众多职工宿舍区成为老旧小区,给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转型风险.随着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系从单位制转向社区制,社会治理的各项事务下沉到社区,繁重工作任务和心理压力导致了社区干部抱怨和夸大社区困境等"诉苦"现象,相伴生的是社区治理内生动力不足,政策与社区现实不相匹配等困境.因此,基层社区干部的主观认知水平提升也是加强基层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诉苦"的叙事实践框架促进了社区干部总结经验,通过重新找回自身所忽略的对于社区治理的责任感,重新塑造基层社区干部的人生态度、职业观、基层管理经验等关于社区治理的正向叙事,最终将地方性知识和规范性知识相结合,从叙事的角度提升基层干部的治理水平,助力中国特色的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创新.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当前治国理政的政策方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基层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构的基础性组成部分。对于如何推进基层政府治理现代化,理论上的讨论已足够多,但对基层治理实践的经验研究却比较少。为此,2014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地方政府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项目组对深圳南山区的城市社区治理实践进行了调研,本期刊发的三篇文章是这  相似文献   

10.
蔡玉梅  陈功 《社会工作》2023,(6):17-28+99-100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部署以及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的双重目标,城市基层党建引领不断创新。客观存在的基层党组织与社区系统二者的张力实际上凸显着反思性引领的重要性。研究发现,城市基层党组织反思性引领是对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创新实践的一种机制性反思,它强调以程序建构及其实践来对党组织自身过去、当下和未来的引领行为进行自主性的反思,并在实践层面和价值层面的反思中同步塑造新的引领行为。深入分析得出,城市基层党组织反思性引领蕴含两种基本逻辑:一是基于子系统关联性运作的结构逻辑,其以程序构建来建立可视化的公共对话结构,从而以规范性条件、规则可行性和经验结果来建构一种关联性运作的系统整合结构,包含“多层的逻辑关系结构”“制度空间内契合的制度复合体”“规范化反思的程序实践”三个层面;二是基于组织理性假定来持续修正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行动图式的过程逻辑,具有“组织理性”“决策行为”“评价贡献”三个维度。反映群众和再组织正是城市基层党组织反思性引领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1.
在关于社会工作发展的论述中,基层政治组织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主体.长期以来,学者们普遍采用"国家—社会"规范性视角来思考"政社关系"问题,一方面促进了社会工作发展制度环境逐渐清晰.但另一方面,上述视角并不能较好地展现社会工作具体运作的日常实践逻辑.本文尝试运用"生活视角"分析了三个社会工作与基层政治组织"打交道"的具体案例,发现我国基层组织具有社会工作可借鉴的多重政治优势:信任、号召力和权威,社会工作者可以在日常服务实践中加以吸纳和运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从"国家-社会视角"向"生活视角"范式转向,后者因应了社会工作沉浸于日常生活并发挥服务型治理作用的诉求,有利于社会工作不断总结日常实践智慧、探索社会工作与基层政治组织互动逻辑.实践证明,"生活视角"对我国社会工作研究和实务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政社关系"的学理研究将会呈现更多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情境下,社会工作发展与西方国家有不同特点,社会工作行政作为社会工作的间接专业方法,也有其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特色。本文从社会工作行政与社会政策的关系问题、社会工作行政的对象问题、社会服务活动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学生实习的双重功能问题,以及社会工作行政的伦理困惑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行政知识体系及制度架构所遇到的理论和实践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工作行政体制的政策建议,包括:建构与完善社会福利政策体系;构建与完善社会工作组织体系;加快社会工作行政高级人才培育;加强对于社会工作行政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3.
社会组织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参与程度常常受到非正式制度的深刻影响.立足制度主义理论的分析视角,运用定量研究方法,重点探讨了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非正式制度嵌入性问题.结果显示:第一,"社会认同""意识形态"对社会组织参与机会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文化传统"对社会组织参与机会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第二,"社会认同""意识形态"对社会组织参与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习惯习俗"对社会组织参与能力有显著负向影响;第三,网络—认同机制是非正式制度对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影响机制.要促进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就必须以非正式制度建设为切入点,不断提升社会认同度,增强社会信任,重塑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治理的深化和公共问题的复杂化,建构多元主体间的协同关系成为新时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关键.其中代表国家的政府与代表社会的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研究,一直备受学者关注,基于法团主义、市民社会等理论促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基于协同治理理论,分析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协同关系建构的核心要素,有助于理清双方边界,更有助于践行协同治理实践.从日本三个城市的文本分析中可见,制度的明晰、目标的一致、资源的共享、责任的共担是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协同关系建构的核心要素.反思和借鉴日本的经验,为中国基层社会中多元主体间的关系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也为创新社会治理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立足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典型性发展事实和实践特征,本文探究了第三方市场合作的丰富内涵,包括合作共赢、平等发展、投资意愿、满足供需和契约精神等方面。在内在逻辑上,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多元化主体间形成了多维度关系,并以微观、中观和宏观合作平台作为运行机制,最终实现各自的利益预期。第三方市场合作中的经济理性体现为,各主体兼顾多方利益、达成理性合作目标,通过利益机制博弈、获得理性合作行为,通过比选贸易投资发展路径、形成理性合作模式。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内涵规范了其内在逻辑,内在逻辑形成了其经济理性。对其内在逻辑和经济理性的阐释,有利于完善第三方市场合作内容,推动其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关于社区合作治理何以可能的问题,国家—社会关系范式一直处于主导性地位。该范式倾向于从宏观结构层面分析国家、社会元素在社区治理场域中的二元性(张力)逻辑:一方面强调社区“作为国家治理单元”的属性,另一方面强调社区“作为社会自治单元”的性质,二者共同体现了对“社区”的方法论关怀,而忽视了“社区”的本质意涵(本原性意义),因而缺乏对社区治理的深层机理加以分析。本文从“嵌入性”思想和治理理论的核心观点出发,构建了社区治理机制创新的新型分析框架,即“嵌入性治理”视角的提出,意味着“社区嵌入社会”是国家(基层地方政府)、居委会(准行政代理)、专业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力量)、社区大众等多元主体进行社区合作治理的内在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嵌入性治理”可以被视为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机制创新的一种本土化分析理路。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治理面临着价值性、机制性和发展性三大困境,这与社区治理中所表现出的行政力量过度干预、自治组织功能虚化、社会力量有效介入不足等现象相对应。从实现基层治理多元主体参与共治和推进基层自治的目标来看,需要加强公共参与来构建多元主体共治的社区治理结构,同时形成推进社会自治的动力机制。在推进公共参与的过程中,应当从保障公民权利和法治化、强化基础性制度的建立健全、制度的稳定性与动态调整并重三个方面,对制度建设的保障性作用予以重视。最终,通过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真正实现建构现代社区多元主体共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以"关系缺位"为特质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约制和现代性蔓延的伴生物.借助"制度—关系—主体"分析框架,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应对研究进行了综合性理论梳理,认为"关系为本"的治理实践是关系视角在社会工作中兴起的自然趋向.而"关系社会"的中国文化特质为社会工作的关系理论以及关系为本的实务方法应用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了现实土壤.基于"关系社会"的本土语境,关系视角的核心理念,以及获取信任的"给面子"、"做人情"、"搭关系"概念,从生态学角度,以立体性方法介入留守儿童的总体生态性环境,即依托个案工作方法,促动留守家庭亲缘关系包容性发展;凭借小组工作策略,提高其集体融入意愿和社会交往能力;借助社区工作技巧,强化留守儿童非正式社区关系网络,进而使其在他助、互助与自助的生态关系建构中实现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欧盟已将对其海洋外部边界的治理与管控纳入《欧盟海洋安全战略》范畴。"非法移民"或"难民"的涌入,不仅为欧盟社会、政治秩序造成负担,也因其常与海上跨境犯罪及非法走私等密切联系,对欧盟海洋安全构成威胁,迫使欧盟海洋战略由侧重经济发展转向危机管理。因此,在军事层面欧盟通过实施"索菲亚行动",快速打击有关偷渡、人口贩卖等行为。在民事层面,扩大"欧洲边境管理局"的行动及职能范畴,充分利用国家间合作与超国家层面政策结合,克服国家层面共同外部边境治理和管控的不足。欧盟以此为基础,通过海上多重监管及信息交互系统的建构,突出军事和民事手段的结合。本文基于欧盟海洋外部边界安全治理面临的海上非法移民问题,着重分析欧盟相关军事和民用政策内涵及其联动,从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评估欧盟相关政策的治理效果,并就其对中国完善相关海洋外部边境治理相关政策进行可能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卢玮 《社会工作》2017,(6):12-22
近期学术界关于社会工作的社会性探讨成果颇丰.本文尝试在关于社会性功能的回归,以及社会性与专业性孰轻孰重的讨论中,回到社区实践的行动逻辑探讨中来,在"社会"(指其社会性的发挥)与"工作"(指其专业性能力的体现)之间找到实际参考路径.根据广州L区H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为"H街家综")在协调与居委会之间的关系已有的经验和做法为例,通过观察与访谈中心主任、领域主管与社工,分析家综与居委会双方关系理解期的误差、沟通模式行政管理磨合、沟通主体积极性和态度等内容."先社会","再工作",并不仅仅是先后次序上的逻辑.这背后,是把社会工作的社会性与专业性功能放在基层治理主体的合作平台上去讨论.从社会性和专业性相互依存的角度,正确理解和建立与居委会的合作关系,是家综顺利开展服务的便利捷径,也是达到优质服务及双赢目标的必然选择.希望这一问题的提出和分析,能为现在的家综和更多学者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