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宋末诗人高斯得,其诗歌创作以叙事为主,纪实与伤时并重,创作了大量堪称"诗史"的诗歌。高斯得诗歌中有着明显的秉笔直书的"诗史"意识。他的诗歌创作以古体诗为主,通过组诗的形式更好地记录时事。其诗歌创作中大量的自注,解说背景、补充时事,使得其诗歌有着明确的"诗史"内涵。  相似文献   

2.
在牛汉的诗歌创作中,俄罗斯诗歌史上普希金、莱蒙托夫等诗人的影响是挥之不去的,后者不仅潜移默化地融入其诗性品格甚至诗歌的艺术形式中,而且在后来的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诗歌内涵和诗学指向。我们可以通过选取牛汉1940年代和"文革"时期的诗歌创作来剖析这一深远的精神关联。  相似文献   

3.
卓光平 《东方论坛》2011,(2):99-104
在抗战文化运动中,"七月诗派"的活动一直与广西桂林的抗战诗坛息息相关。一方面以艾青、胡风、彭燕郊、郑思、邹荻帆、钟瑄等"七月诗派"诗人在桂林的诗歌创作和文学活动,团结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一大批"七月诗派"年轻诗人,并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的抗战诗歌运动;另一方面,他们在广西桂林的生活经历、诗歌创作以及文学活动强化了"七月诗派"作为一个统一的抗战诗歌流派的存在,也促使他们的诗歌创作和整体风格进一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4.
美国印第安诗歌经历了一个主流文学排斥、歧视、忽视、接纳、支持的漫长历史过程。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红种人权力运动"和"美国印第安文艺复兴"的影响和推动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多位印第安诗歌史上杰出的诗人,乔伊·哈娇便是其中一位。在其诗歌创作中,哈娇拒绝主流文化的同化,在书写中回归印第安传统,融合印第安文化中独有的"说故事"和"灵视"等印第安传统和宇宙观,在部族文化的同时,重新追求部族及个人的自我定位。  相似文献   

5.
普通将骆宾王归入"四杰",或以"王杨卢骆"称。事实上,在初唐诗坛上,骆宾王是特别的,其诗作就颇能体现出其卓而不群的才情个性。通过"以意逆志"的方法,我们可以从其诗歌创作中体察到:诗人在建功立业的功利情怀主导下,纠缠于怀才与不遇、孤独与愁以及得失记忘之间的种种矛盾情结,进而探求诗人悲剧人生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6.
晚唐桂州籍诗人曹邺因出身岭南、屡举不第等原因萌生自卑心态,自卑意识在他的诗中有着或隐或显的表现。曹邺一方面以曹魏后人自居,向中原文化靠拢,一方面在诗歌创作中以复古诗人自许,通过文化认同与身份建构的方式来克服自卑心态。曹邺克服自卑心态,实现自我目标的文化动因来自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着精神,他最终以儒者的人格、复古的诗格享誉诗坛。  相似文献   

7.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以"简单而深邃"的风格著称。当众多现代派诗人努力摆脱传统诗歌的束缚,寻求新的诗歌创作模式时,罗伯特·弗罗斯特对这场改革似乎并不热衷,但以独特的诗歌创作手法和智慧的思考获得了社会的认可。从罗伯特·弗罗斯特对待传统诗歌的态度、写作视角、对工业文明的看法等方面与同时代许多现代派诗人的比较,说明其虽独立但不孤立。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种艺术都会面对着模仿与创造、继承与革新的困难,面对前人、特别是唐代诗人已经着力解说过的桃源母题,宋代诗人通过"翻案成章"、"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方法,开拓出桃源诗歌创作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肯尼斯.雷克思罗斯是美国著名的现代诗人、诗歌翻译家。他译介了大量汉诗,翻译策略颇具创意。他的汉诗英译体验深刻地影响着他的诗歌创作。而且,雷克思罗斯十分推崇汉诗与汉文化,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形成了极富中国韵味的"汉风诗"。他的英译汉诗,尤其是创作的"汉风诗",奠定了他在美国诗歌史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对美国现代诗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作为辽宁籍的知名女诗人,李轻松以其极富质感的语言和深邃的女性意识在当代诗坛独树一帜。从诗人的抒情意象解读出发,分析李轻松诗作中桃花意象与传统审美的现代性表达、铁之意象与前工业时代的文化想象、"微"意味与女性诗情的幽深书写,不仅可以觇见诗人女性意识表达的悖论性美学与自我体验,还可以呈现辽宁当代诗歌创作的实绩与风采。  相似文献   

11.
唐代古体诗所使用的句法手段和句法结构跟散文基本上没有什么两样,不过为了适应修辞的特殊需要,对各种句法形式的实际选择和运用所表现出的倾向性却明显不同于散文,同时和近体诗相比也有自己的突出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2.
张祜与韩愈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他们的诗学观念方面,其中既有相近的观点,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对《诗》《骚》的接受角度不同和对历代诗歌的评价不同是他们诗学观念的主要分歧,由此造成了他们各自诗歌的不同风貌。张祜的诗歌与韩愈的诗歌有很大的不同,已表现出中唐向晚唐过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清代词创作与词学理论的关系非常密切。其中又以阳羡词派领袖陈维崧、浙西词派领袖朱彝尊、常州词派宗主张惠言最具有代表性。三位词派领袖,创作各有成就,理论各有建树,体现出创作先行、理论自觉、双向互动、繁荣词派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4.
宋代是古代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一个时代,不仅远超汉唐,而且还为后来的明清所不及。在如此繁华的经济活动背景下,宋代的广告活动相当发达。本文从浩瀚的史籍中挖掘与广告相关的新史料,从这些文献记载中不仅可以看出宋代商家的广告宣传策略明确、广告宣传的手段花样出新、广告文案水平高超,还可以看出宋代广告活动的运作手法与现代广告原理及现代广告技巧有很多暗合的地方,如当时的很多商家已经不自觉地利用定位和广告包装制造差异化传播,通过系统的形象识别来提升商家形象。  相似文献   

15.
情色书写介于色情与情爱书写之间,伟大的情色书写,往往能在灵、肉之关系上达成微妙的平衡,处理不当,则很容易忽视"情"而滑向"色",落入铺陈肉体欲望与行为的色情陷阱;口语诗中以下半身写作为代表的凸显肉体感、在场感的理论主张,虽然对趋于僵硬、虚伪的体制化写作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他们的作品却没能担当这种叛逆美学的重任;他们凭借回到动物性肉体体验以获得艺术审美体验的希望,恰如南辕北辙无法实现。同样,通过表现生殖器快感去返回诗歌的本质,最终也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口语诗中的情色之作仅仅处于"物之诗"、"欲之诗"的阶段,必须经过情与美的洗涤与转换,才有可能上升为存在之诗、真理之诗,进而才配称为"人之诗"。  相似文献   

16.
边塞诗是中国诗歌园地中的一朵奇葩,源远流长,肇自《诗经》,盛于有唐一代。至元代,由于时空的巨大转变及创作主体的多元化,边塞诗被赋予了新的特点:远距离审美观照,关注内容广泛丰富,组诗形式创新运用,边塞旧题大量翻作。元代边塞诗扬弃了边塞诗的历来传统,在诗歌史上闪耀出自己的光芒并给后代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曹丕诗作“清丽”之美代表了建安诗歌的审美追求;他重视诗歌形式美——“诗赋欲丽”的审美主张由多种缘由使然;他的“诗赋欲丽”说是我国诗论进入审美时代的宣言,引领了魏晋南北朝重形式美的文学风尚。  相似文献   

18.
古代边塞诗派的成熟兴盛与大西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边塞诗的概念存在混乱现象。我们所说的边塞应该是指古代中央政权统一时候的边塞 ,即主要指沿着长城的走向所形成的地域。在国家处于分裂状态的割据政权之间的边界是不能算作一般意义上的边塞的。边塞诗的成熟和兴盛离不开大西北。没有大西北边塞卫国战事和奇丽风光 ,就不会有唐代的边塞诗派的兴盛与成熟。边塞诗在宋、元、明三代衰落了。边塞诗在清代取得堪与唐代媲美的成绩。  相似文献   

19.
意象派诗歌文体简明,格律自由,比较符合儿童的欣赏品味。意象派诗歌通常围绕一个或数个意象展开,有利于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描述性的、比喻性的、象征性的意象派诗歌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阅读,提高了儿童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古代亲情诗的源头,《诗经》在主题意境、典故语汇、表现方式等方面对后世亲情诗产生了深远影响。汉魏时期的亲情诗,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先秦已具雏形的思妇诗、闺怨诗、悼亡诗,在这一时期也确立了各自的类型特点以及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在表现手法和技巧方面,汉魏亲情诗学习了《诗经》复沓迭章、比兴等手法和《楚辞》的寄托方式,写景托情,情景交融,很好地表现了主题和感情。可以说,经过汉魏时期,亲情诗在表现人伦亲情方面已经具备了自己的特点,形成了较为多样的风格和题材(主题),成为独立的诗歌类型,从而迎来了是中国亲情诗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