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延莉 《理论界》2009,(8):32-33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是内在统一的,科学发展观是从发展的角度求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是从和谐的角度促发展,二者统一的基础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以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遵循客观规律,科学地、合理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为了人、依靠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统筹兼顾,协调各方,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构筑有效的协调机制,对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一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宪法与和谐社会联系紧密.宪法是民主政治的法律化,民主政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宪法是治国之法,法治是和谐社会的保障;宪法是权利之法,人权是和谐社会的目的和归宿;宪法是宽容之法,多元利益协调是和谐社会的标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宪法为前提与基础,充分发挥宪法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经济法理念与和谐社会的契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有利于促进经济法理念的弘扬,经济法理念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起着重要的指导和保障作用.以民为本,才能使社会充满活力;平衡协调,才能使社会公平正义;社会责任本位,才能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经济自由与经济秩序的统一,才能使社会安定有序.所有这些,都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可见,和谐社会与经济法的"以人为本、平衡协调、社会责任本位和经济自由与经济秩序统一"的理念不谋而合,具有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手段和目的的辩证统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目标的提出及其实践,赋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以新的时代内涵。意识形态的功能发展主要体现在:要在社会和谐理念确立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理论支撑功能;要在和谐社会价值目标建构的过程中不断拓展社会导向功能;要在和谐社会多元利益协调的过程中不断更新社会整合功能;要在维系社会和谐秩序的过程中不断优化社会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7.
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不断做好民族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快发展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维护稳定大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促进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和谐;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坚持以弘扬文明促进和谐。  相似文献   

8.
思想道德建设既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的道义基础,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的精神动力;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作为民族精神的凝结和核心,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发挥着教育引导作用,形成和谐社会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发挥着激励凝聚作用,形成和谐社会的创造活力和精神动力;发挥着协调沟通的功能,形成和谐社会的平衡机制;发挥着规范约束功能,是形成和谐社会公共道德体系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健康发展的标志.和谐社会是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和谐.女性"就业边缘化",会影响社会群体功能的和谐协调,会影响男女发展的和谐协调,会影响两性社会地位的和谐协调,会影响家庭生活状态的和谐协调,会影响社会整体的和谐协调.高度重视女性"就业边缘化"现象的解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是各种关系相对协调的社会状态,是不断消解矛盾和减少冲突的动态过程。只有每个人在尽可能的实现自己的需要、价值不断满足的前提下,社会才会呈现出一种相对和谐和矛盾相对减少的状态。需要社会不断的去提供更好的外部条件来实现自身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和谐社会应以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前提;以相对的满足人的需要与价值的实现为核心;以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为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