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一在《西游记》讨论中,神魔问题是一个聚讼纷纭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对孙悟空的基本评价,影响着人们对作品主题的认识。为了不使讨论过于枝蔓,有必要先作两点说明:其一,《西游记》是在民间流行的神话和传说的基础上产生的,甚至有许多重要情节都来自元代的《西游记平话》,因此它不是吴承恩的独立创作。但是,与以前一切取经故事相比,《西游记》在主题、人物、结构和语言等方面都有创造性的改变,成为一部“神骏丰腴,逸趣横生”的杰作。正如郑振铎所说:“吴氏以他的思想和灵魂贯穿到整部《西游记》之中。”(《中国文学研究·〈西游记〉的演化》)我们应该把《西游记》作为一部有着整体艺术构思并体现着吴承恩的“思想和灵魂”的长篇小说来理解。其二,读《西游记》的人,往往很自然地由神魔联想到当时的社会,并不觉得神魔世界离现实生活太远,这是由于作者颇为自觉地把自己对社会的某些认识和理解融入了对神魔形象的描写之中的缘故,因此,我们应该承认神魔有象征意义,或者说有寓意。作者的《禹鼎志序》可做旁证。《禹鼎志》是作  相似文献   

2.
清代《西游记》道家评本解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袁世硕 《文史哲》2003,(4):150-155
由近人的论述反观古人的解说 ,发现有清一代道家垄断了《西游记》的评说。《西游证道书》首发其端。《西游真诠》大张其说 ,后出之评本均依从之。都是将《西游记》附会为隐喻道家的修炼之道的书 ,其目的就是借这部为人爱读的通俗小说 ,传布其教 ,招徕信徒 ,挽救道教日益衰落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从小说向影视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典名著《西游记》以其丰厚的人文蕴涵与圆熟的叙事技巧,成为影视改编的一种取之不竭的资源;但是,不同的影视制作者在改编《西游记》时,内涵重铸的向度和外延重塑的方式却迥然相异。迄今,《西游记》的影视改编版本已有数十种,以改编方式为线索,对这些版本进行梳理和阐释,可以发掘出语言艺术向音像艺术转型的一些普适性规律和特有性规范。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中围绕男女情欲展开的情色叙事是小说艺术价值的重要一环,这些情色内容或以插科打诨方式的随意点染,或铺陈笔墨细腻描摹,但从总体上来看又局限在情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阶段,表现出作者既欣赏又克制的创作态度,有着独特的审美快感。小说以游戏化方式来展开情色叙事,并充分融入喜剧技巧来提高小说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可以说《西游记》的情色叙事是在小说的成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同时也受到中晚明的文化思潮与社会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朱供罗 《云梦学刊》2007,28(1):124-126
圆形叙事模式是一种叙事结构模式,指文本叙事从起点出发,经过一个叙事过程,达到叙事终点,由起点到终点并不是按时间顺序自然发展的一种直线性叙事,而是终点又回归到起点,并对起点有所超越而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近似的“圆”。《西游记》的叙事模式正是圆形叙事的经典。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的宗教思想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中的佛教思想为之显著。首先孙悟空早期好比“善心”迷失,“贪欲”膨胀了人心。经过500年的修炼,已开始“悔过自新”;又经菩萨点化,还必须在取经道路上,经受各种锻炼和考验。其次在情节方面,受《敦煌变文集》的影响显著。再次受佛教思想影响的消极方面,主要表现在宿命论、因果报应和佛法无边的思想。最后《西游记》中的佛教思想与儒道思想已出现弥合互渗的趋势,这与历史发展的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尘埃落定》的神秘主义叙事与藏族苯教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探寻《尘埃落定》的神秘主义叙事出现的原因时,研究者普遍认为这是阿来受魔幻现实主义思潮影响,借鉴欧美小说艺术表现手法的结果,从而忽略了藏族苯教文化中的巫术观念、灵魂观念和征兆观念在《尘埃落定》神秘主义叙事建构中的美学意义。研究发现,《尘埃落定》中的神秘主义叙事更多的是来源于藏族苯教文化,本土民族文化资源是作品神秘主义叙事的根基。  相似文献   

8.
崔炼农 《江汉论坛》2006,(8):110-114
《孔雀东南飞》诗继承了汉代乐府古辞的叙事传统,结合了“弃妇”、“殉情合葬”、“烈女”等传统母题,叙事方式和整体结构安排因情节扩展和篇幅增长均有相应发展;其叙事风格与后汉辛延年《羽林郎》非常接近,受古辞《陌上桑》“日出东南隅”影响较大,不仅迥异于以程序语句为框架的《木兰诗》,更与魏晋文人书面化程度较高的叙事作品有别。由于其文本形式的各个方面均与现存汉魏时期的文献材料密切相关,《孔雀东南飞》诗当为汉末建安文人拟乐府作品。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文本潜藏着儒道释三种思想混杂的“生命即游戏”的美学主题,表现等级森严的世界模式和“取经修正果”的人生价值观.在艺术表现方面,混合的母题结构和循环的叙事策略及其重复性的空间描写构成其审美特性.简言之,《西游记》是一部思想内涵有限和呈现世俗化美学趣味的民间文学文本,游戏性和娱乐性是它最重要的艺术价值构成,荒诞和非理性则是其重要的审美修辞.  相似文献   

10.
论《三国志演义》与《通鉴》《通鉴纲目》之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纪德君 《学术研究》2004,(5):130-134
三国志演义》的整体叙事框架主要源自《资治通鉴》和《资治通鉴纲目》。其外在的结构体式 ,诸如分卷、分则、立题目 ,每卷标明所叙之事的年代起迄 ,以及正文中常常标出纪元朝号等 ,都显示了《演义》与《通鉴》、《通鉴纲目》的密切联系 ,其内在的叙事结构也基本上是“通鉴”式的 ,其帝蜀寇魏的思想倾向 ,也明显受到了《通鉴纲目》的影响。因此 ,研究《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 ,应充分重视《通鉴》和《通鉴纲目》曾经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胡义成  张燕 《阴山学刊》2001,14(3):39-45
古传<西游记>是全真教龙门派开创者丘处机所撰."五四"后,鲁迅、胡适等新进学者推定吴承恩是唯一作者,完全否定<西游记>与龙门派的关系.从元初关中陇山道教文化区有关史料分析,<西>直接祖本<西(平话)>,系丘祖高徒史志经弟子作.应将其与吴并列为<西>之作者.  相似文献   

12.
隋国庆  郭志敏  隋幸华 《云梦学刊》2005,26(2):50-52,134
《西游记》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所掌握的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巧妙地介绍了我国古代的一些自然科学成就;《西游记》生动地描述了古代人们对一些自然现象的理解,也介绍了一些奇异的自然现象;《西游记》描绘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深刻体现了自然界生物的依存关系和生态规律;《西游记》中富有众多的科学幻想故事,并且许多科学幻想在现代已经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13.
蔡铁鹰 《晋阳学刊》2008,(1):106-111
“视点西移”指近20多年来《西游记》研究的目光投向了由“西域”这个概念扭结起来的历史、地理、宗教、民俗等领域。对《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误读,是近百年来《西游记》研究踟蹰不前的根本原因;而纠正误读之后,《西游记》研究打开了相当多的全新领域,一个复杂丰富,舒展有序而又能够融受现有基础资料的成书演化线路也被初步勾勒出来。对于更具文化纵深的进展,我们有理由期待。  相似文献   

14.
以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西游记》为研究材料,运用了“韵脚字归纳法”、“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押[-m][-n]韵尾的诗词韵脚字进行系联,将具体韵部与《中原音韵》的相关韵部对比,指出明末汉语江淮官话的语音特点。对比结果发现:《西游记》近体诗涉及[-m][-n]韵尾的韵脚字可归并为真韵、先韵、寒韵、桓韵四部,词韵中涉及[-m][-n]韵尾的韵脚字归并为真韵、寒韵两部;同时印证杨耐思先生的观点:16世纪初汉语官话[-m]韵尾已经完成转化;江淮官话中寒桓分韵的语音特征自中古.明末.现代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蔡铁鹰 《晋阳学刊》2006,(2):96-102
队戏《唐僧西天取经》是《西游记》演变过程中失落已久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表明了《西游记》的取经故事在宋元时期曾经依赖于三晋地区的戏剧形式而迅速生长增殖。它的重新发现,启示我们还有更早的原生取经故事,也使我们注意到杂剧《西游记》对佛教的孙悟空取经猴与道教的闹天宫的齐天大圣猴的文化整合,使得我们可以重新厘定《西游记》成书过程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6.
"心猿"作为孙悟空的代称,频频出现在《西游记》(百回本)的文本中,直接的源头并非佛教,更不是明中后期的阳明心学;这种特色鲜明的话语现象,是全真道带来的,再具体些讲,是受到王重阳、马丹阳著作影响的结果。这恰可证明唐玄奘取经的事迹的传播与演变,在"诗话"、"平话"环节之后,全真道染指于这一影响广泛的故事。教中某无名氏把已有的素材同自己的教义比附、熔渗,又发挥想象力,增加、丰满了不少情节,使得《西游记》成为辅教、布道的讲唱材料,其后,又有"华阳洞天主人"——对于道教不那么友好的人士在道教失势的时代背景下,从头整理、加工、定型,从而一定程度削减了全真道的色彩,并转变了全书的宗教立场(由道教辅教转为扬佛抑道),加入了玩世、骂世的内容,于是形成了"世德堂本"。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瘟疫频仍,经常爆发天花、霍乱、鼠疫、疟疾等重大疫情,给劳动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由于民智低下以及医学卫生条件的不发达等原因,许多人只能听天由命,出现求神驱鬼等消极迷信的思想。现代文学真实地展现了疫灾之下迷信之风盛行,产生了招魂、求神、躲病等形形色色的迷信救治现象。  相似文献   

18.
理性、人性和美--希腊神话拟人特征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希腊神话中,神人同形同性是其突出特色,首先表现在神人外貌的相似,其次是心理、性格和行为的相似.神的社会组织和生活起居实为人类社会的翻版.希腊神话中虽然残留着自然和兽形的遗迹,但社会属性较高的大神都实现了完全的拟人化.希腊人将兽形的、怪诞的、恐怖的形象留给了代表原始的、无序的、未开化的、非理性的、象征自然蛮力的自然界精怪和老一辈神祗,而将美好的人类形象留给了象征理性、文明、和谐和宇宙新秩序的奥林波斯天神以及象征自然界温和力量的自然神女们,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希腊神话明显排斥人格化的图腾动物.希腊神话的拟人特征可能有其近东渊源,但希腊人将之推向登峰造极的地步,这是希腊人的理性、人性和审美情趣决定的,是希腊宗教世俗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后现代主义的相关理论分析香港无厘头电影<大话西游>.着重分析了该影片对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颠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传统主题的颠覆、对传统形象的颠覆、对传统叙事手法的颠覆.其颠覆有其成功的一面,它融入的现在元素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具有一定的娱乐功能;但另一方面,它又会造成传统故事精髓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