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现代小说的空间形式是小说文本叙事的重要内容。"空间"在毕飞宇的长篇小说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对细节的重视与关注,完成了对易逝"时间"的补充,是小说空间叙事功能的体现;对空间节奏的把握与个体空间的凸显也使得其长篇小说拥有了自己的文本特征。当然,这些与作者对"宏大"小说的理解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亨利.詹姆斯的作品《一位女士的画像》不同于传统的叙事小说,作者采取描写人物生活中的某个时刻及其内心活动来代替传统小说中的顺时性、直线性叙述,从而体现出现代小说在叙事方式上的空间化。通过探究亨利.詹姆斯小说的叙事空间的运用技巧,分析小说中的空间运用及其审美功能与叙事功能,进而探讨詹姆斯式叙事方式所具有的现代风格。借由空间在现代社会中占有的极大的重要性,来探寻处于变迁社会下的人们对自身处境的思索和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3.
菲利普·罗斯的"被缚的祖克曼"三部曲蕴含着丰富的空间叙事艺术。链条式的空间叙事结构把围绕着内森·祖克曼而发生的时间跨度很大的复杂事件表现得清楚明了;小说中"灯塔式"空间、"家园式"空间、"牢笼式"空间构成的多层次叙事空间,将家园、城市、国家、全球范围内的大事小事戏剧性地联系在一起,强化了小说的叙事功能。此外,作者在虚构的故事空间中展现了同化、异化、种族冲突、文化冲突等众多主题,形成了主题的空间聚集效应。分析"被缚的祖克曼"三部曲中的空间叙事艺术能为解读罗斯的文学创作思路与文化立场提供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对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盲刺客》中女性叙事空间的建构展开分析。文章兼具经典结构主义叙事学与女性主义理论视角,从多重女性叙事声音、叙事节奏与层次、隐喻的叙事系统等方面探讨了《盲刺客》如何展现处于失语状态的女性生存境遇,并借由文本中的隐喻象征系统打开新的叙事空间,建构起女性书写的权威。   相似文献   

5.
托马斯·哈代的《无名的裘德》极具空间叙事特点。小说呈现出三大空间:亦真亦幻的"威塞克斯"空间,哈代在小说中沿用"威塞克斯"这一真实历史名称,设置了小说的悲剧空间;人物挪移的地理空间,小说以六个主要地点为空间肌理,勾画出裘德无法逃逸的人生悲剧;自然与城市的对立空间,裘德试图离开农村的自然空间进入城市空间,却成为两个空间都抛弃的边缘人,没有自己的空间归属。这些空间叙事都深化了小说的悲剧主题。  相似文献   

6.
《南柯太守传》的故事空间可以分成现实空间与梦境空间。在其叙事中,故事空间一方面作为“行为的地点”,承载着人物的各种活动,更与人物的活动一起构成场景,支撑起整篇小说的基本骨架,建构起叙事脉络;另一方面,其梦境空间以及现实空间中的蚁穴作为“行动着的地点”,在凸显小说的叙事意蕴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小说所呈现出的基本时空特点便是空间维度的强化与时间维度的淡化,以及利用空间来表现时间。  相似文献   

7.
语象叙事是对传统主体线性结构与时间叙事模式的反叛和颠覆,并为视觉书写和意象再现提供更为开阔、更加精准的空间视点。贾平凹的小说蕴含着明显、独特而复杂的语象叙事痕迹,其作品描绘的一幅幅连续性、生活化和语境化的乡土场景,以语赋形于现实的千姿百态,实现被"遮蔽"乡土空间的语象再现与叙事重构。作为当下乡土文学的旗帜型作家,贾平凹个性化的创作实践不仅是对乡土审美观照方式的根本转变,也是对空间记忆基点的深度寻找,更是对文学叙事转向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理论是中国古代空间叙事理论遗产,评点家把自己的批评眼光落在叙事中的空间意味和空间功能上,关注空间问题,以空间为评点的基础和出发点。本文梳理空间叙事理论概念,对此进行整合与比较辨析。空间叙事与时间叙事共存于文本之中,它们的关系表现为时间的形态化、空间化。古代小说评点的空间叙事理论非常丰富,也非常突出,需要进行认真细致的遗产清理,填补这方面研究的空白,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古代评点的空间叙事理论,与西方重视时间的叙事理论相对话。  相似文献   

9.
崛起于80年代后期的新写实小说对当时的小说创作理念进行了大胆的质疑与反拨,但这种反拨有一些矫枉过正了。90年代的社会现实变化要求新写实作家从困惑彷徨的精神状态中走出来,重新扛起现实主义精神大旗,积极借鉴小说叙事艺术探索的成果,对新写实小说叙事进行调整。90年代,新写实作家在保留新写实小说叙事合理性因素的基础上,拓展了小说的叙事空间,强化了小说的故事性特征,丰富了小说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10.
崛起于80年代后期的新写实小说对当时的小说创作理念进行了大胆的质疑与反拨,但这种反拨有一些矫枉过正了.90年代的社会现实变化要求新写实作家从困惑彷徨的精神状态中走出来,重新扛起现实主义精神大旗,积极借鉴小说叙事艺术探索的成果,对新写实小说叙事进行调整.90年代,新写实作家在保留新写实小说叙事合理性因素的基础上,拓展了小说的叙事空间,强化了小说的故事性特征,丰富了小说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11.
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表现出典型的空间叙事特征。小说中选取的三个关键的地质空间对烘托氛围、塑造人物和表现作品主题起到了重要作用;时空体空间共时层面布里奥妮和罗比处于运动趋势,而塞西莉亚处于静止趋势,这不仅与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相吻合,而且反映了历史事件对个人命运的影响;历时层面布里奥妮的运动呈现环形运动的特征,这种环形运动的轨迹反映了布里奥妮从懵懂无知到自我悔过的成长过程。"多重视角转换""并置""闪回""重复"等手法使该小说取得了叙事的文本空间,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学界关于米兰·昆德拉作品的时间叙事的关注和研究很多,但对其空间叙事的研究却很少。鉴于昆德拉的新作《庆祝无意义》的空间叙事极具特色,本文首先聚焦于故事空间叙事的运用手段和分类,然后通过空间叙事与故事情节对空间构建来探讨小说的主题。此过程中会有很多新发现,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题旨,感受昆德拉空间叙事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3.
《坠落的人》是唐·德里罗反思"9·11"恐怖袭击事件的重要文学作品。小说结构上重要特点是采用非线性叙事结构,叙事的时间不再遵循物理时间,时间线被打乱,具体表现在碎片化叙事和环形叙事。碎片化叙事主要表现在小说中叙事的时间、空间不断转换,具有无序性、碎片性;而环形叙事主要表现在小说的开头和结尾的叙事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形。结构为主题内容服务,这样的非线性的叙事结构突出了"9·11"事件对美国人民造成的重大创伤,虽然人们在不断疗伤恢复,然而,伤痛却很难彻底从记忆中抹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封闭空间的家族小说的界定和分析封闭空间家族小说的叙事因素,来探讨封闭空间的家族小说的体裁特点。  相似文献   

15.
论叙事空间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事空间结构由于无形和不确定而成为叙事理论中的难题,其理论演绎的轨迹旷日持久、充满论战而仍无定论.从史的角度聚焦叙事空间、叙事空间的表现形式和叙事空间化阅读这些核心概念,可以发现叙事空间结构是由时空轴,即水平叙事轴和垂直叙事轴建构的.这一坐标的发现为空间化诠释叙事文本奠定了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6.
马克·吐温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所采取的空间叙事策略,展现了处理空间与空间、空间与时间关系的高超技巧,凸显了哈克在空间的逃逸中重构自我精神世界的主题,完成了小说中文本意义的建构,进一步展现了这部经典小说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从时空叙事视角,重温这部经典儿童小说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相同体裁儿童作品的创作意图、欣赏其独特艺术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小说叙事学理论的引入与发展,使得小说叙事艺术的研究热度不减,这一点在清末民初小说叙事研究中体现得尤为显著。清末民初正是中国小说的叙事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叙事模式转变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产生的"新小说"大都在叙事艺术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继承与革新。其中,《老残游记》体现较为明显,从对"史传""诗骚"叙事传统的继承,到对叙事视角的转变,并与西方"报章体"相融合,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中具有代表意义,并进一步推进了小说叙事艺术的继承与革新。  相似文献   

18.
在萧红的创作生涯中,其小说的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及叙事模式前后有着较明显的变化:叙事视角由全聚焦转向内聚焦,由成人视角转向儿童视角;叙事结构由线性时间结构,逐渐转向为淡化时间顺序的多重空间结构;叙事模式则由以情节叙述为主转向以情感和情调氛围的营构为主。这些变化,对萧红来说,是一个天才作家在成长中不断寻求最好的、最适合自己个性的表现方式的过程;对现代文学史来说,是新文学在发展中不断突破旧的文学形式、拓展审美空间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9.
空间意识构成了卡夫卡小说的典型特征.在卡夫卡小说中,空间不但为主人公的活动提供了背景,其本身也是主人公存在状态的一种象征.从互文角度考察,卡夫卡主要作品中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叙事空间:封闭的私密空间表现了作家作为流放者和边缘人的空间焦虑;过渡的空间象征了作为流放者的无定点性;而不可企及和超越的空间则体现了作家在形而上境界的执著追求.卡夫卡的空间意识为当代读者认识20世纪小说叙事的美学特征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20.
西西自传体小说《候鸟》采用儿童视角,叙写了林素素一家为躲避战乱迁往香港的故事,其叙事结构具有细节化和碎片化的特征,语言具有鲜明的儿童化特色.儿童视角下的叙事态度较为平静,却蕴含了一种悲悯情怀.若借卡尔维诺所述的"轻逸"而观之,儿童视角下的语言和感受尽管表面"轻逸",但它却表现了历史之沉重,写出了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