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在有图有真相的自媒体时代,官员干部“笑场”往往是件高风险的事儿。最新的例证发生在安徽阜阳,一段视频显示,面对在强拆现场痛哭的拆迁户,一信访干部不时“哈哈哈”发出笑声,并说“不服告政府”。日前,当地政府确认该干部“现场表现不当”,责令其写出深刻检讨,并向广大网友道歉。  相似文献   

2.
中共十六大以后,新兴的企业家阶层入党、从政的障碍基本廓清,成功的商人转变为举足轻重的官员似乎只是一个个人兴趣和特长的问题。在中国,一个从来就不是官场中人的人,半途出家,凭借自己的努力而能顺理成章地跻身官场,且还受到国家权力的支持和保护,应当说是前所未有意义重大的事情。从干部来源的角度看,这本身就是一件重大的政治变化:商人从政打破了只有“干部”才能当干部的惯例。从某种程度上说,让并非是“干部”的人去当干部,也许可以视为中国政治中更广泛地公民参政的第一步。不过,与其把商人从政看作政治体制改革的全部内容,倒不如将…  相似文献   

3.
兼职心态录     
张立在机关办公室工作,妻子在团委,一个孩子读书,也在机关幼儿园,住着机关的房子,享受干部待遇,每月领国家200来块工资,算来也还可以。近几年来,一个个原来不如自己的同学,一件件家用电器一件件时髦衣服抖了起来,相比之下,自己倒有了一种寒酸感。  相似文献   

4.
张海林 《决策探索》2011,(15):26-27
干部工作日志分上午、下午、晚上三阶段;每页印有名言警语,如“一天做不了一件具体事是耻辱与无能”  相似文献   

5.
时下,人们常把组织部门的考察人员称之为“伯乐”。这些当“伯乐”者大多具有较高的基本素质,但是在“相马”时,有的业务精通,实际工作经验丰富,对干部考察得比较准,为组织用好干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有的由于业务生疏,实际工作经验相对不足,考察中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往往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据其考察结果所用的干部不是难以胜任本职工作,就是容易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由此可见,要真正当好一个“伯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当“伯乐”者必须具备一定基本素质并经过相应的培训和测试,从而为做好干部考察工作打下基础,从而更准确地识别“千里马”。  相似文献   

6.
耿显榜 《领导科学》2003,(21):10-11
“律己宜带秋风,处事宜带春风”,是清代学者张湖在《幽梦影》一文中讲的一句名言。他用“秋风”作比喻,指出对自己要严格,善于约束自己的行为,克制自己的欲望,解剖自己的灵魂,以求“心底无私天地宽”。同时,用“春风”作比喻,指出对别人要宽容厚道,善于推功揽过,平等待人,以求“乐为善”。这句名言,用雷锋同志的话来解释,就是“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组织部门是管党员、管干部、管人才的部门,组工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到组织部门的整体形象,这就决定了组织部门的干部…  相似文献   

7.
张道刚 《决策》2006,(5):1-1
今年又是换届之年。在新一轮地方党委换届中,数十万干部的进退留转不仅成为党内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也是对许多领导者人格魅力及其“政声”的一次集中检阅。  相似文献   

8.
现在,在少数干部特别是一些年轻领导干部中,有一种很不好的现象,就是热衷于编织关系网,在上级领导机关为自己寻找所谓的“靠山”。有的干部不是扎扎实实工作,而是通过老乡介绍、朋友撮合、与领导干部子女套近乎等手段,想方设法与领导干部“零距离接触”;有的拐弯抹角认  相似文献   

9.
宗文 《领导广角》2000,(12):8-10
在许多人的脑海中,中国的领导干部与国外同行相比似乎有一个最大的优势,“能上不能下”。“只要不出大的事故,当国家干部肯定是一辈子的差事。”然而今年以来,这件事情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中组部在深圳龙岗等地试行的“处级科级干部引咎辞职和投票表决制度”成了一个信号,中国的干部可能将不再是终身的职业了,在任期内不干出点事业,你的饭碗就端不牢了。  相似文献   

10.
切实转变作风.让群众在干部服务中得到实惠。在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中,我们开展了“百村千人进万家”活动,组织县乡千名干部进农家门,听农家言,帮农民富,解农家难。去年以来,县四家班子领导干部带领县、乡1000多名干部进驻全县500多个村,帮助村组农户找准一条致富路子,扶持一个生产项目,开发一个拳头农产品,办一两件实事好事。县、乡干部驻村人户征求意见上千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500多个,帮助村  相似文献   

11.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开展得如何,关键在于党组一班人。基于这一认识,我们京山县地税局党组一班人把预防职务犯罪作为解决地税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廉政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我们首先是要求县局班子成员带头廉洁自律,在执行政策上不乱开“口子”,不收“人情税”,不办“关系税”。县局班子坚持集体决策,实行决策民主化。  相似文献   

12.
述职报告,是干部就任期内自己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所撰写的自我评述性文字材料。它要求被考核的干部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自己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做出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总回顾、总检查和总评价。撰写述职报告,要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一、正确处理“成绩”与“问题”的  相似文献   

13.
蔡恩泽 《领导科学》2001,(18):44-45
一场触及县乡机关干部“饭碗”的机构改革行将开始,“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向比较平静的县乡机关大院开始骚动起来。改革“改”到自己的头上了,何去何从,大大小小的“官员”们在议论、在盘算、在猜测,浮想联翩,心态各异。……  相似文献   

14.
“平民”,即老百姓,是相对于干部来说的。干部就是干部,平民就是平民,不能说县委书记、局长、乡长就是平民,如同不能说你平民(老百姓)就是干部一样。从起先锋模范作用的角度论,毛泽东还明确说过共产党、干部“不能把自己混同于普通老百姓”,因为那样就降低了标准。这也说明了干部和平民不一样。那么,“平民意识”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5.
《决策探索》2014,(15):84-84
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远不是撤并几个部门、调整一批干部那么简单,这些仅仅是“物理变化过程”,更难的是“化学变化过程”,是政府自己“瘦身提效、内提素质、强身健体”。  相似文献   

16.
张克文 《领导文萃》2005,(7):112-117
阶级斗争年代,单位党委书记作一次报告,可以与所有的员工说话,不管你是青年人、老师傅,是工程师、操作工,一套革命话语系统就可以打遍天下。可是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开始多元化了,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党务干部还想用同一套话语来说话,就会面临“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尴尬。有时党务干部与一些白领员工谈一个严肃的话题,他们都觉得自己那套革命话语很难说得出口,譬如“各条战线”啊,“战斗堡垒”啊,等等,于是用一种调侃的方式把它说出来。面对党的不同工作对象,党务干部普遍地觉得自己难以说话。有的同志自嘲…  相似文献   

17.
如今 ,各单位冠以“总”字头的职务、职称的人越来越多了 ,见面尊称“某总”也就成了一种时髦。联想电脑公司机构多、网络大 ,称得上“总”的干部就有200多人。见面开会 ,喊“某总”的声音此起彼伏 ,可现在员工对他们则是直呼其名 ,连总经理杨元庆也不例外 ,这应算是一件新鲜事。据悉 ,联想电脑公司之所以要扭转这种称呼习惯 ,是因为他们发现 ,有些领导很在乎带“总”的称谓 ,并把它作为一种权威的体现 ,久而久之 ,员工也就将此变成了一种约束。其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称谓带“总”不利于干部的能上能下。如果一个人习惯于被下属喊作“总…  相似文献   

18.
领导论丛     
正年轻干部要争当“五型五好”干部潘智年轻干部要积极锤炼、提升自己,争当“五型五好”干部。一要品德好,做勤学善思的学习型干部。自觉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坚持磨砺品行,筑牢人生基石。二要心态好,做积极向上的阳光型干部。调整心态“戒躁气”,脚踏实地,沉下心来,认真工作;摆正心态“接地气”,向群众学习,为群众排忧解难;端正心态“讲正气”,积极乐观、见贤思齐、奋力拼搏,做阳光型干部。  相似文献   

19.
当干部的一定要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要站在他们的角度来想事儿,这才能解决问题从7月初起,重庆市组织机关和区县数千名干部“大下访”,集中处理群众上访信件,两个多月就解决了13000多件长期悬空、久拖不决的信访案件。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促使人们的思维和观念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其中,一些领导干部的“官”念也正在嬗变——年轻干部亦“让贤”就是其中之一。多年来,“让贤”多为年老体弱、力不从心者,而年岁不高的干部似乎是只能“上”,不能”让”,更不能“下”。然而最近媒体报道的一件事,却令人耳目一新:泰州市某部门有位担任正职的年轻官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