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是冷战结束以来逐渐兴起一个理论流派,塔米尔是其代表人物之一。本文分析了塔米尔的成名作《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讨论了它的理论前提、论证逻辑以及理论主张。通过这种分析讨论,本文试图揭示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的核心观念。在本文的分析中,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并不是如塔米尔所坚信的那样是一种温和的或者文化的民族主义。在对其理论前提、论证逻辑的分析之后,我们认为,塔米尔的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的实质是一种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2.
如果象马克思主义者所力主的那样,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那么,民族斗争或民族主义的作用又是什么呢?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非常直截了当的:民族斗争仅仅是阶级斗争的一种形式。这一观点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表述的,得到了列宁等较多的近代理论家的详尽阐发,并为今天绝大多数马克思主义者所接受。但是,它也遭到许多马克思主义者和新马克思主义学者的抵制。在他们看来,民族主义不是阶级斗争的一种形式,甚至也不是阶级斗争的产物,而是一种独立存在的力量,是历史的第二动力。  相似文献   

3.
自由观念和民族主义是相容的。实际上现代民族主义的思想内核——自决观念即源于自由思想。康德的政治哲学尤其是其中的意志自由理论构成了民族主义思想的隐秘的源头。经过费希特和赫尔德等德国浪漫主义者的改造,自由观念最终演变成了民族自决的主张。自由观念与民族主义存在的内在关联说明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并不是严格对立的意识形态,二者存在相互融合的可能性,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理论即是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白人民族主义从产生到实施都是消极的。与此不同,黑人民族主义则具有积极和消极两种发展源流。白人民族主义是基于压迫和剥削非洲民族的种族主义,没有后者它就无法存在,因为后者是作为否定概念之肯定概念而存在的。白人民族主义是一种派生的、依附性的和矛盾对立的概念,它既需要而又惧怕非洲民族主义。非洲民族主义自始以来就基于历史力量,这些力量导致了南非一些伟大民族的形成:祖鲁人、科萨人、索托人和茨瓦纳人。这些  相似文献   

5.
郎维伟  黄钰 《民族学刊》2019,10(6):78-82, 133
民族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的基础性概念,经典作家对民族主义的论述并不鲜见。但是,在国内研究民族主义的专著或论文中,某些作者习惯直接或间接引用——“民族主义则是一种狭隘的民族意识,是一种对自己民族的偏爱。民族主义可以分为进步与反动两种类型,但从本质上讲,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民族观的核心,因而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逐步消亡。”把这一段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同论述或观点。根据这些作者提供的出处经核查和佐证证明为误引,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应提倡科学严谨的学风,阅读原文是最起码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民族、民族主义之我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族”并不是一个现代概念 ,早在近代以前 ,民族形态便已经存在 ,这源于民族内部的单系进化规律。民族的形成方式多种多样 ,近代西方民族的确立只代表了民族发展的一个方向。民族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概念 ,在近代以前它表现为“前民族主义”(priornationalism)。民族主义是主、客观因素结合的产物。民族主义的内核是个人权利 ,它对民族整体利益往往表现出一种张力  相似文献   

7.
处于弱势或上升阶段的民族需要民族主义作旗帜、作武器 ;在同一个国家里 ,民族主义可能被不同的利益群体所利用 ,因此它可以振兴一个民族 ,也可能葬送一个民族。谋求发展的国家必须以正确的理念和方法使民族主义成为整合国家力量的武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中华民族必须用全新的、富有包容性的精神和内容充实民族主义 ,正确地对待历史和外部世界 ,反对民族虚无和民族自大。由于我国不是单一民族组成的民族国家 ,因此必须强调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但中华民族不是五十多个民族和无数个生活群体的简单相加 ,也不能用某一种或某几种特殊的精神产物作简单的概括。在现代国际关系中 ,拥有实体性质和法律效力的是国家而不是民族 ,因此 ,在交流、宣传等活动中必须突出国家意识而不是突出民族意识 ,从而尽早完成从“民族国家”到“国家民族”的历史性转移  相似文献   

8.
论文化认同的形成和民族意识的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民族主义的基本前提是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 ,这是民族主义研究领域的学者们已经达成的最重要的共识。但是许久以来 ,绝大多数学者只是把它作为一个不证自明的公理性预设 ,认定每一个民族成员对于本民族的同胞和本民族的文化都有一种天然的认同感 ;民族意识觉醒于殖民主义时代 ,其结果表现为民族主义。而很少有人对此进行理论考察。事实上 ,要想厘清民族主义的来龙去脉 ,特别是要想认清民族主义的基本属性 ,就不能回避民族意识和文化认同问题 ,因为它们决定了民族主义的基本特性。本文所要探讨的正是这一重要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9.
《想象的共同体》中的"民族"与"民族主义"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和“民族主义”在概念界定上的模糊及由此导致的实践层面上的泛滥,使它们成为某种不言自明的东西。一系列贴上民族主义标签的伪命题有助于政治色彩的动员,却无益于认识民族主义的本质。对于它们的历史根源及历史变迁,不同领域的学者有其各自不同的视角,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①一书中就试图从人类学的角度对民族主义这个“异常现象”提出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解释。一、民族产生的根源安德森开宗明义地给民族下了一个定义:“它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成为本质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inherentlylimite…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社会政治思想的民族主义论述的是民族与国家应当一体的理由,而作为一种社会政治运动的民族主义却难以实现民族与国家的一体。由此,民族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困扰了人类社会数百年,并引起各种民族冲突。本文作者从分析文化民族、政治民族与法律民族的关系入手,试图为民族主义建立一种框架,并认为基于政治民族和法律民族的国家民族主义终将取代基于文化民族之分的联邦主义。  相似文献   

11.
王淑兰 《民族学刊》2022,13(11):18-27, 143
西方学界对民族主义研究极为丰富,然而对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观的研究却常常陷入“碎片论”“困难论”“割裂论”等各类误读。在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观的研究进行比较、批判的基础上,中国学界积极推进了对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观的整体性研究,呈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观的突破性研究,体现了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观研究的一种超越。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观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这种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对思考和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历史的进程已经表明,只有在每一个民族形成了自己的民族国家作为民族主权和平等的表现形式,每一个民族都摆脱了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势力的统治时,南斯拉夫各民族才成功地进入真正的联合并建立他们共同的国家。这种自由联合并不是历史的暂时现象,而应该是每一个民族都可以享受的权利。这就是说,联合本身不能意味着民族主权和民族自决权的结束和消灭。在每一种具体情况下,在共同的国家解决每一个问题的时候,每一个民族都必须重申它的主权,必须保留它的自由选择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从民族主义与现代化关联的角度对中东民族主义进行深入探讨.在西方历史中,民族主义与现代化是一种正相关关系,但中东民族主义作为第三世界民族主义,它与现代化的关系则要复杂得多.一方面,中东民族主义对现代化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中东民族主义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种种困境.而全球化进程又从理论与现实两方面削弱了中东民族主义的权力基础.文章认为,在当前,中东民族主义已逐渐由一种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革命力量,转变为一种落伍、保守的力量;惟有超越民族主义,才能实现中东富国强民的梦想.  相似文献   

14.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一书可谓当今民族主义研究的经典之作.正如作者自己所言,他是从一种富有"哥白尼精神"的方向上,对民族主义的起源和散布进行新的阐释,提出充满创意的"民族"定义:"它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为本质上是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安德森,2005:6)这个定义中极富冲击力的是"想象"一词.何谓想象?想象何以可能?如何进行想象?  相似文献   

15.
文化民族主义刍论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长期以来 ,政治性似乎成为民族主义的本质特征 ,这使人们忽视了文化民族主义的重要意义 ,因而极少从学术上给予重视。在西方学界 ,文化民族主义被当作非西方民族主义的代名词。 40年代科恩给文化民族主义定下的“保守、落后、非理性”的基调 ,至今仍主导着人们的观念。本文追溯了赫尔德的思想 ,旨在还文化民族主义一个本来面目 :它的原生形态是自由、平等、和平与开放的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分类的角度梳理了民族主义这一概念,区分了民族主义的两种理想类型:以对理性和个人自由的强调为基础的自由主义(或称公民的民族主义),以对非理性的浪漫主义和作为群体权利的强调为基础的族裔民族主义。这两种民族主义,构成了民族主义连续谱的两端,各个国家或地区实际的民族主义,位于这两端之间,或靠近自由主义的一端,或靠近族裔民族主义的一端。  相似文献   

17.
“文化民族主义”是“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它以不同形式出现在世人面前。本文认为,原生形态的“文化民族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和民主政治有所发展而又相对落后于其他民族时产生的文化思潮;“文化民族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和历史必然性;“文化民族主义”将长期存在;“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决定了它是一种政治资本,是维护本国和本民族利益的政治武器。因此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抵制文化霸权主义的侵袭。  相似文献   

18.
纵观19世纪以降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历程,总体上可以划分为“系谱论”民族主义观与“反系谱论”民族主义观。“系谱论”民族主义观试图将“进化论原则”与“民族观念”相结合,从历史演化的线索中审视某一民族并分析其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性;“反系谱论”民族主义观则强调民族主义研究有其特有的方法论和可能性的历史前提。西方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虽然依托于作为意识形态的民族主义,但是在民族共同体范围内的“民族自决”、“民族身份认同”却与政治场域中的“公民权利”、“公民身份认同”发生内在性冲突。系谱论民族主义观侧重于从民族有机体“自然演进”的角度在“时间维度”上解决这一问题,而反系谱论民族主义观则强调要从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主体性建构”的空间维度化解这一矛盾,但结果证明,两种民族主义观念都无法顺利走出民族主义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9.
穆斯林民族主义的形成——以巴基斯坦建国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认同是穆斯林民族意识形成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穆斯林民族观念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它在南亚起初是穆斯林精英阶层的认知,通过自上而下的动员,进而普及成为共同体的认同。从赛义德爵士的穆斯林民族概念到表现为巴基斯坦运动的领土民族主义,是地区和国际政治环境、英国殖民政策、穆斯林与印度教徒之间的关系、全印穆斯林联盟与国大党互动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穆斯林民族主义既是一种先验的感情和信念,也是政治经验的产物;同时,次大陆穆斯林不是整齐划一的同质体,毛杜迪等著名的伊斯兰学者及一些穆斯林宗教政治组织反对穆斯林民族主义的主张。  相似文献   

20.
埃及的地方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与伊斯兰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埃及为个案,论述了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意识形态根源之一在于回应民族主义的挑战.本文认为埃及地方民族主义在本质上是世俗民族主义,对伊斯兰教采取的是排斥宗教干预政治的世俗主义的态度.由于伊斯兰教在埃及社会文化中的传统地位,早期埃及民族主义思想家的理论主张中不可避免地留下了深刻的伊斯兰印记,并成为伊斯兰现代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混合体;中期则渗透着民族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的争夺;而后期则表现为与伊斯兰教决裂的较为彻底的世俗化立场,贬抑和排斥伊斯兰教的自由民族主义思想占据了上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