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8,(1):18-23
麦金太尔在早期重要作品《道德荒原笔记》中通过对斯大林主义进行人道主义反思,以构建历史主义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弥补当时英国新左派在批判斯大林主义过程中出现的方法论缺失。他认为,人的欲望得到满足即道德,前者决定着历史的发展,因而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道德史,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出了客观化的道德规则。但是,这种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同德性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充满主观性和随意性,并不足以成为发展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的可靠路径。  相似文献   

2.
本尼迪克特创立的本笃会使得希腊罗马文化以及亚里士多德的共同体伦理传统在罗马帝国末期的社会混乱中得以保留和延续,这让麦金太尔看到了重建道德共同体以回复亚里士多德传统的可能与希望.麦金太尔认为,若想摆脱现代西方道德领域存在的混乱与无序状态,只能放弃自由个人主义,回归亚里士多德的共同体传统.从本尼迪克特那里,麦金太尔看到了危机状况下保留和延续亚里士多德传统的希望,但对于在当今时代回复亚里士多德传统之可能性这一问题,麦金太尔并非持乐观态度;麦金太尔深知自由主义传统在西方社会之根深蒂固,也深知其理论实现之艰难.但麦金太尔从社群主义角度出发对自由主义的修正和批判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8,(5):28-34
麦金太尔通过对当代西方道德的诸多争论的考察与批判,从基于现实语境与生活叙事的角度,以实践性与宗教审美性的视点剖析了道德的本质与特性。最终,他将"美德"的考察转向尼采、亚里士多德、托洛茨基与本尼迪克特。麦金太尔指出,道德理论应转向一种共同体的"善的目的"的实践,并以此作为宗教性信仰。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经济发展与转型的新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新旧道德规范处于交替状态,麦金太尔的美德理论对构建有利于社会经济良性发展的道德理论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麦金太尔的德性论及其道德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金太尔作为英美著名的哲学家 ,对西方社会的道德生活的无序、多元状况作了深刻的观察和剖析 ,指出西方道德衰退的原因在于拒斥了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传统 ,因此他在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传统之上建构起他的现代德性论 ,试图用他的德性论拯救西方社会于深刻的道德危机中 ,这在现代西方社会只能是一个道德梦想。但麦金太尔关于德性的实践性、德性的内在价值、德性的整体性等论点 ,对我们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一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分析形式,其目标是寻求建立适合当代社会的民主的和社会主义的政治.在当代语境下,大众文化与政治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大众文化具有政治性,政治也具有文化性,这与马克思政治观和文化观是一致的.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不论从其研究主题来说,还是从其发展史来说,都体现了大众文化与政治的辩证法,大众文化与政治的辩证法是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主线.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为研究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新的维度,如何在当代语境中发展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6.
麦金太尔认为现代西方世界已经出现了深刻的道德危机和道德理论的危机。因此,他在《德性之后》中提出了他的德性论。他认为当代的道德危机就在于自启蒙运动以来的三百多年间,人们抛弃了具有两千多年传统的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而走出西方伦理困境的出路就在于回到亚里士多德。就现代社会中出现的各种伦理思潮,如后现代主义、价值中立、普世伦理、新自由主义、社群主义、民族主义、个人主义等而言,麦金太尔的德性论研究无疑为伦理思想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示和反思。  相似文献   

7.
"阶级"和"民族"问题一直是当代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英国文艺理论家伊格尔顿的爱尔兰殖民地背景使他选择了处于英国文化边缘的爱尔兰文化研究.在<希思克利夫与大饥荒:爱尔兰文化研究>等著作中,伊格尔顿从创作和细读文学文本入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爱尔兰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以一种非常强烈的民族主义立场对英国文化中欧洲中心主义的文化霸权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8.
托尼·本尼特继承和深化了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和重视普通民众的日常经验的经验主义传统,提出了彻底社会历史化的文学观.他的文学理论并非一种纯审美的文学理论,而是一种介入社会现实的政治美学和革命批评.本尼特在通俗小说、文化机构和文化政策等领域践行了其文论,他倡导知识分子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介入这些领域,策略性地开辟出赢得文化领导权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政治转向”之中,葛兰西的文化政治学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进作用,这可以从“葛兰西主义”一词的流行得到证明.无论是法国的阿尔都塞学派还是英国的新左派以及后马克思主义思潮,都或高或低地举起了“葛兰西主义”的理论旗帜.尽管葛兰西的文化政治学并没有一个既成的完整体系,但还是可以在他有关文化问题的众多论述中找出一个明晰的文化政治逻辑,即强调文化对于社会变革的基础性作用.葛兰西的文化政治思想是以他的实践哲学为基础的,或者说是以他重新解读马克思的上层建筑理论为基础的.鉴于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历史现实,他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重心从政治经济学转到了文化政治学,并由此而建构起了一种为当代各种新左派运动所采纳的文化政治理论范式.他所引领的“文化转向”集中代表了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柴焰 《兰州学刊》2011,(9):18-22
英国当代著名的新左派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始终关注当代文化政治研究中的种种困境,持续不断地对后现代文化进行尖锐批判,并且遵循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解放的终极关怀,以伦理学为新的起点,对道德、真理、客观性、自由、公正、正义、幸福、人性等后现代主义所逃避宏大问题做出了哲学层面的思考和阐发。尤其在西方学术界宣布理论终结或死亡的"后理论时代"中,他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身体力行地探索了"生命的意义"这一宏大理论命题。  相似文献   

11.
牟德刚 《江淮论坛》2003,1(5):93-97
胡适留美期间,曾表示要加入基督教,很快就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但是始终对基督教保持一种研究的态度。胡适之所以能够接纳基督教的思想,是因为与他从小受到的中国传统文化,尤其老子思想有关。他之所以改变对基督教的看法,则是与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实验主义中获得的思想方法相联系。  相似文献   

12.
霍尔是英国文化研究的思想集大成者,他为伯明翰学派理论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被视为伯明翰学派“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典范.“撒切尔主义”是霍尔理论中践行实践批评最为重要的主题.本文以“撒切尔主义”为聚焦点,深入考察它产生的历史语境,着力思考“撒切尔主义”的内核、特征及其彰显的“文化霸权”价值,为深入思考伯明翰学派“文化马克思主义”提供话语空间,并突显出它对文化理论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麦金太尔对美德伦理的关注源于他对现代西方伦理危机的反思.他通过对现代西方社会的道德批判,揭示出现代西方社会道德问题的深层原因是启蒙运动以来对西方历史上存在着的以亚里士多德为中心的美德传统的背离.因此他认为,摆脱伦理危机的唯一出路就是回归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传统和历史,将美德带回人间.但是,现代社会已经不同于传统社会,而且麦金太尔又认为,不同道德传统是不可公度的.这是他理论中不可忽视的内在矛盾.因此,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试图通过对市民社会的超越及人为何需要美德的论述以解决其理论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20世纪末期至今,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家伊格尔顿持续对后现代主义展开批判.他从政治批评出发,揭示出后现代文化理论对宏大叙事的怀疑和抨击,其背后是掩盖资本主义危机的企图,同时也使自己陷入理论困境.伊格尔顿在抵抗后现代主义的过程中着力恢复马克思主义宏大叙事,推动伦理学、神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融合,为马克思主义扩展出更为广阔的理论发展空间,并以马克思经典理论还原了马克思及恩格斯两位思想家的真实面目,有力证明了反马克思主义的荒谬,保卫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麦金太尔通过对当代西方与前现代社会道德状况的比较,指出当代社会道德衰败的标志就在于德性本身的丧失。通过对自由主义的审视,他进一步指出德性丧失的根源在于自由主义的兴起。虽然自由主义者对这一论断进行了反驳,但却无法从根本上否认麦金太尔反自由主义思想对现代西方社会所具有的矫正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经历了基督教神学视野下的道德观、理性主义道德观、人本唯物主义道德观的思想转变之后,最终形成了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无产阶级道德观.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由“个人完美和人类幸福相统一”向“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价值目标转换.研究这一问题,对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并以其为指导搞好我国现时期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麦金太尔对当代西方道德哲学的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世纪进入下半叶起,西方道德哲学日趋衰微只是在70年的美国才开始有转机。80年代初,美国哲学家 A·麦金太尔以《德性之后》为先导,出版了一系列道德哲学著作,引起了一次反主流伦理学的潮流。麦金太尔的理论以其挑战性、反正统性和详密的系统性而备受人们瞩目。他无情地剖析了当代道德状况和西方道德危机的成因,提出了结合传统返本开新的德性伦理学,为走出伦理困境提出了独特的思路。他本人也成为80年代以来“英美最著名的道德哲学家之一”。本文对麦氏道德学说进行评析,以期把握西方伦理思潮的当代走向,为我们的伦理学建设提供一个参照座标。  相似文献   

18.
父母亲的宗教信仰和自身的人生经历促成了陈映真对基督教文化中某些因素的积极认同,基督教文化对他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精神规约,进而深深影响到其作品的价值取向、道德内涵、精神诉求和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9.
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批判理论是在全球政治和后现代文化高涨的历史语境中,建构起来的一种适合于美国后工业社会状况的马克思主义.尽管它继承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传统,然而却第一次发展了资本的文化逻辑理论,从而超越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救赎,深刻地揭示了文化的经济性;通过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传统与资本逻辑之间建立特定的张力,来重新激活当代美国马克思主义在抵抗全球资本主义普遍化逻辑中对现实问题的重大反思,并由此建构起其独特的文化政治学.  相似文献   

20.
30年代中后期,一些英共知识分子党员不自觉地突破苏联马克思主义的桎梏,形成了一批有刨见的理论成果,开创了一种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英国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优良风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些英国左派知识分子沿着战前开辟的道路,继续致力于英国本土问题的研究,逐步创造出了一种具有鲜明英国特色的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1956年以后,霍加特、威廉斯、汤普森这三位新左派思想家陆续出版了一批影响巨大的著作,最终将文化马克思主义呈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