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产权性质、控股股东与企业自主创新三者的关系,以资源基础、动态能力理论为依据,运用泊松、负二项、Zip和Zinb等四个模型,对2006-2015年深圳与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进行回归分析,发现:(1)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投入之间呈U型动态关系,具有激励与侵占双重效应,而在创新活动产出方面,上市企业控股股东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产出影响主要表现为侵占效应,随着持股比例的增加这种掠夺效应会更显著,进而导致创新效率下降;(2)不论是在国有企业还是在非国有企业中,控股股东持股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产出均表现出侵占效应,然而与国有企业的控股股东持股相比,非国有企业的控股股东持股对技术创新活动更具抑制效应.显然,非国有企业的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产出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10年底前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为研究对象,手工收集这些公司2010年至2012年研发投资数据,考察实际控制人持股、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RD投资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呈现出先下降再缓慢上升的"U型"关系,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企业的研发投资显著正相关。研发投资具有风险大、周期长的特点,本文的研究结论说明,由于存在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控股股东追求短期回报会降低企业的研发投资,另一方面,发挥机构投资者对控股股东的制衡作用对企业研发投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目前实施的债转股就是将国有商业银行对企业的债权转化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股权.在债转股过程中,参与债转股的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企业都应当认识到债转股是在特定经济时期政府采用的特殊经济政策,绝不是政府给予参与债转股各方的政策优惠;同时必须清楚债转股应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为主体、以"股变现"为核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2003-2005年3 270个观测值为样本,从公司政治关联视角出发,并考虑股权的内生性问题,对控股股东特征与公司价值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价值显著高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之间呈U型关系。这表明,基于控股股东性质所形成的公司政治关联是导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价值高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主要原因,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通过控制权私利成本影响控股股东利益侵占抑或利益协同行为。  相似文献   

5.
我国于1999年一举成立了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事实证明,这一举措卓有成效。虽然国际上存在多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取得银行不良资产的方式,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却只使用了购买这一种方式取得银行不良资产。本文通过研究信托方式取得银行不良资产在我国的可行性来试图找到一种更好的银行不良资产取得方式,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6.
用多变量分析检验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会得出如下结论:1.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指标托宾q之间存在曲线关系,支持权衡理论(Trade-off theory)。2.托宾q值和第二到第五大股东持股集中度、代表机构投资者的基金比例表示显著正关联,非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企业价值水平正相关,但是大股东持股比例集中度在45%左右,非控股股东不能有效地发挥监督大股东的作用,大股东有绝对权利控制公司。  相似文献   

7.
中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与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使用中国上市商业银行2003-2007年披露的48份年报数据,实证检验了公司治理与银行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作为第一大股东的国有股持股比例和控股能力与银行的创新能力存在负相关关系;但是,通过分散股权的方式可以有效缓解这一负面影响;同时,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的比例与银行的创新能力呈正相关关系,并且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也能够明显地提高上市银行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帮助中国银行业走出困境的方法之一就是剥离不良资产.以企业价值为参照,考查了银行不良资产的价值评估特征,提出了为银行不良资产处理专门立法,明确赋予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重组企业资产的权利;由于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集中于大企业、大项目,可考虑先剥离这类单位的不良资产进行评估重组;协调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的关系等对银行不良资产价值评估工作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资本市场不能有效识别控股股东盈余管理行为,市场对公司盈余构成存在错误定价,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和正常应计被高估而经营现金流被低估。公司控股股东特征影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市场定价,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高时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被高估的程度较小,但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程度大时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被高估的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0.
当前债转股进程迟迟难以推进的原因之一,与资产管理公司在债转股中的定位缺陷有关.债转股存在的意义在于解决国企脱困、化解银行金融风险、完善国企的公司治理机制以及重新强调市场力量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因此资产管理公司在债转股中扮演的角色不单纯是阶段性持股股东,而且也是债转股企业的监督者和重塑银企正常债权债务关系的中介组织,把握了这一点有利于重构对资产管理公司绩效考核,顺利推动债转股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