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91年以来,俄罗斯已经先后举行了四届总统选举,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作为民主制度重要内容的总统选举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转型时期的俄罗斯总统选举已基本符合民主选举的要求,但在"超级总统制"和不成熟的政党政治条件下,政党在选举中的作用十分有限,政权力量和候选人的个人政治魅力成为选举政治的主导因素.可以预见,即将于2008年3月举行的第五届总统选举仍将延续这一态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民党因为前任主席马英九的辞职,进行了一场党主席补选。而这场党主席补选的结果如何,也关系到王马二人的“总统”选举态势。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总统制度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6-7月俄罗斯举行了第二届总统选举,这也是俄罗斯独立以来的第一次总统大选。由于总统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使俄罗斯总统选举不仅成为俄罗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也为世界所瞩目。本文试图对俄罗斯总统制度的形成,总统的选举,总统的法律地位和职权,以及俄罗斯总统制特点等问题作些初步分析,希望能对我们深入研究俄罗斯现行政治体制,特别是总统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总统选举是美国最重要的政治活动,每一次大选都要经历胶着的竞选过程,候选人通过各种方式赢得选民支持,2012年的总统选举也不例外.通过这场影响显著的选举活动可以看到美国政治生活新的发展要素:新闻媒体不断削弱政党组织的作用,选民自由选择意识日益增强,两党分化逐渐加剧,其他政治力量的作用开始凸显,对华政策在选举中的作用继续上升.这一系列新动向展示了美国政治生活的现实形态和未来走向,为了解美国政治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相似文献   

5.
乌克兰新总统泽连斯基就任之后,对乌克兰安全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致力推动乌克兰安全局改革,这些都与乌克兰安全局特殊的国家定位有着密切联系。本文将从三个角度探析乌克兰安全局的特殊定位,厘清乌克兰总统与乌克兰安全局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6.
东欧激进改革时代的终结鲍世奋1995年底,波兰总统选举结束,瓦文萨落选,告别政坛。瓦文萨是东欧自6年前剧变以来最后一个离开政坛的、主张以最快的速度、最激进的方法实现西方政治经济制度的政治家。他的离任,可以看成是东欧整个一个时代的告一段落。回首1989...  相似文献   

7.
叶利军 《江汉论坛》2007,1(4):84-88
民初《大总统选举法》在立法过程中,围绕着总统资格问题、选举机关及当选票数问题、总统任期及连任问题、副总统设置及代理问题、附则等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这些争论是在借鉴西方国家宪法的基础上发生的,其实质是民初政体之争即总统制与内阁制之争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乌克兰局势动荡已持续了一年多,由此引发的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贸易战也一直持续至今,并呈现出复杂化、长期化的趋势。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根本性的利益冲突,乌克兰民族构成的历史性,以及乌克兰国内复杂的经济政治状况,决定了乌克兰危机在短期内将难以停息,且俄罗斯同西方国家的贸易战也将演变成一场持久战。中国同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一直保持着较为密切的经贸往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好中国同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的经贸关系,将是中国外贸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首先分析了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贸易战对俄罗斯的进出口产生的影响,进而分析了对中俄贸易和中乌贸易造成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中国外贸应对乌克兰危机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自2016年6月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上台以来,中菲两国关系由紧张走向了缓和,从对抗走向了和谈,其对外战略由"亲美反中"转为"亲中疏美"。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的视角,简陈了菲律宾建国后对华外交战略的演变历史,具体阐述了新任总统杜特尔特对华战略的调整过程,进而深刻剖析了中国应该采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王猛 《新疆社会科学》2011,(2):50-56,147
1979年以来,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革命后社会发展经历了霍梅尼和哈梅内伊两个时期。历经10年的制度建设和20年的调整改革,伊朗革命后社会的政治发展正遭遇深刻的路径抉择问题。伊朗政坛的主要政治人物都是体制内的现实主义者,改革派在与保守派的较量中基本处于弱势。总统选举是伊朗的“第二级权力”之争,但却日益成为了伊朗政治斗争的焦点。伊朗第十届总统选举及其选后长时间的政治风波,充分展示了伊朗革命后社会的政治发展成就和允许异见并存的政治空间。内贾德总统的连任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反映了伊朗社会延续既往发展轨迹的深厚社会基础和强大制度惯性,但其激进平民主义的施政风格和相关政策却可能对伊朗的长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公民自主参选人大代表的兴起,一度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在各方面影响到人大制度的选举过程和结果。然而,目前在研究区县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过程中出现的这一新兴群体时。许多研究还处于概念冲突的状态。可看到的相关概念群包括:“自荐候选人”、“非组织提名候选人”和“独立候选人”等概念,不仅引发学界和人大工作者的许多争议,而且给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带来现实挑战。因而探讨自主参选人的兴起及其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将成为人大选举制度由“确认型”向“竞争型”演进中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An approval voting election allows each voter to vote for as many candidates as he wishes. The winner of such an election is the candidate with the most approval votes. Ballot data aggregated for individual voters tell how many voters voted for each subset of candidates. Given reasonable assumptions about what voters' ballots reveal about their preferences, this report shows what must be true of the ballot data in order to conclude that the electorate has a majority preference for one candidate over another. A simple corollary tells what must be true of the ballot data to conclude that the winner is preferred by a majority of voters to every other candidate. Both hypothetical and reconstructed ballot data from a mayoral election in Boston are used to illustrate the results. It is also shown that the likelihood of being able to draw conclusions about majority candidates tends to increase as voters tend to vote for fewer candidates.  相似文献   

13.
完善基层人民代表选举产生机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层人大代表选举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候选人提名和确定的过程是否民主,直接关系到整个选举的民主实现程度。尽管选举法对提名人、提名方法、确定候选人的方式、程序都作了规定,但在具体提名和确定候选人的过程中存在提名方式的非程序化,“暗箱作业”加“领导旨意”,预定各种比例关系,重“组织提名”轻“非组织提名”,对候选人缺乏程序和资格上的要求等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关于竞选的研究是完善中国选举制度的子课题。选举实践和理论水平、民众的政治文化素质、选举文化的不足等因素决定在我国应开展“有限竞选”。在各种文件中将各类提名主体的叙述顺序进行调整;敦促单位启动内部的民主参与机制确定提名候选人;理性开展确定正式候选人的“酝酿、讨论、协商”等是候选人产生环节“有限”竞选的措施。候选人与选民或代表之间直接接触;候选人之间展开辩论;候选人依法选择自我宣传的方式等是从候选人到正式当选进程中的竞选机制建构的可选路径。  相似文献   

15.
通过推进党内民主化进程是实现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一种温和性、务实性与渐进性的民主化战略选择。实施党内选举战略管理,扩大高层差额选举范围和比例,完善候选人提名制度,完善党内选举程序,逐步扩大直接选举范围和层次,厉行弹劾罢免制度,是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步骤和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以选举为特征和标志的西方民主政治,不仅是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也是西方国家输出给发展中国家的一种重要的政治价值、政治理念和民主模式。西方国家以实行了这种选举民主制度而标榜为自由国家、民主国家、法治国家、福利国家,甚至将选举民主模式作为干涉他国政治发展的重要手段,搞政治输出。然而,只要深入分析近些年来西方国家债务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就会发现,西方国家债务危机正是这种选举民主制度缺陷的集中反映和体现,表明了西方国家的选举民主制度已陷入困境和面临变革的巨大压力,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要么继续推行这种选举民主,要么明确承认这种选举民主的制度缺陷,积极推行变革。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和美国的一个债权国,须不断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及选举制度,强化社会建设以健全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完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中国民主模式"。  相似文献   

17.
选举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石,它为国家权力的过渡提供了和平途径,也为公众寻求影响公共政策途径和选择政府创造了条件。选举对于政治文明建设的积极意义,在近代中国同样得到了体现。但这种政治文化毕竟不是本土政治文明演进的结果,而是当时国内急遽移植西方政治制度的成果之一。在移植过程中,由于受到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政治系统的稳定性、军阀强权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近代选举制度的政治效用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一些地区的村委会选举中发生各种违规行为,甚至出现严重的暴力冲突事件。要分析其中的关键因素,可以从建立理论框架着手,依据共有资源竞争与制度供给相关理论,结合我国农村地区在取消农业税之后的治理结构现状,对村集体资源的竞争在何种情况下可能出现"失序",并进而导致暴力和冲突的发生进行分析。集体资源的收益大小会显著影响选举冲突的发生及其激烈程度;但其背后的关键作用机制,则是制度供给不足导致的基层治理能力弱化。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需要鼓励乡镇一级基层政府更多地承担监管责任外,也应加强村庄内部的决策参与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9.
关于推进村民选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所实行的村民选举与自治制度中的民主性是国家、地方政府与村民三方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对村民选举的背景进行了概述,分析现阶段我国农村村民选举中主要存在着选民热情不高、领导信用缺乏、两委关系紧张、家族势力介入等问题,并就这些问题给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0.
民主既是一种政治制度,也是一系列政治程序和政治过程。要保证民主政治价值理念的实现,建构一套具体、可操作的民主程序,并实现程序的民主化至关重要。选举是民主价值的核心,选举人大代表作为我国重要的民主实现形式,但一些选举机构由于不注重选举程序的建构,致使对人大代表的民主选举异化;因而,要实现民主价值和目标,就需要在细节和程序上下工夫,在每一个程序上充分体现民主,由一个个民主的程序构成民主的连续带,必然会导向结果的民主,我国对人大代表的选举民主才可普遍地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