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央行缘何亏损──兼谈财务预算制的实施刘霞花今年以来,抚州地区各支行全面出现亏损。一季度,全区亏损达2678万元,较去年同期实现利润1126万元,增加亏损3804万元。究其原因,既有客观成份,也有主观因素.一是到期应收未收利息的膨胀。经济决定金融,全融...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的亏损::效率及改进思路先幼果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缺乏效率,是一个长期困扰中国改革者、企业家的老问题。尽管人们在改革过程中设计并实践过众多的改善方案与措施,但至今仍然收效甚微,国有企业三分之一亏损,三分之一保本,三分之一赢利的格局似乎没有什么...  相似文献   

3.
衍生金融工具,中国证券市场的参与者已不再陌生。在“327”风波发生的同时,国际金融市场爆发了与之类似的巴林银行倒闭案。笔者通过“327”、“巴林”事件的性质、起因及其影响的对比分析,试图探讨发展我国衍生金融商品市场的基本思路。“327”、“巴林”事件的性质及其比较分析“327”、“巴林”事件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参与金融期货交易,因做反方向而导致足以引起破产的严重投机亏损事件。亏损方均是著名的投资银行。勺27”亏损方“某会员”,系上海乃至中国都是屈指可数的大券商,如果327品种按151元以上价格结算,该会员将遭致命…  相似文献   

4.
我国金融企业制度创新问题研究葛兆强,高永进陕西财经学院一、金融企业制度创新:深化金融改革的主线选择中国的金融改革已步入第17个年头,考察其发展历程容易发现,此前的金融改革基本上是沿着强化金融宏观调控一开放培育金融市场一专业银行企业化一金融体制要素协调...  相似文献   

5.
金融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犹如一驾马车的两个轮子,要整体推进,同步实施。没有企业改革的推进,金融改革的成果难以巩固;没有金融改革的配套和支持,企业改革也难以深化,更重要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不仅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兴衰,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金融的振兴和社会的稳定。因此,金融工作在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不仅应当积极配合,助一臂之力,而且可以借企业改革的劲风带动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然而,目前国有企业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负债率过高,背着沉重的银行债务及利息包袱,几乎有三分之二的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生产…  相似文献   

6.
论建立充分要素市场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蒋维葛文良曾梓益国有企业困境的深层分析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严重的亏损及高负债,一种流行的说法是亏损与国有企业的负债结构和债务负担紧密相关,即高负债率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赢利率。但我们认为,国有企业的高负债与严重...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金融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金融制度改革是在制度供给绝对约束状态下开始的,可纳入金融制度创新范畴的改革主要有:“三次制度性的创新分离”等八项内容;“以放权让利为主线的改革取向”等七大特征;制度创新的绩效表现为“推动了金融发展、影响了金融制度环境的变化、推动了制度需求和供给的互动”三个方面。中国金融改革的核心是制度定位,但有不少举措在定位上值得分析。金融改革的实质在于改革金融制度、金融结构、金融运行方式:“只有改革金融资源配置机制的措施才属于改革的范畴”;“资金性质要从资金产品化变为商品化”;“由国家垄断信用向国家调控信用制度转变”。金融发展的关键是实理金融资源优化配置,而优化配置的基础是金融结构合理化。金融开放的实质是利用两个市场。金融制度改革必须关注现代金融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一、导言中国经济市场化的过程,也就是中国金融改革深化的过程。金融改革17年,最大的收获在于我们认清了改革的三个主要目标①:一是纠正以前30年过度的“金融抑制”,改革建立于50年代的无所不包的单一银行体制;二是结束同世界金融体系隔绝的状态,重新融入世界金融体系;三是建立新的金融宏观调控机制,货币政策由直接控制转向间接调控。在前两个目标已取得诸多进展的背景下,改革现正在向第三个目标推进。1993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金融改革规划已经明确提出,中国的货币政策将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供…  相似文献   

9.
何德旭  张雪兰 《中国社会科学》2023,(5):26-46+204-205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关系发展和安全。在剖析金融支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逻辑机理的基础上,从系统循环的视角讨论金融与经济共生共荣的思想根源;解构金融改革如何以制度创新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有效缓解融资约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刻画如何统筹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以恰当的政府干预与制度约束阻遏宏观金融内生不稳定状态、抑制渐进性改革进程中的结构性套利机会,以内外兼顾、激励相容的“大禹改进”策略设计,构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金融安全屏障,为理解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1997年发生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带来的深刻教训仍然值得我们借鉴与反思。在中国金融改革全面开展,金融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的进程中,如何建立起金融自由化与会融体制改革之间的平衡,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全局。东南亚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教训是深刻的。教训之一是这些国家的外汇和汇率政策缺乏灵活性。东南亚国家普遍实行了固定汇率制,即将本国货币与美元的比价保持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的货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贬值,久而久之,这种固定汇率的机制便无法维持,各国的通货膨胀率以及经济增长率…  相似文献   

11.
王刚  梁立群 《江汉论坛》2006,(10):31-33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标志着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又向前迈进一大步。回顾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进程,不难看出,汇率制度改革一直是立足于经济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内在需求进行的。进一步的说,无论是汇率制度改革,还是金融体制改革本身,都是内生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及其转型的。随着国民经济从以高积累为特征的发展阶段向以创新为特征的发展阶段过渡,金融体系的功能必然由大规模动员储蓄和投资为主转变为提高效率,控制风险为主。对于以“市场化”改革为取向的中国金融系统改革而言,需要对面临客观经济环境进行准确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金融制度进行合理的设计,通过实现制度间的互补来实现预期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金融改革与金融模式选择武静清一、中国金融的历史模式及其演变1—1中国的金融体系。从建国伊始迄今至1994年,中国的金融体系根据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建立、发展和不断完善。1949—1978年的29年间,中国的金融体系基本上是在中国人民银...  相似文献   

13.
渐进式改革中的金融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成功有赖于公有经济部门的投资支撑 ,寻求这笔投资资金的来源就成为转型以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关键。市场化改革调整了计划体制下严重扭曲的劳动力及农产品价格体系 ,增加了居民部门的金融剩余 ,在税收途径未能有效地聚集和动员这笔金融剩余的情况下 ,国家通过信用垄断、利率管制、银行信贷控制及高准备金制度等金融控制措施有效地动员了居民部门的金融剩余 ,顶托了公有经济部门的高投资。通过金融控制形成的资本形成机制对渐进式改革绩效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金融改革渐进式道路研究刘小明,郝继伦陕西财经学院金融系一、引言众所周知,从集中计划经济和统制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始终是中国经济改革的终极目标,而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又有赖于与之相适应的市场金融的推动与支撑。但目前我国现行的金融体制与经济体制却呈现显著的...  相似文献   

15.
杨斌 《天府新论》2016,(6):97-105
在2016年的美国大选中,罗斯福改革思想在新自由主义盛行的美国强势回归,完全出乎了西方经济界、金融界和理论界的预料。中国应高度关注这一动向,因为美国今后推出的金融改革,很可能同美国多年施压中国推行的金融自由化方向截然相反。虽然当前美欧金融资本主义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许多中国人对美欧模式的认识却仍停留在改革开放初期,停留在当年美欧繁荣景象引发的羡慕、崇拜之情,完全忽略了当年美欧繁荣景象应归功于二战后的社会改良,归功于社会改良时期推行的金融监管化改革,而不是否定社会改良的新自由主义金融自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6.
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都表明,一国金融发展的程度会影响其企业的发展,而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普遍面临高负债、低效率的难题,金融发展将会有助于国有企业步出这一困境,本文认为,可以通过企业、银行、政府三方面共同努力,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消除银行的垄断行为,促进公平竞争;实行金融约束政策,为国有企业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以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的金融改革──背景、目标、难点、影响和策略[加]耿庆武,刘溶沧,何德旭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中枢。中国政府关于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和果断举措,已引起中外人士的普遍关注。本文拟对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评述和探讨。一、加快金融改革:无法回避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货币化比率畸高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经济货币化是一国商品经济发达程度的货币体现,反映了一国金融深化的程度,通常用M2/GDP比率来衡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货币化水平迅速提升,当前M2/GDP比率已居世界之首,我国的货币化水平畸高已成为中国金融之谜。分析显示,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与当前我国金融结构的失衡、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不足、相关改革特别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滞后导致居民的预防性储蓄意愿过强,以及近期外汇占款的持续增长而导致货币的被动投放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国有企业的改革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出现了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的局面。有关统计表明,国有企业有三分之二明亏、潜亏、超亏挂帐。亏损额已连续多年居高不下,国家财政中,国有企业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企业经济效益持续下滑。若不解决好国有企业亏损严重的深层次的问题,任其发展,最终将拖垮银行,危及政权,危害社会,给人民带来灾难。  相似文献   

20.
金融期货论纲向文桥把引进现代金融期货与发展当代中国金融事业联系起来进行专题研究,这是中国改革进程所要求的。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当代中国金融体制,须臾离不开金融的创新。美国著名金融学教授杜安尼.B.格拉迪等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后,得出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