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快板书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曲艺形式。它是在快板和评书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其他曲艺形式的某些艺术手法,在解放后才逐漸发展形成的。李润杰同志是这一曲艺形式的创始人,又是当今运用这一曲艺形式最有成就的人。他的快板书在语言方面的特点很突出:朴素、清新、生动、活泼,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听起来不仅亲切入耳,而且风趣幽默。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十分成功地运用象声词是构  相似文献   

2.
天津听曲记     
王辉 《北京纪事》2013,(7):64-67
近年我常去天津,每年少说也要跑个四五趟。有时当天打来回,有时住一宿。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过“二瘾”。一是耳瘾,作为曲艺迷,曲艺之乡对我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俗话说“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凡好这口儿的,隔几个月要是不足听一场,心里那个痒痒就别提了。这几年,北京的鼓曲演出时有时无,最惨时一年也就一两场;而天津从周一到周日,每天都有鼓曲演出。国营、民间团体加在一起光演出队伍就有六七支,园子(剧场)也有好几个,实在是爱曲人的天堂。  相似文献   

3.
樱琦 《新天地》2011,(3):41
要说听评书还是小时候的记忆了,那时候每天最盼望的,就是傍晚时分到单位家属区大院门口的那个电线杆大喇叭下面找个好位置,把小板凳放好,然后和小朋友一起去玩。等到广播里那个熟悉声音响起时,立刻冲刺般地跑到小板凳前坐好,生怕漏听了一个字。那真的是一天当中最美好的时刻了。这样的场景相信很多人还能在记忆中搜寻到。  相似文献   

4.
曲谐 《山西老年》2008,(4):18-20
"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单田芳是我国当代极具代表性的评书大师,而他坎坷的人生经历也令熟知他的人为之动容。单田芳虽出身曲艺世家,起初并不想从事曲艺事业,考上大学后却又因病被迫辍学,阴差阳错地走上了三尺书桌。正当红的时候,又被遣送到农村,历经九死一生的磨难。在苦难面前,妻子和一双儿女不离不弃,始终与单田芳站在一起。尤其是儿子老铁,无论在父亲遭受困境,还是在以后红透大江南北时,都倾尽全力支持与照顾父亲!父子俩的那份浓浓深情,令人感喟不已!  相似文献   

5.
《北方人》2006,(4)
郭德纲自小就喜欢相声,说了10多年相声,把基本功打得很扎实,而且他不仅能说相声,评书、戏曲等旁通的曲艺形式他都能拿得起来。在天津,他就像一个远离尘世习武练功的青年,在把自己练得差不多之后,感觉自己该出山了。1988年,郭德纲只身一人来到北京,当时他在全总文工团。但由  相似文献   

6.
张永和 《北京纪事》2017,(11):53-57
小时候我就爱听评书,大概从未读小学开始.我家是开买卖的,家里环境不错,那时家里有一个高装的无线电,又称话匣子的玩意儿.电台经常播放评书节目,最初收听到的是王杰魁的《包公案》、陈荫荣的《隋唐》、陈荣启的《说岳》,后来才收听到连阔如先生的《东汉》《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我一听就兴趣盎然.因为连先生的嗓门冲、中气足,一到两员大将交战,说到"胯下马,掌中刀,撒马过来……"口风快,丹田气足,听着就特带劲;特别是连先生学马疾驰之声:"哇——"更觉得棒之极也!我们小孩儿好奇,也跟着学这个马嘶、马跑声,但总也学不好,常被同学嘲笑,但还是学着玩……  相似文献   

7.
曲艺是用口头语言叙述的一种简便的艺术形式.以情节的曲折、人物的鲜活、语言的风趣吸引受众,是它的美学方向.长期以来,曲艺以配合政策宣传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偏离了或一定程度偏离了原来的美学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冲击下,曲艺草率地追求大剧场、大舞台、花哨的布景灯光、喧宾夺主的伴歌伴舞等,严重地背离了自己的美学方向,既没有争取到新观众,又丢失了老观众.曲艺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唤醒曲艺创作者和接受者的文化自觉意识,尊重、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保护、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尊重曲艺长期形成的美学方向,并对曲艺的美学方向深入研究、切实把握.在此基础上,为传统经典曲目的传播、传承搭建平台,创作符合曲艺美学方向的新作品,以作品和演出形式的多样化促进曲艺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伊兜 《新少年》2023,(6):4-7
<正>说到“戏曲”,同学们应该不陌生,那“曲艺”呢?“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有悠久的历史,据调查统计,存在并活跃于我国民间的曲艺品种有400个左右。同样作为传统艺术,虽然在场景和布置上没有“戏曲”丰富,但“曲艺”凭借语言表述和歌唱技巧,同样做到了贴近观众、打动人心。  相似文献   

9.
萧条的评书     
正他是当今国内最有名望的评书艺术大师之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他那略带沙哑、极富个性的声音曾通过上百家电台和电视台传播,征服了中国上亿听众。"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是别人对他的评价,也是其评书生涯的最好写照。大概在十几年以前,每晚六七点钟,打开电视,总能看到很多电视台在播放评书,单田芳、田连元、刘兰芳等众多评书大师陪伴我们度过了那段难忘时光。可如今,电视上却很少播放评书了,对此,单田芳老师也很感慨,如今,评书已  相似文献   

10.
王辉 《北京纪事》2010,(11):74-77
近几年,曲艺可谓二度中兴。工作之余听场相声,成了很多人的娱乐首选。"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这句老话儿,竟也成了时尚达人们的复古口号。但其实,这句话所说的曲艺,指的并不是相声,而是由京韵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单弦、北京琴书、  相似文献   

11.
1974年,廉靖宇出生在北京海淀区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熏陶在戏曲艺术的氛围里,廉靖宇很小就喜欢上了京剧、评剧、梆子、豫剧、黄梅戏、晋剧等戏曲,还有评书、相声、大鼓、快板、快书等曲艺……很多人会奇怪他为什么没有走上专业之路,他却说:“我更愿意把这些当作一种爱好。”  相似文献   

12.
对曲艺艺术特别是四明南词在宁波的悠久历史进行了溯源,列数了宁波曲艺艺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宁波曲艺艺术传承无力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电影、电视、互联网等对曲艺艺术的冲击,同时传统曲艺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再加上普通话的普及等,造成观众流失。提出了宁波地方曲艺的传承保护与发展措施:可以旧瓶装新酒,新人新形式;挖掘地方特色,打造曲艺品;要寻求合作支持,曲艺要与旅游、传媒、图书出版、企业、学校联姻,共谋曲艺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13.
开平市的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闻名海外;开平市的民间曲艺普及城乡,荣获“曲艺之乡”美称。在开平市退休干部活动中心有一个使街区充满生机,让群众心驰神往的曲艺社——开华曲艺社。曲艺社27人,绝大多数是离退休干部、教师和从剧团退下来的演员。曲艺社成立3年来,每天下午为群众免费  相似文献   

14.
一位其貌不扬的手机推销员用歌剧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征服了千万观众,成为电视选秀节目《英国达人》的冠军泰里·沃根(Terry Wogan)是英国最受欢迎的广播、电视主持人之一,他每天早上在BBC Radio2的广播中叫醒全英国人。6月18日早上7:30,全英国的听众都听到泰里·沃  相似文献   

15.
我的婆婆是一位退休教师,退休后她的生活非常丰富,每天都到老年曲艺社唱戏,而且婆婆还懂得上网,虽然不懂"回贴"、"灌水",但对网上的新鲜事物倒也接受得很快。  相似文献   

16.
江慧妍 《社区》2009,(6):53-53
我的婆婆是一位退休教师,退休后她的生活非常丰富,每天都到老年曲艺社唱戏,而且婆婆还懂得上网,虽然不懂“回贴”、“灌水”,但对网上的新鲜事物倒也接受得很快。  相似文献   

17.
陈奕清 《可乐》2010,(5):77-77
前些日子,刘谦做客《鲁豫有约》,教了大家一个不用基本功、学了就会的魔术,简直是职场培训的现成素材。 刘谦把一张摆着三听不同饮料的小桌子端到台上,交给主持人一个密封好的牛皮纸袋,说他昨天就预测到一会儿观众将会选哪一种饮料,并把答案放在纸袋中。  相似文献   

18.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 :“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 ,是对中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 ,培养口头上及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 ,阅读能力的提高 ,是听、说、写能力提高的关键。通过阅读 ,扩大了知识面 ,增加了词汇量 ,交际时就不会因为知识或词汇贫乏而言不达意 ,写作时才能语言地道 ,内容丰富。从长远的观点来看 ,中学阶段阅读能力的高低对学生以后的进一步深造也有很大影响。据了解 ,许多中国留学生初到国外 ,阅读这一关很不好过。他们每天除了要应付上课外 ,课后还往往需要阅读数十乃至数百页参…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平江县首家评书茶社在县城西景福坪广场舞台开张,县委老干部局、县文化局、县民政局、县体委和县个协的领导前往祝贺。 这家评书茶社是由现年75岁的离休老八路喻谷森开办的。每天晚上7点半到9点半为评书时间,内容有古典文学、民间传说、故事、笑话  相似文献   

20.
虽然从时间的延续性看来,我学习散文创作也有二十多年了,但这中间如果减去“文化大革命”被禁锢的十年,再减去受左的思潮影响所浪费掉的一些无法计算的时间,掐头去尾,我还应当属于一个初学写作者。可惜年龄不饶人,额上的皱纹和头上渐多的白发都顽固地否认着这种假设,于是便形成了今天这种局面:人已到了中年,创作上却还成效甚微。所以如果让我也冒作家之名,大谈什么创作经验,那就显得十分可笑了。但仔细想想,没有经验,还总有点带着苦涩味的“体验”,如能作到“苦尽甜来”,岂不也是一桩美事?因此终于应约一试了。每一个作者在最初尝试着采用哪种文学形式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大概总受到时代、文风、修养和个人气质方面的制约,至于更具体的原因,则几乎说不清。我就说不清。小时候,生活在鸭绿江边的一座小县城里,我曾述醉于书馆里每天演唱的那么几段大鼓和评书,当然是放学之后跑去听“蹭”,人家一收钱就赶忙溜边儿了;后来,我又曾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