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芙蓉 《领导科学》2012,(27):24-25
本文的"告状"是指极少数下属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信息,依据自己的判断,向上级领导和上级机关反映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主要领导违纪违规违法"事实"的一种行为.具体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一把手确实存在违纪违规违法现象,下属出于公道正派而具名告状;另一种是极个别下属为了达到个人升迁和个人利益最大化等目的,出于对一把手不满而报复,无中生有、捕风捉影、编造事实而匿名告状.对于具名告状,上级领导和上级机关需要通过纪检监察部门进行调查处理,而对于匿名告状则需要一把手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政治智慧妥善应对,破解难题,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2.
<正>1."我的……"。时下,有的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把单位提供的公务用车和司机叫作"我的车""我的司机",把办公室主任、财务科长说成"我的办公室主任""我的财务科长"。经常这样说话,是规矩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的表现,也是党纪党规所不容许的。"我的"具有特定的归属之意,意在凸显自己的特殊定位。2."看着办"。"看着办"表面上看是对下属的高度信任,实则另有玄机,领导当上了"甩手掌柜",下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在机关单位有一种现象,有的领导干部在单位担任"一把手"时,志得意满、颐指气使、八面威风,自我感觉十分良好。但是,当这些"一把手"调离原单位之后,情况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一把手"偶尔回单位或在其他场合遇到原来的下属,原本以为下属会热情相待,然而却事与愿违,一度受到冷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人走茶凉"的情况?这实际上与"一把手"自身的为人处世有很大关系。笔者认为,"一把手"要想在离开一个单位后仍能得到原单位下属的充分尊重和爱戴,实现"人走‘茶’不凉",须做  相似文献   

4.
当前,领导批评下属人们已习以为常.“批评”作为一种常见的领导方式,主要目的是表明自己的立场,鞭策下属,提升下属的水平,让下属接受自己的意见、建议.虽然批评“能将一个人从黑暗拉向光明”,但不讲究方式方法,过度的批评一定程度上会激发下属的逆反情绪,有的下属甚至会因此怨恨领导.可以说,这种批评是得不偿失的.  相似文献   

5.
正乡镇工作抓落实,就是把上级决策部署的任务件件有着落地干到实处。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多措并举,重要的是乡镇一把手要善于激励下属,使其与自己合力同向。始终有激情。一把手的精神状态直接决定着下属的追随度。如果一把手整天遇事犯愁、精神萎靡、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么下属就会感到跟着你没干劲、没奔头。激情不是每天喊口号、讲大话,而是让下属在一把手每天的思考、谋篇布局、行动安排、人员调动中看到希望,围  相似文献   

6.
同为“一把手”,有人洒脱有人忙。洒脱者,容光焕发,游刃有余;忙者,焦头烂额,烦而至极。烦之所在,家里有人等,路上有人拦,会场上有人找,办公室有人缠……“一把手”尤其财政这样“吃香”部门的“一把手”常常深有感触。因此,有的累丁自己烦了家人;有的忙了自己远了朋友;有的急了自己闲了同事;有的甚至损了自己还得罪了领导。  相似文献   

7.
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这是歌曲《懂你》里的一句歌词,歌曲表达了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懂,其实,领导干部与下属之间更应如此,领导干部既需要懂下属,也需要被下属懂。有的领导干部认为下属很懂自己,其实下属根本不懂。如有的领导平时疏忽与下属的交流,对下属心中的想法不甚了解,自以  相似文献   

8.
一个地区或部门的一把手卸任后,要向继任者移交工作.由于对一把手丁作交接的内容和要求没有明确规定,一把手交接上作做法不一,有的工作交接十分简单,有的则事无巨细全盘托付,抓小住重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任一把手有效地开展工作.笔者认为,一把手交接工作应把握以下"四原则".  相似文献   

9.
在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广大干部群众对近年来领导班子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但也应该指出,从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征求干部群众的意见看,一把手民主作风不好仍然是领导班子建设中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比如,有的一把手发扬民主不充分,特别是对经济社会重大问题的决策缺乏充分的酝酿、沟通和论证;有的把集体领导当做陪衬,在班子配备、干部任用等问题上,虽然走了民主的形式和程序,但实际上还是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有的家长制作风严重,惟我独尊,凡事搞“一言堂”,等等。这种作风不符合民主集中制的要求,不利于班子建设和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一把手是人们对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的惯称。由于一把手工作职务特殊,对很多事情具有"杀伐决断"的权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事情的成败,因此,一把手必须有"几手"。对下属负责之事,不过多"插手"。一把手要善于根据副职的职  相似文献   

11.
笔者有一次在与一个沉浮官场多年,给多名市委一把手当过秘书、秘书长,自己又干过多个部门一把手的某市局长闲聊时,听到他深有感触地说:如果一个人一生没有干过一把手,就永远不会真正看清官场内核里面的东西。别看一些号称写官场内幕的流行小说写得天花乱坠,其实都是些皮毛现象,因为这些人没有当一把手的经历。回顾这些  相似文献   

12.
单弘 《领导文萃》2014,(7):98-102
正让平庸的团队转变为钢铁之师,一把手需要有化腐朽为神奇的管理力我在走访市场时,多次遇到一种怪现象:一方面老总抱怨下属员工成长慢、贡献率低、流失率高;另一方面其下属员工又抱怨自己缺乏一展身手的平台和机会,工作上还总是挨批,一肚子对于自己碌碌无为、前途渺茫的伤感,工作明显缺乏动力和激情。  相似文献   

13.
李云 《秘书之友》2014,(9):24-24
正人际交往中,对他人的言语、表情、手势、动作以及看似不经意的行为有较为敏锐细致的观察,是掌握对方意图的先决条件,测得风向才能使舵。在工作中,和上司打交道时,对其眼手的观察能够让我们洞悉其内心。1.上司说话时不抬头,不看人。这是一种不良的征兆——轻视下属,认为此人无能。2.上司从上往下看人。这是一种优越感的表现——好支配人、高傲自负。3.上司久久地盯住下属看——他在等待  相似文献   

14.
<正>在管理工作中,容易让人感到棘手的一个问题是,同样的规章制度,有些下属感觉太宽松,而有的下属却感觉太严;同样的管理方式,对有的下属很有效,但对另外一些下属却收效甚微。这是因为,不同的下属有不同的"成熟度",对应的管理方式也应有所不同。一、下属的"成熟度"与管理方式"成熟度"是管理学上的一个概念,下属的"成熟度"主要是指下属工作能力、知识水平以及工作意愿和成就动机的总和。而管理学中的权变  相似文献   

15.
有才又怎样     
正朱领导自从当上一把手以来,下属私底下总是埋怨他不尊重人才。其实,朱领导心里也很憋屈,下属认认真真、规规矩矩把交办的工作做好就是,不该这意见那意见地乱提,更不该公然怀疑自己指示的正确性,这是严重的目无领导的表现。一次,一位外号叫"顶梁柱"的下属没有完全按照朱领导的指示办,朱领导很生气。朱领导一生气,便脱口  相似文献   

16.
党政一把手之间的协调配合,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我调节、主动适应和自律自觉,因为两人级别一样,职务上谁也难于管住谁.实践证明,党政正职之间只有搞好团结,才能出战斗力、出凝聚力,讲话有人听、做事有权威;才能出智慧、出成绩,什么压力都可以化解,什么难题都可以解决;才能出干部、出人才,有健康成长的沃土,有成就事业的舞台. 一、相互信任,不听信小话 相互信任是党政一把手之间搭好班子、合作共事的思想基础和感情基础.相互信任,既出自于对别人的善意,也来自于对自己的尊重;既出自于对别人的信任,也来自于对自己的自信.党政一把手一定要把相互信任作为团结共事之本.  相似文献   

17.
古语说,仁者在位而仁人来,义者在朝而义士至。用干部是单位一把手的主要职责和权力,如何识别、对待和使用下属,直接决定一个单位的活力,体现领导水平和素质。一把手要履行好用干部的职责,关键要牢记“三个一”,做到“三公”。一把尺量准,做到公心识人识人是用人的前提,一把手公  相似文献   

18.
所谓领导者被下属"劫持",从重度上讲,指领导者实质上丧失了对领导工作的主导权,自己的领导意图和领导行为受制于某个下属,无法自主地运用法定的权力,自己的权力、权威、尊严和影响微乎其微甚或荡然无存,自己只是名义上的领导,是典型的自己当官、别人当政;从轻度上讲,指领导者在某一时期、某一特定背景下或某一方面的工作上过于依赖某位下属,下属则以这种依赖来反制甚至要抉领导,而领导却一时缺少有效的手段采制约下属,不得不与下属达成某种妥协,迁就和容忍下属一些明显过分的要求和行为.领导被下属"劫持"与领导对下属充分授权具有截然不同的性质.前者,领导是无奈的,也是无力的,下属左右着领导;而后者,领导仍是权力的操控者,能自主地指挥下属.  相似文献   

19.
"一朝天子一朝臣"现象,从老臣的视角看,是被整肃、被边缘化、被冷落;而从新任一把手的视角看,则是因为使用自己的人会让其感到顺手、放心、熟悉。探究这一现象背后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需要深入思考三个问题:是忠于组织,还是忠于个人?是用人唯贤,还是用人唯亲?是遵循前任,还是否认前任?为了抑制该现象的负效应,新任一把手必须做知法守法的人,老臣则必须做胸襟坦荡的人。  相似文献   

20.
每个做下属的都希望自己能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可总有人身心疲惫,有苦难言。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主宰这一环境的领导者至关重要。有的领导让下属无从轻松。当然,这种轻松不是放松,而是一种心理上的轻松。作为一名领导者该如何营造让下属轻松的环境呢?笔者认为,不妨先从做好以下三种人开始。一、做一个自信的人自信是营造轻松的特效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